已是權利最高峰的袁世凱大總統,為什麼非要稱帝?只因形式所迫!

2020-12-20 小賢帶您看歷史

晚清年間,隨著孫中山先生建立的同盟會,策劃組織的革命活動。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形式,點綴在中國大地上。各方勢力,紛紛響應。頃刻間,清王朝土崩瓦解。時日1912年,在南京臨危受命成為中華民國的臨時大總統。

孫中山

然而,卻被袁世凱以逼迫清帝退位的條件,讓中華民國正式名義一統理由下。逼迫孫中山把大總統的位置讓給自己。孫先生顧全大局下,只好給了袁世凱。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經過幾代人的辛苦革命下,好不容易推翻的中國封建帝制。卻又被袁世凱,重新提了上來,準備稱帝。

那袁世凱為什麼會這麼做,結果又是怎樣的?

袁世凱的小心思

在1913年10月6日,中華民國國會選舉袁世凱為第一任大總統,第二年5月就修改《中華民國約法》,改責任內閣制為總統制,意味所掌握的權力更大。接著在1914年12月29日,宣布了《修正大總統選舉法》,規定總統任期十年,可以連選連任。

一系列的操作,使得他和真正的「皇帝」相差不多了,就只差一個名號了。然而他還不滿足,覺得時處的中國是整個世界的異類。因為,許多國家都是實行君主立憲制度,而中國就恰恰相反,施行的是共和國的制度。

皇帝

這樣一來,迫於時代的背景,使得袁世凱的心蠢蠢欲動想稱帝。然而這只是其中的一點,更重要的一點是形勢所迫,輿論所致!

形式所迫

袁世凱是個治世之才,不僅懂得打仗、外交、更是懂得經濟。畢竟帶兵打仗,一般都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所以經濟是非常重要的。據相關資料記載:

袁世凱執政時期,中國的工業的年均經濟增長率高達12%以上, 全國商品的出口量逐年增長1913年時,的出口量是4.03億海關兩,到了1916年時,就增加到了4.81億海關兩。

當時的經濟迅速發展,長此發展下去中國能慢慢走向富強。然而,當時的中國是個非常鬆散的國家,各地軍閥林立,全靠袁世凱手中先進的準備,戰鬥力極強的北洋軍作為震懾,才勉強維持現狀。

北洋軍

當然,袁世凱是始終明白的。這種繁榮就像泡沫一樣,一觸碰就碎。經受不起考驗與挫折。 必須為自己的政權尋找一種能表明合法性的象徵。於是就想到「稱帝」這個辦法。起初本袁世凱是有個這個想法,很微弱。但是經過一陣輿論過後,就認為自己是天命所歸,就依然稱帝了。

兒子的輿論,造就了袁世凱的稱帝

袁世凱起先稱帝的想法很微弱,但是無意間與大兒子袁克定的交談中,暴露了這個想法。頓時,袁克定就有了想法。如果父親稱帝了,那自己就是太子,意思就是皇帝也是自己的了。

袁克定

於是,他和謀士楊度等人就在北京不斷組織群眾上街勸袁世凱稱帝,什麼工商、洋人、妓女,乞丐所組織的請願團都有,可以說社會各階層的民意全有了。就這樣袁世凱看著,形式也不是自己想的那樣差,於是稱帝的心思就更加濃厚了。

於是就在1915年12月,袁世凱下定決心稱帝了!

袁世凱本以為,稱帝後中國形式會有所好轉,結果令他大失所望。不僅各地軍閥討伐他,連自己信任的北洋三傑馮國璋、段祺瑞、王士珍都集體反對他。於是他稱帝的喜悅一下就被衝散了。終於在83天後,鬱鬱寡歡的死亡。當了83天的皇帝,也非常不錯了!卻留下了罵名。

想想反對袁世凱稱帝的人也正常,畢竟大總統還有退位的一天,說不定還有自己份。而一旦改為帝制,就沒有戲了。更是對好不容推翻清朝統治的否定,這是與革命人心中的理念不合的。所以,袁世凱稱帝的失敗,也是在所難免的!

袁世凱稱帝的失敗

圖源網絡,侵者必刪!

相關焦點

  • 袁世凱已是民國大總統,其地位依然無法撼動,為什麼非要稱帝呢?
    1913年10月6日,中華民國國會選舉袁世凱為第一任大總統,第二年的5月,袁世凱公布《中華民國約法》,改責任內閣制為總統制。1914年12月29日,公布《修正大總統選舉法》,規定總統任期十年,可以連選連任。
  • 袁世凱已經是終身制總統了,為何還要稱帝?馮鞏的曾祖父說:跟大蛤蟆...
    1915年12月12日,大總統袁世凱復闢帝制,改民國為"中華帝國",改民國5年(1916年)為「洪憲元年」,史稱「洪憲帝制」。稱帝83天之後,由於各方反對,老袁不得不宣布取消帝制,最後在國人的謾罵中因尿毒症去世。1912年2月15日,參議院正式選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1913年,國會選舉袁世凱為第一任大總統。
  • 袁世凱稱帝時,北洋軍閥內部,都是什麼態度呢?
    南北議和後,在袁世凱的威逼利誘之下清帝退位了,袁世凱掌握了大權,成為了民國的大總統。袁世凱上臺後,民國並沒有按照革命黨希望的道路發展,反而搞起了獨裁。包括立憲派在內的三方勢力是互不相讓。如「北洋三傑」王士珍、段祺瑞、馮國璋,這三位在袁世凱時期是絕對的親信。以及擔任各省督軍或者巡閱使的地方大員「李純、王佔元、陳光遠、段芝貴、倪嗣衝、陸建章等人。還有如徐世昌、朱家寶、周自齊、梁士詒、曹汝霖、陸宗輿、王揖唐等文人。那麼這些所謂袁世凱的北洋親信,對於袁世凱稱帝的,到底都是什麼態度?我們先看一下北洋三傑。
  • 袁世凱稱帝後,曾建了一個石室金匱,裡面裝的東西一般人想不到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1912年,袁世凱連用手段逼迫清帝遜位。隆裕太后可沒有慈禧太后的權謀手段,只能每日哭哭啼啼任袁世凱擺布,隨即便籤下了《清皇室優待條件》,並鄭重宣布大清宣統皇帝退位。大清國「迎」來了自己的壽終正寢。
  • 民國大總統袁世凱,為何走向復闢帝制,失敗更是讓他一塌糊塗
    然後面對著已經被破壞的斷壁殘垣的中國,孫中山嘆息:「民國肇建,百廢待舉,況以數千年專制一變而為共和,誠非旦夕所能為力。」無奈將大總統讓位與手握重兵的袁世凱。那袁世凱怎麼走向復闢和黃袍加身的呢?袁世凱稱帝現場袁世凱當上了大總統,反而覺得治理起國家來處處不能得心應手。在晚清,袁世凱當過直隸總督、北洋大臣,也當過外務部大臣和軍機大臣。
  • 袁世凱請大師算命,大師說了一番話後,他慌忙登基稱帝
    他早年發跡於朝鮮,歸國後在天津小站訓練新軍,辛亥革命期間,他逼清帝溥儀退位,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清朝,成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他就是民國風雲人物袁世凱。清末民初,袁世凱在全體國民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威望,他為新舊人物所接受,大家普遍認為袁世凱講義氣、重朋友、有擔當、有魅力,是一個能夠挽救中國的不二人選。可惜的是袁世凱頭腦發昏竟然稱帝了,他違背民國公意,稱帝登基,遭到全國反對,至此袁世凱威望徹底破產。袁世凱為何急於當皇帝?有人說,這與其家族的「死亡之讖」有相當關係。
  • 維新派嚴復:與袁世凱分道揚鑣後,為何還給對方稱帝造勢?
    文/小王子宣揚西方自由思想的嚴復與為了復闢帝制煞費苦心的袁世凱,其恩怨情仇長達三十年。嚴復加入籌安會給袁世凱稱帝造勢,究竟是欺世盜名還是騎虎難下呢?1895年,康有為、梁啓超創立強學會,袁世凱亦加入其中,「捐款五百金」支持維新變法,「人皆喜聆其言論, 目為一世之雄」。嚴袁二者未見其人,已聞其名。1896年嚴復奉李鴻章之命在天津設辦俄文館,為繼續推進維新之務,與小站練兵的袁世凱相識相知,「時袁項城甫 練兵於小站 ,值來復之先一日必至津......鬥室縱橫, 放言狂論, 靡所羈約。
  • 袁世凱的臨時大總統到底是怎麼來的?為什麼孫中山突然就退位了呢
    但是他心裡又的確不好受,自己忙前忙後,張羅折騰了這麼多年,眼看是要獲得成功的時候了,卻要把這勝利的果實拱手相讓給別人。所以,黃興一讓他回國,他立馬就掐著點回來了。一回到上海,剛好趕上中華民國的臨時中央政府選舉臨時大總統。而他在革命黨人中的聲望一向頗高,而且又剛從國外回來,大家都以為他募集到了很多資金,可以支持民國政府的成立。
  • 袁世凱的政治理想:袁就職民國大總統的演說詞
    10月10日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時的就職演說翻譯稿。以武力恢復秩序遂即成了臨時大總統「責無旁貸之使命」,感謝軍隊的效力,這一使命在兩個月間即宣告完成。袁世凱隨即欲再度歸隱還鄉,但是,國民大會卻選舉他成為正式大總統。西儒恆言,立憲國重法律,共和國重道德,顧道德為體,而法律為用。
  • 一失足成千古恨:北洋軍閥諸將為什麼不支持袁世凱當皇帝?
    1915年,逆歷史潮流而動的袁世凱登基稱帝,炮製了「洪憲帝制」的歷史鬧劇,袁世凱也淪為「竊國大盜」。反對袁世凱稱帝的「護國運動」得到舉國響應,「洪憲鬧劇」只持續了83天,一失足成千古恨的袁世凱在內外交困中去世。
  • 袁世凱做了民國大總統,已是站在權力頂峰,為何一定要復闢?
    但是不費一兵一卒,逼隆裕太后寫下退位詔書,宣布溥儀退位的最大功臣卻是袁世凱。因此,清朝滅亡,袁世凱成為中華民國的臨時總統,掌管兵權,統領一方。令人比較疑惑的是,民國總統也算是當時權力的鼎峰,袁世凱為何還要倒行逆施,更或者直白一點的說,多此一舉去復闢稱帝呢?
  • 北洋新軍從起步到衰亡:大清國運與袁世凱稱帝的歷史縮影
    這中間北洋軍戰鬥力也是在不斷變化的,從1905-1916年,北洋軍是在不斷變強,1916年左右達到頂峰,之後因為袁世凱去世而陷入分裂,從而由盛轉衰,到了1927年在北伐戰爭中不敵新興的國民革命軍而覆滅。
  • 1912年民國大總統選舉,孫中山先生與袁世凱誰才是眾望所歸?
    導語人們普遍知道,孫中山是中華民國首任臨時大總統。而後袁世凱玩弄權術,使得孫中山等革命派被迫向他交權,竊取了辛亥革命成果,就任臨時大總統。吳玉章說:「同盟會自廣州起義失敗以後,即已趨於渙散,而至武昌起義以後,幾乎陷於瓦解狀態。」 革命黨中頗具聲望和實力的首領如黃興、宋教仁、譚人鳳、陳其美等都認為孫中山「傾於理想…『一切政見不易見諸施行…『中山先生既束手無策,國家更瀕於」 ,而中華民國總統應由有「新思想、舊方法」的人來擔任 。
  • 擁護袁世凱稱帝,「坑爹」的袁克定,在老爸死後淪落到撿菜葉度日
    1916 年6 月6 日,「洪憲皇帝」袁世凱眾叛親離、四面楚歌,在舉國一片討伐聲中黯然離去,皇帝美夢只做了83 天就破碎了。袁世凱是清末民初的風雲人物,一個非常成熟的政治家,之所以鬼迷心竅稱帝,除了他骨子裡有皇帝情結外,周圍人的忽悠也是主要原因。
  • 洪憲皇帝袁世凱到底花過袁大頭銀幣沒有
    民國時期,袁世凱當上了大總統以後,老袁居然對權力的欲望甚囂塵上,一個大總統的權力還不滿足,因此搞復闢,要做洪憲皇帝,至此一把好牌被他打得個稀爛,不但丟了名聲還因此鬱鬱而終...也就是在袁世凱當政的時候,世面上出現了鑄有袁世凱頭像的銀元。
  • 袁世凱為什麼要復闢帝制?對這件事應該如何評價?
    但是袁世凱是庶出,也就是小老婆生的,在家裡地位比正室生的要低,免不了多受些委屈。因叔叔袁保慶無嗣,小老婆生的袁世凱被過繼給了叔叔,也是他人生的一個轉折,因為這個叔叔無論從官職、學識還是結交的朋友,都比他親生父親牛。袁世凱雖算不上學渣,但卻是考渣。他的書法幾乎到達到專家水準,而科舉考試卻是逢考必掛。考不上大學就只能自謀出路了,他選擇去當兵。
  • 魯迅真沒罵過袁世凱?原來曾罵袁世凱是山羊,沒有讀過什麼書
    很多人讀魯迅的小說,都感覺理解魯迅的小說比較困難,這大概是因為時過境遷,要理解魯迅在寫些什麼確實有點難度。魯迅罵人,毫不留情,語言犀利。然而魯迅在泰戈爾生日宴舉行到一半之時就憤然離場,魯迅為什麼要這樣?後來,魯迅在雜文《罵殺與捧殺》中,說出了原因。他說徐志摩等人將泰戈爾奉為「神仙」的行為是錯誤的,認為徐志摩、林徽因是「諂媚」泰戈爾。就是這樣倔強的魯迅,橫眉冷對千夫指,有人說他卻讚美過袁世凱。
  • 袁世凱稱帝被萬人唾罵,可他其實是一個對中國發展有巨大貢獻的人
    大家對袁世凱這個人的看法各不相同,可以說他是爭議較大的人物。在中國主張民國共和的時候,他是滿清之臣,也是民國政府的大總統,希望能夠推翻清政府建立新的統治。最終清王朝也結束了統治,所以能夠如此輕易地退讓和滅亡,這其中袁世凱功不可沒。
  • 袁世凱死後,是什麼讓他的幾位小妾為他殉情?只因這4個字!
    袁世凱死後,是什麼讓他的幾位小妾為他殉情?只因這4個字!想必大家對袁世凱都不陌生吧,一個讓溥儀皇帝心甘情願的下臺來確實是很有本事的,畢竟皇帝可是一個讓人嚮往的好職業,不然袁世凱也不會在和平推翻王朝之後自己又再次妄想建立君王朝代。
  • 作為民國第一任總統袁世凱的長子,袁克定後來的結局怎麼樣了?
    袁克定是民國第一任總統袁世凱的長子,是他與原配于氏所生唯一一個兒子,既是長子又是嫡子,袁克定得到了袁世凱的另眼相看。袁世凱稱帝夢碎,在舉國的唾罵聲中下野後,很快便因尿毒症不治而亡,而失去了依靠的袁克定則變得窮困潦倒,最後於1958年病逝於表弟張伯駒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