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 年6 月6 日,「洪憲皇帝」袁世凱眾叛親離、四面楚歌,在舉國一片討伐聲中黯然離去,皇帝美夢只做了83 天就破碎了。
袁世凱是清末民初的風雲人物,一個非常成熟的政治家,之所以鬼迷心竅稱帝,除了他骨子裡有皇帝情結外,周圍人的忽悠也是主要原因。
袁世凱身邊的人各懷鬼胎,紛紛慫恿袁世凱登基,還不惜假造民意,讓袁世凱開歷史倒車;所以有人說是袁世凱身邊的人害了他,
這些害他的人中最努力的,當屬袁世凱的大公子袁克定。
因為老爸當上皇帝,長子袁克定就是太子,未來的皇帝。
所以袁克定不遺餘力忽悠袁世凱,為了相信全國百姓希望恢復帝制,他甚至還辦了一份《順天時報》,專門製造民意。
袁克定還買通了老爸身邊的一個丫鬟,讓她在送茶水的時候,把杯子故意打碎,說是看到袁世凱床上臥了一條龍,受到驚嚇才打碎的。
袁克定的努力沒有白費,袁世凱終於經不起誘惑,開始做起了皇帝夢。
1915年底,急不可耐地要做皇帝的袁世凱,把中南海的總統府更名為「新華宮」,還成立了「大典籌備處」,為登基做準備。
那個所謂的大典籌備處還仿照英國宮廷內流行的式樣,為袁世凱的十幾個兒子量身定製一套「皇子服」。
1916年元旦,袁世凱在群臣的一片歡呼聲中登基,袁克定心花怒放,自己終於如願以償了。
可是好景不長,由於全國各界的反對,袁世凱在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一場鬧劇悄然收場。
竊國大盜在人民的咒罵聲中憂憤成疾,於6月6日悽然離世,終年57歲。
袁世凱一生除了稱帝,還有一個最大的失誤就是沒有把兒子培養好,沒讓他們掌握軍政大權。
袁世凱死去的時候,袁克定也老大不小,快到不惑之年。可是老袁這個寶貝兒子沒有軍職,也沒有從政,只是開灤煤礦礦務總局的一名督辦。
因此,袁世凱雖然權傾一時,但兒子沒有資歷、沒有影響,當他去世後,兒子們沒有一個成為軍政大佬的。
除了老爸名聲太臭,失去號召力之外,個人能力也是一個重大因素。
因此沒有老爸的袁克定什麼也不是,甚至連養活自己的技能也沒有。
袁世凱去世後,袁克定也不再神氣,更沒有勵精圖治幹一番事業,反而跑到天津租界開始自暴自棄、坐吃山空。
他曾在京津兩地為全家置辦了房產多處,袁世凱死後的孀們住在天津河北地緯路,袁克定住在德國租界威爾遜路(現天津解放南路85 號)。
袁世凱當了多年高官,還曾經是大總統,也不可能沒有遺產。
袁世凱去世後,每個孩子都分到一大筆遺產,袁克定是家裡長子主持分家,因此有人懷疑他除了均分的那份遺產外,還獨佔了袁世凱存在法國銀行的一筆巨款。
1935 年又遷到北京寶鈔胡同63 號舊居。
在京津期間,他曾經做過一段典當生意,但華北淪陷後就經營不下去了。
剛開始的時候,袁克定的日子很滋潤,四菜一湯沒有問題,還養得起傭人、廚師甚至私人醫生。
可是天長日久,多少錢也經不起這樣花,漸漸地囊中羞澀,捉襟見肘,連買菜錢都沒有了,經常為菜籃子苦惱,一度到菜市場撿菜葉。那時候袁克定已經年過六旬,加上自己年輕時從馬上摔下成為殘疾,即使打工也沒有人用,只能忍飢挨餓了。
1948年,窮困潦倒的袁克定投奔了同在北平的表哥張伯駒,這一年他剛好70歲。
張伯駒的父親張振芳是袁世凱兄嫂的弟弟,袁世凱擔任總督後給了他一個肥差——,主管河北、山東一帶鹽政的鹽運使。年收入不下10萬兩白銀。
在袁世凱支持下,張鎮芳還創辦了北方第一家商業銀行——鹽業銀行因此富可敵國。
從這個角度說,袁世凱對張家是有恩的;所以袁克定才想起了投奔家住承澤園的表哥張家駒,過起了寄人籬下的生活。
這時候的袁克定早已沒有了當年的氣勢,張家駒女兒回憶說,她記憶中的袁克定,「乾瘦、矮小,穿一身長袍、戴一小瓜皮帽,拄著拐杖,走路一高一低瘸得很厲害」。
袁克定娶有幾房小妾,後來先後離開了他,只有原配跟他相依為命,陪他到老。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袁克定在章士釗的安排下出任中央文史館館員。
1955年,袁克定這個曾經的「太子」,在張伯駒家中黯然去世,享年7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