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袁世凱的後人當中,為世人所熟知的是長子袁克定及次子袁克文。其實袁世凱不僅只有兩個兒子,他一生共娶十房妻妾,生了十七個兒子,是妥妥的人生大贏家。
按常理,這樣一個門庭興旺、子孫繁茂、符合傳統宗族理想的大家族,理應福澤深厚,綿延後代,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紈絝子弟少偉男
袁世凱的長子袁克定,一出生就被袁氏家族寄予厚望,他早年留學德國,歸國後在朝廷做事,可惜後來摔下馬落了殘疾。雖然從小就被父親鋪好了錦繡之路,袁克定本人卻才幹平平,還喜歡「搞事情」。
袁世凱對登基一事猶豫不決,袁克定用日本人辦的《順天時報》的假報紙欺騙他,讓袁世凱以為自己當皇帝是順應民心,沒有阻力,可謂誤國誤家,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最後落得個人人唾棄、靠人接濟度日的下場。
次子袁克文,與兄長相反,不喜政治,沉迷於藝術,一心想要做風流名士。他出身世家,資源優厚,從小鑽研詩詞歌賦、書畫琴棋,與袁世凱期待的發展方向背道而馳,還曾作詩反對袁世凱稱帝。
後來,他沉迷崑曲進了梨園,又加入上海的青幫,晚年落魄卻視名利如浮雲,一世磊落、瀟灑,死時不過四十一歲。
政治聯姻的工具
袁世凱出身漢族官宦之家,深諳中國社會權貴階層的生存法則。在他事業昌達的歲月裡,處心積慮為兒子們謀求好姻緣,一方面是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袁家千秋基業的永續發展。
袁世凱的親家非富即貴。老大袁克定娶的是廣東巡撫吳大徵之女,次子袁克文娶妻天津鹽商捐官候補道劉尚文的女兒,三子袁克良娶的是管學大臣張百熙之女。
老四袁克端的嶽父何炳瑩是天津數一數二的大鹽商,巨賈之家。袁世凱落難時,這位親家曾把一大片園子無償贈予他。但老丈人有錢不代表自己也能混出頭,袁克端年輕時自命不凡,還以「四皇子」雍正自比,袁世凱死後他一度精神失常,又因有大菸癮不能從事正途,最後死得也是悄無聲息。
五子袁克權娶的是兩江總督端方之女,六子袁克桓娶的是江蘇巡撫陳啟泰之女。
袁世凱的第七個兒子袁克齊是二姨太所生,早年曾就讀英國。袁克齊是位生意人,袁世凱稱帝時,他才十七歲,後來,娶了民國內閣總理孫寶琦的女兒。新中國成立後,他還寫過回憶袁世凱的文章。
袁世凱第八子袁克軫的老丈人是袁世凱故交、清末直隸總督周馥。五房三兄弟受益於這種關係,在實業的道路上高奏凱歌,風光無限。
龍生九子各不同
袁世凱的三兒子袁克良,是袁世凱三姨太所生,他性格開朗,但沒有什麼光輝履歷。袁世凱曾讓他監視蔡鍔,結果蔡將軍在知己小鳳仙的掩護下跑掉了,袁世凱瞧不上這個兒子。網上流傳甚廣的一種說法是袁世凱死後,袁克良隱姓埋名,做了一名普通人。
袁家老五袁克權,是二姨太所生,性格內斂,清高孤僻。他和老二袁克文相似,是一位愛好風雅之人,袁世凱曾經很看重他。歷史上流傳他寫了兩本詩集,一本叫做《懺昔樓詩存》,還有一本叫《百衲詩集》。不過遺憾的是,這兩本詩集只有書名,內容翻遍網絡也不可尋。
要說袁世凱有點成就的兒子,首推六子袁克桓。袁克桓精明能幹,是袁世凱眾多兒子中能力較為出眾的一位。袁克桓畢業於南開大學,曾留學英國,他秉承母親也就是袁世凱五姨太「不要從政」的遺訓,創辦了江南水泥廠、北京琉璃水泥廠等企業,在中國民族工業發展史上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新中國成立後,他本有希望從政,政府把他列為天津市副市長的人選,但他本人不情願拒絕了。
袁克桓的實業救國夢也影響了家族裡的其他人,他的胞弟老八袁克軫和老九袁克玖都在這位兄長的影響下,走上了實業之路,袁克玖還娶了中華民國副總統黎元洪的女兒。
袁世凱重視子嗣教育,十一子和十二子都曾赴美留學,練就一口流利的英文。其中十一子袁克安還出版過關於英國文學的著作,回國後任職開灤礦務局,後來娶了天津著名的交際花張美生。
十二子袁克度聰明但不務正業,把所學的化學知識用到了仿造法國香水上。
十子袁克堅、十四子袁克捷、十五子袁克和生平乏善可陳。十三子袁克相是一位才子,畢竟於燕京大學,書法功底深厚,還娶了內閣協理大臣那桐的孫女,可惜在文革時被迫害致死。
十六子袁克藩,是袁世凱最小的太太劉氏所生,當時袁世凱已經過了知天命之年,劉氏卻正當妙齡。然而袁克藩早早夭折,生平。
袁世凱最小的兒子袁克有,是一個遺腹子。因為袁世凱立遺囑的時候,他還沒有出生,所以不曾得到什麼財產。袁克有青年染毒,家裡孩子又多,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日子過得十分艱難。為了生活,他做過雕刻,當過醫生,後來因為胃出血在36歲時就過世了。
結語
袁世凱一生仕途得意,得其蔭庇,袁氏家族聲勢顯赫,兒子們締結的婚姻也非同尋常。但袁家十七位公子的人生道路卻大不相同,這大概也是處世精明、運籌半生的袁世凱未曾料想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