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網訊(通訊員 李夢珂)近年來,涇陽一直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中之重,並以此為抓手,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大力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做強「黑白紅綠」四色產業,夯實農業後勁,培育新型農民,打造鄉村觀光旅遊產業。
財政大力支持,做強「黑白紅綠」四色產業
涇陽財政支出3514萬元,支持「黑白紅綠」四色產業發展,去年在人民大會堂舉辦了「中國·陝西(涇陽)絲路茯茶產業推介會,還舉辦了「涇陽茯磚茶·絲綢之路文化之旅」活動,重走絲綢之路,加快了涇陽茯茶「走出去」的步伐。
今年加快建設茯茶產業園和茯茶小鎮,進一步豐富內涵、完善設施、提升服務。涇陽縣堅持奶牛、奶山羊發展並舉,以創建標準化示範場、延伸產業鏈為重點,緊抓市場調節機遇,加快養殖小區向牧場轉型升級,2015年新增奶牛5000頭、奶山羊5萬隻,新建奶山羊場10個,推進安吳萬頭萬畝奶牛生態園和陝西和靈肉羊繁育中心建設,建成省奶牛中心二場,還積極招引溫氏集團等大型企業。
同時,按照葡萄產業規劃「從土地到餐桌」、「從酒莊到大產業」的總體思路,支持培育專業大戶、龍頭企業發展釀酒葡萄產業,今年新發展釀酒葡萄5000畝,建設葡萄酒莊2個,全縣釀酒葡萄總面積將達到6.5萬畝。還大力發展現代設施蔬菜產業,做優「四條蔬菜長廊」(關中環線、紅色旅遊路、涇雲路、中掃路),並向規模化、園區化和生態休閒觀光方向發展,提高效益、提升檔次、做大品牌,充分利用電子商務等農業新功能,創新農產品流通手段,加快農產品流通。今年新建設百畝以上蔬菜標準園10個,升等改造標準園10個。
強化農業基礎設備投入,夯實農業強大後勁
涇陽大力發展設施農業、節水農業,不斷改善農業生產條件。2014年積極落實農機具購置補貼600萬元,向農民推廣各類農業機械1000臺套,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加強農田建設,投資6200萬元,實施5萬畝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投資1380萬元,建設高標準農田1萬畝並逐步推進土地合理開發利用。他們還投資151萬元,實施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田間生產道路建設項目,在安吳鎮甘澤村、山莊村、蔣路村、姚家村、安吳村等地鋪築機耕路26公裡,投資400萬元實施改良土壤項目,在三裡村、寨子村、東蘆村改良土壤10000畝。
科學培育新型農民,提高農業科技水平
涇陽把培養具備高素質和良好科技素養的的新型農民作為實現農業和農村現代化的重要保障,緊密圍繞「大培訓」的思路,進一步整合農民培訓教育資源,健全農民培訓長效機制,圍繞現代農業建設,以實用技術培訓為主,涇陽農廣校、植保植檢站運用遠程教育、送「科技下鄉」等方式廣泛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和職業技能培訓,今年來涇陽縣蔬菜中心、畜牧中心、果業中心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技術宣傳和培訓活動,並邀請專家、教授對農民進行春季蔬菜高產栽培技術、奶牛春季疫病防治技術等實用技術培訓多達6次,培訓2000人次以上,還印製各類農業科普資料下發到鎮村,及時為農民提供市場信息和技術服務。同時,進一步加快培養新農村建設的技術人才和能工巧匠,壯大農村經濟發展人才隊伍。
傾力打造休閒觀光農業產業帶,提高農民收入
涇陽縣按照「一廊、兩軸、三區、五中心」的規劃,加快鄉村觀光旅遊項目建設,借鑑茯茶小鎮發展模式建設藝術村,打造沿關中環線鄉村旅遊景點,並以S107省道為骨架,重點建設兩側景觀環境,依託秦漢文化休閒中心、大義坊商業文化中心等文化旅遊中心形成了由西向東的關中環線休閒經濟走廊,還以紅色旅遊路為主軸線,以龍泉山莊為目的地,以崇文古塔、秦龍現代農業創意園、安吳青訓班等為節點的觀光帶和以關中環線為主軸線,以張家山水利風景區為目的地,以鬥口農場、裕隆酒莊、水利博物館、千畝秦王桃基地等為節點的觀光帶,以西部藍色水利文化及古村堡文化、中部現代綠色文化、東部紅色革命文化為主題的3個旅遊區域,以張家山水利文化、社樹村古村堡文化、中部現代農業、大義坊風情商業文化及安吳紅色革命文化為主題的5大旅遊中心,著力把關中環線、紅色旅遊路兩側現代休閒觀光農業建設成亮點亮,形象好,收益高的鄉村旅遊產業,打造具備涇陽鮮明特色的美麗鄉村旅遊名片。
來源:西部網-陝西新聞網 編輯:韓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