涇陽:做強四色產業 培育新型農民 打造觀光農業

2020-12-23 西部網

涇陽:做強四色產業 培育新型農民 打造觀光農業

時間:2015-05-06 16:23:04來源:西部網-陝西新聞網作者:編輯:韓睿

    西部網訊(通訊員 李夢珂)近年來,涇陽一直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中之重,並以此為抓手,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大力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做強「黑白紅綠」四色產業,夯實農業後勁,培育新型農民,打造鄉村觀光旅遊產業。

    財政大力支持,做強「黑白紅綠」四色產業

    涇陽財政支出3514萬元,支持「黑白紅綠」四色產業發展,去年在人民大會堂舉辦了「中國·陝西(涇陽)絲路茯茶產業推介會,還舉辦了「涇陽茯磚茶·絲綢之路文化之旅」活動,重走絲綢之路,加快了涇陽茯茶「走出去」的步伐。

    今年加快建設茯茶產業園和茯茶小鎮,進一步豐富內涵、完善設施、提升服務。涇陽縣堅持奶牛、奶山羊發展並舉,以創建標準化示範場、延伸產業鏈為重點,緊抓市場調節機遇,加快養殖小區向牧場轉型升級,2015年新增奶牛5000頭、奶山羊5萬隻,新建奶山羊場10個,推進安吳萬頭萬畝奶牛生態園和陝西和靈肉羊繁育中心建設,建成省奶牛中心二場,還積極招引溫氏集團等大型企業。

    同時,按照葡萄產業規劃「從土地到餐桌」、「從酒莊到大產業」的總體思路,支持培育專業大戶、龍頭企業發展釀酒葡萄產業,今年新發展釀酒葡萄5000畝,建設葡萄酒莊2個,全縣釀酒葡萄總面積將達到6.5萬畝。還大力發展現代設施蔬菜產業,做優「四條蔬菜長廊」(關中環線、紅色旅遊路、涇雲路、中掃路),並向規模化、園區化和生態休閒觀光方向發展,提高效益、提升檔次、做大品牌,充分利用電子商務等農業新功能,創新農產品流通手段,加快農產品流通。今年新建設百畝以上蔬菜標準園10個,升等改造標準園10個。

    強化農業基礎設備投入,夯實農業強大後勁

    涇陽大力發展設施農業、節水農業,不斷改善農業生產條件。2014年積極落實農機具購置補貼600萬元,向農民推廣各類農業機械1000臺套,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加強農田建設,投資6200萬元,實施5萬畝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投資1380萬元,建設高標準農田1萬畝並逐步推進土地合理開發利用。他們還投資151萬元,實施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田間生產道路建設項目,在安吳鎮甘澤村、山莊村、蔣路村、姚家村、安吳村等地鋪築機耕路26公裡,投資400萬元實施改良土壤項目,在三裡村、寨子村、東蘆村改良土壤10000畝。

    科學培育新型農民,提高農業科技水平

    涇陽把培養具備高素質和良好科技素養的的新型農民作為實現農業和農村現代化的重要保障,緊密圍繞「大培訓」的思路,進一步整合農民培訓教育資源,健全農民培訓長效機制,圍繞現代農業建設,以實用技術培訓為主,涇陽農廣校、植保植檢站運用遠程教育、送「科技下鄉」等方式廣泛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和職業技能培訓,今年來涇陽縣蔬菜中心、畜牧中心、果業中心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技術宣傳和培訓活動,並邀請專家、教授對農民進行春季蔬菜高產栽培技術、奶牛春季疫病防治技術等實用技術培訓多達6次,培訓2000人次以上,還印製各類農業科普資料下發到鎮村,及時為農民提供市場信息和技術服務。同時,進一步加快培養新農村建設的技術人才和能工巧匠,壯大農村經濟發展人才隊伍。

    傾力打造休閒觀光農業產業帶,提高農民收入

    涇陽縣按照「一廊、兩軸、三區、五中心」的規劃,加快鄉村觀光旅遊項目建設,借鑑茯茶小鎮發展模式建設藝術村,打造沿關中環線鄉村旅遊景點,並以S107省道為骨架,重點建設兩側景觀環境,依託秦漢文化休閒中心、大義坊商業文化中心等文化旅遊中心形成了由西向東的關中環線休閒經濟走廊,還以紅色旅遊路為主軸線,以龍泉山莊為目的地,以崇文古塔、秦龍現代農業創意園、安吳青訓班等為節點的觀光帶和以關中環線為主軸線,以張家山水利風景區為目的地,以鬥口農場、裕隆酒莊、水利博物館、千畝秦王桃基地等為節點的觀光帶,以西部藍色水利文化及古村堡文化、中部現代綠色文化、東部紅色革命文化為主題的3個旅遊區域,以張家山水利文化、社樹村古村堡文化、中部現代農業、大義坊風情商業文化及安吳紅色革命文化為主題的5大旅遊中心,著力把關中環線、紅色旅遊路兩側現代休閒觀光農業建設成亮點亮,形象好,收益高的鄉村旅遊產業,打造具備涇陽鮮明特色的美麗鄉村旅遊名片。

進入論壇 字體設置 大 中 小

來源:西部網-陝西新聞網  編輯:韓睿

相關焦點

  • 田各莊「四色」筆描繪農業發展畫卷
    田各莊「四色」筆描繪農業發展畫卷    秦皇島日報訊(李倩  江學科)近日,田各莊管理區方圓20平方公裡的酒葡萄產業聚集區落成,對當地農戶大量種植酒葡萄起到帶動作用。截至目前,該管理區已形成水稻、棚室蔬菜水果、綠色有機特色菜和酒葡萄種植等四大支柱農業,用「紅」「綠」「黃」「紫」四色彩筆描繪農業發展畫卷。    打造特色「紅」。
  • 廣東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政策體系
    受訪者供圖   「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鄉村振興戰略提出後,這樣的呼聲讓億萬農民歡欣鼓舞。如何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
  • 農業農村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關於支持做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構建政策體系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意見》明確,在堅持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培育從事農業生產和服務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關係我國農業現代化的重大戰略;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於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發展、帶動農民就業增收、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梨樹縣堅持規劃引領,打造國家級綠色稻米現代農業旅遊觀光展區
    去年5月,梨樹縣成立綠色稻米現代農業產業園,並在孤家子鎮建起產業園核心區,如今這裡,因「醉美稻田畫」和「魅力產業園」的鮮明產業特色,已成各地遊客爭先前往的休閒度假美景勝地。 在孤家子鎮設立的稻米主導產業核心區,已建成電商平臺及追溯體系、稻田休閒觀光區、產業園標誌宣傳板塊、產業園核心區基礎設施共四大項目,形成了稻米產業集群,培育了一批龍頭企業和有示範帶動作用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帶動4000戶水稻種植新型經營主體成為園區建設的主導力量。
  • 政協提案追蹤:強化新型職業農民培育 築牢鄉村振興人才基礎
    來自月華鎮玉皇廟村三組的村民雷相兵表示,通過培訓,提高了水稻種植技術,同時也堅定了做大做強水稻產業、大步邁向小康生活的信心和決心。月華鎮玉皇廟村三組的村民 雷相兵:通過這次農業知識的培訓,使我們對水稻的選種,播種,還有病蟲害防治這些知識掌握的比較完善了,明年我更有信心把水稻面積擴大,進一步提高收入。
  • 「十三五」時期末我國將培育新型職業農民2000萬人以上
    經濟日報記者 喬金亮攝  農民是現代農業發展的主體,農民職業化是農業基本現代化的重要指標。自2012年以來,相關部門就啟動實施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當前,一批能創新、敢創業、有技術的高素質新型職業農民,正在引領著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  農業部日前印發《「十三五」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到2020年,我國新型職業農民數量要發展到2000萬人。
  • 宿遷:六大百億級產業勁推「農業強市」
    圍繞鄉村產業振興和農業現代化發展,近年來,宿遷深入實施生態高效農業倍增計劃,著力打造生態河蟹、園藝型花木、優質稻米、標準化果蔬、農牧循環型生豬、精深加工型肉禽六大百億級產業,計劃到2022年形成千億級三產融合型農業產業。聚焦產業化,宿遷致力做大做強特色主導產業。
  •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培育精勤農民人才助力發展精細農業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會議精神、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目前,廣東省正著力抓好鄉村振興的各項重點工作,重點培育各類專業技能人才及農村創業領頭人。作為廣東12家承擔農業經理人培育任務機構之一,仲愷農業工程學院積極為鄉村振興輸出傑出農村人才。
  • 發展生態觀光農業 創建現代農業莊園
    不僅給人們提供了高品位的休閒場所,更是對當地農民的收入提高具有重要的意義,是集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為一體的新型綠色產業發展模式。就我市而言,觀光農業已經形成了一些有效的經營模式,在市農業經濟發展中發揮著令人矚目的作用。目前濟南市成規模化的農業生態示範園區有250 多家,都具備了旅遊採摘觀光功能,吸引著大批的市民到園區採摘遊覽,取得了 1市民高興、農民致富「雙喜臨門」的良好效果。
  • 鄞州農民轉型記:新型職業農民成鄉村振興生力軍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必須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近年來,我省首批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的寧波鄞州區,通過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建立相關培育機制,完善配套政策體系,逐步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體面的職業,一大批新型職業農民不斷湧現,成為當下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 一個村莊,近兩千畝土地,需要多少人耕種?
  • 瓢井鎮多舉措做大做強產業發展
    瓢井鎮多舉措做大做強產業發展 發布時間:2019-04-26 10:34:07   作者: 劉顯濤 付安輝   來源:瓢井鎮   瓢井鎮緊緊圍繞
  • 天府新區新興街道 培育產業龍頭打造引領現代都市農業的典範
    &nbsp&nbsp&nbsp&nbsp四川在線消息(李華勇 記者 彭江)3月22日,天府新區成都管委會副主任李昂視察新興街道現代都市農業項目建設情況。新興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範濤、副主任佘睿等陪同。
  • 德陽市旌陽區孝感鎮:打造都市休閒農業產業園區 助推鄉村振興
    據悉,孝感鎮紅伏村依託地處城郊的區位優勢,以產業興旺為抓手,助推鄉村振興,打造以「紅光印象」為主題的都市休閒農業產業園區,規劃區域總面積3200畝,先後引進優禾上品、勿忘我花海、娜芽植物等9家農業公司、農業合作社,按「一軸、一帶、十園」進行功能布局:一軸即香樟大道觀光主軸;一帶即菠蘿堰水景遊憩帶;十園即十大主題農園,依照「一園一主題、一園一亮點,同類不同質、優勢可互補」的原則,把基礎設施完善、村容村貌改造
  • 2018年度廣東十佳最美新型職業農民
    為大力宣傳推動廣東省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樹立新型職業農民先進典型,鼓勵更多的優秀人才到農村創新創業,2018年廣東省農業廳決定,黃德仙等10人被廣東省農業廳認定為2018年度廣東十佳最美新型職業農民。
  • 崑山市精心打造花博園 做大做強「美麗事業」
    崑山市精心打造花博園 做大做強「美麗事業」 2008年12月11日08:37  來源:中國僑網   花卉產業是世界農業領域最具活力的新興產業
  • 滎陽打造鄭州「西花園」 都市休閒觀光農業異軍突起
    大河網訊在農業與旅遊業日趨融合發展的今天,縱觀都市觀光休閒農業,呈現雨後春筍、厚積薄發的發展態勢,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品質。近年來,滎陽市按照「打造鄭州新城區和西花園」的發展定位,發揮滎陽都市現代農業基礎和區域優勢,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培育提升休閒觀光農業園區,開工建設現代漁業示範區,培育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都市生態農業建設成效顯著。農業休閒園區60餘家,農家樂100餘家。
  • 寧波:餘姚市三培育用科技推動農業產業化
    編輯:張吉   近年來,餘姚市積極培育壯大農業龍頭企業,打造百億級農業龍頭企業方陣,讓「龍頭」來引導農民從事標準化生產,提高組織化程度,加速由傳統農業向規模型、效益型的現代農業轉變,最終將農業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實現農企雙贏,助推餘姚市現代農業發展。
  • 培育「藍領農民」注入「技能力量」——山東大力開展農民職業技能培訓
    為鄉村振興注入「技能力量」,打造一支強大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這是近年來山東省人社部門尋找發展新優勢的重要探索之一。2019年以來,山東省人社部門大力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把農村貧困人口、貧困家庭子女、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等群體作為職業技能培訓重點,圍繞山東農業「新六產」發展,把農業實用技術培訓納入職業技能培訓目錄,著力培育一批掌握先進實用技術的「藍領農民」。
  • 清遠艾米農場打造新型農業模式
    清遠艾米農場打造新型農業模式一名研究社會學的相關人士表示,隨著傳統農耕的勞動力減少,大部分農民選擇進城務工,糧食的減產,導致近年來,大多數農業生產為了短期內增產增量,盲目地使用化肥、農藥和除草劑,糧食的營養價值、糧食的安全問題逐步成為了大問題,城裡人吃不到放心的糧食,農民的收入也不斷降低。
  • 為什麼要加快培育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問:為什麼要加快培育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答: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體學習時指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突出抓好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兩類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賦予雙層經營體制新的內涵,不斷提高農業經營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