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程守忠
2020年4月12日,我們騎行參加了沛縣論壇組織的遊覽沛縣楊屯鎮南仲山村的南山牡丹園賞花活動。二百多畝八十萬株各色牡丹競相開放,滿園奼紫嫣紅,芬芳襲人,令人流連忘返
牡丹是芍藥科、芍藥屬植物,為多年生落葉灌木,大多由紫斑牡丹與稷山牡丹雜交而成,是重要的觀賞植物,屬於中國十大名花之一。牡丹曾被當作中國的國花,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譽,因其花大而香,故又有「國色天香」之稱。
進得南山牡丹園來,果然見牡丹花花朵碩大,富貴吉祥,香氣襲人。
牡丹為中國特有的名貴花卉,原產於西部秦嶺和大巴山一帶山區,有數千年的自然生長和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歷史,現早已引種世界各地。
據《神農本草經》記載:「牡丹味辛寒,一名鹿韭,一名鼠姑,生山谷」。在甘肅省武威縣發掘的東漢早期墓葬中,發現醫學簡數十枚,其中有牡丹治病的記載。
花開蜂來,就像「德不孤,必有鄰」一樣。
「牡丹」這一名稱的出現,標誌著牡丹栽培歷史的開始。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說:「牡丹雖結籽而根上生苗,故謂「牡「(意謂可無性繁殖),其花紅故謂「丹」。
山東農業大學教授喻衡先生在他所著的《牡丹花》一書中這樣寫道:「牡丹在國外也用於庭園栽植,植株高度可達2米,花徑達20-30釐米,每天暮春時節,花朵盛開,碩大無比,清香四溢,冠居群芳,雖遠離故國,也大有一副'花王'的氣派。」
有關牡丹專家學者與產區的科研人員一起,結合傳統的分類方法,經多年實地觀察研究及對牡丹花的解剖觀察,摸清了花型及花朵構成的演化規律後,提出了新的花型分類,即把牡丹花型分為單瓣型、荷花型、菊花型、薔薇型、千層臺閣型、託桂型、金環型、皇冠型、繡球型、樓子臺閣型。
我不知道這是屬於哪一種花朵類型,也不知道屬於「中原、西北、江南、西南」哪一類種群,但我讀過但丁的詩句「我向前走,我看見花,我的腳步慢下來。」
錢鍾書說:如果你吃到一個雞蛋,覺得好吃,你又何必去認識下蛋的母雞呢?
牡丹花有多少種顏色,你先看看隋朝的記錄吧:赫紅、飛來紅、袁家紅、醉顏紅、雲紅、天外紅、一拂黃、軟條黃、延安黃、先春紅、顫風嬌.....
單說白色的,就有這些名字:夜光白、景玉、香玉、金星雪浪、琉璃冠珠、雪塔、白玉、雪桂、崑山夜光、玉樓點翠、玉板白、雪蓮、水晶白、白鶴羽、風丹白、水晶球、風丹白、玉板白、清香白……
紫紅顏色的:紅霞爭輝、紅霞迎日、錦袍紅、烏龍捧盛、藏枝紅、百園紅霞、映金紅、大棕紫、首案紅、狀元紅、盤中取果、錦繡球、洛陽紅……
牡丹除了可以觀賞外,可食用,可藥用。
明代的《遵生八箋》載有「牡丹新落瓣也可煎食」,同是明代的《二如亭群芳譜》謂:「牡丹花煎法與玉蘭同,可食,可蜜浸」,「花瓣擇洗淨拖面,麻油煎食至美」,中國不少地方有用牡丹鮮花瓣做牡丹羹,或配菜添色製作名菜的。牡丹花瓣還可蒸酒,製成的牡丹露酒口味香醇。
藥用栽培者品種單調,花多為白色。以根皮入藥,稱牡丹皮,又名丹皮、粉丹皮、刮丹皮等,系常用涼血祛瘀中藥。
劉禹錫觀賞了牡丹寫道:徑尺千餘朵,人間有此花。今朝見顏色,更不向諸家。
元稹詠牡丹:
曉入白蓮宮,琉璃花界淨。
開敷多喻草,凌亂被幽徑。
壓砌錦地鋪,當霞日輪映。
蝶舞香暫飄,蜂牽蕊難正。
籠處彩雲合,露湛紅珠瑩。
結葉影自交,搖風光不定。
繁華有時節,安得保全盛。
色見盡浮榮,希君了真性。
今春花開好,明年花更妙!
無亭花開淡,香清繞簷角。
疏密皆入畫,濃淡酒一瓢。
菜花鋪金地,天藍接樹梢。
櫻花雲出岫,不及牡丹嬌。
一朵花,就是一曲歌吟。
一座亭子,就是一段風流!
珠光墨潤,不是羲之字,就是太白詩!
勤勞的蜜蜂,更添喜氣!
人在畫中,畫在枝頭!
韓退之戲詠:
幸自同開俱隱約,何須相倚鬥輕盈。
陵晨並作新妝面,對客偏含不語情。
雙燕無機還拂掠,遊蜂多思正經營。
長年是事皆拋盡,今日欄邊暫眼明。
俯仰之間,皆有畫意!
到底有怎樣的鬼斧神工,才造就出如此妙境?雪映桃花又一春!
人靜靜地走,花默默地開。
牡丹亦可笑春風!
人在畫中,畫在詩中。
登高而望,舉目皆春。
琉璃已經具有珠光寶氣,再襯託珠翠,就是王冠上的珍寶了!
如花似玉,名副其實。
如此粗壯的桂花樹,並不多見;秋天來了,會香透滿園的!
各種牡丹,爭奇鬥豔。
最為溫馨的一幕!
沛縣論壇的朋友們濟濟一堂。
最後,大家合影留念。
且聽辛棄疾的詞作:
西園買,誰載萬金歸。
多病勝遊稀。
風斜畫燭天香夜,涼生翠蓋酒酣時。
待重尋,居士譜,謫仙詩。
看黃底、御袍元自貴。
看紅底、狀元新得意。
如鬥大,只花痴。
漢妃翠被嬌無奈,吳娃粉陣恨誰知。
但紛紛,蜂蝶亂,送春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