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兒寫了一篇《從這5方面培養孩子的演講力,事半功倍》,有粑粑麻麻看過之後發出疑問:此等牛娃,爹媽一定英語很牛?
在看到這兩個孩子的視頻之後,我也有同樣的了解欲望。所以就分別和Heidi媽媽和Frank爸爸聊了聊。聊的過程中,我覺得他們很具有典型性,一個是父母英語都不算好的,一個是父母英語很牛的。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有用中文講英文繪本的經歷。
為什麼要用中文講英文繪本?一般來說,有幾種:第一,爸爸媽媽英語不好,沒辦法;第二, 爸爸媽媽英語很好,但是孩子不想聽英文;第三,爸爸媽媽發現用中文還有更多的好處。
下面我們就和Heidi媽媽、Frank爸爸一起回顧一下孩子們的英語啟蒙經歷,看是否能從中獲得一些啟發。
第一次看《不能錯過的英語啟蒙》這本書,就被《媽媽英文不好寶寶照樣行》這篇吸引。當時覺得前半句說的就是我們家,後半句還有待驗證!
3年時間裡,我從陪她用中文讀英文繪本開始,到後來正式開始安妮花體系課程。目前,7歲的Heidi可以用英文自由演講,流利地跟老外交流。她發自內心地喜歡英語,對英文讀物和動畫如醉如痴。
▲ Heidi穿上她最愛公主裙,邊講故事邊演,特別享受
她會和老師分享、討論自己喜歡的英文繪本,甚至生氣和做夢的時候也都會講英文。說真的,我們的英語水平早已不夠跟她對話。
曾經,我也是一個囤了很多英文繪本卻不知怎麼講的媽媽,但從Heidi 4歲半開始,我們就按照安妮鮮花的親子閱讀三步曲給她講英文繪本。
我沒有教孩子背單詞,背故事。也沒法像英文好的媽媽一樣,整段整段地給孩子讀英文繪本,用英文對話。但是我一直堅持的一件事,就是注意她喜歡什麼樣的繪本,讓她自己來選擇。
孩子喜歡的就會吵著你給她講,加上我們講的過程中,一直繪聲繪色,經常一起笑的前仰後合。這種感覺,不僅吸引她,更吸引我。
我們一起分享畫面中豐富的細節,一起看故事中每個人物每個動物的細微表情。很多時候,故事中的情感,就是寶寶自己的情緒表達。所以寶寶沒覺得英文繪本有什麼障礙,自然也就沒有了排斥。
但是我知道,英文繪本畢竟是英文。我讀不好,可以找幫手。點讀筆就是最好的幫手。尤其是當寶寶磨耳朵有了一定基礎,會越來越喜歡聽繪本音頻。這時候,我連陪伴都不用了。於是,就趁機溜走做自己的事情去了。
現在回頭看,英文親子閱讀這件事,我真的就只是在家裡給孩子用中文講故事,然後,就是幫手接班了!但是,點讀筆也好,其他科技手段也好,是不能喧賓奪主的,這個主,就是我們自身:
那份真心的享受和陶醉。
這兩年,英文繪本、分級讀物讀了很多,中文閱讀也一直堅持。
原本擔心Heidi上了小學以後,中文發展突飛猛進會影響到英文閱讀興趣,但經過這半年的小學學習,我驚喜地發現,閱讀理解的進步,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實現雙語自由切換。從閱讀依然可以達到英語口語的地道流利,這是我之前完全沒有想到的。
▲ Heidi拿到繪本不照著字讀,而是先讀圖,再按自己的想法講
媽媽英語不好寶寶照樣行,我信,而且,沒準還有意外之喜呢~
Frank 5歲之前,非常排斥英文繪本,我又是「土匪爸爸」:一把抓過他摁坐在我懷裡,給他指著讀,怕他不懂,讀一段,翻譯一段。孩子非常無奈:「我聽不懂,你直接給我講中文吧!」
身為英語專業還從事翻譯工作的我們,當時真是為他怎麼也不肯聽英文繪本傷透了腦筋。
直到了解「親子閱讀三步曲」才明白,原來英文繪本該這麼讀!
比如GO AWAY MR. WOLF這本繪本,我就改變了原來的講法:
第一步,先拋開英文,用中文跟孩子一起讀圖。
拿過繪本,光是一個封面,就要一起邊看邊猜,七嘴八舌好久:
我:看這是個啥故事啊?
Frank:三隻小豬,豬哥哥、豬弟弟和豬妹妹,在..玩過家家。
我:哦?有人敲門,你看他們的表情,是不是嚇壞了?看這隻狼,可怕不?手裡拿著雪糕,後面車上還有冰激凌的圖案,他是來給小豬送雪糕來的嗎?
——重要的是,邊說還要邊做動作,必要的,模擬音效一定要有哦~
Frank:不會吧,狼才沒這麼好心呢!
Frank:我知道了,他是在用冰激凌誘惑小豬,只要小豬出門,大灰狼就會一網兜罩下來。
我:下午茶時間了,豬媽媽為寶貝們準備了muffins
——講到這裡,我會哼唱兒歌 Do you know the muffin man, the muffin man the muffin man……吃著吃著大灰狼又來敲門了,你能看到什麼呢?
Frank:感覺是輛汽車。
Frank: 爸爸你瞧,他身後是一條大口袋呢,他是要把小豬們裝起來吧!
我:哈哈,大灰狼的詭計又被你識破了!你說大灰狼會善罷甘休嗎?
——邊讀邊引導,孩子自然會去猜測和推理的。
Frank:不會吧,他還會想其他辦法的。
這樣講了幾次,Frank的興趣來了,再也不用摁住讀英文繪本了。這個時候,我就開始嘗試著加入英文做情境對應了:
我:Knock!Knock!Knock!(站起來真的敲門),Who's that knocking at our little front door ?
"Anyone for ice cream?" 有人要吃冰激凌嗎?
"Go away ,Mr Wolf" ,said the three little pigs(做出推人出門的動作). And they quickly shut the door (快速關門).
一邊讀,一邊表演,幫助孩子「玩」書,Frank特別喜歡,也很享受把繪本場景表演出來。
之後就可以拋開繪本,讓他反覆聽繪本音頻。開始如果不願意可以邊聽邊看,我也會陪他一起聽。有時候聽到好玩的地方,還會繼續做一些對應的動作。他有時候自己也會做。後面就可以不用繪本不用動作,完全自己去聽了。
▲ Frank在講繪本時,已經習慣性地通過自己的理解去講述故事
就這樣1年半的時間,原版繪本親子閱讀從一本到三五本,再到幾十本、上百本、幾百本。現在他經常一個人靜悄悄地自己讀書,不管是英文還是中文。尤其是喜歡聽音頻。
目前,家庭磨耳朵時間已經完成了700個小時,其中Peppa Pig 的音頻聽了無數遍,喜歡的幾集甚至能完整地表演下來。很多繪本音頻也都能繪聲繪色地朗讀出來,甚至語音語調,遠遠超過了我們夫妻倆。
現在,再讀繪本的時候,我們經常可以一起用英語。當然有些地方,我想要更多地幫助他去拓展思維的時候,還是會用中文。也不限制他用中文表達。因為我發現,中文的介入不但沒有讓他的表達能力下降,反而能提升閱讀興趣和理解力。何樂而不為呢?
上面的分享,讓我想起了安妮和小寶的故事。
記得安妮8歲剛回國的時候,在讀英文章節書。但是她想和我聊的時候會用中文——主要是我的英文聽力理解跟不上她,完全聊不起來啊。忽然有一天,我好奇地問她:你讀的是英文,和我說的是中文。那你大腦中是怎麼轉換的呢?她說:我讀的時候大腦就有畫面。然後和你說的時候,就想著畫面說中文了——這,不就是看圖說話嘛。難怪我們評價一個人的文章,說寫得好、畫面感強呢!
也正是從那個時候起,我更加確信,雙語思維的自由切換,其實和我們寫作文一樣:輸入(閱讀)的是畫面,輸出(寫作)的就是對畫面的描述,這也就是閱讀和寫作的關係啊!
而小寶在4歲多的閱讀經歷,和Heidi、Frank如出一轍。記得那個時候,一向喜歡英文閱讀的他忽然每天找我讀中文繪本——一本3000字,一晚讀3本。連續1、2個月啊!儘管我算是一個淡定媽,但是那個時候也難免犯嘀咕,這英文啥時候撿起來啊?慶幸的是,我沒有著急「摁」著他讀英文。結果終於在執著了一段時間之後,忽然去選英文繪本了。這一選,我發現了一個讓我驚喜的現象:書的長度和難度都提高了。這讓我深刻體會到,雙語理解力會交錯上升!
所以我們說,安妮鮮花的親子閱讀三步曲,在早期,解決的是孩子的排斥,和爸媽不敢讀英文的瓶頸,或者是爸媽英文好孩子不肯陪你讀的問題。
排斥解決之後的中期,就要更多地運用閱讀策略,幫助孩子拓展思維,解決他們的理解、歸納、推理、判斷等邏輯思維層面的訓練,並且逐漸發展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
隨著孩子英語能力的提升,聽讀能力越來越強,表達越來越自如,這些能力就能遷移到英文上。而同時,這些能力對於孩子的中文閱讀能力提升更加重要。尤其是在國內教育改革和國際接軌越來越緊密的今天,雙語閱讀、雙語思維,是孩子未來不可或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