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動作!五華法院自創電子送達漫畫書出爐啦!

2020-09-03 秀擁五華

為了節約司法資源,提升送達工作成效,最高人民法院在《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試點實施辦法》中提出推行電子訴訟。五華區人民法院將電子送達工作作為2020年的重點工作之一,狠抓智慧法院建設,在當事人中大力推廣電子送達,全力提升審判質效。在宣傳工作方面,五華區人民法院繼通過微信公眾號宣傳平臺推送電子送達文章後,又有新動作啦!現由五華法院自創的電子送達宣傳冊和宣傳海報已新鮮出爐,快來先睹為快!

電子送達處理小故事

五華法院電子送達宣傳冊從一個交通事故民事糾紛採取電子送達處理的小故事開始介紹電子送達的好處,詳細介紹了《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試點實施辦法》關於電子送達的規定,運用圖文並茂的設計,生動地展現了電子送達的特點,讓當事人能夠更加容易理解電子送達並主動選擇進行電子送達。

零距離、零等待

電子送達就是伴隨著智慧法院建設,解決「送達難」老問題的新辦法。通過電子送達方式,運用網絡科技,能夠實現送達「零距離、零等待」,解決長期以來的送達難、送達時間長的問題,方便當事人、提高辦案效率、節約司法成本,真正實現「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

為了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五華法院一直在創新工作模式,積極探索電子送達工作,在方便當事人的同時,著力破解困擾法院多年的「老大難」送達問題,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高質量的司法服務。

現在,電子送達宣傳冊、宣傳海報已經開始在五華院訴訟服務大廳和各民商事審判部門進行展示、發放,需要宣傳冊的當事人可以到五華法院自取哦!

相關焦點

  • 五華法院建議你:請在籤訂合同時約定電子送達地址
    為緩解「送達難」,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為當事人提供智能化的送達服務,提高司法審判質效,新修訂的《民事訴訟法》第八十七條規定了電子送達方式,即:「經受送達人同意,人民法院可以採用傳真、電子郵件等能夠確認其收悉的方式送達訴訟文書。」
  • 五華法院多元解紛、訴訟服務一本通⑥立案篇
    打開微信,搜索小程序「雲南移動微法院」,經身份驗證、手機驗證、人臉識別完成實名驗證後,選擇「我要立案」,隨後閱讀告知書,點擊「同意並上傳立案材料」,選擇立案法院,按系統提示便可以提交訴訟材料,待工作人員網上完成審核便會收到系統推送的案件信息。
  • 五華法院多元解紛、訴訟服務一本通②訴前調解篇
    目前,五華法院已經建立起多層次、多梯度的訴前調解工作體系以及訴調對接、執調對接體系。調解+司法確認+快速執行,組合出拳可高效解紛。假如您不想在案件調解失敗而轉入訴訟立案的時候再跑一次法院,建議您在籤署送達地址確認書的時候選擇「同意電子送達」,電子送達能免去您後續許多來回奔波之苦;第三,手機搜索或者掃碼進入「雲解紛」小程序,按照提示進行實名認證。我們的後續調解工作將在線進行,儘量讓當事人足不出戶也能解決糾紛。
  • ...江蘇省高院等法院關於江蘇及全國部分法院電子送達情況的調研報告
    2000年浙江杭州餘杭區法院率先利用電子郵件送達了開庭傳票和調解書;2006年北京朝陽區法院使用錄音電話通知和傳喚訴訟當事人;2007年浙江江山法院運用 QQ聯繫當事人,處理一起民事案件;2008年北京海澱法院制定了《電子郵件送達工作流程》;2010年浙江寧海法院就運用了簡訊送達方式,充分利用移動簡訊平臺告知當事人訴訟權利及開庭時間等,並保存和列印簡訊發送情況存檔;從2011年6月開始,浙江寧波江北區法院註冊了
  • 港北法院電子送達顯成效
    為解決「人難找」、「送達難」等老大難問題,貴港市港北區人民法院確定了以現代信息技術破解「送達難」的基本思路,全力推行電子送達訴訟文書,加快訴訟文書送達流程化、網絡化、電子化的進程。據統計,自2020年8月12日正式啟用全國法院統一電子送達平臺以來,截至10月20日,港北法院通過電子送達平臺送達案件共1197件,送達文書數和訴訟活動通知總量10356次,送達文書數和訴訟活動通知總量與受理案件總量比達226.06%。
  • 巡迴審理,五華法院黑林鋪法庭一直在路上
    每月16日是五華法院黑林鋪法庭下鄉開展巡迴審理的日子,9月16日這天,法庭工作人員和往常一樣,一大早就趕赴沙朗、廠口,進行送達、調解、法律宣傳等工作。知道五華法院黑林鋪法庭的工作人員要來,鄉親們早早地在司法所等候,就他們身邊發生的借貸、侵權、農村宅基地、相鄰權等法律問題進行諮詢。
  • 最高院:電子送達中「受送達人同意」的認定
    廣西高院 今天裁判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印發〈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試點問答口徑(一)〉的通知》(法[2020]105號)三十五、電子送達以受送達人同意為前提條件,符合以下情形的,人民法院可以確認受送達人同意:第一,明確表示同意,即主動提出適用電子送達或者填寫送達地址確認書。
  • 青島中院探索電子送達 電子郵件發來開庭傳票
    原標題:電子郵件發來開庭傳票  ◆從今年6月1日開始,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在民商事案件中探索建立了電子送達方式,在通知開庭、案件審理過程中可以向當事人送達傳票、舉證通知書、合議庭組成人員通知書和出庭通知書等除判決書、裁定書、調解書之外的各種法律文書。提高了訴訟效率、節約了當事人時間、降低了送達成本。
  • 電子送達 微信調解
    郭俊 隨著電子科技的發展,微信聊天已成為當前一種主要的社交工具。交友、曬照、鬥表情包、玩小程序……已成為很多人的日常。但是它也是潢川縣法院法官們審理案件的得力「幫手」。這不,一起不當得利糾紛案件,通過法官網上送達、微信調解就實現「案結事了」。
  • 錫市法院正式啟動電子集約送達服務
    嚴/格/遵/守/法/律/法/規錫市法院正式啟動電子集約送達服務長期以來,案件「送達難」是一個長期困擾法院工作的瓶頸。今年八月,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送達平臺「目的地集中列印郵寄送達」工作要求,該院建設完成案件集約送達中心,並於8月27日正式啟動電子集約送達平臺。所謂電子集約送達,即採用電話溝通形式,引導當事人接受電子送達,為當事人提供了更為快捷、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務。另外,針對下落不明的當事人,可通過三大通訊運營商及公安專網協查當事人手機號碼和戶籍地址,從而有效解決「找人難」問題,提高案件送達質量。
  • 電子郵件送達司法文書的現實考察和效果展望
    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了《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決定》,該決定新增新民事訴訟法第八十七條,專門針對電子送達做出了明確的規定,即「經受送達人同意,人民法院可以採用傳真、電子郵件等能夠確認其收悉的方式送達訴訟文書,但判決書、裁定書、調解書除外。」
  • 法院向轄區內銀行、擔保公司發《司法建議書》:鼓勵在合同中約定送達地址
    轄區內各銀行和融資類擔保公司收到該《司法建議書》後高度重視,長沙市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大地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長沙市湘江支公司等金融機構很快發來了答覆函。該《司法建議書》旨在預防和減少訴訟,引導轄區各銀行、融資類擔保公司更好的知法、懂法、守法。達到審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目的,有效擴大辦案的社會效果和法律效果。
  • @當事人,法院文書的7種送達方式,你get了嗎?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以法院專遞方式郵寄送達民事訴訟文書的若干規定》溫馨提醒:當事人應當向人民法院提供或者確認自己準確的送達地址,並填寫送達地址確認書。拒絕提供的,需要自己承擔拒不提供送達地址的有關不利後果哦。
  • 法院、郵政攜手破解送達難題,打造智慧集約送達平臺!
    此次合作是根據最高人民法院兩個「一站式」建設總體規劃,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和中國郵政速遞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籤訂的《戰略合作備忘錄》中具體要求,在河南高院黨組的正確指導下,對全省法院法律文書送達工作再升級,助力審判執行工作再上新臺階。
  • 五華法院多元解紛、訴訟服務一本通⑦財產保全方法篇
    五華法院多元解紛、訴訟服務一本通⑦財產保全方法篇 2020-12-22 17: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打造智慧集約送達平臺!河南省法院、省郵政攜手破解送達難題
    ,助力審判執行工作再上新臺階。法律文書 「送達難」一直是影響案件辦理效率的重要因素。為此,河南高院立足新時代、新要求,與省郵政公司聯合積極探索,通過法郵融合創新,信息科技賦能,構建了河南法院集中送達平臺,開啟了「智慧法院」+「集約送達」 新模式,高度融入「智慧法院」建設。
  • ——江蘇郵政開展法院文書集中送達服務
    為儘快保障您權利的實現,我們向您電子送達可以嗎?」在得到確認回復後,一條內容為「江蘇省宿遷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通知書」的簡訊很快就發到了當事人的手機上。     法律文書「秒送」的背後,是江蘇省郵政分公司集中送達服務的支撐。截至11月底,全省法院郵寄量達561萬件;全省13個市級郵政分公司與當地法院籤約,並實現法院文書集中送達項目上線運作,覆蓋全省79家法院。
  • 盤州市人民法院推行電子送達平臺便利當事人訴訟
    為方便當事人訴訟,盤州市人民法院進一步強化送達工作信息化,充分運用全國法院統一送達平臺,推進訴訟文書集約化送達。經過對法官助理、書記員全覆蓋式送達平臺操作培訓,盤州市人民法院於2020年7月27 日試運行全國法院統一送達平臺。
  • 我們啟用送達專用電子郵箱啦!
    我們啟用送達專用電子郵箱啦! 重要通知因工作需要,自2020年12月4日起,我院「全在線」訴訟平臺正式啟用全新送達專用電子郵箱
  • 東川區法院首次通過中國審判流程信息公開網實現電子送達
    東川區法院首次通過中國審判流程信息公開網實現電子送達 2020-07-15 17: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