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送達 微信調解

2020-12-14 信陽日報數字報刊

郭俊

隨著電子科技的發展,微信聊天已成為當前一種主要的社交工具。交友、曬照、鬥表情包、玩小程序……已成為很多人的日常。但是它也是潢川縣法院法官們審理案件的得力「幫手」。這不,一起不當得利糾紛案件,通過法官網上送達、微信調解就實現「案結事了」。

丁某系潢川縣某超市櫃檯經營商戶,每日經營收入由超市收取,在扣除租賃費等費用後由超市定期返還給丁某。2018年3月,超市出納蔡某在向丁某撥付結算款時誤多轉8000餘元。蔡某在向超市墊付該筆資金後,多次找丁某催要無果,無奈之下向法院起訴丁某,請求返還該款。

案件立案後,因被告丁某遠在外地,為方便當事人訴訟,提高訴訟效率,承辦法官謝暉通過電話與丁某取得聯繫,並將其添加為微信好友。在徵得丁某同意後,謝暉將起訴狀副本、應訴通知書、舉證通知書、開庭傳票等通過電子送達方式發送給丁某,告知其訴訟權利,提醒其按時出庭應訴。

經過開庭審理,8月23日,此案宣判。被告丁某於判決生效後3日內向原告蔡某返還取得的不當利益8000餘元。判決雖已作出,糾紛仍未化解。謝暉沒有一判了之,他利用業餘時間,通過微信繼續做雙方工作,最終促使丁某自動履行了判決書確定的義務,通過手機轉帳向原告蔡某返還了8000餘元。

近年來,潢川縣法院針對當事人外出務工多的實際,廣泛使用電子送達,提高送達效率,減少當事人的訴累,有效地緩解民事案件「送達難」問題。

相關焦點

  • 山東高法推行「雲立案」「雲送達」「雲庭審」「雲調解」「雲保全」「雲執行」
    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民四庭副庭長姚鋒在今天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跨境雲司法」 適用於涉外民商事案件,是對現有山東法院網上立案訴訟服務系統的擴大應用,即準許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及港澳臺地區的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公民(不含港澳臺居民),通過山東法院電子訴訟服務平臺、山東高法微信公眾號、山東微法院以及其他網上立案訴訟服務平臺,按照指定流程,進行網上立案、網上繳費,提交保全、執行申請,
  • 電子郵件送達司法文書的現實考察和效果展望
    以電子郵件向當事人送達法律文書,屬於人民法院程序性工作的一種,根據電子郵件送達的特點,如何保證送達的有效性、及時性、安全性是人民法院開展此項工作必須考慮的問題。  我認為,在這幾方面,青島中院所開展的電子郵件送達工作有幾個特點是值得借鑑的。  首先,採用pdf格式並加蓋法院電子公章確保文書規範性。
  • 大冶金山店法庭微信送達訴訟文書 緩解「送達難」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通訊員李笑親)6月19日,筆者獲悉,大冶市人民法院金山店法庭創新送達訴訟文書方式,通過微信送達民事起訴狀,應訴通知書,舉證通知書,開庭傳票,廉政及執法監督卡、空白民事答辯狀、裁判文書上網告知書等材料,以緩解「送達難」問題。
  • 微信送達調解書,司法便民提質效
    為了保證款項的及時支付,雙方需再到法院籤署調解筆錄並領取調解書。但由於疫情,原告的委託訴訟代理人無法到騰衝籤署調解筆錄。經承辦法官聯繫原、被告,雙方均同意由承辦法官將調解筆錄從微信上發給原告,由原告列印出筆錄並籤字蓋章後寄回本院,再由被告籤署該份筆錄,確認雙方同意調解協議後,再向雙方送達調解書。
  • 重慶法院實現立案、繳費、送達、調解、開庭全流程在線辦理
    9月8日,重慶日報記者從市發展改革委、市高級人民法院獲悉,為營造公正、高效、可接近的民事司法環境,目前全市推行訴訟電子化,通過網際網路平臺、手機APP等方式,實現立案、繳費、送達、調解、開庭全流程在線辦理。去年5月初至今年4月底,重慶法院完成有效電子送達26.9萬次,網上成功立案20.6萬件,線上調解9.8萬件次,網上開庭1045次。在立案環節,我市推行網上無紙化立案。
  • 法官網際網路微信在線調解「指尖」輕點化糾紛
    近日,襄城區法院歐廟法庭餘何法官,巧用微信調解了一起橫跨河南湖北長達一年的買賣合同糾紛案,減輕當事人奔波之苦,「遠程」促使雙方當事人握手言和。基本案情2020年8月18日,餘何法官收到這件從中院發回重審的買賣合同糾紛案,為了儘快定紛止爭,歐廟法庭將電子送達和直接送達同步進行,爭取早日開庭審理,實現快審快結,解決涉企糾紛。
  • 青龍法院送達調解25起系列案
    近日,青龍法院一次性受理了中國工商銀行青龍縣支行作為原告起訴的金融借款合同糾紛系列案32件,並利用12月5日、6日被告在家可能性較大的雙休期間,開展了集中送達調解工作。在青龍法院黨組書記、院長楊峰的調度下,綜合辦公室、基層法庭各優選出一名精明能幹、吃苦耐勞的幹警加入到送達團隊,使原本由3名送達人員、1名後勤人員組成的送達組,整編成了6人3組的送達團隊,並給每組配備一輛油量充足的送達專用公車,確保全天送達能力。
  • 最高院:訴前調解階段完成的送達,效力是否及於起訴後?
    案件分配至特邀調解組織或特邀調解員時,應當儘量確保案號編立時間和材料移交時間一致。五、訴前調解階段完成的送達,效力是否及於起訴後?答:《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進一步完善委派調解機制的指導意見》第八條規定,「委派調解中已經明確告知當事人相關權利和法律後果,並經當事人同意的調解材料,經人民法院審查,符合法律及司法解釋規定的,可以作為訴訟材料使用」。
  • 息烽法院「送達+調解」同步模式助力快速結案
    上門送達 ·傾心調解化糾紛案情回顧尹某、劉某系夫妻關係,2012年2月9日,因建房自有資金不足向息烽本院法官助理上門向被告送達應訴材料時了解到,被告因家庭出現變故未能按時還款,並非無故賴帳,面對被訴,希望能與銀行協商。
  • 淺析微信送達法律文書的利弊與適用
    2017年7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民事送達工作的若干意見>的通知》第二條明確規定:「當事人提供的送達地址應當包括郵政編碼,詳細地址以及受送達人的聯繫電話等。同意電子送達的,應當提供並確認接收民事訴訟文書的傳真號、電子信箱、微信號等電子送達地址。」微信作為一種信息通訊工具,成為電子送達中一種新型的送達方式。
  • 體恤勞動者 法院「微信」調解勞動爭議
    2020-10-15 16:07:12 來源:中工網中工網訊(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鄒明強 通訊員 楊蘭)日前,湖北省武漢市青山法院通過微信成功調解一起勞動爭議。在勞動爭議案件中,一般需要經過一裁兩審的程序,訴訟成本較高;法院通過「微信」促成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和解,既保障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也適當創造了良好的營商環境。2019年3月2日至2019年9月6日期間,餘女士在某家具公司上班,因家具公司未與其籤訂書面勞動合同,餘女士向家具公司主張未籤訂書面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差額。
  • 諸城:微信視頻開庭 調解繼承糾紛
    >2293783 2020-08-29 10:22:47.0 諸城:微信視頻開庭 調解繼承糾紛 1 2284 濰坊新聞 null /enpproperty--> 8月28日,記者從諸城市人民法院了解到,該法院速裁團隊日前首次使用微信視頻開庭,成功調解一起法定繼承糾紛案件。
  • 行政法律文書能電子送達嗎?
    請問河北馬倍戰律師事務所,行政法律文法能使用電子送達的方式嗎?如果可以,應該如何送達?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問題?  《民事訴訟法》第八十七條規定:「經受送達人同意,人民法院可以採用傳真、電子郵件等能夠確認其收悉的方式送達訴訟文書,但判決書、裁定書、調解書除外。採用前款方式送達的,以傳真、電子郵件等到達受送達人特定系統的日期為送達日期。」
  • 法院送達變調解 多年老友握手言和
    襄城縣法院王洛法庭收到案件後,因為張某聯繫方式不明,通過電話通知、郵寄送達均未找到張某。2020年7月19日,王洛法庭承辦法官葛夢陽與書記員王一博便根據閆某提供的地址,到開封市通許縣硃砂鎮某村尋找張某。考慮到閆某自述雙方一直關係不錯,便通知閆某在鎮上等候,隨時準備調解。
  • 微信調解化糾紛 訴訟辦案不用跑
    在經惠水法院幹警主持糾紛調解後,被告丁某在微信群裡感激地說道。7月23日下午,本著減輕當事人訴累的原則,承辦法官在經原被告雙方同意後,通過微信調解的方式,用不到一個半小時的時間成功化解了一起民間借貸糾紛案件,以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務獲得了雙方當事人的點讚感謝。
  • 藉助微信視頻庭審,離婚糾紛當庭調解
    8月13日,大安市人民法院太山人民法庭利用微信視頻開庭審理並成功調解了一起當事人遠隔兩地的離婚案件。韓某以性格不合、夫妻感情破裂為由到太山人民法庭起訴劉某,要求與劉某離婚。因劉某身在珠海打工,承辦法官聯繫到劉某後,經徵得劉某同意,將訴狀、傳票、訴訟權利義務告知書、舉證責任通知書等訴訟文書通過微信圖片傳輸的方式送達至劉某。
  • 在線申請,一次調解,太省事了!
    自2021年1月1日起,所有依法受理的勞動爭議案件將全部通過系統辦理,初步實現調解仲裁工作信息化。  在線申請仲裁省事省心  「我在仲裁院辦案人員的引導下,通過微信小程序『贛裁通』提交了勞動仲裁申請,往返仲裁院一次就調解好了,真是太省事省心了。」一起工資支付勞動爭議案件中的當事人閔先生說道。
  • 「民歌法庭」、送達+調解一體化…縣域基層法院的「一站式」建設探索
    還有一間則是在線視頻調解室,調解員可通過人民法院調解平臺、「雲解紛」、微信等開展在線音視頻調解工作。據介紹,調解員通過雲解紛調解的糾紛,當事人能達成協議的,可在線籤名併線上申請司法確認,需要法官出具調解書的,速裁法官當場審核、立案並出具調解書。當事人不能達成協議的,直接移交速裁法官快速審理。
  • 昆明中院正式啟用中國審判流程信息公開網電子送達功能
    昆明中院正式啟用中國審判流程信息公開網電子送達功能 2020-07-03 04: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潘莊法庭通過集約送達平臺快速調解一起網絡借款案件
    集約送達是法院利用網絡科技的一種新型送達方式,近日,潘莊法庭通過集約送達平臺快速調解一起網絡借貸案件。 2020年10月,潘莊法庭收到一起原告深圳某金融服務公司訴被告王某借款合同糾紛案,被告於2019年在網絡平臺向原告借款後一直未還,2020年10月,原告訴來我院,請求被告償還借款。主辦法官去被告住所地送達時未能找到被告,原告提供的聯繫電話亦不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