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婉轉悠揚的梅葛調,一場別開生面的調解……就在雙方當事人僵持不下之時,姚安縣人民法院特聘的「梅葛」樂師開口了,她將法、理、情融入梅葛調中,唱給這對鬧離婚的小夫妻聽。
一段梅葛調結束,讓雙方都有所觸動。此時,法官抓住時機,耐心地給當事人做工作,用彝族語盡力安撫雙方情緒,最終化解了雙方心結,一家人帶著小女兒離開了法院,這起離婚糾紛也止於訴前。
對於案件體量大的法院而言,引入社會力量,優化社會資源配置,可以快速、高效的解決糾紛,但其實,對於案件體量小的基層法院來說,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機制建設也同樣重要。近年來,姚安縣人民法院法院深化訴源治理、聚力多元解紛,加快構建多元化糾紛解決體系,促進矛盾糾紛多渠道化解,引導更多糾紛化解在訴訟前。
一段婉轉悠揚的梅葛調
一場別開生面的調解
8月11日下午3點許,姚安縣人民法院梅葛調解室裡,雙語法官、雙語書記員正在用彝族語言和雙方當事人進行交流,對一起離婚糾紛進行調解。在他們身邊,還坐著一位身穿彝族服飾的「梅葛」樂師(調解員)。
「我要和他離婚,他脾氣太怪了,有時喝醉了酒還會對我拳腳相加。」雙方面對面坐著,女方向法官說出了自己想離婚的原因。「既然你想離婚,那我就跟你離。」丈夫也賭氣似的說道。坐在一旁的雙方的父母和家人則在一旁勸說著兩人。
調解過程中,就在雙方僵持不下之時,「梅葛」樂師開口了,一段語調婉轉悠揚的梅葛調將法、理、情融入其中,唱給雙方當事人聽。剛開始,男方的情緒還有些激動,慢慢地才逐漸平靜下來。與此同時,女方也用手捂住了臉,留下的眼淚。
一段梅葛調結束,雙方當事人都有所觸動。法官立刻抓住時機,耐心地給雙方當事人做工作,用彝族語盡力安撫雙方情緒,最終這起打消了離婚的念頭,一帶著年幼的女兒離開了法院。
「這段梅葛調的大意是:你們上有老下有小,要多想想年幼的孩子,如果你們離婚了,孩子怎麼辦?只能跟其中一方生活,要麼沒有媽媽,要麼沒有爸爸。你們再相互看看,再想想對方的好處,好好過日子吧。」梅歌樂師羅榮秀說。
「法官+梅葛樂師」的「民歌法庭」
在多元解紛融入民族特色
這間「梅葛調解室」,是姚安法院打造的民族特色多元解紛功能室。
「梅葛」是什麼呢?姚安縣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長黃幸介紹,梅葛發源於姚安馬遊,被視為彝族人的「根譜」,沒有文字記載,但是有固定的內容和吟唱方式,通過口耳相傳,是「梅葛人」思想交流、耕耘勞作、訴說情感的重要手段。彝族梅葛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我們通過挖掘彝族梅葛史詩中關於民俗的記載,運用民間習俗調解,融合公正司法,實現民俗文化對司法的推動作用。」黃幸說。
「梅葛調解室從去年7月開始著手建設,今年正式啟用。將民歌和法律結合,引入彝族梅葛樂師參與庭審,樂師在充分了解案情之後,把法、理、情等各方面的道理編成梅葛調,唱給當事雙方聽。」姚安法院立案庭雙語法官楊雪介紹。
「法官+梅葛樂師」的「民歌法庭」,作為一種多元化糾紛調解模式,既有法律知識的體現,又融合了彝族的梅葛文化,讓老百姓領悟司法的公平與正義,享受優質司法產品的獨特韻致。
打造訴訟服務中心
成為快速解紛一站式「門診部」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矛盾糾紛也日漸增多,相當數量的糾紛湧入法院,法院人少案多,人案矛盾日趨突出,給糾紛化解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
對於案件體量大的法院,引入社會力量,優化社會資源配置,可以快速、高效的解決糾紛,那麼對於案件體量小的基層法院,要不要開展多元解糾工作呢?
「當然要!為什麼要呢?因為許多形成訴訟的糾紛往往是『小』矛盾,在產生之初未能得到妥善處理,最後『小事拖大』,而人民法院作為解紛的專家,是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中的重要一環節,我們必須積極推進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和黨委政府一起來構建新型的社會治理模式。」姚安法院院長肖光亮說。
走進姚安縣人民法院訴訟服務中心,除了頗具民族特色的「梅葛調解室」,這裡還有3間功能室,一間是姚安縣矛盾糾紛大調解委員會派駐法院人民調解工作室,由1名調解員常駐法院開展訴前委派調解工作。
另一間是專職調解室,由2名退下來的、長期在一線辦案的法官開展訴前委派和訴中委託調解工作。針對法律關係複雜、調處難度較大的糾紛案件,姚安法院在人民調解之外,推行法院專職調解員入駐訴調對接中心,由經驗豐富的法官接受訴前委派和訴中委託調解。
還有一間則是在線視頻調解室,調解員可通過人民法院調解平臺、「雲解紛」、微信等開展在線音視頻調解工作。
據介紹,調解員通過雲解紛調解的糾紛,當事人能達成協議的,可在線籤名併線上申請司法確認,需要法官出具調解書的,速裁法官當場審核、立案並出具調解書。當事人不能達成協議的,直接移交速裁法官快速審理。簡單案件還能當天開庭、當庭宣判。
「姚安法院積極開展分調裁審工作,案件審理的周期是大大縮短的,一審息訴服判率是大大提高的。」黃幸介紹,由6名員額法官組建的速裁團隊,專辦簡易速裁案件,實現由30%的法官辦理全院70%的簡單案件。截止今年7月,速裁快審團隊共受理案件461件,佔全院一審民事、行政案件的75.7%,結案407件,結案率達88.3%,調撤率達65.1%,平均結案天數21.5天,速裁快審團隊辦理不予受理、準予撤訴、駁回起訴等結案方式的案件平均審限為15日。
織密多元解紛「一張網」
分流調解案件586件,調解成功率60.2%
「目前,姚安法院已建成一支特邀調解隊伍,包含律師、婦聯、醫療、勞動爭議、銀行、保險等行業,覆蓋全縣所有村(居)委會,打造全州基層法院中類別最全、力量最多的糾紛多元化解大平臺。」黃幸說。
姚安法院選聘了105名特邀調解員,其中有14名會雙語的調解員,形成人民調解、行政調解、行業性專業性調解、律師調解全方位立體式的多元調解體系。全縣共設有9訴訟服務工作站和2個訴訟服務點,實現糾紛「終端」與訴訟「前端」無縫對接。
今年1月至7月,姚安法院共分流調解案件586件,訴前委派調解416件,訴中委託調解170件,調解成功353件,調解成功率60.2%,司法確認72件。
開創「送達」+「調解」一體化模式
77名網格員在送達時進行先行調解
「我們在開展網格化送達的過程中,積極探索「送達」+「調解」的一體化模式。「黃幸說,2016年,姚安法院在全省率先開展法律文書網格化送達試點工作。經過四年多的實踐,網格送達員隊伍逐步成熟、穩定,同時在工作中,網格送達員熟悉鄉村民俗,助推解紛的作用日益明顯。
在此基礎上,2019年姚安法院力推「全員調」的工作思路,將77名網格送達員重新聘請為「網格送達員」+「網格調解員」。將司法事務納入網格員職責清單,充分利用網格送達員「人地兩熟」的特點,在送達的過程對矛盾糾紛開展先行調解,力促矛盾糾紛柔性化解在基層。
2019年開展此項工作以來,通過網格調解員先行調解成功後,到法院撤訴的案件有97件。網格化送達+調解,取得「一舉兩得」的社會治理效果。
深化訴源治理
積極參與社會治理
不僅僅是等,姚安法院還主動參與到社會治理中。
今年,楚雄州開展「幹在實處,走在前列」大比拼工作,姚安縣委將訴源治理、多元化解矛盾糾紛工作作為「標杆」,列入省級標杆進行比拼創建。為提升訴源治理的工作實效,今年3月,縣政法委將「萬人成訟率」的指標納入地方平安建設考核體系,各鄉鎮、職能部門參與訴源治理的職責、任務更加清晰、具體。
各部門之間上下聯動、凝聚治理合力,形成人員聯合、力量聯動、資源共享的工作格局,有效將各類矛盾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從源頭上減少訴訟案件的發生,全力維護社會穩定。
截止今年7月,姚安法院民商事案件新收609件,同比收案下降了4.8%,實現收案數量明顯下降。
來源:開屏新聞
編輯:王銀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