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式」建設是指「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建設和「一站式訴訟服務中心」建設。近年來,為進一步提升其系統化、集約化效能,按照最高院人民法院部署,成安縣人民法院將「一站式」解紛與「一站式」服務系統謀劃、協同推進,最大限度提升服務群眾、服務法官、服務審判的整體效能。
踐行「楓橋經驗」 構建糾紛化解新格局
成安法院堅持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以開展「一委一庭三中心」規範提升年活動為契機,將「一鄉(鎮)一法庭」與縣黨委、縣政府「一委三中心」無縫對接,著力健全完善「一委一庭三中心」工作機制,構建糾紛化解新格局。上半年,成安法院共依託「一委一庭三中心」平臺,共參與訴前調解和指導調解案件1116件,成功化解各類矛盾糾紛858件,接受群眾諮詢382次,有效促進了矛盾糾紛的就地化解,更好地為成安經濟社會平穩高速發展保駕護航。
提檔升級,加強力量。成安法院為每個「一委一庭三中心」固定1-2名人民陪審員,專職「一委一庭三中心」工作,並為每個鄉鎮確定1名聯繫法官,通過現場或綜治視聯網進行調解,指導訴調對接。調解成功無須司法確認的案件建卷歸檔,需要對調解協議確認的,由司法輔助人員轉法官確認;調解不成功,工作人員指導當事人在網上立案進入訴訟程序,為當事人訴訟提供便利,平衡雙方當事人的利益。
加強溝通,多元化解。該院加強與派出所、司法所等綜治部門以及各村「兩委」幹部的協調配合,積極推動信息聯動、工作聯動、提升糾紛調處效能。該院在大量調解工作中,形成了本院特色「調解十法」,即:傾聽同情法、溫情傳遞法、合理協調法、批評教育法、換位思考法、案例示範法、計算成本法、防止冷處法、利益平衡法、因勢利導法,從根本上減少了矛盾糾紛的發生,彰顯了司法和諧和民生司法的內涵。
完善制度,健全考核。為確保各項任務落到實處,該院健全完善「一委一庭三中心」管理規章制度,積極做好調解、案件、工作日誌等工作檯帳,完善相關檔案資料,實行日常工作留痕化管理,確保實現管理的規範化、精細化。
「一站式」線上服務 智能化滿足訴訟群眾
打造升級版訴訟服務中心。該院結合實際情況,「以小場所大服務」「小窗口大作為」的理念,打造由立案服務區、調解服務區、信訪服務區三部分組成的開放性、集約型、便民型的訴訟服務中心。並充分發揮訴訟服務信息化的「催化劑」作用,打造一網通辦全程業務的「智慧訴訟服務」新模式。特別是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成安法院充分發揮智慧法院「紅利」,大力優化網上立案、手機APP立案、微信小程序立案等多種線上立案渠道,運用「網上立案」「網上繳費」「網上保全」等功能模塊,讓當事人足不出戶一站式完成立案。疫情期間,該院共網上立案890件,網上繳費997次,網上開庭47件,進行網上證據交換164次,電子送達590次。「指尖」立案、「雲端」辦案、「智慧」執行成為人民法院工作新常態。
開設小額訴訟案件綠色通道。根據新的《民事訴訟法》及最高法院有關規定,該院針對事實清楚、權利義務關係明確、爭議不大,標的額在2萬元以下的金錢債務案件實行一審終審,快立速裁,為群眾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率的訴訟服務。
探索訴前鑑定。該院將訴前委託鑑定與訴前調解有機結合起來,充分發揮訴前委託鑑定制度的作用,加強訴前委託鑑定的釋明解釋,引導當事人適用訴前委託鑑定制度。
成立道路交通事故巡迴法庭。針對當事人普遍反映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糾紛處理程序繁瑣、理賠困難、訴訟不便等問題,為踐行讓數據多跑路、部門多動手、群眾少跑腿的便民宗旨,該院深化交通事故網上數據一體化改革,於今年4月成立了道路交通事故巡迴法庭,實現了立、審、調、執無縫對接。成立至今,共收案68件,結案37件。其中判決17件,調解14件,撤訴4件。
通訊員:郭躍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