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走進升級改造後的惠城區人民法院(以下簡稱「惠城法院」)訴訟服務大廳的市民可以感受到,清晰明了的訴訟「全流程」服務讓人印象深刻:導訴服務臺和立案審查、材料收轉、繳退費、閱卷、保全、司法鑑定、信訪、送達等窗口經過「一站式」科學設置,一目了然,當事人辦起司法訴訟業務來不再「蒙查查」。
訴訟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引導群眾網上立案。
今年是全國法院深入推進兩個「一站式」(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一站式訴訟服務中心)訴訟服務體系建設的關鍵之年。在最高人民法院訴訟服務質效評估2.0版指標體系得分中,惠城法院目前得分57.5分,在全省排名並列第三。
「一流城市中心區需要一流的司法環境。對標一流訴訟服務,接下來,惠城法院將立足於源頭治理,立足於便民利民,立足於集約高效,加快推動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建設和訴訟服務中心提檔升級,提升智慧訴訟服務建設水平。」惠城法院院長黃志強說,該院將努力在兩個「一站式」建設中,構建起流程全貫通、業務全覆蓋、機制無縫銜接的智慧服務體系,打通司法服務「最後一公裡」。
源頭治理
建立訴前多元解紛機制
今年來,截至9月27日,惠城法院共納入訴前調解7630宗,佔全部一審民商事案件的44.93%;已訴前調解成功753宗,調解成功後自動履行案件數406宗,調解成功後自動履行率為53.92%。該院多元解紛機制逐步完善,各項調解工作均取得初步成果,有效節約了審判資源,基本形成「大立案、大服務、大調解」的工作格局。
2018年,惠城法院在惠州學院政法學院設立了訴調對接中心,利用高校的專業資源,為法院訴訟調解工作注入新活力;去年,該院與9家律師事務所正式籤訂訴調對接合作協議,掛牌成立律師調解工作室,充分發揮律師在人民調解中的積極作用;今年,該院還與公安交警部門、醫調委、金融消費調解委員會合作,打造全市首個人民法院進駐交警部門的訴前調解室,對類型化案件進行訴前調解……
立足源頭治理,如何讓大量簡單、類型化案件和部分普通案件在前端快速化解,為群眾解憂、為正義提速?
為構建「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惠城法院通過健全開放共享、多元共治的訴前糾紛解決機制,為群眾提供多種渠道、多種層次、多種類型的解紛選擇,實現糾紛解決方式由單一審判機關向社會聯動轉變,不是簡單立案了之,而是積極引導當事人運用多元解紛機制定紛止爭。
具體來講,為建立健全調解員管理機制,該院設立訴調對接工作室,由民商事審判經驗豐富的法官負責管理;設立了4間調解工作室、若干調解小組,成立由程序分流員、調解法官、特邀調解員、法官助理、書記員組成的專業調解團隊,立案、調解、審判等多部門聯動,旨在高效、及時、便捷地為群眾提供司法服務。
年初,一宗租賃糾紛被惠城調解團隊成功化解。2月14日,市民黃某明與張某水案件被惠城法院網上立案審核通過後,通過多元化調解平臺,特邀調解員張東旭接到了這個任務。
調解過程並非一帆風順。一方面,受疫情影響,商鋪的使用受到限制,確實受到一定損失,不管是否解除合同,對當事人利益影響都較大;另一方面,房屋出租人張某水身體狀況不好,一直住院,直到2月21日才出院,且年齡偏大,對線上調解不熟悉,溝通有一定困難。
「調解中,我儘量用法治思維處理好法理情的關係,實現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一。」張東旭當過民警,從事過保險公司理賠業務等,糾紛處理經驗非常豐富,對當事人的訴求精準把握,熟悉行業規則,調解方法「接地氣」,擅長調解重大疑難複雜案件。他站在當事人雙方的角度,講法律、擺道理,分析利弊,耐心引導雙方當事人。最終在一周後,通過微信群使雙方達成一致協議,同時,法院引導雙方當事人申請司法確認,該案最終圓滿解決。
「惠城法院還進一步加強訴前調解與司法確認的程序銜接,對訴前調解成功達成協議的案件及時引導司法確認。一旦調解不成進入訴訟,即可準確繁簡分流,實現案件快慢分道。」立案庭負責人李俊俊介紹。
便民利民
群眾享指尖上的司法服務
為給群眾提供「一站通辦、一網通辦、一號通辦、一次通辦」的訴訟服務,今年,惠城法院全面推進訴訟服務中心轉型升級,實現立體化建設、信息化建設和集約化建設。訴訟服務中心還設置了兩臺自助立案設備,導訴服務人員全程悉心指引群眾網上立案,讓群眾通過手機等行動裝置就可享受「指尖上的司法服務」。
「今年惠城法院力推網上立案全覆蓋。依託『粵公正』等移動應用,當事人可以通過移動客戶端進行立案。」李俊俊說,其中,今年民商事案件實行「以網上立案為原則,線下立案為例外」,全面落實網上繳費,實現服務方式從大廳現場服務向線上線下立體化服務轉變。
今年3月,一宗由廣西壯族自治區桂平市人民法院管轄的執行案件,需要申請恢復執行。訴訟代理人律師鐘律師帶齊相關材料,抱著試一試的心態走進了惠城法院訴訟服務中心跨域立案窗口。
「沒想到,通過網絡流程,從排隊取號、遞交材料到工作人員審核等,不需要出惠州,我就辦好了恢復執行的申請,前後只用了不到20分鐘。」這個服務速度讓鐘律師感到意外。
「以前哪裡起訴就要到哪裡立案,惠城區距離桂平市400多公裡,一來一回最快也得花兩天。用了這個網絡平臺,基本上超越了空間的限制,達到了同步辦案的狀態。」鐘律師認為,此舉解決了代理律師異地申請立案路程遠、不方便的困難,為當事人節約了訴訟時間、降低了司法成本。
去年9月,惠城法院正式推行跨域立案,在訴訟服務中心專門設立跨域立案窗口,通過中國移動「微法院」實現網上跨域立案,當事人可就近到法院訴訟服務大廳辦理跨域立案,為群眾構建起「家門口司法服務」新模式。
截至記者發稿前,惠城法院共跨域立案85件,其中作為協作法院立案44件,作為管轄法院立案41件,真正實現「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的便民訴訟。
此外,該院還進一步完善網上訴訟服務平臺,為方便當事人訴訟,完善網上申請財產保全、線上擔保、網上開庭、網上送達等,實現訴訟服務一網通辦。
集約高效
創新訴訟輔助性事務辦理機制
去年,惠城法院受理案件41786件,辦結37612件,法官人均結案553件,位列全省法院前列。在「案多人少」的現狀下,該院如何探索創新,走出一條集約高效訴訟服務提質之路?
李俊俊介紹,在兩個「一站式」建設中,惠城法院通過創新訴訟服務中心輔助性事務辦理,打造集約化訴訟服務中心,全面引入社會化服務。經過一年的運行,實現輔助性事務集約化和訴訟服務高效化。
在輔助性事務集約化上,該院將訴訟材料收轉、電子卷宗錄入掃描、排期、送達等輔助性事務交由外包人員提供服務,並統一由立案庭進行管理。目前,共受理財產保全案件1142件,各類司法鑑定、評估案件449件。
在訴訟服務高效化上,該院通過對審判輔助性事務的社會化購買和統一管理明確了各項流程規則,建立人員案件臺帳管理制度,並由業務組長、主管進行質效把關,提升了輔助性事務的工作效率,減緩了送達壓力。
「這樣就可以讓法官從繁瑣的審判輔助事務中抽出身來,專司審判執行工作,提高審判質效,緩解案多人少的矛盾。」李俊俊說。
惠城:燒烤不許「街邊裸奔」 擼串必須「退路進廳」
到了晚上,不少市民朋友喜歡約上三五好友到街頭吃燒烤、喝啤酒,談天說地。但是,擺在街巷邊的燒烤攤也帶來一些問題:佔道經營影響市民出行,燒烤菸霧困擾周邊居民,排放的油汙增加環衛工人工作負擔。
一直以來,違法違規露天燒烤攤造成的空氣和噪音汙染是市民反映和投訴的熱點問題,也是城市執法管理工作的難點。為此,惠城區城管部門積極探索對違法違規露天燒烤行為進行有效管理的方式,在惠城區劃定禁止露天燒烤食品區域,通過整治與引導相結合,實行露天燒烤常態化管理,讓環境變得整潔,還市民一片清淨。
措施
規定區域內全面禁止露天燒烤
今年8月,家住港惠新天地附近的周先生發現,小區旁邊的露天燒烤又「火」了起來,燒烤冒出的煙隨風飄散,整個小區瀰漫著嗆人的氣味,不但影響了小區環境,嘈雜聲還擾得居民無法正常休息。
記者在現場看到,該小區門口的露天燒烤攤一個挨著一個,大約有20攤。燒烤攤的生意確實很紅火,產生的油煙和垃圾對周圍環境產生較大影響。
為了規範管理露天燒烤,惠城區日前正式向社會發布《關於劃定惠城區禁止露天燒烤食品區域的通告》(以下簡稱「《通告》」),明確提出在惠城區規定區域內全面禁止露天燒烤食品,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在規定區域內露天燒烤食品或者為其提供場地,《通告》9月1日起正式生效。
轉變
店主投入5000多元完善燒烤店室內環境
今年以來,惠城區城管部門持續開展違法違規露天燒烤專項整治行動,重點對人流量較大、夜間佔道的流動攤販,以及露天燒烤比較嚴重的地段開展有針對性的集中整治,進一步規範轄區環境衛生,維護市容市貌。
執法人員對燒烤經營戶進行規勸教育。
惠城區城管執法局相關負責人說,《通告》發布後,城管部門加大力度開展專項整治,對江北、江南、橋東、橋西、水口、龍豐、江南轄區開展全面巡查整治,嚴標準、抓「典型」,特別是對小區附近、街道沿線、夜市鬧區等地的違法違規燒烤攤檔進行規勸教育。到目前為止,該局已組織開展違法違規燒烤專項整治50餘次,規勸教育違法違規燒烤1000餘檔,暫扣烤爐300餘個。
日前,記者再次來到港惠新天地後面居民小區,發現大部分商家將燒烤攤搬進了室內,往日被油煙籠罩的街道清爽了許多。某燒烤店老闆黃先生告訴記者,他投入了5000多元打造室內燒烤隔斷間,並添置了風機和油煙淨化設備。「6000轉的風機每小時6度電,一個月多花1000多元電費。」黃先生說,儘管成本增加不少,但對周圍環境好,也有利於身體健康,所以是值得的。
探索
引導流動燒烤攤販入室規範經營
隨著整治力度加大,露天燒烤攤的經營成本增加,一些店主也表示不理解。
整治禁烤區違規露天燒烤。
「露天燒烤產生大量油煙汙染大氣,噪聲影響周邊居民生活,佔據人行道影響通行,並且產生大量垃圾影響市容市貌,這些行為都違反《關於劃定惠城區禁止露天燒烤食品區域的通告》規定,必須入室規範經營。」惠城區城管執法局執法隊員說。
「對很多市民來說,找個路邊小攤喝扎啤、吃燒烤,是一種自由放鬆的生活方式,如果不能使市民深刻了解到燒烤之害,很容易使禁燒烤執法陷入『貓鼠遊戲』的窘境。」該局有關負責人認為,違法違規露天燒烤整治是一項長期性、反覆性工作,禁止露天燒烤,關鍵在於民眾的理解與支持。其次,相關部門將定期聯合巡查,查到問題嚴標準、不手軟,確保市容市貌整潔乾淨,還市民一個良好的夜間生活環境。
整治行動會不會「一陣風」,刮過以後又一切如常?在採訪中,部分市民向記者表達如此擔憂。對此,該負責人表示,在規範露天燒烤的同時,將堅決整治擾民的違法違規燒烤,鼓勵燒烤攤「退路進廳」,實現油煙淨化。同時,加大執法巡查力度,引導與執法相結合,探索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尋求既讓市民愜意放鬆吃燒烤,又不影響環境衛生的治理效果。「歡迎市民積極監督違法違規燒烤行為,一旦發現可撥打舉報電話12345、城管服務熱線12319。」
該負責人表示,城管部門在整治過程中會加強與經營戶溝通,鼓勵經營戶選擇在室內經營或其他非禁止區域範圍進行燒烤,引導他們依法辦理經營手續,安裝油煙淨化設施並保持正常使用。打烊後及時清理打掃衛生,保持經營場地及周圍環境衛生整潔,防止對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環境造成汙染等。
來源:惠城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