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生子,讓人最擔心害怕的,莫過於「分娩痛」。據說,如果疼痛被分為十個等級的話,那分娩時候的疼痛,就是最頂級的痛。
但是,在分娩前,準媽媽經歷十月懷胎的時候,就已經和「痛」相伴了,只是有的孕婦輕一些,有的孕婦重一些罷了。慶幸的是,大多數疼痛都屬於正常孕期反應,對孕婦和胎兒幾乎沒有什麼實質性影響。
如果能採取一些對應措施,這些疼痛症狀也會得到適當緩解。
孕期這10種「痛」,無需太擔心
1、心窩燒灼痛
由於子宮慢慢變大,準媽媽的腸胃受到擠壓,加上激素的分泌,使隔離食道和胃的肌肉變得鬆弛,因而胃酸容易向上翻湧,產生灼熱感。出現瓷枕在後,孕媽需要少吃多餐,餐後半小時內儘量別躺下,慢慢就可緩解。
2、牙齦腫痛
受大量雌激素的影響,孕媽的牙齦會變得肥厚,容易患上牙齦炎,且容易出血。這時的孕媽需要注意口腔清潔,用軟毛牙刷,避免對牙齦的刺激。另外,可以每天用淡鹽水漱口,減輕腫痛的症狀。
3、下腹痛
孕早期,子宮因胎兒的生長而擴張,導致子宮的韌帶、輸送養分的血管、支配子宮的神經等,由原來的鬆弛狀態變得緊張,或受到機械性的牽拉,加上子宮周圍的膀胱和直腸等,也會因子宮的增大受到擠壓,故而產生痛感。這種疼痛會隨著懷孕月份增加而減輕,直到消失。
4、肋骨痛
隨著胎兒的長大,子宮也會隨之增大,增大的子宮不斷刺激肋骨下緣,可引起孕媽肋骨疼痛。此時的孕媽可以採取左側臥姿勢,這樣有助於緩解疼痛。
5、腿痛
當腿部發生下肢靜脈曲張,或兩腿肌肉痙攣時,準媽媽常會感覺到腿痛,有時候會在夜裡痛醒。這是因為孕期增大的子宮,壓迫下腔靜脈,導致下肢及盆腔靜脈血液回流受阻所致。孕媽可以多做腿部按摩,促進血液循環,即可緩解。
6、痔痛
子宮增大和腹壓的增加,會導致孕媽的痔靜脈回流受阻和壓力增高,形成便秘和痔瘡,尤其在孕晚期,情況可能會更加嚴重。這時,可以通過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等高纖維食物,加上適當運動,可適當緩解。
7、恥骨疼痛
為了迎接越來越大的寶寶,孕媽的恥骨間歇在鬆弛素的租用下,會比懷孕前增寬。不過,這種源於恥骨聯合分離而產生的痛感,並不是特別嚴重,一般都可以忍受。如果出現恥骨聯合分離較重,甚至導致韌帶拉傷、水腫,造成行走困難,那就需要臥床休息了。
8、外陰疼痛
一些孕媽進入孕晚期後,外陰部會有腫脹感,皮膚發紅,走動時痛感劇烈,醫學上稱之為「外陰部靜脈曲張」。想要緩解此疼痛,孕媽就要避免長時間站立和行走,不穿過緊的褲子和鞋襪,洗澡水不要過熱,實在不行也可以適當冷敷。
9、手腕疼痛
這種疼痛像針刺一樣,伸屈手腕部可以誘發,多在夜間發作。疼痛發作時,可請家人為自己按摩,也可以在晚上睡覺的時候,在手腕下墊上一個枕頭,白天儘量避免使用電腦,減輕對手腕神經的壓迫。
10、坐骨神經痛
胎兒體重一天天增加,給孕媽的背部增加壓力的同時,還會擠壓坐骨神經,於是有些孕媽的腰部以下,到兩腿之間會產生強烈的刺痛感。緩解這種疼痛的方法,就是在睡覺的時候,可在兩腿膝蓋間夾放一個枕頭,以增加流向子宮的血液。
出現這3種腹痛,需要儘快去醫院
1、小腹一側劇烈疼痛
這種情況很可能是因為受精卵著床位置出錯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宮外孕」。孕早期的時候,這種疼痛還不是特別劇烈,但隨著胚胎的發育,會壓迫輸卵管,甚至致其破裂。這個時候,孕媽會感覺下腹一側有有種撕裂般疼痛,同時還會出現噁心、嘔吐、心跳加快等情況。
2、持續性小腹墜痛
偶爾出現腹痛,也屬於正常現象,需要警惕的是,持續性小腹墜痛。兩個關鍵詞:「持續性」、「墜痛」,並且會伴有腹脹、下體出血,這很有可能出現了先兆流產,孕媽需要馬上去醫院。不要試圖通過提高臀部位置,來挽留胚胎,這都是無用的。
3、下腹撕裂般疼痛
這種情況通常出現在孕晚期,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這種疼痛程度,會從一開始的小面積,變成大面積痛,而且疼痛會越來越劇烈,出血量也是從少到多。如果孕晚期出現這種情況,基本上可以斷定為「胎盤早剝」,請趕快去醫院。
雖然孕期非常難熬,但這是我們做媽媽必經的過程,只要堅持下去,幸福的時刻很快就會來臨!
關注「欣媽育兒經」,有任何母嬰育兒方面的問題,都可以發私信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