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水邊常見一種昆蟲,會浮於水面滑行飛快,到底是什麼?

2021-01-15 禹州市電視臺

不知道大家小時候在河裡戲水、田裡抓魚的時候有沒有抓過這種昆蟲,我們那裡叫它「水上漂」或者「水拖車」,還有的地方叫它「香油罐」,說是它的尾部有一股特殊的香味,至於是不是真有,我不得而知。因為每當我靠近它時,它總能在水面上高速而流暢地滑行去遠處,導致我從來抓不住它。如果說小時候有什麼遺憾的事,沒有抓到這蟲子來觀察就是一種遺憾吧。

長大了才知道這種蟲子學名叫水黽,黽字讀min,三聲。外觀酷似「蚊子」,但並不是蚊子,恰恰相反,這種昆蟲是以蚊子為食的,所以你不用擔心它會咬你。

水黽被譽為池塘中的溜冰者」,因為它不僅能在水面上站立滑行,而且還能像溜冰運動員一樣能在水面上優雅地跳躍和玩耍。它的高明之處是既不會劃破水面,也不會浸溼自己的腿,這種絕技簡直比電視劇裡的輕功水上漂還要酷啊,它到底是怎麼做到的啊?

其實,這是多種因素綜合影響的。首先水本身是有張力的,水表面的水分子整齊排列形成一層水膜,可以類比我們常見的塑料薄膜。這層水膜可以撐起足夠輕的東西,前提是這個東西無法被水沾溼。

那我們的水黽滿足身體夠輕、身體不被水沾溼這些條件嗎?答案是肯定的。科學家們在高倍顯微鏡下發現水黽全身大部分都布滿了疏水性的剛毛,這是它不會下沉和不會溼身的殺手鐧。它的身體腹面覆有一層極為細密的銀白色剛毛,外觀呈銀白色絲絨狀,具有拒水作用,剛毛裡面還困住了一些空氣,就好像鴨子等水禽的油性羽毛一樣,水無法沾溼它們。

特別是它的腿部,腳上的剛毛十分密集,很小的面積上有數千根按同一方向排列的多層微米尺寸的剛毛,這些剛毛表面有螺旋狀納米結構的構槽,能夠吸附氣泡形成氣墊,使得水黽的腳就像一塊滑板,能夠兜住大面積的水膜,這樣水表面的浮力就足以支撐起水黽輕巧的身體,並且不會被水沾溼。據研究人員發現水黽的一條長腿就能在水面上支撐起15倍身體的重量而不會沉沒。

水黽長有三對足,前足用來捕食,中足用來劃分和跳躍,後足用來在水面滑行,這樣明確的分工可以使它在水面上自由自在的行動。水黽主要在夏秋季節活動,以蚊子和蚊子的幼蟲以及其他一些掉落在水面上的昆蟲為食,所以它不但對人類無害,反而能捕殺害蟲,或者是成為魚類的食餌。這樣輕盈敏捷的小精靈,你喜歡上了嗎?

相關焦點

  • 農村水邊常見的一種昆蟲,俗稱水上漂,大部分城裡人沒見過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村東張二狗,帶你了解更多有關的農村的人和事,如果想持續受到本欄目,請記得關注我喲!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農村水邊常見的一種昆蟲,會「水上漂」浮於水面,它到底是什麼?這種小昆蟲在我們農村經常可以看到,它不僅能在水上行走自如,還能在水面肆意跳躍玩耍,其功夫的高明之處在於,既不會劃破水面,也不會浸溼長腿。水黽的大長腿還能在水面上撐起比自己重15倍的東西也不會沉沒。小時候感覺它真的非常神奇,為什麼會在水上漂浮,而不沉於水裡呢?有些網友說它是蚊子的化身,不就是一隻大蚊子嗎?有什麼神奇的?
  • 見過這種可在水面飛奔的昆蟲嗎?它為何不會沉到水底?秘密在毛上
    生活在農村或者常年在水邊生活的朋友,對下圖中的這種蟲子肯定不陌生。不同地區的朋友對這種蟲子有不同的叫法,所以這種蟲子的別名很多,比如水拖車、水上漂、水馬、水蜘蛛、水母雞、水板凳、水蚊子、水滑子,水蜢子、火叉子、水坦克等等,實際上它的學名叫水黽(讀mǐn),是一種在湖水、池塘、水田和溼地中常見的小型水生昆蟲,看上去很像蚊子,但不是蚊子,恰恰相反,這種昆蟲是以蚊子為食的。
  • 農村水池裡會「水上漂」的蟲子,到底是什麼,是益蟲還是害蟲
    農村的環境比較接近自然,以致於蟲子種類非常多,小編就在農村見過許多以前從未見過還特別花哨的蟲子。其中有一種蟲子特別神奇,這種蟲子四肢細長,身體就顯得特別重,有點像蚊子。按理說這種蟲子落進水裡肯定會被淹死,但是它居然可以浮在水面上。
  • 初學遊泳怎麼才能浮在水面上?
    有很多朋友說最近在學遊泳,但是由於怕水,不敢在水面上進行漂浮,一做漂浮的時候就緊張,一緊張身體就會往下沉。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你已經陷入了緊張到怕水到緊張的死循環。你要知道,當你的肺部充滿空氣的時候,你只要趴在或者躺在水面上,身體是不會沉下去的,當你在吐氣的時候,或者把肺部的空氣全部排出的時候,整個身體就會下沉。就類似於魚通過控制它魚鰾內空氣內含量來控制它的上浮和下沉。潛水艇也是利用的這個原理。看看下面這張圖就知道了,她們躺在水裡,什麼也沒做,也會浮在水面上的。
  • 腿毛每平方毫米數千根,唯一能在遠海上生存的昆蟲:水黽
    水黽(mǐn)是農村池塘很常見的一種小昆蟲,在農村老家,每當路過有水坑或者池塘的地方時,都能看見這種小蟲子停留在水面上,特別是在雨過天晴時。記得小時候總是對這些小蟲子充滿好奇,想要湊近仔細瞧一瞧,但它們跑得很快,這讓小時候的我每每失望而歸。
  • 這種昆蟲為何能在水面上行走自如,入水也不溼?
    如果你在河流湖泊等自然水域邊觀察水面,幾乎一定能看到一種小昆蟲,看起來有點兒像蚊子,但是要比蚊子大得多,如下圖: 這種小昆蟲能在水面上行走自如,也能一動不動的停在水面上,還可以跳躍和飛奔,堪稱昆蟲界的「鐵掌水上漂」,無論怎樣動作,它都能在水面上卓然而立,身體不會沾溼,有時候它也會潛入水下
  • 長沙後湖昆蟲觀察:蚱、蚊、水黽、毒隱翅蟲
    早幾年後湖還是長沙的黑臭水體,現在黑臭的帽子摘掉了,因為湖畔的文創投入很大,我不擔心黑臭會有膽反彈,但我關心生態恢復得到底如何,對於水棲生物以及水邊的昆蟲的觀察就是對生物多樣性的了解。 我用1.5升的礦泉水瓶子做了個捕小魚蝦的陷阱,方法很簡單,在瓶子上部1/3的地方割開,再倒扣一起,瓶底裝誘餌,瓶蓋要取下。 但2小時後,一無所獲。
  • 常見昆蟲牛牤的作用和功效
    牛牤是很常見的一種昆蟲,棒奔霸這俗稱「牛蒙蠅」,也有叫做、牤子,牛蚊子等等諸多名稱,因為這種昆蟲得母蟲是依靠吸血為生,特別愛落在牛、馬等牲畜身上,吸食這些動物的鮮血,當然對於人類也是毫不留情,小時候記得最害怕的就是牛蒙蠅,這傢伙咬的生疼生疼,叮咬之後還起個大包,奇癢鑽心難熬,實屬一種非常非常討厭的一種昆蟲
  • 神奇昆蟲--水黽,輕功水上漂
    今天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打從今兒起,「戀野物語」自然科普公眾號就要正式開始日更啦,每天一篇既幽默又有料的科普文章,希望熱愛自然的你在這裡能找到「回家」的感覺~那麼,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什麼呢,故事先從一幅圖片說起.水黽(黽讀mǐn),又稱為水馬、水蜘蛛、水母雞、水板凳、水蚊子、水蜢子、火叉子、水坦克。
  • 農村田野這些常見的昆蟲,全部吃過的是大神
    在農村野外的無垠田野裡,有著許多的昆蟲,有的被認定為「害蟲」,有的卻被認為是有益的蟲子,但實際上最大的作用是能吃啊,食用昆蟲不但美味可口,而且營養豐富,隨著環境的改變,有一些昆蟲早已經消失不見,只能成為一種記憶留種腦海之中了。
  • 農村水邊一種似竹子的野草,農村娃小時候當玩具,還可以當磨砂紙
    作為一個農村長大的孩子,在筆者的記憶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各種各樣的野草了。小的時候有不少野草的果實都是可以吃的,那時候都直接被當成零食吃。而且還有很多的野草可以拿著玩,可以用它們編成手鍊、戒指,也可以做成其它的玩具。
  • 自然科普:昆蟲不大六條腿,上天入地水中遊全可以靠它
    站立行走是對於人類而言的,對於昆蟲,前進這個動物可能是爬、跑、走、跳、遊、飛……這就讓昆蟲既能足行陸地,又可暢遊四海。傳統出行模式:地上行對於幼蟲而言,腹足是它們的爬行工具。雖然都是走路,霸氣的行軍蟻一般走出扇形隊列,遇到道路不平時,還有部分螞蟻主動用身體填平道路,遇到溝渠時,也會用身體搭起蟻橋。貪吃肉的虎甲喜歡在陽光充足的白天攔路捕食小蟲,如果遇到人經過,它還會停下來攔在路中間,真是完美詮釋「攔路虎」。
  • 在你們的家鄉農村都有什麼有毒的昆蟲
    農村常見的有毒昆蟲有很多種,棒奔霸這是平原地帶,有毒的昆蟲說實話,還真的不是很多,雖然不是很多,但也要做好防範措施,被這些有毒的小蟲子叮咬後,也是相當難受的,不但會疼痛難忍,有時候還會感染,對身體造成很大危害,一定要做好防範意識。
  • 最近吉林市松花江邊和街頭出現大量「似飛蛾」到底是什麼?
    最近幾天在吉林市松花江邊,特別是在黃昏傍晚時,在慢步人行道和木廊棧道上,時常遇到大量的飛舞昆蟲,聽到一些行人說飛蛾。在岸邊的個別區域這種「飛蛾」類似疾風暴雨時的雨點,拍打到行人面部,粘附在衣服表明,引起行人的恐慌。那麼,這些令人恐慌的「似飛蛾」到底是什麼東西呢?對人體和環境有沒有危害?其實,大家不必恐慌,這種昆蟲的學名叫「蜉蝣」。
  • 吃豬油渣到底好不好?真相「浮出水面」,原來多數人都沒搞清楚
    吃豬油渣到底好不好?真相「浮出水面」,原來多數人都沒搞清楚對於豬油渣相信很多小夥伴都是記憶深刻的,因為在小的時候可能有很多人都是非常喜歡吃這樣的豬肉渣的,就是因為以前的時候因為人們的生活條件都不怎麼好,那麼對於這樣的豬油渣就是很多小孩子非常喜歡的一種零食了,因為在那個時候能夠吃肉的家庭還是不太多的,所以到了過年的時候,大部分的人都會選擇買一些豬肉,那當然是比較肥的那種,放在鍋裡面一直的一直的煉油
  • 集合啦動物之森全昆蟲圖鑑大全 動物森友會昆蟲出現時間場所和條件
    集合啦動物之森全昆蟲圖鑑大全 動物森友會昆蟲出現時間場所和條件 集合啦動物之森中,昆蟲的種類是非常多的,出現的時間以及地點都不一樣,下面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集合啦動物之森全昆蟲圖鑑大全
  • 農村水邊一種野草,過去用它做蠟燭芯,如今當藥材種植百元一斤
    導讀:農村水邊一種野草,過去用它做蠟燭芯,如今當藥材種植百元一斤農村野草多,有一些野草是危害農田的「害草」,還有一些野草則有大用,從古至今被人們當成寶。在農村的水溝邊,常生長著一種不起眼的細長植物,它的學名叫做「燈芯草」,農民朋友也喜歡叫它水燈芯。別小看了這種植物,在歷史的長河中,它可是承擔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作為優質的蠟燭芯,幫助古人點亮黑夜。古時候沒有電,也沒有廉價的棉線當蠟燭芯,燈芯草這種天然的植物便成了最好的蠟燭芯來源。
  • RoboFly:昆蟲大小的機器人,可以在水面上飛行、行走和漂移
    為了克服這些限制,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創建了RoboFly,這是一個僅有74毫克重的撲翼機器人,它可以在空中、地面和水面上移動。該新機器人在arXiv預發表的論文中介紹,使用的組件數量少於通常用於構造昆蟲大小的機器人的組件,從而大大簡化了其製造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