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普:昆蟲不大六條腿,上天入地水中遊全可以靠它

2020-12-22 瀋陽蟲騎士

站立行走是對於人類而言的,對於昆蟲,前進這個動物可能是爬、跑、走、跳、遊、飛……這就讓昆蟲既能足行陸地,又可暢遊四海。

傳統出行模式:地上行

對於幼蟲而言,腹足是它們的爬行工具。尺蛾的幼蟲尺蠖貌似小樹棍,是昆蟲界的擬態高手。爬行時一屈一伸,像極了我們用大拇指和中指丈量路程,又像一座拱形橋,非常有趣。而舟蛾科的幼蟲特別遵守紀律,行走時喜歡列隊前進,最多有好幾百隻毛毛蟲排隊爬行。

尺蠖

對於成蟲而言,走路都是六足的「之字走路法」。雖然都是走路,霸氣的行軍蟻一般走出扇形隊列,遇到道路不平時,還有部分螞蟻主動用身體填平道路,遇到溝渠時,也會用身體搭起蟻橋。貪吃肉的虎甲喜歡在陽光充足的白天攔路捕食小蟲,如果遇到人經過,它還會停下來攔在路中間,真是完美詮釋「攔路虎」。

虎甲

除此,還有跳高愛好者跳蚤展現發達的後腿,輕鬆跳過自己身高200倍的高度。如果按人類的身高計算,它們應該可以一躍跳到70層高樓上。跳得這麼高,就是為了在人類和動物身上美美地吸上一口血。

有跳得高的,當然就有跳得遠的。蝗蟲就是跳遠明星,它憑藉後腿蹬地的力量,一次可以跳出一米以上的距離。如果以人類的步幅來對比,等於是一個人往前跳一次的距離是100米。如果我們都具備這樣的跳躍能力,是不是不再需要汽車、火車呢?

俯視大地模式:低空飛

昆蟲的翅膀非常靈活,耗能低、技巧強、距離長,不用的時候還可以收在背後,

如蜻蜓、蒼蠅這樣的昆蟲界飛行高手,可以輕鬆做到正飛、倒飛、急停、S形轉彎等高難度動作。

帝王蝶

為了覓食和避暑,故鄉在墨西哥的帝王斑蝶會長途飛行到加拿大過夏天,之後再飛回墨西哥,一來一回的距離有6000多公裡,是不是很厲害?

翩翩起舞模式:水中遊

水中生活的昆蟲,有的種類是終生生活在水中,比如龍蝨、劃蝽、仰蝽;有的種類只有幼蟲期生活在水中,比如蜻蜓、蜉蝣、石蛾。

蜻蜓的幼蟲名叫水蠆,在遇到天敵時,會像火箭一樣快速逃跑。因為水蠆平時用尾巴吸水、過濾氧氣的方式呼吸,若吸入的水快速噴出,便可以快速移動,從而避開捕食者的襲擊。水蠆的這項技能和火箭的噴射原理相近,真應該給它點個讚。

龍蝨
水黽

夏天的水塘表面,經常看見一群群行動迅速的小昆蟲:水黽。嚴格地說,它並不是在水中遊,而是在水面滑行。水黽的腳底長有密密的油性細毛,腳底接觸水面時,細毛之間的空氣就像充氣浮板一樣,功能類似衝浪板,幫助水黽浮在水面,每秒鐘的滑行距離為身長的100倍。

看著小昆蟲們各種行走於江湖的方法,實在是佩服它們適應環境的生存能力。

相關焦點

  • 自然科普:長這麼多條腿,小昆蟲走路會絆倒自己嗎?
    模擬昆蟲的六足標準的六足是昆蟲成蟲的行動器官,可是並不是每條腿都用於行走,跳躍、捕食、挖洞、遊泳……昆蟲的足其實很能幹呢。彩虹鍬甲兩條腿的人類,偶爾走路都會被自己絆倒,而擁有6個足的昆蟲著急趕路時會摔倒嗎?答案是:不會。
  • 神奇昆蟲--水黽,輕功水上漂
    是一種在湖水、池塘、水田和溼地中常見的小型水生昆蟲,幾乎終生生活於水面。水黽科昆蟲成蟲長8至20mm,黑褐色,頭部為三角形,它的軀幹非常瘦長。半翅目黽蝽科,但腹部沒有臭腺。小知識-半翅目:以往半翅目昆蟲統稱為蝽,老百姓俗稱它們為放屁蟲,目前,蟬也歸入半翅目,因前翅為半翅而被稱為半翅目昆蟲。它們種類繁多,全世界已知40000多種,我國的半翅目昆蟲已知的也有4350多種。
  • 三條腿的青蛙滿水坑(組圖)
    「三條腿的蛤蟆不好找,兩條腿的人遍地都是。」生活中常用的這句俗話,如今放到行唐縣口頭鎮秦臺村就沒什麼說服力了。三條腿的蛤蟆未必難找,秦臺村村民張愛國就在村南的一個水坑裡,發現了一大群三條腿的青蛙,少說也有幾百隻。
  • 昆蟲館大探秘|千奇百怪的昆蟲,這裡應有盡有,還能製作標本帶回家
    它為什麼生的這麼扁平呢人們發明電燈之前螢火蟲就會發光了它們靠哪裡發光你知道嗎③活動區域有收費停車場可以停車。④活動時間寶貴,請大家務必提前10分鐘到達。在活動場館中參觀展品時請注意,不隨意觸碰展品,未經允許不得觸摸場內動植物。⑤授課過程中,請自覺保持安靜,尊重老師,如因喧譁、嬉戲等行為影響氣氛,老師有權中止課程責令不遵守秩序者離開活動。
  • 吃之前先數一數有幾條腿
    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兒、燒花鴨、燒雛雞兒、燒子鵝,滷煮鹹鴨、醬雞,臘肉、小肚兒、白肚兒,清蒸八寶豬、江米釀鴨子、罐兒鵪鶉、滷什錦、滷子鵝、滷蝦、燴蝦、熗蝦仁兒、兔脯、銀魚……這些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遊的……肉,永遠是必不可少的美味。不過吃什麼肉最好?
  • 觀察力與好奇心:這麼厚一本昆蟲圖鑑,為什麼是寫給孩子的?
    剛翻開《MOVE圖鑑 昆蟲》時,我有點喜憂參半。這是一本設計很棒、對愛好者和非愛好者都很友好的圖鑑,但是因為它大而全,讓我想到了當初買的宋詞鑑賞辭典,我只把喜歡的詞人作品讀了,之後就放在書架上吃灰。多次搬家之後我的藏書已經全部散失了。現在每看一本書都有一種要立刻讀完「榨乾」的緊迫感。吃掉一本昆蟲圖鑑無疑是巨大的挑戰。
  • 上海小夥酷愛野生昆蟲,家中飼養上萬隻昆蟲
    他曾是上海大自然野生昆蟲館的飼養主管,包括標本在內,家中有過數量過萬的昆蟲。離職後,他作為一名自然科普員,每周三到四天時間會在上海周邊郊區進行科普活動。其餘時間,從小區樓下的樹木,到無人知曉的山林,他在各處尋找昆蟲。沈斌的爺爺是老一輩上海人,喜歡在家中養鳥,而沈斌自小便對昆蟲有著超乎常人的熱愛。
  • 不完全變態昆蟲大作戰
    不完全變態昆蟲的主要特點是昆蟲成蟲的特徵是在經過卵期、幼蟲期和成蟲期三個時期的生長發育過程中逐漸顯現的,也就是說是誰家的孩子基本上從小就能看出來了。像我們常見的蝗蟲啊、蛐蛐啊、蜻蜓啊都是從小看到大的種類,但這裡面也有些微不同,被昆蟲學者分為3個不同的不完全變態類型: 漸變態,常見的直翅目、螳螂目、半翅目、同翅目、䗛目等,它們在生長發育中,幼蟲期與成蟲期形態上變化不大,只是翅未長出,生殖器官發育不全(此時期的幼蟲也稱為若蟲),經過幾次脫皮,漸漸成長為成蟲,這種變態類型為
  • 水中科學—通過科學小實驗「魚兒水中遊」探索水的科學世界……
    小精靈,我們一直在努力「水中科學」探索中冰可以化成水,水可以結成冰,水可以變為水蒸氣,水蒸氣也可以變為水,這些神奇的自然現象讓我們一起欣賞幼兒動畫歌曲《魚兒水中遊》……觀察、發現小朋友們,看看魚兒在水中遊的多歡快呀,它們有的擺動著尾巴,彷佛在展示自己漂亮的尾巴;有的在晃著身子,一搖一擺的,是不是很可愛呢?那接下來請小朋友觀察下小魚兒都張得什麼樣呢?你們看見小魚兒遊動時哪些部位在動呀?
  • 自然科普:愛穿新衣的昆蟲們,竟然穿唾液、垃圾做的衣服
    在這個看臉的時代,昆蟲也早早地準備了不同顏色、花紋、功能的戰衣。除了遮身護體,還可以保護自己不被吃掉。從材質上看,有些昆蟲的「衣」由蟲體的構造物或排洩物製成,有些「衣」的材料則來自昆蟲周邊的環境,另一些則是二者兼而有之。
  • 養條六角恐龍魚當寵物,沒想到它看似呆萌卻見誰咬誰
    (六角恐龍魚)人們常常見到水中遊的魚,然而在水中爬的魚卻很少見。近日,重慶市民王女士在朋友圈裡曬出了一組「怪魚」照片,引來朋友們的熱議。「怪魚」用四肢在水箱裡爬行,頭的兩側還長有六個角,外形酷似娃娃魚,名叫六角恐龍。
  • 動物:關於昆蟲的一些事
    有六千到一千萬種不同類型的昆蟲,它們有數千種形狀,顏色和大小。儘管昆蟲有許多不同的方式,但它們有一些共同點。昆蟲是無脊椎動物,這意味著它們沒有骨幹。所有昆蟲的身體都有三個部分:頭部,腹部和胸部。他們頭上有兩個觸角,有六條腿。昆蟲是冷血的,這意味著它們的體溫會根據周圍空氣的溫暖程度而變化。大多數昆蟲都是從蛋中孵化出來。
  • 自然科普達人這樣講→
    為了避免讓孩子因缺乏自然教育而「四體不勤,五穀不分」,近年來,越來越多面向家庭和孩子的親子科普體驗活動陸續展開,一系列本土或引進的優質兒童自然科普讀物也登上家長的必買書單,成為青少年的必讀書籍。作為家長,如何帶領孩子認識自然,將自然科普教育融入日常生活,釋放孩子的自然天性?近日,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採訪了多位自然科普達人。
  • 廣州市中心有座熱帶雨林,可以零距離觸摸來自世界各地的奇特昆蟲
    廣州生態昆蟲科普博物館是全國首間互動式昆蟲博物館集自然科普、奇趣互動、藝術薰陶與一體無需跋山涉水去到林深茂密的野外也不必大費周章地尋找珍奇昆蟲館現場還有昆蟲講師講解昆蟲小知識~變色蜥蜴在什麼情況下才會變色?昆蟲平日是靠吃什麼維持生命?到底誰才是自然界的最強偽裝者?
  • 這種昆蟲為何能在水面上行走自如,入水也不溼?
    這種小昆蟲能在水面上行走自如,也能一動不動的停在水面上,還可以跳躍和飛奔,堪稱昆蟲界的「鐵掌水上漂」,無論怎樣動作,它都能在水面上卓然而立,身體不會沾溼,有時候它也會潛入水下
  • 辨識昆蟲:蜘蛛為什麼不屬於昆蟲?
    學習目標/Challenge找出五種不同的昆蟲,觀察它們的身體特徵,學習如何辯識昆蟲。設計方案/Make a Plan研寶問,哪裡可以找到昆蟲呢?其實昆蟲每天和我們一起生活在同一個環境裡。在公園裡跑步運動完,回到家裡,我們繼續尋找昆蟲。在地板上,研寶發現了一隻蛾,很是興奮。我們用透明塑料盒罩住它,觀察它的身體特徵。
  • 吉林驚現六條腿青蛙(圖)
    「一隻青蛙一張嘴,兩隻眼睛四條腿」,這是連三歲小孩都知道的常識,但15日記者在吉林省福森綠色林蛙養殖場卻見到了一隻六條腿的青蛙。    六條腿的青蛙是在新立城鎮的齊家村養殖場發現的。該場飼養員葉景利介紹, 這隻六條腿的青蛙是只雌蛙,從蝌蚪到長成0.5公斤的成蛙七個月時間,一直都生活在飼養成蛙的小池裡。由於成蛙要冬眠,將它轉到大池時,才發現這了這隻青蛙比別的蛙多了「兩手」,在左邊蛙嘴角稍後的地方又鼓起一個包,好像還要再長出一條新腿。
  • 假如昆蟲消失了會怎麼樣?
    其他一些動物,比如長著6條腿的昆蟲,就不那麼討喜了。尤其是當看到一張圖裡有很多隻蟲子的時候,一些朋友頭皮發麻,甚至想要舉報……誠然昆蟲並不怎麼討人喜歡,還時常帶給人驚嚇。但如果地球上真的沒有昆蟲了會怎麼樣呢?(當然,就不用買殺蟲劑了。)今天談論這個再合適不過了。
  • 綿羊有六條腿!男子花天價買只「六腿羊」當寵物養
    這隻綿羊有六條腿,活蹦亂跳,行動自如。被人按正常的羊肉價格收走後,發在網絡上展示,結果第二天一早便有人開豪車花了3倍多的價格給買走當了寵物。朝陽市的包先生從事收羊這行已經10多年,3月初他在朝陽市朝陽縣勝利鎮挨家挨戶收羊,當他來到一農戶家時,發現羊群裡有一隻綿羊與眾不同——長了六條腿。這隻綿羊除了正常部位的4條腿外,有兩條腿並排長在了身體右側肋部,在前後兩腿之間靠近前腿的位置。比其他腿稍短,站立時這兩條腿處於懸空狀態,行走時並未著地,仍然靠正常的前後四肢運動,行動靈活,沒有什麼異常。
  • 為什麼星際爭霸中的地刺會是5條腿,而不是其他數量呢?
    比如跳蟲、蟑螂、毒爆、雷獸這些都是4條腿。然而唯獨地刺,他卻有5條腿,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從生物學的角度上來講,物種的進化一般呈現的是一種「對稱發展」的方式進行的。多細胞生物最原始的對稱方式一般屬於「輻射對稱」,例如海星、海葵這種類型的生物就是屬於輻射對稱。後來發展到脊椎動物,由於脊柱的出現,「左右對稱」成為了生物更為普遍的進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