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普:長這麼多條腿,小昆蟲走路會絆倒自己嗎?

2020-12-22 瀋陽蟲騎士

擁有一雙又直又長的美腿是許多人的心願,而在昆蟲界,腿長已經不是優勢,腿多才是硬道理。

腿這個說法,對於昆蟲其實不太準確,在昆蟲學上應稱為昆蟲的足,而且根據生存環境的不同,昆蟲足的功能與形態也具有多樣性的特點。

模擬昆蟲的六足

標準的六足是昆蟲成蟲的行動器官,可是並不是每條腿都用於行走,跳躍、捕食、挖洞、遊泳……昆蟲的足其實很能幹呢。

保證出行的步行足

代表昆蟲:瓢蟲、步甲、天牛

爬行是昆蟲的一項基本運動形式,步行足也就是基本款的足。步行足一般較為細長,利於昆蟲快速尋找到食物、躲避天敵。

彩虹鍬甲

兩條腿的人類,偶爾走路都會被自己絆倒,而擁有6個足的昆蟲著急趕路時會摔倒嗎?答案是:不會。

昆蟲行走時每次只移動3隻足,分別是一邊2個足,另一邊1個足,另外3隻不移動的足就形成穩定的三腳架,之後餘下的3足便按照類似三角形的模式向前移動,這樣保證了昆蟲即使在快速行走時也不會輕易跌倒。

步甲

隨著仿生機器人研究的發展,科學家們也發現六足機器人遠比車輪機器人更適應不同的環境。

助力運動的跳躍足

代表昆蟲:蝗蟲、蟋蟀、螽斯

你有沒有追趕蝗蟲的經歷,而它之所以可以一次跳得很遠躲開追逐,是因為它有一對強壯發達的跳躍足。

蝗蟲

蝗蟲在起跳之前,就已經做好跳躍準備。它將後足彎曲放進身體底下,當它再次伸直時,就能發揮最大動力,而這動力就源於後足膝部有一個彈性十足的肌腱,隨著猛得一蹬地,後足瞬間伸直,將蝗蟲發射到空中。這有力的一跳的距離,足足有它體長的40倍。

不讓主人餓肚子的捕捉足

代表昆蟲:螳螂、獵蝽

步行足、跳躍足的功能側重於運動,捕捉足的存在就是為了捕食。螳螂的「大刀」就是最典型的捕捉足,「大刀」上有多個尖刺形成的捕捉釣,凡是被逮住的活物,就只能成為螳螂的盤中餐。

螳螂

挖山開道的開掘足

代表昆蟲:螻蛄、金龜甲、蟬的若蟲

擁有開掘足的昆蟲一般都是「地下工作者」,它們一般白天躲在地下,晚上才出來活動,喜歡咬食植物的種子或嫩莖。不過,因為經常刨土,足上經常受傷。

螻蛄

踏浪而行的遊泳足

代表昆蟲:劃蝽、仰蝽

有陸生昆蟲,自然就有水生昆蟲,水生昆蟲為了適應水下環境自然就進化出了便於划水的遊泳足。此種足的一般形似船漿,布滿密密的毛,非常適合遊泳。其中的仰蝽是箇中高手,終生倒著划水,仰望天空。

劃蝽

除了這幾種,還有小蜜蜂採蜜專屬的攜粉足、蝨子吸血時的攀握足、龍蝨免費旅遊用的抱握足……

可見,昆蟲的足還是以功能性為主,美還在其次,畢竟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事。

相關焦點

  • 蜈蚣那麼多腳,為什麼走路的時候不會把自己絆倒?
    作為四足進化而來的人類,經常走著走著就被自己的腳絆倒,有時候是走神了有時候是協調能力不好,每當這個時候,我就會產生一個疑問,那麼多隻腳的蜈蚣,走路為什麼不會摔跤?我們都知道蜈蚣的腳非常多,多到連自己都分不清哪只是哪只……關於這個問題,我收到了各種千奇百怪的回答:你怎麼知道蜈蚣沒摔過跤呢;大自然不允許它這麼做;因為爬行摔不了跤……行吧,大家也是腦洞大開,卻不是我想要知道的答案。懷著好奇心查閱了相關資料後,我找到了答案,那麼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沈開舉:涉外高端法律人才稀缺 亟需「多條腿走路」培養
    中新社鄭州5月21日電 題:沈開舉:涉外高端法律人才稀缺 亟需「多條腿走路」培養中新社記者 李貴剛 李超慶「要『多條腿走路,多輪子滾動』。」公開報導顯示,當前中國涉外法律服務人才隊伍有「小」「少」「散」「亂」的特點。但在沈開舉看來,目前國內法律人才培養主要存在「兩頭小中間大」的問題,即涉外高端法律人才和輔助人才少,同質化法律人才多。「目前中國有700多所大學設立了法學院,同質化現象嚴重,不僅填補不了涉外高端法律人才和輔助人才的缺陷,而且還導致就業難。」
  • 走路也會粗腿?關於走路,每一步都有講究,教你科學走路,不粗腿
    下定決心跑步減肥 但是又害怕跑出肌肉腿?看了看自己大腿上的肉,笑人家都是宰相肚裡能撐船,自己是大腿上能擺攤,難道我們就只能和又粗又彎的腿共度餘生了嗎?以上說了這麼多錯誤的走路姿勢,你肯定要問,那正確的走路姿勢是什麼?
  • 神奇昆蟲--水黽,輕功水上漂
    「戀野物語」自然科普工作室致力於青少年科普教育及生態保護理念的推廣。
  • 廣州老字號長樂餅家「創三代」韓楚怡:老字號「創新就要多條腿走路」
    原標題:廣州老字號長樂餅家「創三代」韓楚怡:老字號「創新就要多條腿走路」   「老字號需要傳承,更需要創新。
  • 小女孩走路姿勢「別具一格」引得網友直呼可愛:哪吒看多了嗎
    本文為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孩子們天生活潑,他們非常喜歡走路和跑步,只要孩子能自己走路,家長抱孩子的次數就少了,畢竟在孩子眼裡,父母的速度實在太慢了。小時候的孩子們精力充沛,總是到處亂跑,腿部肌肉的運動量很大,運動量有其優缺點。
  • 自然科普:昆蟲不大六條腿,上天入地水中遊全可以靠它
    尺蠖對於成蟲而言,走路都是六足的「之字走路法」。雖然都是走路,霸氣的行軍蟻一般走出扇形隊列,遇到道路不平時,還有部分螞蟻主動用身體填平道路,遇到溝渠時,也會用身體搭起蟻橋。俯視大地模式:低空飛昆蟲的翅膀非常靈活,耗能低、技巧強、距離長,不用的時候還可以收在背後,如蜻蜓、蒼蠅這樣的昆蟲界飛行高手,可以輕鬆做到正飛、倒飛、急停、S形轉彎等高難度動作。
  • 該多問問孩子:你的腿不會走路嗎?
    我又一次握住了男孩的手說:「難道你聽不懂道理嗎?要是你再撳的話,立刻走出電梯……」男孩被我的厲聲唬住了,他奶奶這時卻叫道:「小孩子的骨頭嫩,你怎麼可以抓他?」電梯門又一次打開,這次出去的是「落荒而逃」的我。一出電梯我也冷靜了,能怪孩子嗎?在沒有規矩的教育中長大,能懂方圓嗎?教育,其實是無處不在的。有時,打小記住的一句話或許可以受益終身。
  • 昆蟲館大探秘|千奇百怪的昆蟲,這裡應有盡有,還能製作標本帶回家
    這些「奇形怪狀」或大或小的昆蟲它們為了適應多變的環境進化出哪些本領它為什麼生的這麼扁平呢·數量龐大、種類繁多的標本展覽·昆蟲界的專業老師的悉心講解·手把手教你製作標本·把自己做的標本帶回家,成就感滿滿哦~09:00 -- 10:30 昆蟲講解
  • 孩子走路「內八」or「外八」,可能和這3個小習慣有關
    也有少數心思細膩的媽媽質疑:如果不糾正,會不會影響孩子成長發育? 我趕緊諮詢了一位兒科醫生。 醫生的話總結就是: 1. 走路外八or內八,以後有可能X型腿、O型腿,影響孩子成年後的腿型。
  • 自然科普:昆蟲的寄生策略不僅自己活下去,還幫助農田除害
    昆蟲界有這樣一群「懶蟲」,它們需要在蟲生的某個時間段或終身在其它動物體上寄生,這就相當於給自己找了一張「長期飯票」,不用風裡來雨裡去地辛苦尋覓食物。這些寄生性昆蟲廣泛分布於昆蟲界,比較常見的是寄生蜂和寄生蠅。
  • 「小女孩的腿為什麼可以這麼細?」哈哈哈哈你能看出有爆米花嗎?
    「小女孩的腿為什麼可以這麼細?」哈哈哈哈你能看出有爆米花嗎?2.小編走在街上的時候,最討厭的就是踩著像香蕉皮了,畢竟香蕉皮很滑,踩一腳就會摔得人仰馬翻,但是這位網友就非常有創意,竟然把香蕉皮做成了一個鞋子,而且還看起來很是時尚,話說走路的時候難道不會滑倒嗎?
  • 學步期的寶寶出現X型、O型腿、走路「外八」,父母需要幹預嗎?
    寶寶開始走路了,這一現象對於爸爸媽媽而言,是喜出望外的。可是高興之餘發現寶寶走路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X型腿、O型腿、走路「外八」,父母不免有些擔心。寶寶出現X型腿的現象一般集中在學走路的時候,這是由於這個時期的寶寶雙膝併攏的時候站不穩,導致走路的時候會出現X型腿。
  • 寶寶走路過早會影響腿的正常發育,那麼寶寶多大走路最好?
    作者:寶寶知道 火夕夜前幾天在我一篇文章的評論下,有位寶媽說自己的孩子八個月就會走了,寶媽覺得這是個很自豪的事,比別的孩子早了好幾個月。有一句俗語這樣說「二抬四翻六會坐,七滾八爬周會走」,孩子過早的站立真的是一件好事嗎?
  • [每日農經]多條腿走路的牛蒡(20110707)
    種植戶:這不是山藥,山藥有這麼大的葉子嗎?  記者:你別說,要是沒有遠處那一片麥田做襯託,這看上去就是一片河塘,你這到底種的是什麼呀這個?  種植戶:牛蒡。  牛蒡又稱大力子, 屬菊科多年生草本直根類植物。它原產於中國,據記載,牛蒡於公元940年前後傳入日本,並被培育成優良的蔬菜品種。
  • 每天堅持走路會瘦嗎
    核心提示:對於減肥者來說,要注意讓自己在保持每天飲食熱量攝入不可以超過消耗的前提下,然後再堅持運動以製造熱量缺口,才可以達到有效的減肥的目的。走路是最常見的運動方法之一,這是會有人問,每天堅持走路會瘦嗎?帶著疑問,我們一起來看下面的介紹。
  • 小孩走路外八/內八要緊嗎?
    單看足部的外形很正常,可是走路時腳往內撇。嚴重一點,家長可發現小腿內旋,足弓下陷及經常絆倒的情形。4. 股骨上端過度前傾:三歲以上的小孩走起路來內八字的多半屬於這一類,這些小孩坐的時候喜歡日式跪坐,腳呈W形。5. 扁平足/後跟外翻:許多扁平足的小朋友因足部生物力學改變、下陷,足部肌力下降,造成走路內八現象。6.
  • 闢謠:寶寶過早走路會引起腿彎?家長別制止,會耽誤寶寶運動發育
    周末小李來我家做客的時候,看見我七個月大的女兒在扶著沙發走路,小李連忙跟我說:「趕緊讓你家寶寶坐下,太早站起來走路腿會彎的」,這句話在我心裡紮根了,每次看見女兒扶著沙發走路,我的心就跟被貓撓了一樣很不是滋味,一面擔心小李說的是真的,一面又不想強迫寶寶坐下。
  • 上海小夥酷愛野生昆蟲,家中飼養上萬隻昆蟲
    沈斌笑稱自己是上海法布爾。他曾是上海大自然野生昆蟲館的飼養主管,包括標本在內,家中有過數量過萬的昆蟲。離職後,他作為一名自然科普員,每周三到四天時間會在上海周邊郊區進行科普活動。每天下班回家,沈斌就會待在自己房間裡研究昆蟲。「看到它們就開心,沒有一點負面情緒。」他說。沈斌對昆蟲的愛自此一發不可收拾,家裡的昆蟲越來越多,半年後,已經霸佔了整個二樓的空間。
  • 如果地球上所有的昆蟲都消失了,會發生什麼?
    首先,如果所有昆蟲都消失後,野餐會更愉快,沒有小蟲子刺激你柔軟的皮膚,睡在柔軟的草床上是一個非常愜意的休息;晚上在最喜歡的樹下打盹,不用擔心突然有個軟軟的,毛茸茸的傢伙掉到我們頭上。如果所有的昆蟲都消失了,世界會變得更美好嗎?除了寨卡病毒和瘧疾,這些蟲子對這個星球還有什麼貢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