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生可畏!29歲的中專生成為哈工大博士生導師,不拘一格降人才

2020-12-17 武漢昭觀社會

在大多數人看來29歲正是年輕有為,蓬勃向上的時候。這個時候應該是事業潛伏期,甚至很多人連博士都沒有讀完,而編者今天要講的是一個29歲的中專生逆襲成哈工大博士生導師。

他叫高會軍15歲初中畢業考上中專,憑藉成人自考一路過關斬將晉級本科、碩士、博士,28歲哈工大航天學院博士畢業,29歲入職哈工大航天學院。

29歲成為哈工大歷史上最年輕的博士生導師

哈工大位列九校聯盟成員,也是985計劃最原始的高校之一。無數高精尖大國工匠都畢業於這所帶有傳奇色彩的的大學。

高會軍出生於黑龍江省集賢縣的一個小山溝,家境只能用極度貧困來形容。

他18歲中專畢業後,為了改變貧困饑寒的命運,深知知識的重要性,用10年的奮鬥成功讀完哈工大博士,並且成功發表機器人領域、自控領域一系列國際性權威論文,也是哈工大自控領域歷史上唯一個獲得國家級百篇優秀論文的博士。

為了表彰高會軍的碩果纍纍的「成就」,哈工大決定打破規定,「正所謂不拘一格降人才」,29歲(虛歲30歲)的高會軍直接由講師提升為哈工大航空航天學院教授兼博士生導師。

哈工大敢於任用人才、重用人才

高會軍自幼母親無業、父親重病,中專畢業在工廠一邊工作一邊自學大學知識考上了哈工大。高會軍在博士期間的傑出成果打破了哈工大的記錄,哈工大也自然而然地為這種奇才打破常規

「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哈工大不愧為C9級別的高校,在第四輪學科評估當中,哈工大有三個學科全國第一,有8個學科名列A級,實力依然強勁無比。

或許正是哈工大這種敢於任用人才、敢於打破常規的精神,才會使得這所歷史悠久百年985高校長盛不衰,我們可以看到在各大高精尖領域總有哈工大出身的人才擔任大國工匠,他們延續哈工大的精神。

最後

「真金不怕火煉。」大家看了高會軍教授的履歷,這位寒門學子艱苦奮鬥、自學成才的經歷正是值得年輕人學習的榜樣。

高會軍即使出身貧寒,中專畢業也要進廠艱辛工作。但其身上表現出來的「不屈服於先天命運、始終努力上進」的精神才是其成功的關鍵,這也是無數青年科研學者值得學習的品質。

相關焦點

  • 後生可畏!29歲的中專生成為哈工大博士生導師,不拘一格降人才
    在大多數人看來29歲正是年輕有為,蓬勃向上的時候。這個時候應該是事業潛伏期,甚至很多人連博士都沒有讀完,而編者今天要講的是一個29歲的中專生逆襲成哈工大博士生導師。他叫高會軍15歲初中畢業考上中專,憑藉成人自考一路過關斬將晉級本科、碩士、博士,28歲哈工大航天學院博士畢業,29歲入職哈工大航天學院。
  • 29歲中專生,在哈工大逆襲,成博士生導師
    今年,江蘇文科狀元白湘菱無緣清北的事情,讓大家對大學該不該不拘一格降人才進行了激烈的討論。一方面認為規則就是規則,破壞規則的代價,就會滋生黑暗;另一方面認為規則是死的,人是活的,偏才怪才也是人才,應該唯才是舉。
  • 評博導重業績不唯職稱 哈工大11名副教授當博導
    評博導重業績不唯職稱 哈工大11名副教授當博導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4月26日 10:18 來源:光明日報 這一現象嚴重地影響了學科建設以及後備人才的培養。為了提高年輕教師科研的積極性,保證優秀年輕教師今後更好地發展,並淡化博士生導師職稱,哈工大決定對原有的博士生指導教師遴選制度實行重大改革。
  • 年僅29歲,被譽為「未來女科學家」,成為北大年輕的博士生導師
    黃芊芊就是這樣一個天資聰穎的女生,她的學習經歷讓我們非常羨慕,年僅16歲便考上了北京大學,並且還被譽為「未來女科學家」。黃芊芊是一個看似普通的女孩兒,但是在學習成績方面有著過人的天賦,年僅16歲便進入了北京大學,從此以後北,京大學為她打開了一扇窗。在北京大學裡,黃芊芊一直堅持著自己的學習方法,不斷地進行研究和探索,取得了卓越的成效,並且也有很多的研究成果。
  •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學習十九大精神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
  • 她們,都在29歲成為北京大學博士生導師,被網友成為最年輕的博導
    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是被網友稱為最年輕的博士生導師劉穎和黃芊芊,小編之所以同時介紹她們兩位,是因為她們有個共同之處,就是都是在29歲的時候成為了北京大學的博士生導師。在看過這兩位年輕博導的相片之後,更是被網友稱讚,不僅學歷高,顏值更高!
  • 2020安徽公務員面試模擬題:為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城市點讚
    2020安徽公務員面試模擬題:為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城市點讚  【熱點背景】  近幾年,各地吸引人才的政策層出不窮,城市與城市之間也掀起了一輪又一輪的「人才爭奪戰」,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近日,知名主播被公示為特殊人才落戶上海;95後快遞小哥李某某被評定為高層次人才,獲杭州政府百萬元購房補貼等,讓我們既看到了城市對於人才的重視,也看了各大城市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改變。
  • 合工大最年輕教授:用20年從中專到中科大博士,再到國家級人才
    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這樣一位逆風翻盤的大佬,他初中畢業後為儘早就業選擇就讀中專,卻發現這種生活與自己想要的相去甚遠。從中專生到「高考狀元」再到中科大博士出生於1981年的洪日昌是安徽歙縣人,在他求學的那個年代,中專生還是很吃香的存在。初中畢業後去讀中專,不僅可以提前工作賺錢養家,而且還會被國家分配工作,拿到鐵飯碗。因此,在初中畢業後去讀中專是不少家庭情況不好的孩子的最佳選擇。初中畢業去讀中專的,更是不乏成績優異者。
  • 畢業於同一所中專,如今是985大學的博導,他們的人生,太精彩!
    田高良教授是西安交通大學的博士生導師,我國工商管理學專家。高會軍教授是哈爾濱工業大學博士生導師,最具影響力的科學家。這兩位名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畢業於一所中專,陝西第一工業學校(現為陝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他們都是走自學成才之路,最後成為了985大學的博士生導師。兩人的成才之路就是一個勵志的故事,非常感人。
  • 史上最年輕的博士生導師兼教授誕生了,任職湖南大學,顏值還超高
    近日一位女博士生導師在網上走紅,她就是年僅26歲的李晟曼,專注於納米製造和光電集成領域研究,發表SCI論文十餘篇,在國際大會上做過口頭報告,今年剛從華中科技大學博士畢業,隨後入職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成為博士生導師、學院副教授。
  • 說好的「不拘一格降人才」,清北為何拒絕白湘菱?
    消息一出,大家紛紛為白湘菱打抱不平,曾經說好的「不拘一格降人才「,如今卻為何拒絕白湘菱呢? 「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口號是在蔡元培先生擔任北大校長期間提出的,當時的北大可以說是一片烏煙瘴氣,教師不學無術,學生也巴結奉迎,以便日後自己當官仕途方便。
  • 26歲的美女博士,被聘為教授引起爭議,不拘一格錄用人才有問題嗎
    近日,湖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官網更新教師信息,出生於1994年的工學博士李晟曼被湖南大學聘請為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這個消息在網上引起熱議,且迅速形成兩種截然不同的意見。一種是對湖南大學不拘一格錄用人才表示讚賞,另一種則是對26歲就獲得教授職位表示質疑。
  • 浙工大啟動「本碩博一體化人才培養」!成就你的未來
    學校專設本碩博一體化培養獎助學基金,每個入選一體化人才培養的學生,除了各類獎學金外,可獲得總額約為26萬人民幣的助學金;其次是學術平臺的支持,對於入選的同學會給予諸如創新性競賽、項目培育等學術上的傾斜,在圖書借閱、實驗平臺、學術會議等方面享受博士生待遇。Q:師資配置如何?可以選擇哪些導師?
  • 我勸北大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1983年龔自珍辭官南歸,途中寫下《己亥雜詩》,詩中的「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1928年,羅家倫被南京國民政府任命為改組後的國立清華大學首位校長。1932年,羅家倫出任國立中央大學校長。1947年5月,羅家倫出任駐印度大使,兩年後回臺灣,先後任國民黨中央編纂委員會主任委員、「考試院」副院長、「國史館」館長、中國筆會會長等職。
  • 哈工大圖書館正式冠名為「思民樓」
    哈工大報訊(商豔凱 辛然 文/圖)6月7日下午,哈工大圖書館冠名揭牌儀式在電機樓廣場舉行。為樹立「慎思」「利民」的育人導向,增強圖書館文化育人內涵,同時弘揚張思民校友愛國、愛校、愛人民的精神,激勵更多的哈工大人踐行哈工大精神、厚植家國情懷,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偉大徵程中書寫人生華章,學校將一校區圖書館正式冠名為「思民樓」。
  • 信息工程大學測繪學院博士生導師姜挺成長透析
    鄒兵 沈藝 特約通訊員 李玉明姜挺,信息工程大學測繪學院博士生導師。當得知學院把留洋進修的機會讓給一個年僅27歲的年輕助教時,上下炸開了鍋,各種議論紛至沓來。當時,就連主人公姜挺也感到意外,自己研究生畢業沒多久,沒什麼資歷,再加上聽到一些議論,連他自己都覺得出國進修的消息只是別人給他開的玩笑。「出國進修不是福利,讓誰去不讓誰去,主要是看學成後是否有利於學院發展!」各種議論傳來,院領導在認真聽取專家意見後感到,這是門新技術,學院急需這方面拔尖人才。
  • 湖南26歲女博士生導師因高顏值走紅,這不是後浪,這是巨浪
    但是近日在湖南大學官網中公布的新教師聘任名單,一位26歲的90後女博士生導師李晟曼引起關注,因為這麼年輕的教授,博導,確實有點顛覆大家的認知。也許在讀研究生,也許已經參加了工作,但是你怎麼也不會想到,有人26歲成為了副教授,博導,這確實有那麼點一步到位的感覺,這是畢業就達到了人生巔峰的感覺呀。我們來看看這位牛人的經歷就知道成功絕非偶然,李晟曼17歲考入華中科技大學,今年6月剛剛從華中科技大學博士畢業,隨後便進入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擔任副教授,博士生導師。
  • 不發論文也能當教授,西部高校不拘一格降人才!
    2020年又再次調整省屬高校績效工資總量,預計與2019年相比增幅約為18%。但是,評價體系改革要做到不唯論文、不唯帽子,不僅僅是高校自己的事。「得發表多少論文,得寫多少專著,國家層面對高校教師的評價標準大概就是如此,僅靠我們自己改變很難。」西京學院校長任芳說。
  • 「哈工大星」雕塑揭幕暨哈工大路開通儀式舉行
    6月6日上午,紀念哈工大建校100周年、威海校區建校35周年「哈工大星」雕塑揭幕暨哈工大路開通儀式在哈工大路南端舉行。區領導劉偉、叢建旭、侯成陽、張強,哈工大副校長、哈工大(威海)校長徐曉飛,校黨委書記姜波,副校長鍾詩勝和張文叢參加活動。劉偉、叢建旭和徐曉飛、姜波共同為「哈工大星」雕塑揭幕。徐曉飛代表學校向高新區管委贈送錦旗。區直相關部門和哈工大(威海)部分校領導、相關學院負責人參加活動。
  • 哈工大百年校慶 校旗傳遞到大連
    哈工大自建校,尤其自建國以來持續為大連市輸送高端產業人才,8000多名校友與大連結下了不解之緣。隨後,全場近300名哈工大校友在廣場中央擺出了「HIT(哈工大英文簡稱)」 和「100」字樣的隊列,並在在大連東港沿岸奔跑傳遞旗幟。雲天之下,碧海之畔,攢動的白底紅字校服匯聚著哈工大力量,傳承著哈工大精神。百年徵程,全球赤子銘記母校恩澤哈爾濱工業大學由中俄共建於1920年,歷經艱難坎坷,在1950年回到新中國的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