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豐朝所鑄大錢非常有名,是中國古錢幣的一朵奇葩,精美絕倫,被泉學名家孫仲匯先生譽為「清錢之王」,極具欣賞價值。且對研究中國乃至世界鑄幣史和金融史具有非常特殊的意義。銅錢:古代銅質輔幣,俗稱銅錢,是指秦漢以後的各類方孔圓錢,方孔圓錢的鑄期一直延伸到清末民國初年。春秋戰國時期,隨著商品經濟發展,使在流通中要分割和鑑定成色的金屬稱量貨幣逐步不適應,而被金屬鑄幣所取代。中國歷代古錢幣大多數是以銅合金形式鑄造的,方孔錢(銅錢)是古代錢幣最常見的一種。
鹹豐重寶當十銅元,直徑3.9cm,總重21.9g,是圓形方孔銅質錢幣,為難得一見的珍品古錢。正面鑄有楷書「鹹豐重寶」四字,從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讀;錢背上下寫有漢文「當十」二字標明幣值,左右用*寫有錢局的名稱。正面圓形方孔的銅幣,其形狀外發天,內地法,取義精宏。觀其圖,造型圓潤端莊,字跡清晰深俊,包漿渾厚溫潤,是難得一見之收藏佳品!
古錢幣專用名詞,指古代錢幣面額的一種制式,意為折合十個錢幣最小計量單位。一枚當十錢幣的價值相當於十枚小平錢的價值,清朝「鹹豐元寶」有此種版式。
鹹豐重寶(局部)
「鹹豐重寶當十銅元」以其諸多特色吸引著古錢幣愛好者,甚至於不懂古錢幣的「圈外人士」都因其具有其它錢幣的不可比擬的魅力而被折服。由於鹹豐當十錢幣屬於大型古錢幣,而且具有多局、多版、多字體、多紋記、多材質等奇異特點,不僅深受古泉愛好者們的寵愛,更是專家學者們爭相研究的絕好對象,真可謂風華絕代,一時無兩。這枚鹹豐重寶當十銅元 品相很好,十分精緻,是當十錢幣裡的精品。價值不菲,值得收藏。
鹹豐重寶的鑄造材料主要是黃銅,也曾出現過鐵錢等其它材質的錢幣。另外還有一種用金、銀、玳瑁、白銅等材料精製的宮廷錢幣,形制較大,錢體也較厚,當屬皇家喜慶用錢,這種錢幣鑄量非常少,質量極佳,價格遠非黃銅、鐵製錢能夠所比。
「鹹豐重寶」背寶直當十鐵母
鑄造時期1851年-1861年
當五十及以下計值稱為「鹹豐重寶」,高於當五十計值稱為「鹹豐元寶」,以區別於小平錢「鹹豐通寶」。鹹豐重寶當十錢雖然是鹹豐大錢中計值較低的品種,但是由於鑄造時間早,流通區域廣,所以也是自古以來古泉愛好者最關心並致力於收藏和欣賞的計值錢幣。在諸多鹹豐大錢之中,應當推舉鹹豐重寶當十錢幣為最。鑄期最長、數量最大、版式最多、流通最廣,無一不在鹹豐大錢中佔據首位。自鹹豐三年起,寶泉、源、直、薊、濟、德、陝、鞏、福、蘇、浙、河、武、寶昌、雲、川、桂、黔、(寶安)迪、伊、阿克蘇、喀什、葉兒羌、庫車等錢局均先後鑄造鹹豐當十大錢,並投入市場與小平錢同時流通。除了寶安錢局僅見部頒樣錢外,其它各個錢局均有大量不同版別,不同形式,甚至不同材質,不同大小的當十計值重寶。
「鹹豐重寶」克勤郡王當五十
古錢幣品種繁多,如何判斷一枚古錢幣的收藏價值?最主要的一點還是看存世量。從歷史上來看,朝代興衰更替,比較強盛的朝代,數十年甚至幾百年時間裡,一直發行單一品種的錢幣,使得這類古錢幣的數量十分巨大;而有些短命王朝,剛試鑄了一些樣幣即被改朝換代,這類古錢幣數量自然就很少,流傳到後市的數量更是稀少。量少為王,這一點直接影響到了古錢幣的收藏投資價值。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存世量,品相也是判斷一枚古錢幣收藏價值的重要標準。古錢幣一般距今年代比較久遠,存留下來的品種或多或少會有些許的損壞或瑕疵,也就是業內所說的「品相不佳」,這也直接影響到了藏品的價格。廣大收藏在購入的時候要特別注意品相問題,「就算是再特別的幣種,如果面目不清,表面附滿鏽跡,那它的收藏價值也會大打折扣,還不如普通的、品相好的幣種。」
值得一提的是,清錢存世量雖相對較大,其中也不乏珍品。「像鹹豐年間就有"鹹豐通寶"、"鹹豐重寶"、"鹹豐重寶這樣升值空間較大的選擇所在。比如鹹豐重寶寶泉局當十,高峰期其價格曾高達300多萬元一枚;鹹豐通寶寶泉局小平雕母,存世量極少,市面上極為罕見,目前價格在200萬到300萬元之間,而10年前其價格僅僅是20萬到30萬元,10年時間翻了10倍之多。
鹹豐重寶的魅力還不僅於此,錢局全、數量多是鹹豐當十的最大魅力。同時,到目前為止市場上也鮮有鹹豐當十偽錢者,偶有之也容易辨認,其保真率也是錢幣中少見的。鹹豐重寶傳世多餘出土,鮮亮的色彩也使得其出類拔萃於同類當中。現在市場中,鹹豐通寶是收藏者和投資者都追捧的對象,其不菲的價格並沒有擋住眾人收藏的熱情,並且其價格依然存在很大的升值空間。
徵集範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