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4月19日訊,2013年,教育部發布《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規定從2013年春季開學開始,書法教育將納入中小學教學體系,學生將分年齡、分階段修習硬筆、毛筆書法。如今四年過去,我國書法課堂開課情況如何?出現了哪些問題?有哪些破解對策?
近日,多位專家齊聚中國教育學會主辦的「新技術支持未來教育展示觀摩」活動,分享了自己對自己對「書法進課堂」的實踐與思考。
政策加持,多數學校書法教育仍是空白
中國教育學會書法教育研究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教育部《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研製專家組核心成員趙士英介紹,我國中小學書法教育發展大致經過四個階段:
2011年,教育部頒布關於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的意見,通過教育行政決議,把中小學書法教育提到國家課程的戰略高度和地位。同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經過10年修訂正式頒布,標準對硬筆書寫提出新的要求。2013年,教育部發布《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對推進中小學書法教育的目標、內容、過程、方法、策略,以及教育隊伍建設方面提出明確規定。2015年,國家教育部依據標準,從81套書法教材報送中審出11套,作為實驗教材推往全國。2017年,中央發布《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將中小學書法教育提到文化戰略、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高度。
雖有政策加持,地位逐年提高,但據全國政協委員宋華平調研,書法教育目前在中小學開課率不足52%,初中不足43%,高中更加嚴重,多數學校的書法教育依然是空白。
問題與破解對策
在湖南省中小學教師發展中心副主任李再湘看來,書法的意義並不只在使用,通過書法教育,學生可以提升審美的情趣、陶冶情操、開發多元智能,同時,書法也是實施文化傳承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載體。
但當前書法教育依然存在許多難以解決的問題,主要有:
在書法教育推動上,重文件輕引領。教育部《通知》下達以後,全國各地積極相應,相繼出臺了類似的文件。但在具體做法上缺乏專業引導,缺乏配套管理機制建設和制度約束。在書法課程的開設上,重課表輕教學。在學校層面,由於缺乏專業書法教師,課程開設停留在書法進課表,而忽視了書法教學,甚至沒有教學,這讓重視書法教育只停留在口頭上。在書法教育教學上,重訓練輕文化。由於某些教材編寫的時間短,缺乏教育理念和教育功能的滲透,書法文化的浸染也很不夠。在書法活動的展示上,重形式輕質量。在《通知》精神的指引下,各地紛紛開展各類書法活動,但多數隻停留在書法比賽展覽上,缺乏書法活動形式的設計與創新。在書法教育評價上,重新潮輕傳承。當今書法藝術流派繁多,西方設計藝術滲透嚴重,從設計層面來說,印象派和時尚、新潮的元素被年輕人所崇尚,書法教育評價重新潮輕傳承的現象較為普遍,很多教師不關注學生對傳統的傳承。在書法教育培訓上,重臨寫輕研究。一些培訓設計者沒有真正了解書法培訓班和學科教師培訓班的區別,而書法教師的書寫技能不是短時間內能夠提高的。
除了指出問題,李再湘還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行動推動,構建書法教育推動機制。建立書法教育實施領導小組,從建立書法師資隊伍入手,落實課程的開設。典型帶動,實施以點帶面的輻射教育。可建立一批書法特色學校,形成典型帶動的良好氛圍。例如,湖南通過「國培計劃」培養了800餘名書法骨幹教師。專業引動,實現書法教育的專業引領。書法教育要注重發揮專家名師的指導作用,發揮學科專業、教育專業優勢,引領帶動廣大的書法教育和語文教師。拿來傳動,緩解書法教育的燃眉之急。目前,全國約有1.6億義務教育在校生,按一個書法教師帶300個學生來計算的話,義務教育階段需要書法教師53萬人,而目前專業書法教師數量遠低於這一數字。因此,可先將一些書法專業人士的教學視頻、書法教育教學平臺作為教學的資源,緩解書法教師缺乏的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