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中國恢復高考後很長一段時間一直採用的是全國統一卷,直到2001年全國各省市大規模自主命題開始才結束了這長達幾十年的全國高考統一卷的考試。
高考為什麼要自主命題,專家給出的答案是
1.中國各省教育水平有差距。
江浙沿海一帶教育水平明顯要高於其他地區,西北地區教育更是落後,解放後很多老人連普通話都不會說,高考採取全國統一卷進行招生明顯對教育落後的地方不公平。
中國科舉制度從隋朝開始實行一直到清光緒二十七年舉行的最後一科進士考試為止,科舉制度總共經歷了一千三百多年。這期間全國的教育水平就參差不齊,但古代科舉一直採用的是全國統一考試,全國每屆科舉只有一個狀元。
從2001年開始,中國就再也沒有全國狀元,這是一個很大的遺憾,我相信很多人都很好奇到底誰才是每一年的全國狀元。
高考採用全國統一卷,其實並不影響各地區的招生,試卷全國統一,但各大學在各地區的錄取分數還是可以按當地的考生成績進行設置,每個地區該招生多少還是招生多少。全國高考實行統一卷還有利於教育落後的地區提高教育水平,看到差距才會努力才有進步。
2.各地區自主命題有利於試卷的保密。
高考試卷的保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高考是每個人一生中最公平的一次考試,這一點毋庸置疑。專家的意思是如果高考使用全國統一卷,一旦試題洩密全國都要重考,分地區命題帶來的風險就小很多。
關於高考試卷洩密這一點還是很好解決的,可以多出幾套題,在考試前再公布具體使用哪套題。同時對高考試題洩密者使用最高的刑法,至於高考舞弊的考生一經發現終身禁止參加考試,永不錄用。我相信這樣嚴懲之下必然沒有人敢輕易以身試法。
3.更好地為祖國培養人才。
這一點是最重要的,中國的人才並不一定都為國家所用,他們畢業後不一定會建設自己的祖國。
最近這幾十年中國最高學府清華和北大的很多學生出國留學就一去不復返,出國回國率不到20%,祖國培養他們十幾年到頭來去建設國外。
中國每年高考的學霸不但中國的大學會睜大眼睛盯著,國外的一些名牌大學也在睜大眼睛盯著,他們會想盡辦法用高額獎學金,高福利、畢業安排高薪工作、提供綠卡等手段挖走中國的人才。
各地區自主命題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國外的大學重金挖走中國所有的人才。每個地區高考試題難度不一樣,可能A地區的第一名在B地區只能排1萬名,就算國外的大學把A地區前10名都挖走了也無所謂,最頂尖的人才還是留在國內。
綜上所述,清華北大雖然很難考,能考上的人肯定是每個地區考試分數最高的一批考生,但這些人絕對不是全國學習成績最好的人。舉個例子,北京考生上北大隻要500分,每年招生1000人,浙江考生上北大要700分,每年招100人。在浙江考試的考生100名以後的人都上不了北大,但這並不代表100名以後的考生比北京錄取的1000人成績差,只是因為他們考的題目不一樣,錄取的分數線不一樣。還有像新疆、內蒙古等地的考生上清華北大的分數就要得更低了。
為了國家的發展、減少人才流失高考自主命題是很有必要的。至於什麼時候高考可能採用全國統一卷,那應該是我們國家成為世界第一強國的時候,也就是科學、經濟、教育、軍事等領域遙遙領先世界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