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上升的本質原因,是地球引力的作用!引力不是向下嗎?

2020-12-10 李論科學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在生活中,很多事情的真實本質其實隱藏在表象之後,有時我們了解了其發生的部分原因,或者是間接原因,但沒有深挖其本質的原因所在,就會錯失很多有趣的故事。火焰的形狀就是其中之一,看似簡單,其實包含著很深刻的物理本質。

火焰的形狀是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看到的現象,不管是何時何地火焰都會往上竄,呈現出「淚滴形」,所以我們形象地稱之為火苗,那麼火焰為何會上升呢?而其上升的原因為何會與向下作用的引力有關?先看下面這張圖片。

火焰不同形狀的間接原因

上圖中的火焰形狀分別呈現出了「淚滴形」和「球形」,左邊的情況是在有引力的作用下形成的,也是我們大家熟悉的火焰,而右邊的形狀是在國際空間站的失重環境下形成的。它們為什麼會表現出不同的形狀呢?相信你肯定聽過下面的解釋。

在地球上,我們常會聽說這樣的真理:冷空氣下降,熱空氣上升,事實確實是這樣的。在火焰附近的空氣被加熱以後,由於密度的減小就會上升,上升的熱空氣就會造成局部區域的壓力降低,而離火焰稍微遠的冷空氣就會下降並且補充到壓力低的區域,然後再次被加熱上升,循環往復。從冷熱空氣的對流,我們就能知道,上升的熱空氣會把火焰帶上去,形成「淚滴」的形狀。

而在失重的環境下,火焰表現出球形的原因,根據上文我們也能猜出來是因為火焰周圍的空氣不會發生對流。也就是說,火焰周圍的熱空氣不會上升,稍遠一點的冷空氣也不會下降。

大多數的回答就只解釋到了這裡,確實也解釋清楚了火焰形狀不同的原因,但根本問題、也就是本質原因沒有說清楚。為什麼失重下的空氣就不發生對流呢?蠟燭火焰周圍的熱空氣密度低,為什麼不會上升?其本質原因就在於引力對大氣的分層作用。

下面我們就了解下,引力是如何讓空氣對流的?

根據牛頓的引力方程,我們就能看出引力的作用方式就是對密度更大(質量更大)的物體有著更強的吸引力,而我們地球在形成的過程中,引力就會使得重元素發生沉降,而輕元素就會上升,從地核到地殼,密度也會從大到小排列,地核密度大於地幔,地幔密度大於地殼。

但是地球目前來說,並不是完美的按照這樣的層次分布的,也就是說還有大量的、本應該沉降到底部的元素還處在輕元素的上層,這是因為固態物體的流動性差一點,發生沉降的速度十分緩慢,但每隔一段時間,地球都會趨向於往更完美的結構發展,也就是重元素就會發生沉降,每次沉降的過程就是地震發生的根本原因,而地震的能量來源正是因為萬有引力的作用。

現在再來看下地殼之上,地殼之上的地球組成要麼是海洋,要麼就是大氣,液態物質和氣態物質的流動性較好,在引力的作用下所有分成也趨向於完美的分層!你看,海洋在地殼之上,大氣在海洋之上;在大氣中更重的氣體在最底部,而那些比較輕的氣體,例如:氫氣、氦氣早已經逃逸的外太空了。這就是為什麼地球氦氣如此稀缺的原因,氫氣因為大量存在於水裡,所以製備氫氣很簡單,而氦氣只能通過地球內部重元素的放射性衰變產生。

正是因為引力對大氣的分層作用,也就是對密度較大的氣體有更強的吸引力,對密度較小的氣體有較弱的吸引力。在蠟燭周圍,空氣被加熱以後密度降低,受到的引力減小,周圍的冷空氣由於密度較高,收到的引力較大,就會迅速的沉降擠佔熱空氣的位置,使得熱空氣上升。也就是說,正是因為引力對冷空氣向下力,導致了熱空氣被擠走,讓火焰向上竄動。所以,在地球上火焰的形狀,其本質的原因是向下的引力作用。

如果在國際空間站,由於沒有引力的作用,熱空氣和冷空氣不會感受到任何力的作用,空氣也不會發生分層,蠟燭周圍的熱空氣會一直包圍著火焰,以分子間的熱傳導和熱輻射的形式散發熱量,並不會發生對流。

所以,綜上所述

正是因為地球上引力的存在,才造成了火焰的形狀,而空氣的對流也只是造成火焰形狀的間接原因。下次,你就可以直接告訴其他人,是引力讓火焰往上竄的。是不是顯得更高大上一點了!

相關焦點

  • 引力不是向下嗎,為什麼火焰是上升的
    曾經蘋果落地的一件小事還在牛頓腦子裡引起了不停地思考,為什麼蘋果不向左右掉落,非要往下掉落,於是他認為地球上一定有一種神秘的力存在,它會拉著太陽系中的行星圍繞太陽旋轉。這到底是怎樣的一種力呢?慢慢的牛頓提出了引力的假說,正是因為這種力的存在,才發生這些東西向下掉落的事情,但是現在仍然有人提出疑問,既然引力是向下的,為什麼火焰卻是向上升的,難道是其中隱藏的不是引力嗎?
  • 地球存在引力,火焰為什麼是上升的,而不是往下沉?
    左邊是地球,右邊是太空太空中火焰的形狀卻很不一樣,會形成一個圓球狀的覆蓋在燃燒界面上,不會像地球上的火焰一樣飄忽不定,而且火焰的顏色會更藍。若能了解地球與空間微重力環境之間的差異,就能理解為什麼地球上的火焰一直向上飄蕩。
  • 引力與自轉有關係嗎?如果地球沒了月亮的引力,你我還會存在嗎?
    本文基於回答網友這樣的問題:地球自轉可產生引力,為何月球卻不能?直話直說,這種認知是錯誤的。萬有引力與自轉沒有毛關係,凡有質量的物體,都存在萬有引力,因此引力是物質本質屬性,一個原子也不例外,何況月球呼?
  • 月球沒有撞擊地球的原因,真真假假的引力與離心力
    再加上向下的方向不斷變化,因此子彈永遠不會靠近地面——它位於地球軌道上。這實際上是引力平方反比定律的一個奇妙的特殊特徵。如果引力不是平方反比,這種情況是不可能發生的。一般來說,軌道是橢圓的。下面的這個圖片最初由艾薩克·牛頓爵士的《公理》(1687年)收錄。
  • 引力作用有極小值
    萬有引力定律指出:物體間的引力作用在它們的連線上,引力大小與它們的質量的乘積成正比,與它們之間距離的平方成反比。比如物體離開地球的距離擴大一倍後受到的引力為原來的四分之一,離開地球的距離增加到原來的3倍距時受到的引力為原來的九分之一,離開地球的距離增加到原來的4倍時受到的引力為原來的十六分之一……  當物體離開地球的距離無限增大時,引力是不是能夠無限減小?
  • 引力是如何產生的?是地球創造了引力,還是引力創造了地球?
    引力在我們的生活中是無處不在,就連我們平時的吃飯喝水都離不開引力的作用,但是其實可能很多朋友並不知道引力到底是怎麼來的,那到底引力是從哪裡來的呢?是從地球的內部嗎?其實引力的來源就是時空。按照現有的說法,星球或者物體會在時空中造成凹陷,而這樣的凹陷就是產生引力的罪魁禍首。無時無刻吸引著暗物質的物體,會將暗物質也吸引到凹陷當中,這樣就會形成一個暗物質的流動場,即產生了引力。
  • 如果以低於第一宇宙速度的速度向地球外飛行,能脫離地球引力嗎?
    那這種情況下,低於第一宇宙速度還能擺脫地球的引力麼?牛頓大炮想要了解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牛頓思考萬有引力的路徑來思考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確定一點,儘管看來很平,但那地球就是球形的,這就意味著大地其實是彎曲的。如果我們擁有一雙「千裡眼」,意思是我們可以看到無限遠,那麼我看到的大地就是向下彎曲的。
  • 引力極其強大,但又極其弱小,其本質究竟是什麼?
    真有意思,引力如此之大,又如此之弱,究竟是什麼力量?其實質何在?最早對引力做出精確定義的人是牛頓,他的萬有引力定律第一次使人類如此接近引力的真理。Newton認為任何物體都有互相吸引的力,而這種力是一種超距作用,即引力是瞬間發生的,不需要時間進行傳導。
  • 對引力的認知是如何進化的?什麼才是真正的引力
    當我們將一支筆放在桌子上的時候,這根筆會受到整個地球的引力而緊貼在桌面之上,然而,隨便一個三歲小童就可以輕而易舉將這支筆拿起來,在與整個地球的引力對抗中取得勝利。其二,就是引力的作用範圍最廣,無論是天體的運行、物體的下落,都是引力作用的結果,任何兩個具有質量的物體之間都存在著相互的引力作用,這就是萬有引力。
  • 引力既然很厲害,為什麼天天在引力作用中的人沒被撕碎?
    強力和弱力只表現在原子和亞原子微觀領域,作用距離非常非常小,比如強力作用範圍小於10^-15m,弱力的作用範圍小於10^-17m,也就是億億分之一米左右。這裡我們就不展開來說了。而引力和電磁力雖然在微觀領域同樣存在,但我們平常更多接觸和理解的是宏觀領域,理論上這兩種力的作用範圍無限遠,100光年也還存在。
  • 根據引力公式,兩個物體之間的距離趨近於零,引力就會無窮大嗎?
    但是,這裡要注意了,其實萬有引力特別弱,自然界中存在四大作用:強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電磁相互作用以及引力。而引力是這四種作用中最弱的。如果把強力的強度看成是係數1;那排名第二的電磁作用是1/137;排老三的弱相互作用則是10^-6;引力則是10^-39。所以,引力不是一般的弱,是相當的弱。
  • 空間站不是萬全之策,不解決行星間的引力,離開地球也無法存活?
    我們之所以能夠在地球上生活,就是因為地球有重力和地心引力,從樹木花草到山川空氣都是如此。正是因為地球有了引力,地球才具有大氣層,人類才能夠好好的生存。人類很早就開始和地心引力對抗,想要去太空和其他星球看看,現在這也已經成為了現實。
  • 引力是什麼?引力真的存在嗎?
    引力存在嗎?我們從小就聽過牛頓被蘋果樹上掉下的蘋果砸,然後腦袋好像開了光一樣,一下就想明白了萬有引定律了。這個故事或多或少是有演繹的成分,真實性堪憂,最早也僅僅載於沒見過牛頓的伏爾泰的書中,他也是打聽來的。
  • 光到底受不受引力作用?看中國科學家怎麼說
    我們生活在地球的表面,日常受到地心的引力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自從牛頓告訴我們,世間萬物都會相互吸引之後,我們就默默的接受了萬有引力這一宇宙法則。我們知道,只要是有質量的物體,彼此之間就會有吸引力。但是我們會疑惑,光到底受不受引力的作用?
  • 流浪地球:推動行星?引力彈弓?網友:真的可行嗎?
    自上映以來,《流浪地球》口碑日漸上升,近日票房獨佔鰲頭。那麼對於電影中的某些「高級科技」,現實中可行嗎?首先,我們來討論支撐影片的大環境線索理論:在太陽燃料耗盡演變為紅巨星之際,人類為了尋求新的宜居帶,選擇用發動機推動地球。
  • 為什麼海洋潮汐是由月球引力而不是太陽引力引發的?
    地球上的海潮是由月球的引力和太陽的引力共同引發的。一般來說並非太陽和月球引力的總強度引發了海潮,而是當它們作用在地球上時,不同點之間大小存在著差異(即產生了引力梯度),由此引發海潮。儘管太陽的體積比月球大得多、引力總和比月球的大,但是月球離地球近,所以其引力梯度比太陽的大。
  • 時空彎曲與引力的關係
    可有人說慣性的本質是時空彎曲,這樣說對嗎?內容如下,摘自百度百科:「研究者提出由廣義相對論解釋慣性的可能成因:靜者恆靜乃是因為靜止質量會扭曲時空產生凹陷,猶如一個鐵球放在彈簧床的正中央產生了凹陷,此凹陷限制了鐵球的運動並固定其位置,此可解釋為何引力質量恰與慣性質量完全相等,是故靜者恆靜。
  • 地球上方到多少米的時候就沒有引力了?長程力無限遠方嗎?
    地球上方到多少米的時候就沒有引力了?長程力無限遠方嗎?因為引力是長程力,從理論上來講地球的引力範圍可以到無限遠處。大家也許對這個問題有些誤解。有些人認為航天探測器飛到到太空上航天員就失重了,可能這裡就沒有引力了。其實並不是,失重是因為離心力抵消了引力。
  • 憑什麼引力越大時間越慢
    比如你在太空中的一部加速上升的電梯中,如果電梯上升的加速度大小值,等於地球上的重力加速度g的話,那麼電梯裡的你將無法分辨自己,到底是處於太空加速上升的電梯中,還是在地球上靜止的電梯中,因為兩者帶來的效果是完全相等的,好了有了這個等效原理,我們就可以把引力實驗,轉換成一個慣性系實驗,假如太空中有一個轉盤,甲乙兩人分別在轉盤的中心和邊緣,當轉盤飛速旋轉時,甲乙兩人各自帶的表,相對來說走得快慢是不一樣的
  • 地球引力消失五秒鐘會怎樣?
    但說實話,讓我們真正「腳踏實地」的並不是謙遜的品質,而是引力。哪怕地球失去引力僅僅五秒鐘,我們所知的一切生命都將就此終結。引力可以將不同的物體拉向彼此。物體的質量越大,引力就越強;距離越短,引力也越強。地球顯然質量很大,離我們也非常近。正是由於引力,我們才能在地面上行走,羽毛和書本等物體才能落到地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