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離好教育有多遠

2020-09-11 中國教育新聞網

現實中,我們看到學生的學業負擔越來越重,學生的身體健康狀況指標下滑,近視率還在增高,學校的教學內容越來越單一,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未得到發展,動手操作越來越少,於是有一種好的教育離得越來越遠的感覺。對此回應必然遇到的問題是:什麼是好教育?怎麼判定你所認為的好教育是符合專業標準的?我們距離好教育究竟有多遠?

1.好教育是客觀的嗎

應該說,好教育的標準中確實有客觀的因素,有一部分是可以以測量數據為參考依據的。對於這個常識,普通人都能認可,而且現實中很多人也都是以此為依據判斷教育是不是好,但問題就出在僅僅以此為依據來判定。

比如,兩種不同教學理念的人,一種測量的結果數值高,另一種測量的結果數值低,能否得出數值高的教育就好的結論呢?不能。有人說,量化管理把學校變成了養雞場,於是測得的數據越來越顯示的是某單一或有限特徵值的增高,卻不是與人的天性相對應的多重特徵的發展。

完整的教育並不能完全以客觀標準就能判定,比如,哈佛大學招生時考察學生的個人特質、使命感,中國古人說的「志」,中國高考改革中要考察的綜合素質、一個人的價值觀等,都不能完全用客觀的、可測的實證數據作判定。在教育中,教育形而下的部分通常是可以測量的;但教育目的、教育觀念以及教育為什麼、教育的個性化發展路徑等形而上的方面是難以找到客觀的指標測定的。但評定好教育不可能忽視它們。

所以,好教育的判定要有客觀基礎,要使用測量數據作為參考,但又不完全是客觀所能完整確定的;有一部分共同的標示,又有一部分沒有可比性的個性化指標。不能以客觀測量替代、綁架對教育目的、教育理念的追問與追求。

2.我們是否被好教育

現實中確實有部分人被認為接受到了好教育,進了被大家公認的名校,但不是他所認可的好教育,或者不是適合他的好教育,學校的教學目標、內容、方式方法與他的個性發展不在一條道上,未能真正將他的優勢潛能發展起來。

教育管理部門和公共教育主辦方常常認為,能夠大幅度、大面積提高國民素質的教育就是好教育;一些地方政府甚至認為,提高了考大學的升學率就是好教育;還有人簡單認為,提高了教育投入就是好教育。

不少地方政府花錢在農村建校舍,結果建起了「漂亮的薄弱校」,還自以為當地的教育已經辦得較好了,只是當地村民都不願把孩子送進去,顯示出教育發展水平較低的地區居民都知道自己不願被好教育,或許他們沒有足夠的辨別好教育的能力,但是他們在意願上不願意被好教育。在另一端,即便在北上廣深這樣的大城市,絕大多數人依然在盲目地接受別人確定的好教育標準,通過擇校、學區房等方式追求把自己的孩子送進大家都認為好的某所名校,根本不去問這所學校的教育是否符合自己孩子的成長發展,是否能滿足自己孩子成長發展的真實、具體需求。在一次活動中,我講道:「中小學的學生學習課程標準的內容最多只能佔用學生60%的時間,其他40%時間交給孩子學他想學的內容,玩他喜歡玩的,做他喜歡做的。」接著一位有博士頭銜的大學教師兼小學生家長跟著說:「那是萬萬不可以的。」理由是,如果那樣,孩子的考分低、傷自信。這說明絕大多數中國人基本處於被好教育狀態,那些把自己的孩子從鄉下送進城的父母走出了情感上不願被好教育的第一圈,又踏進認知上從眾認可別人確定的好教育標準的被好教育的新圈套中。也就是說,絕大多數中國人逃不了被好教育的圈子。

在過於單一的評價標準下,不少學校也處於被好教育的狀態,把學生考高分作為自己好的標示,很在意各種排名,卻罔顧自己的特色、自主生成的教育理念、獨特的教育教學體系。這類學校看不到學生天性各不相同,需要設定各不相同的目標和教育程序,忘掉了教育的根本目的,不要求學生成人,忽視學生成人的價值,沒有把口口聲聲說的「以人為本」落到實處,單方面把自己認為的好教育強加給人。有一次我在一所學校,校領導反覆跟我說學校怎麼以人為本,我就問他:「你說了那麼多以人為本,但我看到宣傳欄裡,總共50個框,有學生的框只有3個,有老師的框只有1個,其他的都是領導視察和學生的成績展示,怎麼體現出您所說的以人為本呢?」

被好教育的現象不只在中國存在,OECD組織的PISA測試試圖建立一個好教育的標準,結果使得世界對好教育的認知同質化;一些大學排名機構也試圖建立自己對好大學的標準,結果使對好大學的評價同質化,這樣造成的同質使得世界範圍內更多的人被好教育,必然與人類個體在祖先千百萬年進化過程中生成的多樣性以及社會發展需要多樣性的人才之間形成牴觸和傷害。

好教育確實存在一些共性,但共性部分僅僅是好教育的基礎部分,不能僅僅看到共性的基礎較好就認為自己享受了好教育,因為好教育又是自主性、個性化、多樣性的,不能由一次絕對知識考試決定教育的好壞。真正的好教育是使得特定個體的天性得到充分發展,並使其在個體經驗與自主認知基礎上確認的志向或使命感得以實現,使他所追求的個體與社會幸福得以實現的教育系統化程序。我們追求把教育辦得更好不能止於被好教育,而是要追求更多人的自主的、多樣的、有選擇空間與機會的好教育。

3.離好教育的遠近是由人生目標決定的

如果一個人把有學上當成好教育,現在中國人基本上已經達到好教育的境地了,就不需要什麼對好教育的追求了。但是不少人生成了上好學的需求,這一需求既不是完全由客觀因素決定的,也不是能夠由別人決定的,學校和政府部門都難以確定一個具體的人的好教育標準。也就是說,好教育是由一個人所確立的生活目標決定的,是為他實現生活目標服務的,是每個追求美好生活的人,每個追求實現自己理想的人根據他所處的環境和具備的條件不斷向前推進的設定。或者說,人生目標的高低遠近決定著我們離好教育有多遠。

不同的人自主設定的人生目標各不相同,作為教育專業人又該如何設定好教育目標呢?

對公共教育,衡量好壞的標準在於它能否創設條件使更多的社會成員儘可能自由自主設定更高的人生目標,生成更多樣、更個性、更精細、更包容、有更多選擇的教育需求,如果能做到這一點就是相對更好的教育;如果做不到這點或是在這些維度上不足就是相對更差的教育。無論在中國境內的不同地區,還是在世界各國進行橫向比較,或是對歷史上不同時期進行分析,這都是可通用的評價教育好壞的標準。

對個體教育而言,衡量好壞的較低標準是教育對他的身心健全發展產生多大作用,是促進還是促退甚或傷害。只會做標準答案,不會分析問題,不會辯論,不會思考,不會動手操作,不會提出問題,包括不會反問、批駁、質疑等都屬於人的天性未得到正常發展。發生這些情況的教育無論考分或其他指標怎樣增長,也都不是好的教育。衡量個體教育的較高標準是教育能夠在多大程度以及多長時間促進個體連續不斷地自我實現。

4.好教育最終由每個教育當事人自主設定

試圖將教育辦得更好的人們也不能自以為自己所辦的教育就是最好的,自己所設定的教育目標就是最好的,而應是不同的人都試圖辦出自己經驗和判斷基礎上的好教育,不同的人或學校辦出不同的教育,呈現出來由教育當事人去選擇,不同的人可能會作出不同的選擇,無人選擇的教育或學校就會被淘汰。由於這是一個大範圍多主體長時期自主選擇的過程,在這種機制下,好教育的創辦者與好教育的需求者通過相互選擇共同把教育辦得更好。

在這樣的過程中,好教育其實離我們很近,就是你所面對的對象有什麼真實具體的教育需求,了解到對方的需求、滿足了對方的需求就是辦了好的教育。你所辦的教育對一個人追求真理和幸福發揮了積極作用,你就辦了好教育;如果拖累或延緩了別人追求真理與幸福生活,就是壞教育。然而,舊有的學校體系、教育管理與評價體系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教育改進過程的正常進行,支撐了一群不讀書的教師在拼命教書的現象。改進這個體系客觀上成為辦更好教育所需要解決的問題。

這樣的學校體系、教育管理與評價體系又是現有行政體系這根藤上的瓜,需要以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目標,以共建共治共享為基本原則,對舊有的體系進行改進。基本目標是建立新的教育供求鏈:教育當事人的教育需求-學校與教育機構了解對象教育需求-教育當事人選擇學校與教育機構-教育機構與學校提供教育服務-專業評價-教育當事人評價-教育當事人生成新的教育需求。改變當下教育當事人只能吃「大食堂」,只能長期享用單一標準單一品種的教育的現狀。

教育當事人的需求和選擇就是教育改進的方向,沿著這個方向就能找到把教育辦得更好的近期目標。不少人有一種擔心,認為自己是經過專業訓練的專業人員,而教育當事人通常是未經過專業訓練的,他們的需求是否拉低了專業教育的水平?這種情況確實會出現,但總體趨勢無疑是當事人選擇促進教育不斷向好的方向發展。就如同用手機的人不知道手機內的原理和技術,手機用戶的需求還是在促進手機製造技術不斷升級換代。

教育改進既需要遠大的目標,又要解決切近的問題,我們不急不息,攜手前行!(作者儲朝暉,系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北京教育》雜誌普教版

作者:儲朝暉

相關焦點

  • 我們離教育有多遠
    我們離教育有多遠水落坡鎮福和希望小學劉樹信為期一周的浙大培訓已畫上了句號,她為「三名」人2018年暑假帶來了不同尋常的經歷。王鶯、繆水娟、孫元濤等教授擲地有聲的報告仍在耳邊迴響。紫陽小學龐科軍校長的睿智與執著還歷歷在目……與名師為伍,與大師對話,捫心自問,我們離真正的教育還有多遠呢?一、教育需要「私人訂製」,因材施教1.
  • 我們離現代化還有多遠
    原標題:我們離現代化還有多遠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經濟總量連上新臺階,綜合國力大幅提升。1978年,我國經濟總量僅位居世界第十位;2010年超過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從1979年到2012年,我國GDP年均增長9.8%,而同期世界經濟年均增速只有2.8%。
  • 安全離我們的孩子有多遠——幼兒教育篇
    傍晚離園時間快到了,我組織小朋友喝水,並提醒他們整理好自己的物品,別丟三落四,可是又到月底了,不時有家長來繳孩子的夥食費,我一邊收錢,一邊忙著登記。忙完後抬頭一看,只剩六個孩子沒接走。正想鬆口氣,這時陳小凡的母親來了,可是小凡卻不見了!以為他可能上廁所了,去找,沒有;大型玩具與操場搜了一遍,也沒有。我的心咯噔一聲,額上快冒汗了。倒是家長安慰我「別著急,看看是不是爸爸接走了,我來聯繫他」,回應卻是沒來接。
  • 我們離財商教育普及還有多遠
    大家看這個數字可能覺得沒概念,我再說另外一個數字,大家或許可能聽說過,我們中國的本科率,全民的本科率只在3.8%左右,連4%都沒有。今天可能到場的人,大部分是在這3.8%之內的。但即使說我們已經有了相對比較好的受教育水平,我隨便說幾個概念,大家可以自測一下,看看你大概能得到多少分。
  • 【泉檢讀書會】閱讀離你有多遠?
    【泉檢讀書會】閱讀離你有多遠?此次讀書分享會以「閱讀離你有多遠?」為主題,幹警代表分別推介一本好書,闡述推薦理由和讀書心得,提煉細思情感和深刻哲理,並圍繞活動主題分享對「閱讀」的理解和感悟。
  • 暖氣片安裝離牆多遠為好?
    #暖氣片#對於暖氣片安裝來說,人們總是認為掛牆上能過熱水就可以了,沒那麼多的講究;也有很多人為了讓家裝更美觀,讓暖氣片儘量節省空間,把暖氣片安裝得與牆緊密無間,沒有一點縫隙,其實遠不是那會事,這樣確實能節省那一點空間,對於我們來說
  • 女孩子一旦有了這「3表現」,渣女無疑了,能離多遠就離多遠!
    世界上沒有兩片葉子是完全相同的,意味著每一個事物都有每個事物的個性與特徵。每個事物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我們人類也是,世界上沒有兩個完全一樣的人,即使是雙胞胎,他們也存在著大大小小的差異。而在世界上有好女孩,自然也會有渣女的存在。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女孩子一旦有了這「3表現」,渣女無疑了,能離多遠就離多遠!
  • 【科學闢謠】食物中毒 離我們有多遠?
    【科學闢謠】食物中毒 離我們有多遠?保存的時間是否有限制呢?保存溫度如何設置更科學?解凍之後再凍起來,食物的保存期限會受到影響嗎?這些問號,不問想不到,問了才知道!
  • 個性化教育離我們還有多遠?
    這套教材裡,語文課本目錄後的第一頁,用整頁的篇幅寫著「we are special」(我們是特別的)。我想,這也許就是教育理念的不同。美國重視個性化培養,認為每個「特別」都是好的。有幾個家長能夠接受孩子到12歲還不識字?有幾個家長能接受孩子從小放棄考大學?
  • 真正的醫學人文離我們有多遠?
    在與每個人的生命健康息息相關的醫療行業,伴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隨之而來也面臨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醫療資源不均衡、醫患關係緊張、醫生職業認同感偏低、醫學後備人才缺口……在中國,真正的醫學人文離我們有多遠?
  • 「食腦蟲」離我們有多遠?—新聞—科學網
    遍布全球 適應性強 夏季較多
  • 美國名校夢 離你有多遠
    原標題:美國名校夢 離你有多遠 美國名校夢 離你有多遠 張一冰先生攜手資深美國教育顧問陳怡女士主講  2013-2014年美國大學申請程序全面啟動,張一冰老師和陳怡老師將現場為大家介紹美國名校的申請流程與趨勢,同時為大家解答任何關於申請和規劃的具體問題。
  • 四川蒲江職校師生在線參加「網絡安全離我們有多遠?」專題講座
    9月16日,根據「成都市教育技術裝備管理中心關於開展2020年網絡安全宣傳周系列活動的通知」要求,四川省蒲江縣職業中專(技工)學校組織全校師生參加市教育局開展的主題為「網絡安全離我們有多遠?」的線上專題講座學習。
  • B+離A有多遠?
    聞聽江蘇文科狀元白湘菱同學因為選修歷史B+而無緣北清復交,在深表遺憾的同時我不禁而問,B+離A有多遠?難道還不如一紙外國籍嗎?想當年朱自清考北大,數學是0分,而校長蔡元培能破格錄取,還有錢鍾書考清華數學15分,校長羅家倫也是破格錄取,敢問這兩位給母校丟臉了嗎?不拘一格選人才不能停留在口頭上,這樣的成績難道還不如有些藝術特長生嗎?還不如翟天臨那樣的演員嗎?
  • 「網易豬」離我們到底有多遠?
    近日有媒體探訪網易養豬場,獲悉「丁家豬」有望明年底上市。昨天又傳出「內測」消息,起因是網易員工發微博曬公司食堂出品的白水煮豬肉,稱是傳說中的網易豬,連肥肉都好吃。餐盤上的「網易」字樣清晰可見,更有杭州公司員工力證試吃確有其事。(10月18日《揚子晚報》)  網易豬終於出籠了。2009年2月16日,丁磊公開表示,網易將投資數千萬元在浙江建立養豬場。這一養,就養了三年多。
  • 夢想離你有多遠?
    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願望,總盼望有天能夠實現。夢想是屬於每一個人的,它沒有分別,不分好和壞,有了夢想,人生才有目標,有了目標才會去奮鬥,只有奮鬥了人生才有價值,才會有夢想成真的那天。你會努力去拼搏,去堅持到底。
  • 全國近一半學生摸不到高考試卷,12年義務教育離我們有多遠
    全國近一半學生摸不到高考試卷,12年義務教育離我們有多遠?每年高考聲勢浩大萬眾矚目。由於受中國傳統思想的影響,讀高中考大學金榜題名是許多家庭的追求。人們常把高考比作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意思是高考競爭非常激烈。
  • 心臟衰竭離我們多遠?
    心衰中心科普系列心臟衰竭到底離我們多遠?心臟實際是一個容納和排出血液的「泵」,也像是一個發動機,推動著血液在血管裡運轉,然後輸送至全身,當心臟負荷加重或心臟肌肉功能受損失時,心臟就像一隻彈性減退的皮球,泵血功能降低,輸出的血量不能滿足器官及組織的需要,同時器官及組織中的血液也不能順利地回流至心臟,我們稱這種狀態為心力衰竭,簡稱「心衰」。它可由此產生一系列缺氧和淤血的表現。
  • 刑訊逼供離我們有多近 法治就離我們有多遠
    中國每年發生的刑訊逼供案件有多少?沒有人知道確切數字。一位公安系統內部的人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稱,除非主動招供,否則少有不打的。2.打折扣的司法公信力刑訊逼供一直是中國刑事訴訟制度中最受詬病的領域。由於刑訊逼供嫌疑永遠不能避免,司法系統的基本的公信力嚴重受損;同時,冤案的概率也不斷上升。三、刑訊逼供何時才能「退出江湖」?
  • 教育就是拼爹?在中國,階級固化離我們還有多遠?高考還能實現階級...
    口袋君今天就為大家盤一盤:中國離階級固化還有多遠?   美國階級固化到底有多嚴重?   首先,美國的階級固化是很嚴重的。最簡單的數據請看維基百科social mobility詞條下的The Great Gatsby Cur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