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醫學人文離我們有多遠?

2020-12-16 正心正舉

來源:正心正舉公眾號

文丨郭茵

內觀己心

為什麼需要人文?

沒有人文精神的社會是多元而無序的社會。缺失人文素養的人是冷漠而空洞的人。

我國改革開放、經濟發展、科技進步和社會變遷,需要以人文統領全局,以人文引領發展。

在與每個人的生命健康息息相關的醫療行業,伴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隨之而來也面臨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醫療資源不均衡、醫患關係緊張、醫生職業認同感偏低、醫學後備人才缺口……

在中國,真正的醫學人文離我們有多遠?

外察世界

當前的醫學人文素養及教育現狀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日友好醫院院長王辰院士曾說:

「一個醫生要成為良醫,人文素養至關重要。人文素養的培養要貫穿於醫學教育的各個階段,包括醫學院校的院校醫學教育、畢業後醫學教育(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和專科醫師規範化培訓)、繼續醫學教育。」

然而,現實情況是,在院校教育階段,醫學人文的教育是明顯不足的。

在我國現行的醫學教育體系中,貫穿始終的主要是科技方面的教育,如解剖學、病理學、藥理學、微生物學等。

按照教育部發布的我國醫學院校人文課程的比例來看,我國的比例(7.54%)遠遠低於歐美國家的比例(20%-26%)。而在更需重視醫學人文的臨床教育階段,人文課程只有5%。

如此,我們培養的醫生更多的是在關注技術,而忽視了對人的照護。

啟迪多元思維

什麼是人文?

人文,作為一種獨特的精神現象,是萬物的尺度,是人類智慧與精神的載體。

人文又稱人文精神或人文主義,人文精神是指一種普遍的人類自我關懷,表現為對人的尊嚴、價值、命運的維護、追求和關懷,以及對人類遺留下來的各種精神文化現象的高度重視。

醫學人文離不開哲學整體觀

患者是一個完整的、有思想的整體,不是由簡單的器官和組織拼湊組合的機器人,如果醫生在診治過程中,只注重治療生理疾病,而忽略患者的心理感受,將會導致經驗主義的錯誤,也失掉了醫學的「人學」本質。

從哲學辯證角度出發,醫生對待疾病應該具有一種整體觀。疾病是病因與機體反應的統一過程,是局部與整體、病理和生理反應統一的過程。

醫學具有高度的專業性質,基於經驗與實驗研究,具有相對的前瞻性和預見性,然而,醫學存在的局限性和狹窄性也是顯而易見的。

在學術範圍內,雖然可以根據觀察數據及結果等,對具體的醫學現象給出有限的評價和結論,但是缺乏高層次的反思功能,缺乏對醫學自身的批判能力。

因此,醫學人文要求醫生要跳出醫學圈子,站在哲學的高度,以全息的、整合的思維去審視和分析醫學問題;用全觀的視野去解析和透視醫學現象;用全程的發展觀去展望和順應未來趨勢,才能適應現代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型發展。

醫學人文離不開批判性思維

批判性思維是「為決定相信什麼或者做什麼而進行的合理的、反省的思維」。

批判性思維是創新能力的基礎和起點,其核心集中在「批判」二字上,不要盲從既有的、已知的甚至權威的知識,而要運用理性的思維和批判性的眼光去審視醫學與未來世界。

輕視反思與批評,是使現代醫學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

人們不僅沉浸於科學技術所創造的速度和效率奇蹟,更迷信科學的自我淨化以及技術的自我糾錯能力。這就造成了很多人認為:所有的缺陷與遺憾,均是科技效能不全的結果,並都能隨科學發展與技術進步而得以解決。

隨著時代的發展,產生了這樣一種趨勢:現代的人們似乎將一切生存、生命與社會問題都視為是醫學問題,並認為這些問題都可以使用醫學的技術幹預來實現最優化。

這種「醫學的現代性困境」不僅需要認真反思與清理,更需要在醫務人員的心中構建批判的意識。

正心正舉

醫學人文中國在講,國外也在講。

中華文化經歷數千年歷史積澱,去粗取精,留下的倫理學理念是非常系統和經典的,只是因為中國文化沒有世界性語言的闡述方式,西方文明無法汲取到中國文化的精髓,中國文化在世界上也就缺乏認同感。

在這方面,中西文化可以實現互補,進而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的醫學人文思想體系。人文與科技互相影響,人文素養必須是知行合一的。醫護人員大多數是理工科出身,醫學人文素養存在一定的不足,所以更需要進行「補課」。

正心正舉,是指一個人要獲得「健康快樂幸福、樂觀積極向上」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從哲學,到人文,再到科學,目的只有一點,都是為了改變我們的觀念、改變我們的行為。

因此,醫學人文建設重在教育,有了抓戰略大方針和文化自信的頂層設計,中國的醫學人文要做到世界前沿、創新醫院管理服務文化,就要將中西方人文、科技方面的優勢,相互結合,取長補短,最佳途徑是使用人文科技綜合手段進行人文素養與思維力提升。以中國文化為基礎,進行主動創新,融合東西方哲學、科學、教育、人工智慧等,對醫學人文進行全新闡述和梳理,用綜合手段和最佳路徑提升醫學人文素養。

撥迷見智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有句關於教育的名言:「凡為教,目的在於達到不需要教。」這是現代教育教學的最終追求。

同樣,「凡為治療,目的在於達到不需要治療」這也應該是臨床醫學教育的根本理念。

開啟自在之門

在將來,醫院一定是一個共享平臺,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的發展不可阻擋。

當這個時代大潮流來臨的時候,很多醫生的工作重心將轉為心理疏導,真正讓醫患雙方受益於人文,讓醫院成為充滿人文力量的地方。

醫學人文不只是提升道德精神品質,不只是讓醫生做一個高尚的人、純粹的人,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而是解決「脖子以上」的問題,將醫學人文的精髓融入到生活工作中解決問題,從而提升我們的境界,這才是一條科學之路。

在21世紀的今天,醫學中的哲學思想更加顯現其重要作用,用哲學的思想審視醫學科學,解讀人的生理、病理和心理,這無疑是科學的。

·end·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

文章版權歸本平臺所有 轉載請聯繫「正心正舉」

相關焦點

  • 我們離教育有多遠
    我們離教育有多遠水落坡鎮福和希望小學劉樹信為期一周的浙大培訓已畫上了句號,她為「三名」人2018年暑假帶來了不同尋常的經歷。王鶯、繆水娟、孫元濤等教授擲地有聲的報告仍在耳邊迴響。紫陽小學龐科軍校長的睿智與執著還歷歷在目……與名師為伍,與大師對話,捫心自問,我們離真正的教育還有多遠呢?一、教育需要「私人訂製」,因材施教1.
  • 健康公開課 | 真正的抑鬱症離我們有多遠 12月24日晚21:30 鎖定CETV1
    健康公開課 | 真正的抑鬱症離我們有多遠 12月24日晚21:30 鎖定CETV1 2020-12-23 18: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科學闢謠】食物中毒 離我們有多遠?
    【科學闢謠】食物中毒 離我們有多遠?保存的時間是否有限制呢?保存溫度如何設置更科學?解凍之後再凍起來,食物的保存期限會受到影響嗎?這些問號,不問想不到,問了才知道!
  • 「食腦蟲」離我們有多遠?—新聞—科學網
    遍布全球 適應性強 夏季較多
  • 我們離好教育有多遠
    現實中,我們看到學生的學業負擔越來越重,學生的身體健康狀況指標下滑,近視率還在增高,學校的教學內容越來越單一,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未得到發展,動手操作越來越少,於是有一種好的教育離得越來越遠的感覺。對此回應必然遇到的問題是:什麼是好教育?怎麼判定你所認為的好教育是符合專業標準的?我們距離好教育究竟有多遠?
  • 曾春亮案背後,我們離惡的距離有多遠
    圍觀群眾們,你們有多少人長得和他一樣人畜無害的臉。我們這個社會距離惡的距離究竟有多遠?讓我們一直以為我們生活在一個極度危險的世界裡,周圍有很多隱藏的變態殺手,我們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就會被奸人所害。中國的家長們,也一直向孩子灌輸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世界很險惡,我們要學會保護自己。但是隨著一個人的逐漸成長,我們發現其實這個世界並不是這樣危機四伏。在你成長的周圍環境裡,很難聽說一起殺人案,就算有的話,也可能是很多年才出一起。我們的祖國確實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之一。
  • 安全離我們的孩子有多遠——幼兒教育篇
    傍晚離園時間快到了,我組織小朋友喝水,並提醒他們整理好自己的物品,別丟三落四,可是又到月底了,不時有家長來繳孩子的夥食費,我一邊收錢,一邊忙著登記。忙完後抬頭一看,只剩六個孩子沒接走。正想鬆口氣,這時陳小凡的母親來了,可是小凡卻不見了!以為他可能上廁所了,去找,沒有;大型玩具與操場搜了一遍,也沒有。我的心咯噔一聲,額上快冒汗了。倒是家長安慰我「別著急,看看是不是爸爸接走了,我來聯繫他」,回應卻是沒來接。
  • 刑訊逼供離我們有多近 法治就離我們有多遠
    中國每年發生的刑訊逼供案件有多少?沒有人知道確切數字。一位公安系統內部的人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稱,除非主動招供,否則少有不打的。2.打折扣的司法公信力刑訊逼供一直是中國刑事訴訟制度中最受詬病的領域。由於刑訊逼供嫌疑永遠不能避免,司法系統的基本的公信力嚴重受損;同時,冤案的概率也不斷上升。三、刑訊逼供何時才能「退出江湖」?
  • 【泉檢讀書會】閱讀離你有多遠?
    【泉檢讀書會】閱讀離你有多遠?此次讀書分享會以「閱讀離你有多遠?」為主題,幹警代表分別推介一本好書,闡述推薦理由和讀書心得,提煉細思情感和深刻哲理,並圍繞活動主題分享對「閱讀」的理解和感悟。
  • 專稿:銀行本票離我們有多遠?
    銀行本票離我們有多遠?   環渤海新聞網專稿(記者胡楊)隨著5月8日銀行本票業務在我市各縣(市)區範圍內全面開通,銀行本票將逐漸進入我市市民的經濟生活。相比已經廣為人知的信用卡等支付工具,普通市民對於銀行本票還很陌生,那麼,銀行本票具有什麼功能?它的推廣將給我們帶來哪些便利?
  • 我們離現代化還有多遠
    原標題:我們離現代化還有多遠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經濟總量連上新臺階,綜合國力大幅提升。1978年,我國經濟總量僅位居世界第十位;2010年超過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從1979年到2012年,我國GDP年均增長9.8%,而同期世界經濟年均增速只有2.8%。
  • 女孩子一旦有了這「3表現」,渣女無疑了,能離多遠就離多遠!
    世界上沒有兩片葉子是完全相同的,意味著每一個事物都有每個事物的個性與特徵。每個事物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我們人類也是,世界上沒有兩個完全一樣的人,即使是雙胞胎,他們也存在著大大小小的差異。而在世界上有好女孩,自然也會有渣女的存在。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女孩子一旦有了這「3表現」,渣女無疑了,能離多遠就離多遠!
  • 致死率100%,「食腦蟲」離我們有多遠
    那麼「食腦蟲」離我們到底有多遠,我們應該做點什麼?全球遍布「食腦蟲」「一旦感染,基本上就無藥可救。」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水生態健康研究組研究員楊軍告訴《中國科學報》,「變形蟲是世界性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水體、土壤中都有分布,只是不同地方的種類組成會有差異。
  • B+離A有多遠?
    聞聽江蘇文科狀元白湘菱同學因為選修歷史B+而無緣北清復交,在深表遺憾的同時我不禁而問,B+離A有多遠?難道還不如一紙外國籍嗎?想當年朱自清考北大,數學是0分,而校長蔡元培能破格錄取,還有錢鍾書考清華數學15分,校長羅家倫也是破格錄取,敢問這兩位給母校丟臉了嗎?不拘一格選人才不能停留在口頭上,這樣的成績難道還不如有些藝術特長生嗎?還不如翟天臨那樣的演員嗎?
  • 月亮離我有多遠? 如此詩意的中考作文題難不難
    溫州網訊 昨天上午,中考語文結束後,中考作文題《月亮離我有多遠?》就成為熱議的焦點。記者隨機問了幾位學生對作文題的感覺。一位男生說,一開始看到,我還以為發錯考卷,考的是科學題呢,不過還算好些,準備的一些材料也用得上。而一位女生則顯得異常苦惱:「作文題好難!腦細胞想沒了都不知道怎麼寫,害得試卷後來都沒寫完。」
  • 「網易豬」離我們到底有多遠?
    近日有媒體探訪網易養豬場,獲悉「丁家豬」有望明年底上市。昨天又傳出「內測」消息,起因是網易員工發微博曬公司食堂出品的白水煮豬肉,稱是傳說中的網易豬,連肥肉都好吃。餐盤上的「網易」字樣清晰可見,更有杭州公司員工力證試吃確有其事。(10月18日《揚子晚報》)  網易豬終於出籠了。2009年2月16日,丁磊公開表示,網易將投資數千萬元在浙江建立養豬場。這一養,就養了三年多。
  • 無人駕駛已有10萬人體驗過,到底離我們有多遠?
    電影不僅帶給我們一場技術與想像的盛宴,也讓我們首次認識到無人駕駛真正的模樣。它離我們到底有多遠?01 無人駕駛是什麼?以下查到資料中表示,汽車通過計算機為主的智能駕駛儀來實現無人駕駛的目的。其使用的原理是一項可以感知周圍道路環境,自動規劃路徑並控制車輛行駛的技術,從而使得車輛能夠安全的、可靠地在道路上行駛,最終達到預定的目的。
  • 學術論文數量世界第一,我們離真正的學術大國,還差多遠?
    據悉,這次會議,有來自中美英等國幾百位與會者,這也是疫情以來國內外最長的學術視頻會議。因為時差原因,三天時間橫跨東西半球的線上視頻會議,在900分鐘裡完成了4個主題,來自中科院、中華醫學會、高校、《科學》、美國信息標準局、牛津大學出版社、科睿唯安(WoS總編輯)等19個報告人,回答了126個問題。
  • 心臟衰竭離我們多遠?
    心衰中心科普系列心臟衰竭到底離我們多遠?心臟實際是一個容納和排出血液的「泵」,也像是一個發動機,推動著血液在血管裡運轉,然後輸送至全身,當心臟負荷加重或心臟肌肉功能受損失時,心臟就像一隻彈性減退的皮球,泵血功能降低,輸出的血量不能滿足器官及組織的需要,同時器官及組織中的血液也不能順利地回流至心臟,我們稱這種狀態為心力衰竭,簡稱「心衰」。它可由此產生一系列缺氧和淤血的表現。
  • 「大頭娃娃」再現,食品安全離我們到底有多遠?
    然而事件才過去12年,又有一批嬰幼兒出現「大頭娃娃」現象。最近,湖南郴州有母嬰店固體蛋白飲料冒充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銷售給有牛奶過敏的嬰幼兒家長,導致這些有牛奶過敏的孩子食用後不同程度地出現頭顱突出、營養不良、體重偏矮等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