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一年看完100本書?小七的壓箱底讀書方法!

2020-12-25 阮三水

文章字數:2096

預計閱讀時間:5min

下次推文時間:9月3日

Preface:

快要開學了!不知道各位斜槓er有沒有回到學校呢?新的學年請一定要保持閱讀、保持思考,好好聽課!!

今天的文章,小七學姐想講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敲黑板),學習「輸入」過程的高效率原則。

霸鎮樓!

很繞對不對?

肯定會有學弟學妹來問,什麼叫學習「輸入」過程的高效率原則?它又是怎麼和「讀書」扯上關係的?

答:總的來說,學習階段一般都伴隨著「輸入」和「輸出」,就好比是我們學習編程,計算機專業的同學肯定有編程課,也有一些編程教材,更能去慕課聽線上課……那麼上學、讀書、聽網課,就是一個學習輸入過程。

純粹的輸入過程,通常是比較枯燥的,很難連續堅持超過一小時。更可怕的是,輸入過程一般都不高效。

比如讀書,有的人讀一遍,獲得10單位的知識,還能將其應用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只獲得了5單位甚至是3單位的知識。讀完一遍你問他讀了什麼,他說不出來,仿佛1單位的知識都沒有獲得……

你有沒有那種,讀書時獲得感超強,但讀完後,覺得自己啥也沒記住的感覺?

而今天,小七學姐想給大家分享一下,如何讓「輸入」過程更高效,損耗更少,更有獲得感。

01

「結果論」取代「過程論」

這個方法起源於小七最近要做presentation的經歷——

開學了,學院讓我給學弟學妹談談實習的體驗。一直以來,我都只是隨手寫寫實習報告,流水帳式地記錄一下自己幹了什麼。突然叫我做pre,還真沒有一個系統的思路。這時我打開了一個PPT,強迫自己梳理下去……

1、把自己做過的事,分類整合,看看自己是不是都一直在做同樣的事,要不要嘗試突破,做一些差異化;

2、有些我認為自己該明白的技能點,但在實習過程中沒有重視的,我就必須要繼續去尋找答案

我頓然發現,如果把整天的實習經歷做成PPT,想要和其他人分享,我就很容易記住過程,提取過程的高光點。

其實,實習也是一種「輸入」,和讀書一樣,都是用一段長的時間,去接觸沒有做過的東西,以獲得新的體驗或技能的提升。

實習、讀書、上課……如果你看重的是這樣一段過程,就是「過程論」。

但其實,我們這個社會的運行規律是啥?是結果論

你讀了這本書?好啊,你用5分鐘,講講這本書說了什麼?

你在XX實習過?好啊,你在實習中學到了什麼?碰到了什麼困難,又是怎麼解決的?

更準確地來說,這是一種「認知層面的結果論」,即你不需要在行動中驗證結果,但你要在認知上,將結果納入到你的思維體系中去。

這樣才不是白白浪費了「輸入」的時間。

很多人在「輸入」過程的開端,都無法認清自己其實是需要一份結果的。

就像最初開始實習的小七,從沒有一個清晰的結果論導向,每天都在實習,但每天都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所以才會在「輸入」時低效,陷入「為了實習而實習」,就像也有的童鞋「為了看書而看書」、「為了看網課而看網課」,自己什麼都沒學到。

02

用「硬結果」代替「軟結果」

所以,請端正一個意識——每當你要經歷一段過程,都要告訴自己,你需要一個結果,至少得在認知層面有個結果。

如果你覺得「結果」這個詞太虛幻了,就用一種更為實物的輸出方式——PPT

小七也是上個月才發現,PPT真的是非常好的「輸入」神器,簡直是實踐費曼技巧的最為方便的軟體!!!

這次做實習的pre,更是再次印證了我的這個觀點!!

這是小七從七月份一直到現在做的讀書筆記,一共10本!都是用PPT做的~(《裸猿三部曲》是三本書)

用PPT做讀書筆記可以把費曼技巧用到極致,甚至超越費曼技巧,更好地保存知識。

先溫習一下,費曼技巧是一種被譽為「終極學習法」的學習技巧,具體步驟為:

1、拿出一張白紙和你所要理解的一本書,然後翻開書本,開始閱讀你所要理解的內容;

2、在把所要理解的內容閱讀完之後,把你所要理解的知識點概括性的寫在你所準備好的白紙上;

3、寫下關鍵性的觀點信息以及過程信息。

這種從概括信息到關鍵信息的過程,不正是PPT的思路嗎?

PPT的思路就是目錄框架、條分縷析 、關鍵信息的點呈現。另外,PPT本身提供了非常多的繪圖功能,幫助我們更好地視覺化呈現書上知識。

比如關於關於費曼技巧,可以形象化地展示如下 ↓

03

幫助思考而不是妨礙思考

當然,白紙上也可以畫上面這樣的圖,但一來沒有電腦繪圖規範方便,二來也不適合保存。

除此之外,用PPT做讀書筆記還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幫助思考,而不是妨礙思考。

真正好的讀書筆記,不應該成為妨礙思考的工具——比如手抄句子、做思維導圖等等,任何把原書照搬到紙上的行為,都是妨礙思考的。甚至當你手抄、做思維導圖時,要考慮美觀等要素,真的無法靜下心來思考。

PPT是可以幫助思考的,你需要拆解知識,濃縮關鍵語句,刪除書裡面那些冗餘信息,分析觀點之間的邏輯關係……不能不思考,要不然PPT做不出來。

總之,無論是讀書還是聽網課,都可以把你學到的輸出成一份PPT報告的形式,方便回顧和後續的消化,甚至可以成為你的知識產品!

最後祝大家在新的學期,有一個新的面貌。

小七會在斜槓一直陪伴大家——

Best Wishes

相關焦點

  • 一年讀了100本書了,為什麼生活還是一團糟?讀書要掌握方法
    在休學的那一年,他選擇了不斷讀書,在這一年他讀完了兩三百本書。也是在這一年的讀書經歷,讓他明白了兩個道理。第一個是跟人比沒有任何意義,因為你都把命都要比掉了。第二,進步都是關於你自己的事情。曹德旺談讀書要做到兩點:一是要有韌性,要堅持長期讀書;二是要有悟性,能把書上的東西變成自己的,裝進自己的大腦裡。馬未都說到讀書,讀書的目的不應該是從書上學知識,知識隨時都可以查到,他說讀書是為了學習方法。知識就是是蓋房子的磚,蓋房子需要磚,但是哪塊磚都可以,沒有哪塊磚是必須的,但是蓋房子的方法是必須的。
  • 如何在一年內讀完100本書?
    之前,我每年最多讀了5本書。讀書的進度有些緩慢,如果運氣好的話我在假期也可以讀幾本。但三年之後,我一年就讀了50本書。一年50本書!我都無法相信呢。我突然感覺到讀書幫助我變成了一個更優秀的丈夫、父親和作者。從此以後,我開始努力提高閱讀的數量,試圖翻倍。如今,我一年可以讀大約100本書。當然,有時我看得很慢,或者中途停下,或者再次跌入社交媒體的黑洞中。
  • 一年看700本書,他是怎麼做到快速閱讀的?
    我們很多人都知道讀書很重要,能夠提升我們的認知,但「讀完一本書」真的太難做到了。一本書翻了幾頁就擱在沙發邊,過幾天再翻開,前面看過的都忘了,又得重頭再讀。一個月看完一本書,都要為自己點36個贊了。我們讀完一本書都很難了。日本著名書評人印南敦史,一年的閱讀量卻超過700本!他是怎麼做到的?印南敦史曾經和我們一樣,有閱讀困難症。
  • 如何做到一周一本書一篇讀書筆記
    2016年10月份,開始一周一本書一篇讀書筆記到2017年8月份一共讀了41本書寫了41篇讀書筆記,後面開始挑戰100天33本書33篇讀書筆記去了。關於如何做到一周一本書一篇讀書筆記,分享幾點經驗。用多看閱讀+印象筆記這一步至少能比你原來閱讀一本書的時間快1/4。
  • 一年讀100本書,職場媽媽自我進階如何做好時間管理?
    生完二胎休完產假重新開始上班後,我逐漸變得有些焦慮。重回工作崗位,雖然狀態穩定,但看著周圍的同事年齡比我小,做的事卻並不比我弱,有的還升職加薪頗受重視,內心的危機感逐漸瀰漫。於是,我決定提升自我,增強職場競爭力。從哪開始呢?就先從讀書起步。
  • 嘗試這8種方法,你也可以和我一樣,一年讀100本書
    在如此不平靜的一年裡,我選擇立一個能夠讓人「平靜」的 flag——讀100本書。可以說,在讀這100本書之前,我是一個閱讀速度很緩慢的人(儘管現在也沒有快多少),所以既然我能夠實現這個 flag,相信大多數人也都可以做到。
  • 合工大「讀書王」 每兩天「啃」完一本書
    合肥工業大學有個「讀書王」,一年「啃」完170多本書,刷新校園紀錄。如何做到平均每兩天就讀完一本書?就讀於該校管理學院大四的郭志峰說,自己有意整理了一種「精讀+細讀」合理搭配的讀書秘籍,而且最愛看人物傳記。
  • 一年讀了100本書,卻連1本的內容都沒記住,你真的會讀書嗎?
    導語:朋友小王和我說她一年讀了100本書,可是回頭想想,卻幾乎一本內容都沒有記住,100本書,也就記住了書名,還記不全。2019年她為了提升自己立志讀書,書的閱讀量是上去了,可為什麼她卻沒覺得學到了什麼,自己改變的也收效甚微呢?
  •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方法的整理
    我從高中開始真正喜歡上讀書,在高二的時候,我爸給我一本書,就是今天要整理的《如何閱讀一本書》。當時年少輕狂的我認為自己根本不需要有人來指導我的閱讀技巧,這本書也從此被我束之高閣。上了大學之後繼續保持閱讀的習慣,但效率卻一直不高。大二暑假放假回家,在書櫥裡無意翻出此書來看,竟有相見恨晚之感。
  • 快速閱讀有方法,《槓桿閱讀術》教你如何一年讀365本書
    我曾經在多次培訓和演講中公布了我一年讀400本書的方法:集中分類攻克法。很多人比較感興趣,有人問我,榮老師你怎麼做到每天讀一本的。這裡有一個誤區,我沒有做到每天讀一本。因為有時工作忙起來,我有一天也會與書絕緣,但每日一書評是如何做到的,今天告訴這個秘密。
  • 一位英語教研總監的壓箱底秘笈
    ——《一位英語教研總監的壓箱底秘笈》被「清華南都」轉發,閱讀量達到14萬+。而這些內容通過出版,傳播,翻譯,到再出版,最後到中國人手上至少需要一年。並且翻譯的質量讓人難以忍受。更可怕的是,你拿到手的中文還可能是閹割版本。因此,獲取世界前沿信息最快速的方式,就是我們直接去接觸最純粹的英文世界。讀英文原著,瀏覽英文網站,看英文視頻,聽英文課等。我今天要講的,就是幫助你去讀英文原著。有人看到這個問題,立馬犯難。
  • 《讀懂一本書:樊登讀書法》|如何做讀書筆記?
    更多的情況是:看完一本書,書中的內容了解個大概,如果要把這本書裡面的精華提取出來,腦子裡面就一團亂麻,不知道到底哪些才是最應該抓住的「黃金」。解決專業問題要向專業的人學習,在讀書方面,樊登老師無疑是最專業的。到底如何才能找出書中的有價值的內容?在《讀懂一本書:樊登讀書法》中,樊登老師就為我們總結了8條值得借鑑的標準。
  • 一年閱讀100本書,讀書真的可以賺到「睡後收入」
    有人說,我害怕讀書的人,他們的一天就是我的一輩子。我們都知道讀書有很多好處。但你會說,我讀書很慢,這種獲取知識的方式不適合我,我適合看視頻,聽音頻。還有人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我會翻開一本育兒書籍,找到相應的章節,把書中介紹的方法運用到實際的育兒過程中。如果有收穫,我會把這種方法通過寫作、交流的方式分享給大家。這樣一來,我對這些方法就熟稔於心了。費曼學習法告訴我們,最好的學習知識的途徑是教別人。
  • 一年速讀三百本書?工作後讀書你還在盲目地追求數量?
    今天要講的主題是:工作後讀書不能盲目的追求數量主要有下面幾句話,如果你已經非常理解或者很不贊同下面的話,可以不用再看下文。1.網上教你如何一年速讀多少本書的文章,都不要信。1.網上教你如何一年速讀多少本書的文章,都不要信。現在網上有很多人寫文章,有很多的大V開課,教你怎麼速讀,怎麼樣一年讀三百本書,網上是不是看到很多這種人教你怎麼樣十分鐘讀懂一本書。
  • 掌握閱讀技巧,先給圖書分好類,小學生輕鬆做到一年讀100本書
    我們大部分家長,對小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是以讀書的數量為判定標準的。我們家孩子一個月看5本,我們家孩子一周就能讀完5本課外閱讀物,平均一天讀完一本。閱讀的數量和語文成績也直接掛鈎,書讀得多,語文成績就高是我們家長的普遍教育理念。而書讀得多,語文成績不好,那就是孩子沒讀對書,讀的是閒書。到底小學語文該怎麼學?我們又該如何指導孩子來科學閱讀呢?
  • ​閱讀方法 | 如何做到3天內快速看完一本書
    所以為了讓自己看的更快,也吸收的更快些,我想藉助費曼學習法,用輸出倒逼自己輸入的方式來保持這個閱讀習慣。(費曼學習法這個方法呢,等我先嘗試完一陣子,再來和你們分享一下它的優缺點。)除了平時會喜歡看一些書,工作上也需要看些技能和學習類相關書籍。
  • 一年完成閱讀100+ 本書的心得
    1年完成閱讀100+本書,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嗎?
  • 我一年讀300本書,你呢?高效讀書,推薦這三步
    讀書,作為最有效也最廉價的的獲取新知的方法之一,很多大佬都推崇。巴菲特的孩子笑稱巴菲特是一本行走的書,蓋茨也是出名的愛讀書,每年幾乎都會推薦長長的書單。讀書雖然好,但很多人並不得法。不少人看起來很用功,每天讀書,甚至邊做家務邊聽書,出門也不閒著,做趟地鐵也要聽一本書。
  • 一年讀完100本書,在失業邊緣試探的他一躍成為公司業務骨幹
    ,真正透徹地理解一本書,將書中內容為己所用,需要一定的方法,比如說在開始大量閱讀之前,就可以閱讀一些關於讀書方法的書籍。雖然是一本關於讀書方法的書籍,但它與其他教讀書方法的工具書籍不同,它是以故事的方式呈現,將一個個簡單實用的讀書方法,穿插在主人公洪鎮洙的個人成長中,既闡明了方法也不顯得枯燥,讀者很容易就能看進去。
  • 書單推薦——5本書讓你明白如何讀書比讀什麼更重要
    這是我第一個主題閱讀——【如何閱讀】的推薦書單,總共有5本,都是我看過之後覺得能幫助建立正確閱讀習慣的書。只有懂得如何用正確的方式讀書,才能打好基礎,更好更高效地去讀更多的書。我認為在讀其他的經典之前,要了解快速閱讀的原理和方法,這樣可以讓你在後面幾本的閱讀中更加高效。這是改變讀書思維讀書方式的第一步。提醒一下,這本書本身也適合使用快速閱讀法,看完之後將學到的方法直接用在這本書身上吧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