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行散記》:觸動心弦的質樸文字之美

2020-12-11 笑眼瀟瀟

近幾日沉醉於沈從文的湘西世界裡難以自拔,讀他的文字,好似打開了一幅山水長卷。

一葉扁舟在綿延千裡的沅河上前行,河水時而舒緩、時而奔湧,兩岸青山層層疊疊,五彩的花草點綴其間,壯實的水手們一邊划槳撐篙,一邊呼喝高歌,還有吊腳樓上婦人的小調讓人心生蕩漾。

這裡的光色聲影交織在一起,就像極富韻律的一首詩、一幅畫、一支歌,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無窮的魅力和生活在這裡的人們勃發的生命力。

沈從文的《湘行散記》,用最質樸的語言編織出最真、最美的湘西世界,讀之令人心神嚮往,也想沿著他的足跡去領略原始、樸野的湘西之美。

沈從文在中國文壇被譽為「鄉土文學之父」,曾兩次被提名諾貝爾文學獎,1988年因突發心臟病溘然長逝,與諾貝爾文學獎失之交臂。

《湘行散記》是他新婚不久,獨自沿著沅水乘船上行,回湘西老家看望生病母親的路途中所作。懷著對妻子的思戀和對闊別15年家鄉的深情,心中滿溢的情懷訴諸筆端,才有了這部經典之作。

鮮活而富有野趣的文字來源於湘西生活

沈從文曾說過:「我的文字風格,假若還有些值得注意處,那隻因為記得水上人的言語太多了。」

他可謂是一個自然之子,從小野得很,讀私塾時不能忍受那個逼窄的天地,不願意受拘束,常常想方設法逃課去野外遊玩,玩水、捉蚱蜢、抓小鳥,即使下大雨了沒地玩,幫農人幹活也樂此不疲。

而15歲到20歲這段最好的年華,他棄學從軍,也是在沅水河邊度過,聽湯湯水聲、躺在岸邊的泥巴地上看星星,身無分文在岸邊小街上四處遊蕩,這些經歷讓他對當地的野話太熟悉了,這些語言已經融入他的血液裡,寫文章時,在筆端也不知不覺地流淌出來。

而這樣自然的、樸野去雕飾的語言,讓他的文字有了生命、活力和撲面而來的鄉土氣息。

書中的鄉下朋友,看到美景是這樣說的:「這野雜種的景致,簡直是畫。」

這句話簡短、直白,從這樣一個鄉下人口中說出來,一點也不違和。話雖野,卻自然流露出對家鄉山水的熱愛。

行船中激蕩人心的櫓歌是這樣喊的:要來就快來,莫在後面捱;風快發、風快發,吹得滿江起白花,呵~。

水手不高興了除了罵野話以外,是這樣唱的:「過了一天又一天,心中好似滾油煎。」

水手們的歌聲都是大白話,卻極富韻律感,唱出了他們每日與水搏命的勇氣和生活的艱難,讓讀者的情緒也隨之跌宕起伏。

這些源於鄉土生活的野話,在那樣的景物中,是如此的貼切,如此的富有生命力,與自然如此的和諧、統一。

情景交融,質樸卻充滿詩意的語言

作者對久別故土的鄉情、對新婚妻子的依戀不舍之情、對兩岸鄉親自然健康的生活方式的讚賞之情以及對其生活艱辛的悲憫之情,都融入他質樸的語言中,帶給我們充滿詩意的、美的享受。

「你瞧,這小船多好!你聽,水聲多幽雅!你聽,船那麼軋軋響著,它在說話。」

你看,這句描寫小船流水的語句,沒有一個高深的字眼,卻如此靈動,讓人身臨其境,耳邊仿佛回想著那軋軋地船聲。

「山頭一抹淡淡的午後陽光感動我,水底各色圓如棋子的石頭也感動我。我心中似乎毫無渣滓,透明燭照,對萬匯百物,對拉船人與小小船隻,一切都那麼愛著,十分溫暖地愛著!」

就這樣的直抒胸臆,沒有絢麗的文採,也沒有刻意的修辭,卻觸動了我的心弦,讓我的心也跟著柔軟起來。

書中的文字就像湘西的人和景一樣樸實無華卻清新淡遠,充滿美感和詩意。

生動有趣,原汁原味的對話刻畫出一個個活靈活現的人物

書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那些鮮活的對話, 比如:

「嗨,嗨,你這個騷牯子又來了,什麼風吹來的?妙極了,使人正想死你!」

「什麼話,近來心裡閒得想到北平城老朋友頭上來了嗎?」

「什麼畫, 壁上掛,——當天賭咒,天知道,我正如何念你!」

讀這句時,真的讓人忍俊不禁,一個熱情而油嘴滑舌的人物形象躍然紙上。雖說是渾話野話,卻出口成章、妙趣百生。

只有符合人物個性的語言,描寫人物在特有的一方水土中的一言一行,才會顯得那麼生動、有趣。

書中有趣的對話不只這一段,下面這段對話,也讓人啞然失笑:

「牛寶,牛寶,到哪襄去了?」

「宋宋,宋宋,你喊那樣?早咧。」

「早你的娘!」

牛寶是一個風流多情的水手,和吊腳樓的婦人痴戀纏綿而不斷延誤開船的時間。他和船上另一個不斷催促他啟程的水手宋宋的對話,俚語夾雜,活潑有趣。

一段鄉音,勾勒出了當地人淳樸的生活。生活的趣味,在一聲聲的叫聲裡,讓人記憶深刻。

這就是沈從文筆下的家鄉,也是每個人最難忘的鄉情。

這樣質樸動人的文字貫穿於全書, 可見感人的文字不是修辭和炫技,而是發乎內心的情感的抒發。

從大自然,從生活中,從養育你的一方水土中汲取養分,才能寫出感人至深、有血有肉的文章。

正如沈從文在書中寫道:「他說話全是活的,即便是渾話野話,也莫不各有出處,言之成章。而且妙趣百生,莊諧雜陳。他那言語比喻豐富處,真像是大河流、永無窮盡。」

真實、豐富而生動的語言就來源於生活,來源於鄉土,這就是語言的源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大道至簡,用質樸的語言描畫出的湘西世界才是最真實、最自然的美。

相關焦點

  • 讀《湘行散記》,感受沈從文的赤子之心
    近讀《湘行散記》,書中詩一般的語言,對故鄉風土人情濃濃的眷戀,對湘西世界情有獨鐘的描畫,不禁勾起我對先生深深的緬懷。  全書由經典散文集《湘行散記》《湘行書簡》構成。《湘行散記》真實記載了沈從文回鄉旅途中的所見所聞和所感所悟,在帶給我們一個純淨、恬美的湘西世界的同時,也以優美獨特的文筆,表達了作家對美好人生的嚮往和對生命的不倦思考。
  • 沈從文名作《湘行散記》的版本譜系
    後因鄭振鐸的推薦,沈從文以「湘行散記」為名把這系列文章納入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叢書「文學研究會創作叢書」,《湘行散記》於1936年3月出版。遺憾的是,商務印書館在出版時將《滕回生堂的今昔》一文的稿件丟失,因此僅收入11篇散文,是為初版本。沈從文利用出版單行本《湘行散記》之機,對發表後的各篇散文存在的瑕疵,從字、詞到句、段,都進行了修改。
  • 部編七年級上語文選讀書目—白洋澱紀事和湘行散記同步知識點檢測
    部編七年級上語文選讀書目—《白洋澱紀事》和《湘行散記》同步知識點檢測必讀書目:《朝花夕拾》和《西遊記》
  • 在青山綠水間,想牽著你的手——讀《湘行散記》有感
    真正地領悟到了好的閱讀就如一縷陽光,打開書本,就好像和陽光撞了個滿懷,讓我們從感受生活中開始思考人生,領會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之餘,也接受了它給予我們的寶貴的精神財富。不過,還是覺得自己的境界太低了。我覺得自己還處在第一境界,還需要多多磨練才行。佩服沈從文是從另一本書中看到他的故事開始的,說是他在困難時期,自己鑽在圖書館裡搞中國古代服飾研究,真是一個坐得住的老學究。那種沉靜的心思,讓人不得不佩服。在現在這個浮躁的時代裡,能夠潛心鑽研學問,能夠把自己的思想沉澱下來,不去追求浮華,那就是一種大家的表現。
  • 散文寫作2大誤區,《湘行散記》這份技巧幹貨,教你輕鬆寫好文
    一言以蔽之,沒有意義層面的拔高,就一定算不上好的文學作品。雖說寫作沒有既成的模板,但是技巧是可以學的。想要寫好寫景散文,我十分推薦沈從文的《湘行散記》。《湘行散記》是沈從文創作於回鄉路上的散文精品。一路見到的山山水水,成為了沈從文筆下那個充滿吸引力的湘西世界。
  • 細讀《湘行散記》,沈從文的散文技巧是什麼?3個關鍵詞讓人頓悟
    散文名家沈從文的《湘行散記》,作為反映他的家鄉「湘西」風土人情的名作,就是一個很好的寫作教材。12篇散文佳作,12堂寫作課,將幫你掃清寫什麼、怎麼寫、如何寫出彩等寫作問題。《湘行散記》是沈從文,沿著沅水逆流而上,回鄉途中的所見所聞所憶。12篇散文,均反映了家鄉「湘西」的風土人情。
  • 沈從文、林語堂等文學大家領銜,8本絕美的散文集推薦
    《湘行散記》,這是沈從文先生散文集中的精品之精品,沈從文以其慣有的自然純樸之筆觸,猶如行雲流水一般,為我們描述了一個令人嚮往的「湘西世界」,讓我們在欣賞文字之餘,更能感受到質樸的鄉村民風。2.《人生最美是清歡》,林清玄所謂的清歡,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找尋自我的獨特方式,是一種高超的人生境界,清歡正是對於平靜、質樸生活的追求。林清玄用自己數十年的人生經歷和智慧,向我們訴說著他自己的感悟和對於人生價值的思考。4.《白面孔》,這是蕭紅的散文合集,包含了蕭紅的諸多散文作品。
  • [ 狀元府 ] 鳳凰畫館行藏散記 五
    學術與市場並重  眼光等於生產力  鳳凰畫館行藏散記 五狀元府柳青凱[狀元府]       友人請鮑老師題狀元府三字,反覆叮囑我說,讓老師寫的正大厚重點紙雖小,卻知是兄私珍之惜也。另得一札並贈湖上山茶,述曰: 相見亦無事,不來忽憶君 。雨後七日即品龍井原生雨前新羽,茶水入口甘洌瀧泓,如兄真水無香之誼也,即泡來與同事分享,於大好春光中拍照以念。
  • 她用童書筆墨寫家鄉,流淌的是未經雕琢的質樸清新之美
    她用童書筆墨寫家鄉,流淌的是未經雕琢的質樸清新之美 2020-12-09 08: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美的覺知》:大巧若拙的器物之美,大拙至美的質樸之心
    所以,在他的作品中,你不光能看到趣味的創新,也會看到傳統的延續,這其中還蘊藏著手藝人古老而榮耀的匠人之心。 高深而玄妙的美,是未加修飾的自然之美,看似稚拙的外形,卻蘊含著天真質樸,樸實無華的自然之美,這就是大巧若拙。在《道德經》中,「大巧若拙」也是老子提出的中國美學史上重要的觀點之一。
  • 通關有獎勵 傲天主宰西遊之西遊散記
    誰看過西遊散記?好像還真沒有,這是哪裡冒出來的一部電影?顯然不是,關於西遊散記有一個不錯的傳說,在傲天主宰西遊的世界裡,有著眾多的副本,這個副本是開發組精心構思出來的一大力作。隸屬於西遊降魔錄系統,不過這個「西遊散記」是單人副本,時間也是自由的,據說產出的東西還不少。無論你是參與獎還是挑戰成功獎勵都完全免費收入囊中,沒有任何門檻限制,確實是值得傲天主宰西遊小夥伴去探究的又一個好玩的副本場地。
  • 湘大,那一抹鄉愁
    文/何雲波一湘大校園裡有三座小山:秀山、慧山、泉山。有一天,在圖書館周凌雲老師的微信中看到一段文字,寫她童年的泉山:這裡一直是我喜歡的地方。小的時候,一到周末,我和妹妹,還有鄰居小姐妹們,就帶著鍋碗瓢盆來這個小樹林野炊。還有很多時候,把落下的松針堆積在一起,鋪得厚厚的,躺在上面吹山風,聊天。
  • 甘苦與共,是浮生茶,也是人生路,觸動心扉的文字給你
    在車水馬龍的都市,我無法再找到一棵老玉米的純潔和質樸,不惑之樹上結滿了疑惑的果子。心中的幻境已無法抵達。只有聊以自慰的文字,在一些胡謅的詞語中,燃燒自己。日子只能一天一天好好地過,別無他法。別煩惱明天的事,明天的煩惱讓明天去煩吧。我只想開心、努力、溫柔待人地過完今天一天。
  • 《大淖記事》:從寫法、人物、故事結局看汪曾祺的質樸自然之風格
    《大淖記事》作為汪曾祺短篇小說的代表作,在文章的各個方面都延續了汪式散文般詩化的風格,將他質樸、自然的特點詮釋得淋漓盡致。不少人單從寫作手法或內容上來分析,但是我覺得,從寫法、人物、結局三個方面來分析會更加全面。接下來,本文將從寫法、人物、故事結局三個方面分析汪曾祺的質樸自然之風格。
  • 皇甫松的兩首詞,清新質樸,場景之美,令人心醉
    下面介紹皇甫松的兩首詞,清新質樸,場景之美,令人心醉。採蓮子·菡萏香蓮十頃陂菡萏香連十頃陂,小姑貪戲採蓮遲。晚來弄水船頭溼,更脫紅裙裹鴨兒。皇甫松,唐代詩人,宰相牛僧孺的外甥。他雖然進士及第,卻從未入仕。
  • 龐徐村散記(二)--龐學軍
    路上你指著我笑,我推搡著你跑,三裡地後,有的孩子臉蛋兒上的紅抹到了下巴顆(下頜),有的眉毛上的黑抹成了熊貓眼。老師並不批評,還跟我們開玩笑呢。                     途經劉疃的大片杏樹行(hang),沒幾個人能經住誘惑,趁老師不注意就跳起來摘一顆,那青澀的酸至今還留在唇齒間,一想就流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