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堅炮利︱未展的雄心:甲午戰後福建船政的岸防鐵甲艦計劃

2020-12-17 澎湃新聞

馬江之畔的福建船政,曾是中國近代造艦工業的一面旗幟。自1866年創辦以來,這裡建成了中國第一艘國產蒸汽巡航艦「揚武」、第一艘國產巡洋艦「開濟」、第一艘岸防鐵甲艦「平遠」等歷史名艦,取得了驕人的成績。然而鮮為人知的是,以上這些成就還遠遠不是福建船政最具野心的嘗試,就在大清帝國經歷了甲午慘敗,又在列強的瓜分之下海權盡失的19世紀最後的幾年裡,福建船政竟策劃了一次驚人的造艦計劃,其計劃的核心是兩型裝備有巨炮重甲的岸防鐵甲艦,其中較大者排水量高達5600餘噸,實力直逼「定遠」、「鎮遠」。而就是這樣一個不可謂不宏大的造艦計劃,卻如同歷史天空中閃過的一抹流星,匆匆而來又匆匆而去,並迅速被歷史的塵埃所掩埋。

設計概貌

2019年,海軍史同好戴維先生發給了我一份法國國防部檔案館所藏歷史艦船圖紙的清單,我並未期望其中會有與中國海軍相關的部分,只是漫不經心地搜索了一個關鍵詞「Chine」(法語「中國」),出現的結果卻大大地出乎意料——兩型由福建船政法籍總監督杜業爾(Charles Doyère)為中國設計的岸防鐵甲艦(garde-ctes cuirassé)圖紙竟赫然在列。驚訝之餘,我迅速聯繫了戴維先生和其他幾位海軍史同好,我們遂決定共同集資,並由戴維先生負責接洽,向法國檔案館聯繫購買了兩型鐵甲艦的整套圖紙。經過數月的周折,這些珍貴的圖紙終於展示在了我們的面前。

從圖紙上看,杜業爾設計的二等岸防鐵甲艦又分為兩個子型號,兩個子型號艦體部分基本相同,柱間長70米,型寬14.1米,型深5米。該型艦為長艏樓船型,兩舷帶有非常明顯的法式舷緣內傾風格。

子型號A是見於當時各種記載、報導的型號,可能屬於正式方案。該方案現存圖紙4張,分別是船體型線圖、典型橫剖圖、縱剖及底艙布置圖、主甲板及上甲板布置圖。從圖紙上看,該方案的主要武備為270毫米口徑主炮1門,140毫米口徑副炮3門,37毫米速射炮6門,一些文字記載還稱該方案配有魚雷發射管2具,備雷4發,但圖紙上未見。該艦有縱貫全艦的主裝甲帶,厚度為220毫米-120毫米,上緣高出水線0.6米,下部低於水線1.3米,上甲板側面也有80毫米厚的裝甲防護,防護甲板由3層15毫米厚的普通鋼板鉚接而成。該艦的動力裝置為8座亞羅式水管鍋爐,2座立式4缸3漲蒸汽機驅動左右2個螺旋槳,輪機馬力為4200匹,航速16節。

5600噸頭等鐵甲艦側視圖、俯視圖子型號B相比於A主要修改了武備,這一設計不見於相關記載,且設計時間很可能晚於子型號A,推測是在A的基礎上所做的修改方案。該設計現存圖紙1張,為縱剖圖、上甲板布置圖及主甲板布置圖。其武備包括2門200毫米主炮,以單裝布置在艏樓甲板前部和主甲板後部,4門150毫米副炮,以炮廓形式布置在主甲板兩側的炮房內。相較於子型號A,該艦的一座輕型桅杆改為前後2座粗壯的大型桅杆,其餘設計均與A設計十分相似。

2900噸二等鐵甲艦子型號B縱剖圖頭等岸防鐵甲艦現存圖紙5張,分別是船體型線圖、典型橫剖圖、側視圖與俯視圖、上甲板/主甲板/底艙夾層平面圖、縱剖圖/底艙平面圖。該型艦柱間長88米,型寬18米,型深6.1米,排水量5600噸。武備為300毫米主炮2門,140毫米副炮6門,47毫米速射炮8門,魚雷發射管2具。該艦縱貫全艦的主裝甲帶厚度為210毫米-105毫米,上緣高出水線1米,下緣低於水線1.5米,主甲板側面也有120毫米厚的裝甲防護,防護甲板厚度60毫米。該艦的動力裝置為16座貝爾維爾式水管鍋爐,2座立式4缸3漲蒸汽機驅動2個螺旋槳,輪機馬力為8200匹,航速16節。

5600噸頭等鐵甲艦側視圖、俯視圖總體而言,這兩型鐵甲艦雖然在體量上無法與當時歐美主流的遠洋鐵甲/戰列艦相比,但從技術上而言,與歐美的主流艦艇是處在同一個檔次的,而且其吃水淺,裝甲厚,火炮威力大,也非常符合沿岸防守的需求。應該說,這兩型鐵甲艦杜業爾是在充分考量了中國重建海軍的實際需求後,做出的對症下藥的針對性設計。如果能夠建成,將令中國的海軍實力獲得較大的提升,有效地改善帝國門戶洞開的海防狀況。計劃始末

那麼為何福建船政會在甲午慘敗後推出這樣宏大的鐵甲艦建造計劃,而這一計劃最終又為何流產?

伴隨著大清帝國洋務自強運動的興起,福建船政曾在1870-1880年代幾度創下輝煌,但1890年代後帝國海防建設步伐逐漸趨緩,船政也陷入了經費支絀、一蹶不振的境地。從1891年至1894年,船政除建成魚雷巡洋艦「福靖」和練習艦「通濟」之外再無建樹。甲午之役,大清帝國苦心經營的北洋海軍全軍覆沒,朝廷痛定思痛,決心懲前毖後,重建海防。

1896年,中國向德國訂購防護巡洋艦3艘,魚雷艇驅逐艦4艘,向英國訂購防護巡洋艦2艘,大張旗鼓地開始了海軍重建計劃。而為了爭取中國政府的造艦訂單,歐美各國的軍火商人、領館使臣紛至沓來,都希望在這筆巨額生意中切一塊蛋糕。英、德既已拔得頭籌,法國人自然也不甘落後,但法國海軍造艦廠商曆來沒有向中國出口軍艦的先例,無法與德國伏耳鏗公司、希肖公司、英國阿姆斯特朗公司這些與中國合作多年的出口大廠相比。但法國人也有一個得天獨厚的優勢:中國的國營造船廠——福建船政自其創立伊始便與法國造船工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不僅其早期技術顧問多來自法國,其培養的造艦人才多留學法國,甚至連其使用的許多造艦機械,以及艦船的圖紙和部件也多從法國採購。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福建船政的造艦能力很大一部分要依靠法國廠商(如地中海造船廠、勒克魯索鐵工廠等)的輸血。在這一清廷大力重建海軍的當口,法國政府立即借題發揮,建議向船政派遣一支法國顧問團,重振船政的造艦能力。可以想見的是,一旦船政在法國顧問團的領導下開始重新運轉,法國的軍工廠商就能夠順理成章地獲得大量的船材、武備、輪機訂單,其數額不會輸給其他列強。

延聘法國技術人員的事宜於1896年底開始緊鑼密鼓地操作起來。最後決定率領這支20餘人的顧問團隊的洋監督人選,是巴黎海軍工程學院的副校長、二等主任工程師杜業爾。杜業爾當時是法國造船界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對重振船政雄風可謂躊躇滿志。然而由於種種原因,在中國的七年卻成為了他職業生涯的低谷。回到法國後,杜業爾於1912年升任海軍部造艦技術總監,設計了「諾曼第」和「裡昂」級戰列艦(均未建成),後來還擔任海軍工程學院院長、海軍造艦總監、法國艦船技術學會會長等職,成為了法國聲名顯赫的造艦專家。

夏爾·杜業爾(Charles Doyère)杜業爾於1897年1月1日正式受聘於船政,剛來到中國的他雄心勃勃,為時任船政大臣裕祿開列了一攬子造艦計劃,他認為「兵船之宜於中國者,乃守口鐵甲船、鐵甲快船、中號快船(2000噸至2500噸),二十海裡至二十二海裡小兵船,及小魚雷艇也。本監督意亦以中國宜先制大號及中號各兵船,而小號兵船可俟諸異日,蓋大號兵船可攻可守,無中號兵船可也,除魚雷艇外;中號兵船無大號兵船,則不能成軍。故興制兵船,大號者又在中號之先」。(《福州船政洋監督上船政大臣裕制船條陳》,《時務報》第58卷)即優先推薦建造大型軍艦。然而,他的這一計劃受到了船政經費問題的制約,不得不改為先建魚雷巡洋艦2艘(即「建威」、「建安」)。但他此後並未放棄推銷自己的計劃,1897年中他在上陳裕祿的一份《制船條陳》中,又開列了他擬定的兩份造艦計劃,時間均以6年為限,其一每年經費1千萬法郎,其二每年經費1千5百萬法郎。這兩份計劃中,均包括了頭等守口鐵甲艦和二等守口鐵甲艦,每艘頭等鐵甲艦約須1千萬法郎,每艘二等鐵甲艦約須560萬法郎。可是直到1898年裕祿卸任船政大臣為止,杜業爾的計劃都未被提起,顯而易見是由於經費的原因。孰料事情在1898年的夏天卻發生了轉機。當年夏天,躊躇滿志的光緒皇帝開始變法維新。7月中旬,光緒帝召見了由四川總督調任軍機大臣的裕祿,向其詢問福州船廠情形,裕祿向其面奏道:「曾與洋員杜業爾討論以整興船政,為海上立一強軍,尚應添造一等守口甲船一隻,二等守口甲船二隻,二等魚雷艇十八隻,約合中國銀六百七十萬兩上下。如限四年造成,每年約需銀一百六十餘萬兩。」在聽取了裕祿的匯報後,光緒皇帝表示:「方時勢艱難,朕宵旰焦勞,力求振作。思御外侮,則整軍經武,難再視為緩圖。」並於7月28日頒布諭旨,令各省為船政籌解款項,共計達188萬兩之多,足備船政一年造艦之用。同時,光緒帝還命時任船政大臣增祺將船政擬建艦隻開單繪圖,上陳朝廷:「鎮閩將軍兼船政大臣增軍帥奉旨,就馬尾船政局製造一等守口甲艦若干艘,二等守口甲艦及魚雷艇各若干艘以備海防只用,由各直省撥款到閩以充經費,因會同船政提調沈丹曾觀察、洋監督杜業爾氏將甲艦及魚雷艇長短、馬力、速率、噸數暨應用機器需款若干,繪圖貼說呈諸政府。」

杜業爾的頭等鐵甲艦方案在體量上與法國Jemmapes級鐵甲艦較為接近,但細節設計上還是有許多不同之處不過,9月21日發生的戊戌政變令光緒皇帝的維新大計戛然而止,但幸運的是,振興船政的舉措卻沒有因為這次政治上的變故而立即中斷。9月25日,慈禧太后頒布懿旨,督促裕祿奏報的四年造艦計劃趕緊興辦,船政鐵甲艦成為現實似乎已經只是時間問題。然而問題最終還是出在了錢上。懿旨頒布了一個多月,船政經費卻收繳甚慢。各省原認解173萬兩白銀,實際僅到款35萬兩。面對這種尷尬的狀況,增祺與杜業爾商量,擬暫緩建造頭等鐵甲艦,先建二等鐵甲艦及魚雷艇等艦隻:「頭等甲艦需款較多,仍擬先造二等守口甲船一隻,魚雷艇四隻,其餘再為接續製造……嗣迭次到工,與杜業爾詳加討論,詢以現時各國軍艦配合之制,暨將來續造,以何項船隻為合宜。曾據開呈節略船表,大致謂『一船不能兼備眾善,應視船之作何用處,以定配製之所宜。以中國形勢而論,海口林立,又多大江、大河,則淺水之二等守口甲艦目下最為合用,亦名守邊甲艦。其式船身須短,船面須寬,舵機須靈,往來內河亦可無阻。其用不在於攻,而在於御,故裝煤不必求多,速率不必求大。至於保衛之方,炮械之力,亦不在頭等甲艦以下。』……俟第二號快艦下水,則此二等守口甲船,又可安上龍骨。……復經奴才與提調等商酌,先行飭造船模一具,以備諮送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詳加考較,以昭慎重。」

11月10日,慈禧太后再次催令各省將船政經費按數解交戶部,不得延欠,但原令解閩的款項轉解戶部,似乎又預示著這筆經費將被移作他用。12日,慈禧太后再發懿旨:「所有前擬製造各船,著暫緩購料興工,俟前項經費積有成數,再候諭旨。」戶部隨即電令船政,將船政已收到的35萬兩白銀也匯解戶部,原以為天降巨款的船政瞬間便被羅掘一空。這如同一道晴天霹靂,令船政的宏大計劃戛然而止。增祺急命杜業爾停止向外洋採購造船物料,後續造艦的估價單也一併緩辦。

這筆船政經費為何被突然喊停?數日後,負責編練武衛軍的軍機大臣榮祿的一份奏摺解釋了一切。在這份《練兵籌餉大概情形折》中,榮祿提到他在被慈禧太后召對時提到了新募武衛中軍餉項不敷的問題,慈禧太后向他表示可從部庫存儲各省撥解閩省船廠經費項下動撥。12月7日,慈禧太后頒布懿旨:「所有新軍餉項……不敷之數,準由各省撥解福建船政經費項下動用。」在百廢待興,國防經費又十分有限的情況下,帝國的海軍和陸軍孰輕孰重?慈禧太后的這一紙決斷已給出了明確的答案。

不過船政的鐵甲艦計劃仍未完全擱淺。半年之後,1899年4月8日,船政大臣增祺在《一號快艦下水,二號快艦安上龍骨暨原定速率折》中再次提及了建造二等岸防鐵甲艦的想法:「今重立海軍,船隻尚少,操練未精,自不足涉遠以攻人之國,則莫如先謀自守口岸為第一要務。且用兵之道,必進可以戰,退可以守,方能計出萬全。現在北洋雖購有頭、二等快船五艘,雷艇四艘,可以連成一隊,然以戰事論之,則鐵甲戰艦實不可少。以中國各海口形勢論之,似又無須過大之船,即二等守口甲船,已為合式。蓋此項船隻,既不責其涉遠載煤,即不必求多速率,亦不必求其過大。減此速率,厚其甲,多其炮,既可扼守要口,又可保衛快船,誠一舉兩得之用。……奴才前已將洋員杜業爾所繪二等守口船式諮送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考察,是否合宜,應候核復,再行遵辦。該洋員於製造一切,尚屬勤懇認真,迭經稟請加工趕造及接辦甲艦,以期船可速成,工無停曠。」應該說,在建成了「建威」、「建安」兩艘魚雷巡洋艦後,如果船政希望繼續保持一定的生產力水平,是應當考慮立即續造艦隻的,而此前已經設計完成的二等岸防鐵甲艦方案就是最好的選擇,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船政經費此時仍無著落。

此後,杜業爾的鐵甲艦計劃再未被提起。次年(1900年)即發生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用船政建造鐵甲艦的經費換來的武衛軍消失在了直隸平原塵土飛揚的戰場上。災難般的戰敗使得整個帝國剛剛從甲午戰爭的創傷中略微恢復的元氣再次耗盡,甚至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債務負擔。福建船政更是一片慘澹景象,連洋員的薪水都無法支付,遑論空中樓閣般的造艦計劃了。福建船政未展的雄心被歷史的塵埃掩埋了起來,一埋就是一百二十年的時光。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李鴻章購買鐵甲艦,為什麼最終選擇了德國
    1874年日本以臺灣生番殺死琉球漁民為藉口侵入臺灣,清政府緊急命船政大臣沈葆楨派兵應對。可是此時清政府除了舊式水師外,只有一些福建船政局建造的舊式炮艦,而日本海軍卻擁有鐵甲艦「東」號,實力佔優。這讓沈葆楨頗為忌憚。
  • 福建船政文化展在臺北落幕
    福建船政文化展在臺北落幕 2011-09-08 13:48     來源:中國臺灣網     編輯:程冉  中國臺灣網9月8日臺北消息 日前,由馬尾船政文化博物館與臺北長榮海事博物館共同舉辦的「福建船政——清末自強運動的先驅」展在臺灣臺北圓滿落幕。此次展覽歷時8個月,包括臺灣船政後裔在內的2萬多名臺胞前來參觀。
  • 紀念福建船政創辦150周年專題研討會召開
    虞和平研究員指出,從企業、洋務運動和現代化層次上,福建船政都取得了重要成就。沈冬教授從具體考證福建船政創辦人沈葆楨的影像入手,刻畫了沈葆楨創辦福建船政的事功。劉傳標研究員認為福建船政在近代兵制、海上求助、採礦築路、職業教育等方面開啟了近代中國現代化的轉型,並在培養近代工礦業人才方面發揮了重要的先驅作用。楊曉丹研究員高度評價了福建船政對於中國近代海軍的歷史性貢獻。
  • 福建船政赴臺辦展幕後故事:同舟共濟 共襄盛舉
    23日,「福建船政——清末自強運動的先驅」在臺北長榮海事博物館正式開展,這是福建船政首次在一水之隔的臺灣舉辦大型展覽。170多件福建船政文物及其他展品首次亮相臺灣,得益於海峽兩岸「船政人」的共同助力。  2009年5月,福州馬尾船政文化管理處主任黃有鋒隨同馬尾經貿文化代表團在臺灣參觀了臺北長榮海事博物館。
  • 臺海觀瀾:福建船政文化赴臺辦展延續閩臺前緣
    中新社福州12月21日電 (記者 羅欽文)首次由海峽兩岸聯合在臺舉辦,170多件福建船政文物及其他展品首次亮相臺灣,兩岸福建船政先賢后裔、船政學堂校友相聚臺北,將使22日下午在臺北揭幕的「福建船政——清末自強運動的先驅」展覽備受矚目。
  • 「福建船政」特展臺北揭幕 珍貴文物首次亮相臺灣
    福州市政協副主席陳今明在致辭中表示,值此福建船政創辦144周年和沈葆楨誕辰190周年之際,舉辦福建船政特展,不僅加深臺灣民眾對福建船政和中國近代海軍歷史的了解,擴大了船政的影響,而且還拓展了海峽兩岸的文化交流,同時也宣揚了中華民族所特有的立志進取、積極作為、博採眾長、勇於創新、忠心報國的精神。
  • 福建交流團今赴臺 兩岸首次聯辦船政展將揭幕
    20日上午,由福州市政協副主席陳今明帶領的福建船政文化赴臺展覽交流團啟程赴臺。  備受海峽兩岸共同關注的福建船政文化展,22日將在臺北長榮海事博物館揭幕。  福州市政府新聞辦人士對記者稱,此次船政文化展由臺灣長榮海事博物館與福州馬尾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聯合舉辦,在臺展出9個月時間,這是兩岸首次在臺聯辦福建船政文化展,也是170多件福建船政文物及其他展品首次亮相臺灣。
  • 福建船政文化赴臺展覽交流團赴臺 23日在臺開展
    中國臺灣網12月21日福州消息 令海峽兩岸共同關注的福建船政文化展將於12月23日至2011年6月5日在臺北長榮海事博物館展出。20日上午,由福州市政協副主席陳今明帶領的船政文化赴臺展覽交流團啟程赴臺。據悉,在臺期間,交流團將會同長榮海事博物館舉行船政文化展茶會、出席特展開展儀式。
  • 「福建船政--清末自強運動的先驅」特展在臺北舉辦
    「福建船政--清末自強運動的先驅」特展在臺北舉辦 2010年12月24日 08:12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福建水師覆滅的教訓,為何到了北洋水師會重演?
    只不過,雖然「水師」的稱號一致,但後滿清時代的北洋水師和前面歷代的水師相比,已經有了「質」的突變,在北洋水師身上,已經隱約可以看到近代海軍的雛形。在慈禧掌權的後滿清時代,朝堂上圍繞「疆防」和「海防」曾有過多次激烈爭吵,起初,「疆防」的聲音佔據了上風,這才有了左宗棠收復新疆的壯舉。那後來為何又要「傾全國之力」打造北洋水師呢?
  • 福建船政赴臺特展側記:一條船承載強國夢
    福建船政赴臺特展側記:一條船承載強國夢 2010年12月23日 14:13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福建師大二附中:船政特色書香遠
    今日為第十一所——福建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在他們學校有個船政特色讀書角,一起去看看。NO.12福建師大二附中福建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傾力打造「書香校園」,力爭使讀書蔚然成風,力爭開闊學生視野,塑造人文內涵,構建富有特色的、有品位的校園文化。
  • 產教融合促發展 福建船政交通職業學院與武夷新區共建職教園
    8月7日,武夷新區和福建船政交通職業學院在南平市政府舉行籤約儀式,正式校地合作共建「福建船政交通職業學院武夷新區職教園」,致力打造閩浙贛區域教育培訓中心的重點支持項目。職教園位於武夷智谷軟體園內,規劃用地約500畝,總投資約7億元,擁有完整的教學區、生活區和運動區,依託武夷新區優越的交通優勢和堅實的產業基礎,計劃建設職業培訓中心、產教融合實訓基地、校企合作研究中心、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基地,突出「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訓並舉」的辦學特色。預計3年內在職教園學習實踐的師生規模達到5000人次。
  • 2021福建船政交通職業學院公開招聘編內輔導員15名公告
    中公福建教師招聘網為各位考生提供近期福建省教師招聘信息,更多福建教師招聘資訊關注福建教師招聘網。福建船政交通職業學院是全日制公辦國家首批示範高等職業院校、全國優質專科學校、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建設單位,隸屬福建省教育廳。
  • 第二屆船政文化節開幕 挖掘船政文化的豐富底蘊
    第二屆船政文化節在福州馬尾船政特色歷史文化街區開幕。 陳曉靜 攝中新網福州12月23日電(王曉霞 吳丹紅)以「致敬船政賡續文脈」為主題的第二屆船政文化節,23日在福州馬尾船政特色歷史文化街區開幕。來自福建師範大學第二附屬小學的曾貝寧獲得了大賽的一等獎,參加過多屆小小講解員的曾貝寧平日裡對船政歷史也是極為熱愛,「平時會讀一些陳悅老師的關於船政的書籍,也會去網上搜一些紀錄片來看,這樣就能豐富我對馬江海戰和船政的了解,對我的講解也很有幫助。」
  • 網龍普天教育受邀參加福建船政交通職業學院職業教育活動周
    想獲取更多VR/AR教育培訓資訊,請關注福建網龍普天教育!11月14日,網龍普天教育受邀參加福建船政交通職業學院舉辦的職業教育活動周。網龍普天教育教學總監蔡毅出席活動,為福建船政交通職業學院2020級虛擬實境專業的新生帶來了一場走進虛擬實境專業的講座。
  • 2020年福建船政交通職業學院專項招聘高層次人才27人公告
    四、信息發布招聘信息在福建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門戶網站(http://rst.fujian.gov.cn/)、福建省教育廳網站(http://jyt.fujian.gov.cn/)、福建船政交通職業學院官網(http://www.fjcpc.edu.cn/)、福建考試報名網(http://fjksbm.com/)公開發布。
  • 馬尾船政特色歷史文化街區21日開街
    一個多世紀後,馬尾船政特色歷史文化街區於21日正式開街,續百年船政精神,揚馬尾時代風帆,標誌著船政文化的挖掘和利用進入新階段,為展示船政風貌、講好船政故事、彰顯閩都文化魅力,為人們了解馬尾、了解船政文化打開了全新方式,也為今年將在我市舉辦的第44屆世界遺大會獻上了一份厚禮。眾多馬尾特色小吃現場展銷。
  • 《船政學堂》獲「五個一工程獎」 再現船政精英歷史影像
    閩南網9月16日訊 第十三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日前在京揭曉,由福建省委宣傳部、福建電視臺綜合頻道與央視紀錄頻道聯合創作的六集大型紀錄片《船政學堂》獲此殊榮。  福建省今年選送的電視紀錄片《船政學堂》、廣播劇《跨越海峽的追尋》、電影《衍香》、電視劇《原鄉》等6件作品均榜上有名。
  • 聚焦「寒流」中的兩岸交流 | 相聚一堂 共論船政文化
    希望研究福建船政的專家學者和船政後裔,能夠通過學術研討與交流,真實還原歷史、觀照當下。  臺灣中華兩岸新時代交流協會理事長黃清賢說,一部船政史凝聚了兩岸民眾共同保衛海疆的民族情感,體現了兩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種、命運與共的血脈關係。兩岸應繼續深化融合發展,夯實和平統一基礎,構建兩岸命運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