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衛健委官網發布《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提出,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10月29日 廣州日報)
抑鬱症,已成為威脅青少年學生心裡健康的重要殺手,將其納入體檢之中,無疑是一件功德無量的好事,有助於早發現、早治療,讓這些身患抑鬱症的青少年儘快擺脫此病魔的糾緾,重獲心理健康。
抑鬱症者,心理疾病也,並非不治之症,只要能及時發現,並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完全有可能讓患者走出病魔的陰影,尤其是青少年學生,心理素質正處成長期,極易改變自己的思想認識,極易排除「抑鬱症」。
然現實中,正是因為社會對「抑鬱症」認識不足,錯將孩子「抑鬱症」的表現,當作「不聽話」與「叛逆」,重視不足,未能及時醫治,從而讓其在「抑鬱」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甚至連正常的學業也難以進行下去。
將「抑鬱症」綱入學生體檢,固然順應了時代發展特點,勇於正視問題,有利於早發現、早治療,有助於學生心理健康;然冷靜分析,雖此策理當為之點讚,但冷靜思之,不過是治標之法,不利於從根本上消除此「症」。
消除「抑鬱病魔」對青少年的困擾,當務之急就是要找準病根。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競爭已成為了社會的主旋律,為了讓孩子在未來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不僅家長成天將「競爭」、「看書」、「考試」等掛在嘴上,而且兩眼緊盯孩子的學習與分數,無形中讓「焦慮」在幼嫩心田上生根發芽。
與此同時,進入校園,孩子們還得面臨依然是背書、作業、考試,以及分數的排位與老師與學校的批評等;這些來自家庭與學校、甚至社會的壓力,遠超孩子心理承受能力,久而久之,怎能不心生「病」變?
青少年不僅承載著家庭的幸福,更關係到國家民族未來之發展,其心理健康格外重要;為此從國家層面將其納入體檢,固然重要,但更需亮治本之策,儘可能排除導致「抑鬱」的因素,在防範上做足文章。
其一、學校要勇於擔當,切實為學生「減負」。過重的學業負擔與過分強調競爭等,是孩子滋生「抑鬱」的重因;為此學校要更新觀念,排除幹擾,將黨國家的「減負令」落實到位,少些機械、重複練習,少些指責、處罰,還孩子以寬鬆的學習環境。
其二、學校也需與時俱進,將學生心理健康納入重要議事日程,配備專兼職心理教師,定期開展「心理諮詢」,深入推進「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家校同心教會學生防範之辦法,為孩子心理健康增設新防線。
其三、家長更當積極參與其中。孩子成長健康既是家長的心願,更是其義不容辭的責任;為此眾家長理應對孩子,多些肯定與鼓勵,少些指責與打罵;多些尊重與溝通,少些幹預與包辦代替,將家庭營造出孩子成長之溫暖的港灣。
抑鬱症入學生體檢,體現了黨和國家對青少年的關愛,理應為之點讚;唯有綜合施策,持續給力,方能從斬斷「抑鬱」之根;因此,治學生「抑鬱」,納入體檢早發現固然重要,但更需有效防範。( 尚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