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蘇區的節省運動

2020-12-22 中國經濟網

勤儉節約、艱苦奮鬥既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優良作風,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高度重視這一傳統的繼承和弘揚,不僅在厲行節約上發表過很多重要論述,更以身作則,帶頭踐行。

「做節省一切開支以充裕戰爭經費的運動」

第三次反「圍剿」後,中央蘇區力量得到進一步鞏固和擴大,根據地面積達5萬平方公裡,人口250萬,但與國民黨反動派相比,仍是處在「白色政權的包圍中」的「一小塊或若干小塊的紅色政權」。正是倚仗這種力量上的懸殊,國民黨「不但組織了武裝力量進行軍事上的『圍剿』,而且在經濟上實行殘酷的封鎖政策」「他們想用飢餓、死亡、燒殺的政策企圖來撲滅蘇維埃革命」,中央蘇區物資嚴重匱乏,廣大軍民生活異常艱難。

為確保蘇區建設和革命事業持續向前推進,臨時中央政府在經濟建設上一手抓生產,一手促節約,中央蘇區掀起了一場「做節省一切開支以充裕戰爭經費的運動」。1932年7月7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發布由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毛澤東親自擬寫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訓令第十四號》強調,「政府中一切可以節省的開支,如客飯,辦公費,燈油雜費,都須儘量減少,尤其紙張信套,更可以節省使用。這一切節省,雖在各部分為數甚少,但積少成多,並可以養成蘇區中更加刻苦、更加節省的蘇維埃工作作風——這是萬分必要的。」訓令還強調,經費節省「決不是工作減少,相反的,在刻苦的精神之下,還要使工作的效能更加增大起來。」

1934年,中華蘇維埃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關於蘇維埃經濟建設的決議,毛澤東實事求是、高瞻遠矚,進一步提出「經濟服務於戰爭」的指導思想,確定「財政的支出,應該根據節省的方針」,強調要「節省每一個銅板為著戰爭和革命事業」「貪汙和浪費是極大的犯罪。反對貪汙和浪費的鬥爭,過去有了一些成績,以後還應用力」。此後,在蘇區掀起了一場「節省運動」。

「誰要浪費一文錢實等於革命的罪人」

節省運動從1932年開始,《紅色中華》發表社論,提出「節儉一文錢即可對革命有一分的幫助,誰要浪費一文錢實等於革命的罪人」。

這期間,各級領導幹部以身作則,率先垂範。身為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主席的毛澤東首先帶頭節約,他每天的生活標準只有三錢鹽、二錢油,穿的衣服也總是綴滿補丁,按規定他的油燈可點三根燈芯,但他堅持只點一根,從不搞特殊。周恩來、朱德等領導同志也與蘇區軍民一樣,過著「有鹽同鹹、無鹽同淡」的生活。

積極倡導個人節約和捐獻。1934年3月,中華蘇維埃人民委員會通過《紅色中華》發出「為四個月節省八十萬元而鬥爭」的號召,提出節省的九項措施,中央政府總務廳、國民經濟部等黨政機關帶頭響應,政府工作人員主動要求減少夥食給養,「免發夏衣」,決定自己開荒種菜,嚴格落實客飯、辦公費、燈油雜費都須儘量減少等規定。著名的「三升米運動」也是在這個時期發生的。一天,毛澤東主席叫來時任雲集區蘇維埃政府主席兼區委書記的朱開銓,對他說,前線紅軍需要糧食,但庫存不多,請雲集區帶個頭,號召每人節省三升米。朱開銓回到區裡馬上進行動員,大家聽說是毛主席的號召,無不積極響應,短時間內就捐出9000多擔米。

裁減不必要的工作人員。1934年2月,蘇維埃政府發布第7號命令,重新規定各級政府工作人員編制,裁減不必要的工作人員,目的是減少政府開支,「提高勞動紀律,提高工作速度和效力。」瑞金縣蘇維埃政府積極擁護中央人民委員會決定,堅決裁減後方非必要工作人員,節省一切非必需費用。

加大對貪汙浪費的懲戒力度。在積極倡導和率先垂範的同時,毛澤東特別要求公職人員要帶頭廉潔節約。他主張按照懲防並舉的方法,對黨員幹部進行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領導制定並執行《政府工作人員懲辦條例》等相關法律措施,設立中央黨務委員會、工農檢查委員會等機構,同時鼓勵民眾主動揭發貪汙腐化消極怠工以及官僚主義分子。當時籤發的《關於懲治貪汙浪費行為》第26號訓令規定:貪汙公款在500元以上者,處以死刑;貪汙公款300元以上500元以下者,處以2年以上5年以下監禁。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相關焦點

  • 從紅色歌謠看中央蘇區社會教育
    古田會議之後,在黨的有力引導和鼓勵下,中央蘇區掀起了傳唱紅色歌謠的運動高潮,當時《青年實話》每周都要刊登一些革命歌曲,《紅色中華》還專門刊載了《徵求山歌小調啟事》《徵求詩稿啟事》,瞿秋白、阮山、思凡、胡底等一些文藝工作者結合當時的形勢要求,他們不僅教唱群眾紅色歌謠,而且還積極進行歌謠創作,或通過「舊瓶裝新酒」的辦法,把一些既是識字課本又是政治課本的社會教育教材編成紅色歌謠,把抽象的革命道理變成易懂、
  • 中央蘇區各類報刊達到312種(組圖)
    在廣大的革命根據地之中,由贛南、閩西組成的中央革命根據地又稱中央蘇區,是中國共產黨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領導創建的全國最大的革命根據地,自1929年1月紅四軍進軍贛南、閩西,到1934年10月紅軍主力撤離中央蘇區進行長徵的5年多的時間裡,這裡一直是全國蘇維埃運動的大本營,是全國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蘇區,是蘇維埃中央政府所在地,是全國紅軍主力軍所在地,是中國革命的核心區域。
  • 中央蘇區紅色設計對客家文化的影響
    中央蘇區紅色設計與客家文化是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係。中央蘇區紅色設計借鑑吸收客家文化的優良成分,創建具有民族特色的大眾喜愛的設計風格,補充和提高了紅色設計自身的表現力。在借鑑吸收時,思路明晰,方法得當,借鑑吸收的都是人民大眾所能接受和喜愛的東西,經揚棄、吸收,達到融合與發展,創造出新的主題、新的表現形式,具有中國氣勢的新的設計。
  • 中央蘇區反腐敗鬥爭中的典型案例
    在執掌蘇維埃政府伊始,中共就在中央蘇區開展了黨的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反腐敗鬥爭。在鬥爭中,黨領導各級蘇維埃政府,發動蘇區廣大人民群眾,查處了一系列貪汙腐敗案件。這不僅純潔了黨的隊伍,保障了革命事業的順利發展,而且為新中國成立以後黨全面執政時期的黨建工作留下了寶貴經驗。
  • 中央蘇區創建時期中共動員群眾的基本方式
    【國內學術界研究中央蘇區群眾動員的重要著作有:何友良著《蘇區制度、社會和民眾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版);張宏卿著《農民性格與中共的鄉村動員模式——以中央蘇區為中心的考察》(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年版);鍾日興著《紅旗下的鄉村——中央蘇區政權建設與鄉村社會動員》(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版);王旭寬著《政治動員與政治參與——以井岡山鬥爭時期為例》(中央編譯出版社2012年版);徐勇
  • 麻草鞋、乾草被、檢舉歌……中共一大會址國慶新展講述蘇區廉政史
    新華社上海10月2日電(記者郭敬丹)國慶來臨,中央蘇區廉政史跡陳列展在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專題展區開幕。蘇區幹部穿的草鞋、鋪著野草的床、朗朗上口的檢舉歌……豐富的史料圖片為觀眾講述中共蘇區革命先輩的清廉生活。
  • 87年前我黨發布第一部反腐敗法令後,僅中央機關就查辦了貪汙分子42人
    早在中央蘇區時期,黨和蘇維埃政府就推行了節省運動,頒布節儉法令,開展節省競賽,機關人員和普通民眾一起,節衣縮食,節省每一個銅板,為前線紅軍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物資,為粉碎敵人的軍事「圍剿」積極準備,為鞏固紅色政權奠定了基礎。  迫在眉睫節儉經濟勢在必行  推行節省運動是革命形勢發展的迫切需要,也是穩定蘇區財政的內在要求。
  • 「叔翁辦事,可當大局」——何叔衡在中央蘇區怎樣反腐
    中央蘇區時期的控告箱   在中央蘇區時期,何叔衡厲行反腐,取得了卓越成效,沉重地打擊了貪汙腐敗分子,令腐敗分子聞風喪膽,被廣大群眾譽為「蘇區包公」、「何青天」。有一次,中央蘇區各機關的工農檢查科召開科長聯席會,會議通知在《紅色中華》上登出,而且是由何叔衡署名通知。   何叔衡身上隨時背著三件物品——布袋子、手電筒和記事簿,號稱「三件寶」。他的布袋子是自己設計請人縫製的。袋子中還有幾個小袋子,每個小袋子都有它特定的用場。他的記事簿上幾乎無所不記,他說,人老了,腦子不管用,記在本子上忘不了。這「三件寶」伴隨著他起早摸黑,走村串戶。
  • 中央蘇區時期鄧小平思想和實踐研究述評 - 人民領袖鄧小平
    鄧小平於1931年8月正式到達中央蘇區瑞金,1934年10月隨中央紅軍出髮長徵,共在中央蘇區生活和工作了三年多一點時間。對他的這段經歷以前很少有人研究。一般的中共黨史教科書或講義,只在反「江西羅明路線」鬥爭中將「鄧(小平)、毛(澤覃)、謝(唯俊)、古(柏)」並提而已。
  • ...促消費行動 中央蘇區金融街暨戀城1908文創街區七夕之夜開街
    昨晚,正值我國傳統節日七夕節,位於龍巖中心城區的中央蘇區金融街暨戀城1908文創街區於浪漫七夕之夜正式開街,為龍巖這座城市增添新的文化亮色和消費活力。此次中央蘇區金融街暨戀城1908文創街區開街,也是「全閩樂購·幸福龍巖」促消費行動系列活動之一。當晚,市領導李建成、張國旺、陳廈生、黃慶輝、王建生、劉友洪及市商務局、新羅區主要負責同志一同來到現場,察看街區的體驗經濟業態,並與業主、消費者互動。
  • 說說蘇區紅色貨幣的防偽打假
    蘇區發行的紙幣 土地革命時期,紅色金融在支持革命戰爭、發展工農業生產、促進商品流通、支持合作化運動、鞏固蘇維埃政權諸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東固印刷廠和興國印刷廠,東固造幣廠和江西省蘇維埃政府造幣廠,江西工農銀行與閩西銀行相繼合併,分別組建成立了中央印刷廠、中央造幣廠和國家銀行三大金融機構,開始著手印製發行中央蘇區的國家貨幣。 1932年7月7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首批國家紙幣正式開機付印,當年印刷發行面額為5分、1角、2角和1元的紙幣約66萬元,次年又增加了面額為5角的紙幣。
  • 何志明:川陝蘇區時期鄉村幹部的選拔·淘汰機制探析
    金一平(Ilpyong J.Kim)以位於中央蘇區的長岡鄉蘇維埃為例,敘述了中央蘇區鄉蘇維埃政權的內部機構、職能等,參見Ilpyong J.Kim,The Politics of Chinese Communism: Kiangsi under the Soviet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3,p.167-175. 】但在川陝蘇區通過的《川陝省蘇維埃組織法
  • 高華:江西蘇區「肅AB團」事件的歷史考察
    事件的起因:以暴力維護領導權威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革命運動中聲譽鵲起始於1927年國共分裂後,最先走上武裝反抗國民黨的道路,從此成為中共武裝革命的著名領導人。1928年中共在莫斯科召開六大,在毛未出席的情況下,將毛選入中央委員會。總的來說,上海中央對毛的活動,包括毛在江西紅軍中的領導地位是樂觀其成的,尤其在1929年發生的朱德與毛澤東的爭論中,中央表態明確支持毛,促成了毛在江西蘇區領導地位的確立。
  • 福建農林大學:尋訪蘇區紅色足跡,傳承先輩革命精神
    福建是著名的老革命根據地,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先後在閩建立了多塊蘇區,特別是閩西、閩北根據地後來都成為中央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寧化縣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21個原中央蘇區重點縣;2009年,邵武市、詔安縣被中央黨史研究室確認為「原中央蘇區縣」;在3日至5日,拾憶逐夢的三位隊員分別前往邵武市、詔安縣、
  • 中國十大「將軍縣」的將帥傳奇:江西蘇區「模範興國」
    模範興國聞名遐邇  上將陳奇涵,參加過大革命運動和南昌「八一」起義,毛澤東同志稱讚他是「贛南農民運動的一面旗幟」。,真心實意為群眾,柴米油鹽都想到,問寒問暖情意濃;哎呀嘞,蘇區幹部好作風,事事帶頭當先鋒,工作創造第一等,身先士卒真英雄……」興國縣埠頭鄉銘恩新村的老表在貼著習總書記畫像和「幸福生活萬萬年 黨的恩情大如天」對聯的新樓前,唱起了新編《蘇區幹部好作風》。
  • 客家精神與蘇區精神形成的地緣和人緣關聯
    1931年9月,中央革命根據地粉碎了國民黨的第三次「圍剿」後,贛南、閩西兩處革命根據地連成了一片,形成了中央革命根據地。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毛澤東任主席,項英、張國燾任副主席。1933年1月,中共臨時中央由上海遷入中央蘇區革命根據地。由於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中央紅軍退出中央革命根據地,開始長徵。
  • 追尋紅色足跡 情系蘇區振興
    央廣網贛州7月27日消息(記者謝元森 通訊員沐陽 李冰姿)7月20至25日,贛南師範大學商學院「知行」志願服務隊聯合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蘇區振興調研團,身著紅軍服,頂著烈日暖陽,深入原中央蘇區核心縣、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西部大開發政策延伸縣——江西省寧都縣,圍繞「追尋紅色足跡
  • 秘密據點顯威力 紅色印刷遍蘇區
    2011年11月4日,習近平同志在紀念中央革命根據地創建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80周年座談會上指出:「在建立紅色政權、探索革命道路的實踐中,無數革命先輩用鮮血和生命鑄就了以堅定信念、求真務實、一心為民、清正廉潔、艱苦奮鬥、爭創一流、無私奉獻等為主要內涵的蘇區精神。」毛偉先把這段話鐫刻在牌匾下方。
  • 搭起中央紅軍與陝甘蘇區橋梁的女信使——羅培蘭
    國民黨反動派調集陝甘寧晉綏十幾萬兵力,分六路向蘇區進攻,對陝甘根據地發動了大規模的第二次「圍剿」。2月,劉志丹、惠子俊帶領紅三團北上,紅一團在南線牽制南路敵人,南梁只留下遊擊隊和赤衛軍由習仲勳統一指揮。由於敵我力量懸殊,紅軍被迫撤離,南梁政府隨之遷到洛河川。1935年,紅軍內部受王明「左」傾錯誤路線幹擾,根據地開展了錯誤肅反,有些革命同志遭到監禁,甚至被殺害,災難也直奔羅培蘭而來。
  • 鄂豫皖蘇區為何「28年紅旗不倒」
    鄂豫皖蘇區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由中國共產黨在湖北、河南、安徽三省邊界,以大別山為中心區域建立的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是僅次於中央蘇區的第二大革命根據地,在中國革命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一方面,鄂豫皖蘇區在堅守革命老區、創建革命新區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且積極的作用,川陝和鄂豫陝根據地就是在鄂豫皖蘇區被圍剿時逐漸建立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