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蘇區反腐敗鬥爭中的典型案例

2020-12-20 黨史頻道

《黨史博覽》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中共開始了在根據地局部執政的嘗試。在執掌蘇維埃政府伊始,中共就在中央蘇區開展了黨的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反腐敗鬥爭。在鬥爭中,黨領導各級蘇維埃政府,發動蘇區廣大人民群眾,查處了一系列貪汙腐敗案件。這不僅純潔了黨的隊伍,保障了革命事業的順利發展,而且為新中國成立以後黨全面執政時期的黨建工作留下了寶貴經驗。

反腐敗鬥爭中的典型案例

謝步升案——打響臨時中央政府成立後中共反腐第一槍

謝步升,江西瑞金縣葉坪鄉人。出身貧苦,12歲起給地主打短工。1929年參加工農武裝暴動隊, 任雲集暴動隊隊長。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案發時任瑞金縣葉坪村蘇維埃政府主席。謝步升雖職務不高,但由於葉坪是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所在地,他的所作所為造成了極大、極壞的影響。他的主要罪狀有: 吞沒公款3000多毛(毫子);以權勢強姦婦女多名,包庇富農,收受賄賂300多塊大洋;收買群眾的米,用大鬥進,小鬥出賣給一蘇大會,獲利270多塊大洋;偷中央政府管理科的公章,私打牛條過山販賣,每頭牛得大洋3元,總計得大洋33元;在寧瑞交界處殺了賀龍、葉挺軍隊的醫官,拿了金戒指2枚、大洋5塊,還有懷表、毛毯等物;夥同他人搶劫布店,得贓款93塊大洋等九條。1932年5月5日,瑞金縣蘇維埃裁判部對謝步升案進行了公開審理,判其死刑。謝步升雖對其所犯罪行供認不諱,卻以曾經為蘇維埃政府做出貢獻為由,不服判決,提起上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最高法庭核實情況後,駁回上訴,維持原判。5月9日,謝步升被槍決,紅都瑞金響起了臨時中央政府成立後中共懲治腐敗分子的第一槍。

左祥雲——中央蘇區反腐敗鬥爭中被處決的全蘇大會工程處主任

左祥雲,福建汀州人。其父曾在圩鎮開過幾家雜貨鋪,在鄉下還有十幾畝良田,在當地算得上殷實之家,後來因故家道中落。左祥雲25歲時投奔紅軍。臨時中央政府成立後,左祥雲被調到中央政府總務廳工作,不久升任管理處的主辦會計。1933年8月,總務廳成立全蘇大會工程處,負責籌建中央政府大禮堂和六大紀念性建築———紅軍紀念塔、紅軍檢閱臺、列寧臺、公略亭、博生堡、紅軍烈士紀念亭。左祥雲得到總務廳管理處處長徐毅的重用,被任命為全蘇大會工程處主任。他在任職期間貪汙公款大洋246元7角;勾結徐毅打介紹信,準備有計劃逃跑;勾結劉良芹、劉良棉買賣路條;盜竊紅軍的秘密軍事圖紙獻給國民黨軍,並企圖逃到湖南組織國民黨的遊擊隊來進攻蘇維埃;偷公章和介紹信到於都參加主席團會議,企圖做反革命活動。據此,臨時中央政府主席毛澤東下令總務廳扣押左祥雲聽候處理。然而,徐毅放走了左祥雲。案件的發生和發展在蘇區引起了極大的民憤。中央工農檢查部組織工作隊進行了專案調查,在查清了左祥雲上述罪行的同時,還查清了徐毅的問題。徐毅除了放走左祥雲,還放走了另外兩名罪犯,從中索賄金戒指2枚,且官僚習氣嚴重,生活作風腐化,浪費公款數千元。1934年2月,臨時最高法庭公開審理此案,判處左祥雲死刑,立即執行;判處徐毅6年徒刑,追回所有貪汙受賄的財物。

瑞金系列案——中央蘇區轟動一時的「京城」巨貪案

瑞金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所在地。然而,地處「皇城根下」的瑞金縣蘇維埃政府卻發生了系列貪汙腐敗案件。瑞金縣財政部貪汙案。1933年12月,中央工農檢查部在瑞金縣財政部的9月、10月、11月經費收支決算報告中,發現許多貪汙浪費現象。中央工農檢查部副部長高自立帶隊到瑞金縣檢查,發現財政部部長藍文勳和會計科科長唐仁達有重大貪汙浪費嫌疑。中央工農檢查部派輕騎隊對相關人員的貪汙腐化問題進行調查。調查發現:1933年全年,縣財政部虛報開支,以少開多,以物換錢佔為己有,侵吞公債、公物,亂開項目等,合計貪汙2800餘現洋。不久,臨時最高法庭判決唐仁達死刑,執行槍決;藍文勳監禁10年,沒收一切財產。

瑞金縣蘇維埃政府貪汙案。根據瑞金縣財政部暴露的問題,中央工農檢查部順藤摸瓜,對瑞金縣蘇維埃政府的開支情況進行了全面檢查,結果發現了嚴重的貪汙浪費現象:瑞金縣蘇維埃政府僅1933年10月就超預算達858元。以瑞金縣蘇維埃政府1933年9月、10月、11月三個月的帳目為例:白紙是中央蘇區的土特產,價格十分低廉。可是該縣蘇維埃在9月已經開支236元的情況下,10月、11月又用去200多元。甚至在建立縣蘇維埃多年後還大刻印章,9月11元,10月竟達60多元。相比之下,市政建設幾乎沒有,而教育經費只佔極少部分。更為可怕的是,瑞金縣發生這樣嚴重的貪汙腐化現象,縣蘇維埃主席團卻全然不知,可見其官僚主義之嚴重。中央人民革命委員會給縣蘇維埃政府主席楊世珠以警告處分。

區、鄉蘇維埃政府貪汙案。瑞金縣蘇維埃政府發生驚人貪汙浪費事件後,引起了中央工農檢查部對於貪汙浪費的警覺。中央工農檢查部隨即把這一鬥爭深入到各級政府及群眾中去。在壬田揭出了六七件貪汙案。中央工農檢查部指出:「上列這些貪汙案件,都是在最近這一鬥爭中清查出來的,我們要最堅決肅清這些混蛋,來鞏固蘇維埃政權。」依照臨時中央政府頒布的《關於懲治貪汙浪費行為》的訓令,相關涉案人員得到了應有的懲罰。至此,轟動一時的「京城」巨貪案宣告結束。

於都事件——中央蘇區反腐敗鬥爭中的第一大窩案

中央蘇區時期,最大的貪汙案件當數於都事件。其涉及面之廣、涉案人員之多、影響之大,足以使於都事件成為中央蘇區「驚天第一案」。於都盛產糧食,又是粵贛省比較有鬥爭歷史和群眾基礎的縣,本應成為蘇區各項建設的典範。然而,于都縣的主要領導,工作敷衍,推諉塞責,投機牟利,貪汙腐化,喪失政治立場,對人民群眾的利益漠不關心,致使于都縣出現了上至縣蘇維埃政府主席、書記,下到一些鄉、區政府工作人員互相包庇,貪贓枉法的窩案。

于都縣貪汙案件種類繁多,貪汙分子從縣蘇維埃政府主席、部長以至鄉代表,幾乎每個機關都有。於都貪汙案的案件類型主要有:第一,造假帳冒領公款。縣軍事部部長劉仕祥勾結科員共同造假帳假收據從總供給部冒領動員費400餘元。第二,貪汙公款做生意。縣蘇維埃政府主席熊仙壁強挪公款50元做生意,縣委組織部部長高興贊用保險金做生意,縣勞動部部長、稅務科科長也學習熊仙壁貪汙公款做生意。還有一些工作人員和鄉政府主席也爭相用公款做生意。第三,貪汙公款與公物。少共縣委書記滕瓊貪汙群眾的飛機捐款,縣財政部副部長、小溪裁判部部長、潭頭土地與教育部部長,以及一些鄉政府主席貪汙公谷及沒收的煙土、鐘錶、戒指等各種實物。據統計,從縣到區一直到鄉的工作人員,貪汙公款自10元到90元的查出的有90人之多。

在縣委書記劉洪清、縣蘇維埃政府主席熊仙壁的影響下,于都縣某些黨與蘇維埃機關工作人員,特別是負責人互相勾結競相做進出口生意,販賣穀子到白區,牟取私利,造成於都缺糧現象,影響群眾生活,破壞蘇區經濟秩序。由于于都案範圍廣、影響大,中央工農檢查部決定對一些大案要案進行公開審判。首先是審理了滕瓊、劉仕祥、劉天浩、李其芳的貪汙案,結果這4名貪汙犯的貪汙數額均超過了中央執行委員會第二十六號訓令「貪汙公款500元以上者,處以死刑」的規定數額。巡迴法庭在全縣公審大會上宣判4名貪汙犯死刑,並立即槍決。另外,潭頭財政部部長也在該區審判槍決。各區共槍決反革命分子12個,其他犯罪分子也得到了應有的懲罰。對於熊仙壁貪汙瀆職案,臨時最高法庭進行公開審理,並判處熊仙壁監禁1年,期滿後剝奪公民權1年,其投機生意的利潤全部沒收。至此,於都事件的處理暫告一段落。

中央蘇區反腐敗鬥爭典型案例查處的經驗總結

中央蘇區時期,黨領導的反腐敗鬥爭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著力查處大案要案,樹立反腐敗鬥爭的典型。它不但警示了廣大黨員幹部,密切了黨群關係,培育了蘇區幹部的好作風,而且為新時期的反腐倡廉工作留下了寶貴的經驗。

大張旗鼓地查處大案要案,嚴懲身居要職的領導幹部

在中央蘇區的反腐敗鬥爭中,臨時中央政府執行委員會曾發布訓令:「對蘇維埃中貪汙腐敗分子,各級政府一經查出,必須給予嚴厲的紀律上的制裁,誰要隱瞞、庇護和放鬆對這種分子的檢查與揭發,誰也要同樣受到革命的斥責。」所以,在處理重大案件過程中,有關部門始終秉持從重從嚴的原則,對於涉案的黨員幹部,尤其是高級領導幹部更是嚴懲不貸。

在案件查處的過程中,處決了一批有嚴重貪汙腐敗行為的領導幹部。有些涉案人員的罪行並不嚴重,但當時黨和政府的領導人,尤其是毛澤東,熟悉中國歷史,深諳中國歷代王朝因腐敗而人亡政息的規律,懂得在黨局部執政伊始,在蘇維埃政權的初創時期,一個清正廉潔的政府,對於蘇維埃政權的鞏固,對於中國革命勝利的意義所在。所以當時無論是抓大案要案,還是嚴懲腐敗分子,其最終目的是為了向世人昭示,蘇維埃政府是不同於其他政權的全新政府,是為了嚴懲影響較大的少數人,教育和警示多數人,以形成清正廉潔的蘇區好作風。

中央領導率先垂範、身先士卒戰鬥在反腐敗鬥爭第一線

在蘇區的反腐敗鬥爭中,對於一些大案要案的處理,都是中央直接查處,主要領導親自過問,甚至親赴事發地點調查取證。

謝步升案發後,毛澤東指出:「腐敗不清除,蘇維埃旗幟就打不下去,共產黨就會失去威望和民心!與貪汙腐化作鬥爭,是我們共產黨人的天職,誰也阻擋不了!」時任瑞金縣委書記的鄧小平認為:「這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成立以來發生的第一樁腐敗案,此風不剎,何以了得!」「我們蘇維埃政府建立才幾個月,有的幹部就腐化墮落,貪贓枉法,這叫人民怎麼相信我們的黨,相信我們的政府?」在左祥雲案件的處理過程中,毛澤東下令扣押左祥雲,並責令中央工農檢查部把此案查個水落石出。中央工農檢查部接到有關瑞金縣蘇維埃腐敗問題的群眾舉報後,部長何叔衡安排副部長高自立帶隊,到瑞金調查案情。高自立甚至到縣蘇維埃食堂做學徒,以獲取證據,才找到了會計科科長唐仁達和財政部部長藍文勳貪汙案的突破口,使「京城」巨貪案得以破獲。中央發現於都的嚴重問題時,曾派臨時中央政府副主席項英到於都檢查工作並開展鬥爭,對於都事件的解決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發動群眾,依靠群眾與腐敗行為做鬥爭

在蘇區反腐敗鬥爭中,黨和政府十分重視依靠群眾的力量來克服政府中的不廉潔行為。為此,中央工農檢查部專設控告局,發動群眾開展廣泛的檢舉運動,並取得了重要成效。

為了更有效地監督各級蘇維埃工作人員,中央和各地的檢查機關還建立了不同形式的群眾監督機構,主要有突擊隊、輕騎隊、工農通訊員、群眾法庭、巡視員等。這些機構以不同方式深入到基層群眾中,調查、檢舉、揭發貪汙腐敗分子,成績卓著。當時蘇維埃政府查處的一些大案要案,如中央工農檢查部接到群眾的控告信,檢舉中央印刷廠、中央造幣廠和軍委印刷所的會計科科長都有貪汙行為,檢查機關派人查帳卻查不出來問題。後來,檢查機關發動群眾,在三個工廠分別組織了輕騎隊、突擊隊,吸收群眾參加審查工作,終於查出了三個會計科科長的貪汙行為。

《工農檢查部的組織條例》第十二條規定:工農檢查機關如果發現各機關內的官僚主義者和腐敗分子,有必要時可以組織群眾法庭,以審理不涉及犯法行為的案件。群眾法庭有判決開除工作人員、登報宣布其官僚腐敗罪狀等職權。

在大案要案查處中充分體現了輿論的宣傳和監督作用

在蘇區反腐倡廉建設中,輿論監督起了重要作用。蘇區的重要報刊有《紅色中華》《青年實話》《鬥爭》等。這些報刊一方面刊登黨和政府有關廉政建設的方針、政策、法令、條文,另一方面及時披露主要案件的查處經過和處理結果,甚至上述案件的判決書也在《紅色中華》上全文刊登。《紅色中華》和《青年實話》還專門開闢了專欄,如紅版、黑版和反貪汙浪費專欄。紅版介紹蘇區幹部清正廉潔的典型事例。黑版專門批評那些消極怠工、貪汙浪費分子。反貪汙浪費專欄則及時揭露重大貪汙浪費案件,公布對這些貪汙分子的處理結果。

大案要案的查處催生了中共歷史上第一個反腐敗法令,促進了反腐敗鬥爭的法制化

儘管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一成立,就設立了工農檢查部,以督促、檢查、處罰不良行為,然而,各項規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和完善尚待時日。反腐倡廉的相關法令、條例也是在查處案件的過程中,逐步頒布、實施和完善的。中共在蘇維埃時期頒布的第一個反腐敗法令《關於懲治貪汙浪費行為》的第26號訓令,就是在於都事件查處過程中頒布的。

1933年,於都的貪汙腐敗現象引起了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黨和政府遂派工作團赴於都調查。博古、項英、毛澤東聽取了於都工作團的調查結果匯報後,被於都的貪汙腐敗所震驚,意識到腐敗現象一旦蔓延開來,不僅會毀掉一個縣,還會毀掉一個省,乃至整個國家,於是立即責成中央執行委員會制定並發布了該訓令。訓令的發布,使工農檢查部在懲治貪汙腐敗分子時有法可依。此後,工農檢查部依據此訓令查處了左祥雲案、熊仙壁案和唐仁達案。至此,中央蘇區的反腐敗鬥爭走上了法制化的軌道。

頻道精選


毛澤東眼裡的「毛澤東」

周恩來代表中共處理西安事變善後的四次歷險

毛澤東在七大列舉的「十七條困難」

首任紅十五軍軍長蔡申熙

毛澤東是怎樣汲取「大躍進」教訓的

相關焦點

  • 習近平關於反腐敗鬥爭重要論述的關鍵詞搜索及解讀
    這一信號被媒體解讀為,反腐敗將是本屆中央的重頭戲。   這一推測很快就得到證實。人民網根據公開報導統計,到目前為止,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反腐敗專項會議11次,在不同場合中有40多次論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   新一屆黨中央為何將反腐敗置於如此特殊的重要地位?
  • 中央蘇區的節省運動
    「做節省一切開支以充裕戰爭經費的運動」第三次反「圍剿」後,中央蘇區力量得到進一步鞏固和擴大,根據地面積達5萬平方公裡,人口250萬,但與國民黨反動派相比,仍是處在「白色政權的包圍中」的「一小塊或若干小塊的紅色政權」。
  • 中央蘇區各類報刊達到312種(組圖)
    如,《鬥爭》是中共中央的機關報,作為一種政治理論機關刊物,《鬥爭》曾經有過三個版本——蘇區版、西北版、上海版,即1933年2月4日創刊於江西瑞金,紅軍和中央機關撤離中央蘇區前夕停刊(共出版73期)的《鬥爭》蘇區版;1935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到達陝北,同年11月21日恢復續刊(第74期),到1937年3月19日出至第127期終刊的《鬥爭》西北版;臨時中央1932年1月21日創刊於上海
  • 為反腐敗鬥爭壓倒性勝利提供有力支撐——寫在中央追逃辦成立五...
    新華社北京6月26日電題:為反腐敗鬥爭壓倒性勝利提供有力支撐——寫在中央追逃辦成立五周年之際新華社記者朱基釵2014年6月27日,中央反腐敗協調小組設立國際追逃追贓工作辦公室。五年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中央反腐敗協調小組直接指揮下,反腐敗國際追逃追贓工作取得顯著成效。中央追逃辦最新數據顯示,2014年至今年5月,全國共追回外逃人員5974人,其中黨員和國家工作人員1425人,「百名紅通人員」58人,追回贓款142.48億元人民幣。
  • 從紅色歌謠看中央蘇區社會教育
    【關鍵詞】中央蘇區;社會教育特點;紅色歌謠社會教育又稱群眾教育,是與學校教育相對應的一個概念。中央蘇區的社會教育是指在中央革命根據地的創建、鞏固、建設過程中,黨對根據地區域內的農民、工人、紅軍官兵、蘇區幹部等大眾群體開展的教育。
  • 2018年反腐敗交出三張「成績單」
    2018年反腐敗交出三張「成績單」 原標題:   反腐敗沒有休止符。  《法制日報》記者逐條梳理發現,2018年,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審查調查欄目總計通報執紀審查中管幹部23人、省管幹部354人。
  • 反腐敗鬥爭出現拐點 高壓反腐形成強烈震懾效應
    ,懲治腐敗這根弦沒有放鬆,甚至有所加強  ● 越來越多的違紀違法人員主動投案,標誌著反腐敗鬥爭出現拐點效應,腐敗分子從不收手不收斂轉向收手甚或自首,不能腐的制度籠子越扎越牢  ● 中央提出並加強黨員教育的一系列舉措說明,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成為新時代反腐敗工作的重要戰略,也是當前反腐敗鬥爭的重要趨勢  6月已然翻頁,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委書記一職仍處於空缺中
  • 充分發揮網際網路作用 助力奪取反腐敗鬥爭壓倒性勝利
    人們注意到,不論是微博實時播報落馬官員庭審情況,還是「一鍵直通中央紀委」,都在彰顯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信心和嚴厲懲治腐敗決心的同時,有效調動了全社會力量參與、關注、支持反腐敗工作。    截至2018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已達8.02億人。充分發揮網際網路在反腐敗中的作用,調動全社會一起反腐,助力奪取反腐敗鬥爭壓倒性勝利,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話題。
  • 「叔翁辦事,可當大局」——何叔衡在中央蘇區怎樣反腐
    中央蘇區時期的控告箱   在中央蘇區時期,何叔衡厲行反腐,取得了卓越成效,沉重地打擊了貪汙腐敗分子,令腐敗分子聞風喪膽,被廣大群眾譽為「蘇區包公」、「何青天」。   為擴大監督檢查工作的影響和鞏固成果,何叔衡決定將檢察工作與輿論監督相結合,把那些在群眾中影響極壞的典型事例都在《紅色中華》上給以曝光,以告誡他人。《紅色中華》刊登的《貪汙與腐化》、《奇妙的罰款》、《合夥瓜分公款》等新聞監督稿件,發揮了很好的監督作用,由此探索了一條檢察與輿論監督相結合的反腐路子。
  • 中央蘇區創建時期中共動員群眾的基本方式
    提要:中國共產黨在深入農村社會創建中央蘇區的革命實踐中,形成了切合蘇區實際的動員群眾的主要方式。這些方式主要有組織暴動並建立群眾武裝、創建工農民主的革命政權、組織各種形式的群眾團體、從一般的經濟鬥爭到分田以及在革命群眾中營造階級意識等。
  • 中央紀委通報四起紀檢監察幹部違紀違法典型案件
    原標題:中央紀委通報四起紀檢監察幹部違紀違法典型案件 日前,中共中央紀委發出《關於四起紀檢監察幹部違紀違法典型案件的通報》。通報指出,長期以來,廣大紀檢監察幹部忠於職守、勤奮敬業,為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作出重要貢獻,得到了黨和人民的信賴。
  • 重溫鄧小平關於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的重要論述
    關鍵詞:鄧小平 黨風廉政建設 反腐敗鬥爭 理想信念 改革 在1992年著名的南方談話中,鄧小平鄭重指出:「說到底,關鍵是我們共產黨內部要搞好,不出事,就可以放心睡大覺。」 這番話是從防範西方和平演變陰謀、重視培養接班人、打造過硬的中央領導班子角度說的。黨內出事,不單指大方向上出問題,還包括不正之風蔓延、腐敗現象等。
  • 87年前我黨發布第一部反腐敗法令後,僅中央機關就查辦了貪汙分子42人
    早在中央蘇區時期,黨和蘇維埃政府就推行了節省運動,頒布節儉法令,開展節省競賽,機關人員和普通民眾一起,節衣縮食,節省每一個銅板,為前線紅軍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物資,為粉碎敵人的軍事「圍剿」積極準備,為鞏固紅色政權奠定了基礎。  迫在眉睫節儉經濟勢在必行  推行節省運動是革命形勢發展的迫切需要,也是穩定蘇區財政的內在要求。
  • 堅決打贏反腐敗這場輸不起也決不能輸的政治鬥爭
    黨風廉政建設永遠在路上,反腐敗鬥爭永遠在路上。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堅定不移推進反腐敗鬥爭,不斷實現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體推進戰略目標。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堅持不懈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強化政治監督,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深入開展政治巡視,查辦案件首先從政治問題查起,堅決消除黨內存在的政治隱患,防止黨內形成利益集團,我們黨在解決黨內突出矛盾和問題中淨化純潔。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開展反腐敗鬥爭首先要從政治上看,要求「政治問題要從政治上來解決」。
  • 2019年化隆縣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典型案例
    現將縣紀委監委查辦的部分典型案例通報如下。    上述20起僅僅是化隆縣紀委監委2019年查辦的部分比較典型的案例,充分反映出我縣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鬥爭形勢依然嚴峻,這些典型案例中,涉及人員既有村幹部,又有鄉鎮和縣直機關一般幹部,還有科級領導幹部。
  • 反腐敗壓倒性勝利是正義力量的勝利
    反腐敗鬥爭取得壓倒性勝利,是黨中央在深刻認識和分析反腐敗鬥爭規律的基礎上作出的科學結論。
  • 幹部熱議《永遠在路上》:以典型案例為鏡 嚴於律己嚴以用權
    作為一名區委書記,更加要認識到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是黨心民心所向,是一場輸不起的鬥爭,我們將切實增強四個意識,以鐵的決心、鐵的意志、鐵的手腕,全力以赴、持之以恆抓好黨風廉政建設,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推進反腐成效從不敢腐向不能腐、不想腐轉變。
  • 舉一反三 引以為戒——中央紀委曝光7起問責典型案例之後(下)
    原標題:舉一反三 引以為戒 6月27日,中央紀委公開曝光7起落實管黨治黨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不力被問責的典型案例,引發各界廣泛關注。 各地區各部門舉一反三,主動對照案例,積極查找自身存在的薄弱問題,曝光各自查處落實「兩個責任」不力的典型案例,推動各級黨組織和黨員領導幹部自覺擔負起管黨治黨的政治責任。
  • 李輝:鄧小平對中國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提出哪些思想
    [關鍵詞]反腐敗;公共行政理論;鄧小平 [中圖分類號]D0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863(2014)08-0006-04 廉政思想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廉政理論在中國的實踐,貫穿於鄧小平同志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整體政治和經濟形勢的判斷之中,為我國進行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指明了方向。
  • 中央蘇區紅色設計對客家文化的影響
    中央蘇區紅色設計與客家文化是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係。中央蘇區紅色設計借鑑吸收客家文化的優良成分,創建具有民族特色的大眾喜愛的設計風格,補充和提高了紅色設計自身的表現力。在借鑑吸收時,思路明晰,方法得當,借鑑吸收的都是人民大眾所能接受和喜愛的東西,經揚棄、吸收,達到融合與發展,創造出新的主題、新的表現形式,具有中國氣勢的新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