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託公司新規落地:10億美元外資準入門檻取消

2021-01-21 新浪財經

來源:華夏時報

華夏時報記者劉佳 北京報導

在銀行、保險相繼邁出對外開放步伐後,信託業的對外開放也塵埃落定。

11月24日,中國銀保監會網站公布了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2020年第12號令:《中國銀保監會信託公司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下稱「辦法」)已於2020年10月10日經中國銀保監會2020年第13次委務會議通過。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辦法》進一步規範明確信託公司行政許可準入標準,強化股東監管,對擬成為信託公司控股股東的非金融企業,在權益性投資餘額比例、盈利能力、淨資產比例等方面提出更嚴格要求。同時,進一步落實金融行業對外開放政策,取消外資金融機構入股信託公司10億美元總資產要求。

首都經貿大學工商管理學院講師肖旭對記者表示,對外開放是我國一項長期的基本國策,金融業對外開放是其中重要一環。「取消外資金融機構入股信託公司10億美元總資產要求,既是進一步放開外資準入,開拓合作共贏新局面,也是以此打造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促進競爭,為國內信託業注入更多新的活力。無論是對行業本身的有序發展,還是對外資機構,顯然都是一項利好措施。」

取消外資準入「門檻」

公開資料顯示,在《辦法》正式發布前,中國銀保監會就《辦法(徵求意見稿)》面向社會公開徵求了意見。

此次《辦法》中更進一步規範明確信託公司行政許可準入標準;落實進一步對外開放政策,取消外資金融機構入股信託公司10億美元總資產要求。

分析人士認為,放開外資市場準入限制後,也將對引入境外投資者創造便利。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信託業外資股東呈現出「撤退」之勢。

外資機構入股信託公司的熱潮始於2007年信託「一法兩規」頒布之後,同年,北京信託實施股權重組,引進了境外資本威益投資,成為外資入股我國信託公司第一例。至2012年蒙特婁銀行入股中糧信託和摩根大通入股百瑞信託,期間共有11家外資機構參股信託公司。

但是從2015年以來,外資機構對信託公司的態度卻開始發生逆轉。多家外資機構股東,因減持或未與其他信託公司股東同步進行增資等因素,逐漸離場。截至目前,中外合資信託公司降至僅7家。

此輪再次引入外資能否完成本土化也成為業內擔憂。用益信託研究員帥國讓表示,這一趨勢與外資機構自身的戰略發展有關,或多或少存在水土不服的情況。「當前中國信託業面臨經營壓力和轉型之痛,外資股東經營理念跟國內有差異,大多數外資股東扮演的是財務投資者角色,並不具有話語權。外資公司更加注重業務能否盈利,而國內更希望把業務規模做大。此次政策對外資是利好,但短期內很難發生實質性的改變。」

強化監管

備受行業關注的是,《辦法》顯示,信託公司可申請開辦的業務範圍和業務品種包括:企業年金基金管理業務資格、特定目的信託受託機構資格、受託境外理財業務資格、股指期貨交易等衍生產品交易業務資格、以固有資產從事股權投資業務資格。信託公司申請開辦上述業務範圍和業務品種之外的其他業務,相關許可條件和程序由銀保監會另行規定。

同時《辦法》還優化信託公司公司治理機制,強化獨立董事監管,提高獨立董事履職的獨立性,明確要求獨立董事在同一家信託公司任職時間累計不得超過6年。

「新《辦法》在信託公司設立條件方面,內容更加詳實,增加了股東管理、股東的權利義務等相關內容,對完善信託公司的股權治理結構意義重大。」 帥國讓表示,「要求建立與業務經營和監管要求相適應的信息科技架構,對信息科技在業務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有助於信託業務防範風險。此外,調整了信託業務範圍和增加業務品種,有利於信託公司回歸本源,推動信託業深度轉型。」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已有近50家信託公司高管團隊發生變動,包括中糧信託、國投泰康信託、北京信託、交銀信託、華融信託、中泰信託、長安信託、五礦信託等。變動的職位包括董事長、總裁、副總裁、董事、總經理等。

肖旭表示,國內信託公司要對此做好準備,在業務創新、風控管理、管理效率等方面做出改進。「《辦法》中也提出,鼓勵信託公司開展本源業務,引導信託公司完善公司治理,並且對高管的任職資格要求做出調整。針對信託業近年來暴露出一系列問題,下一步將在監管方面推出更嚴格、更精細化的措施。」

相關焦點

  • 銀保監會發信託新規:取消外資金融機構入股信託公司「門檻」
    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隨著信託行業的不斷發展、國務院「放管服」改革的不斷深入和進一步擴大開放政策的持續推進,為適應當前監管要求和行業新發展階段需要,銀保監會結合前期市場準入工作實踐,對《中國銀監會信託公司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進行了修訂,出臺了該《辦法》,著力於進一步強化監管引領,提升準入監管工作有效性,並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 銀保監會強化信託公司股東監管
    《辦法》在強化股東監管方面明確了以下要求:一是強化非金融企業入股信託公司資質要求,對擬成為信託公司控股股東的非金融企業,在權益性投資餘額比例、盈利能力、淨資產比例等方面提出更嚴格的準入標準。二是強化股東入股資金來源審查要求,嚴格要求自有資金出資。三是嚴格規範信託公司股權質押,進一步要求股東承諾不以所持有信託公司股權的受(收)益權等形式設立信託等金融產品。
  • 新華財經|準入條件放寬便利「引進來」「走出去」 信託行業轉型有...
    分析認為,徵求意見稿對於信託公司展業及業務轉型有很大影響,尤其是徵求意見稿取消了外資金融機構入股信託公司10億美元總資產要求,讓更多外資機構有機會參與到我國信託行業的發展。國內信託公司的跨境業務、以固有資產從事股權投資業務等也將更加規範。
  • 外資金融機構入股信託公司總資產要求擬取消
    據銀保監會官網4月14日消息,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決策部署,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進一步落實簡政放權和對外開放工作要求,強化信託公司監管,中國銀保監會結合市場準入工作實踐和行業轉型發展實際,對《中國銀監會信託公司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進行了修訂,
  • 銀保監會信託公司新規出臺 將進一步推進對外開放
    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隨著信託行業的不斷發展、國務院「放管服」改革的不斷深入和進一步擴大開放政策的持續推進,為適應當前監管要求和行業新發展階段需要,銀保監會結合前期市場準入工作實踐,對《中國銀監會信託公司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進行了修訂,出臺了該《辦法》,著力於進一步強化監管引領,提升準入監管工作有效性,並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 獨董在同一信託公司任職累計不得超6年!銀保監會規範信託公司行政...
    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隨著信託行業的不斷發展、國務院「放管服」改革的不斷深入和進一步擴大開放政策的持續推進,為適應當前監管要求和行業新發展階段需要,銀保監會結合前期市場準入工作實踐,對《中國銀監會信託公司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進行了修訂,出臺了該《辦法》,著力於進一步強化監管引領,提升準入監管工作有效性,並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 未來5年服務進口2.5萬億美元,中國再降外資準入門檻
    預計未來5年,中國服務進口規模累計有望達到2.5萬億美元,佔全球比重將超過10%。11月6日,商務部在第三屆進博會上發布了《中國服務進口報告2020》(下稱《報告》)。2012~2019年,中國服務進口從2813億美元,增至5006.8億美元,年均增長8.6%,高出同期全球服務進口增速4.8個百分點,佔全球服務進口比重從6.3%提高至8.6%。
  • 信託QDII額度突破90億美元 光大、華潤等6家信託公司首次獲批額度
    來源:證券日報 邢 萌導讀:11月份7家信託公司共新增6.26億美元額度,這將信託QDII額度推至90億美元。其中,華潤信託、中糧信託、五礦信託、華能信託、光大信託、華鑫信託等6家額度實現零的突破。11月份7家信託公司共新增6.26億美元額度,這將信託QDII額度推至90億美元。其中,華潤信託、中糧信託、五礦信託、華能信託、光大信託、華鑫信託等6家額度實現零的突破。華寶信託QDII額度新增1億美元至20億美元,鞏固行業第一地位。我國金融市場加速對外開放提速信託的國際化展業。
  • 信託周報(11月30日)
    億10.融資類業務被暫停?北京12家信託董事長明日銀保監開會 議題涉及風險類項目11.信託公司行政許可新規落地 加強準入、強化股東監管12.年內通道業務屢現!平安信託重大項目出險,涉及資金超過50億近日,中國裁判文書網公開了兩份民事執行裁定書,申請執行人都是平安信託,法院裁定凍結、劃撥被執行人北京信達置業有限公司、中信國安集團有限公司的銀行存款合計約52.2億,凍結、拍賣、變賣北京信達置業有限公司100%的股權。北京信達置業有限公司是中信國安府的項目公司。
  • 科技神回復|B站會員準入門檻或降低50%,那……還是B站嗎?
    FF被曝將推合伙人架構,賈躍亭將設個人還債信託還債;馬化騰說的車載微信,今天正式上車……晚間回顧一下有哪些不容錯過的科技新聞和網友的神回復。要還錢了?FF被曝將推合伙人架構,賈躍亭將設個人還債信託還債8月26日,接近FF的知情人士透露,FF創始人兼CEO賈躍亭正在變革FF現有公司頂層治理架構,將推出合伙人制度,把公司的頂層治理權交給「合伙人委員會」。同時,賈躍亭還計劃將剩下的FF部分股權成立個人還債信託基金,以此作為國內債務償還基金。
  • 銀行保險業持續向外資「發糖」 保險業有望豐富股東類型
    10月15日,據中國政府網消息,國務院決定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以下簡稱《外資保險公司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以下簡稱《外資銀行條例》)部分條款予以修改。根據修改後的條款,分析人士表示,有望進一步豐富外資保險公司的股東類型,激發市場活力。
  • 光大信託閆桂軍:嚴監管使傳統信託業務增長受限 加快轉型發展
    光大信託董事長閆桂軍對金融界表示,疫情期間,首先是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其次是加快公司信息化、智能化發展;第三是提升業務創新能力。目前信託行業面對著三大挑戰,「一是資管新規落實過程中,傳統信託業務增長受限,轉型發展要求增大。二是疫情衝擊下,全球宏觀經濟面臨衰退風險,在此背景下,業務風險管控難度提升。三是銀行理財子公司、外資資管機構加快布局,我國資管市場競爭格局逐步重構,競爭環境變化較大。」他表示道。
  • 用益-信託經理參考:「64號文」對信託業下半年影響幾何?
    受中美貿易爭端惡化影響 人民幣匯率破7 8月5日上午九點十六分左右,離岸美元兌人民幣跌破7關口,最高報7.1057。到了9點32分左右,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也跌破7關口,最高報7.0424。同時,8月5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跌破6.9關口,為2018年12月以來首次。
  • 集合信託成立、發行市場升溫,或為年底衝量
    文 | 財聯社 林漢垚據不完全統計,上周,共有214款集合信託產品成立,環比增加16.30%;募集資金246.93億元,環比增加23.03%。共45家信託公司發行集合信託產品279款,環比增加14.81%;發行規模519.19億元,環比增加17.35%。
  • 海南自貿港放寬外資準入(銳財經)
    取消多個領域外資準入限制自由貿易港是當今世界最高水平的開放形態。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介紹,與2020年6月份發布的全國和自貿試驗區外資準入負面清單相比,2020年版自由貿易港負面清單有更加開放的措施,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推進增值電信、教育等重點領域開放。
  • 首批新三板深改規則落地 準入門檻調降
    按照改革落地實施的工作部署,考慮以上三方面制度屬於改革的前提性、基礎性制度安排而進行首批發布,其他業務規則將分批發布實施。「新門檻」遠超市場預期深改業務規則分別包括《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分層管理辦法》(簡稱《分層管理辦法》)、《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股票交易規則》(簡稱《股票交易規則》)、《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簡稱《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3件基本業務規則,《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公司股份特定事項協議轉讓細則
  • 銀保監會:擬明確外國保險公司和境外金融機構準入條件
    中新經緯客戶端12月31日電 31日下午,銀保監會發布關於《中國銀保監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的決定(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指出,本次修改不增設準入條件,不提高準入門檻,推動更高水平對外開放。
  • 11天內增長10億美元 Grayscale管理規模達到51億美元新高
    據cointelegraph報導,全球最大的加密資產投資管理公司Grayscale Investments(灰度投資)在不到兩周的時間裡,管理的資產規模增加了10億美元。7月28日灰度投資在推特上宣布,其資產管理規模現已超過51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其中,比特幣(BTC)信託的資產管理規模為43.1億美元,以太坊(ETH)信託為 5.817億美元,以太坊經典(ETC)信託為8040萬美元,數字大盤股基金為4330萬美元。剩下的萊特幣(LTC)信託、瑞波(XRP)信託等佔據的份額較小。
  • 於炳光:科創板-為外資企業帶來的新機遇
    (六)詢價定價機制 相比A股IPO定價發行限制,科創板優化了定價機制,凸顯價值投資理念,採用向經中國證券業協會註冊的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信託公司、財務公司、保險公司、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和私募基金管理人等專業機構投資者詢價確定股票發行價格的定價方式。
  • 2020信託業七大關鍵詞
    據悉,此次修訂強化了與其他監管政策和指導意見等有效銜接,進一步明確了信託公司行政許可準入標準;落實進一步對外開放政策,取消外資金融機構入股信託公司10億美元總資產要求;強化監管導向,匹配行業發展實際,鼓勵信託公司開展本源業務,引導信託公司完善公司治理,助推信託業轉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