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5年服務進口2.5萬億美元,中國再降外資準入門檻

2020-12-23 第一財經

預計未來5年,中國服務進口規模累計有望達到2.5萬億美元,佔全球比重將超過10%。

11月6日,商務部在第三屆進博會上發布了《中國服務進口報告2020》(下稱《報告》)。《報告》進一步分析了這2.5萬億美元的構成——旅行進口有望突破1萬億美元,智慧財產權使用費、電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金融服務,保險服務,其他商業服務等數字服務進口累計將超過1.3萬億美元。

商務部服務貿易和商貿服務業司司長陳春江表示,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沒有變,中國服務進口的長期目標也沒有變。

願同各國商籤服務貿易合作備忘錄

服務貿易已經成為國際貿易中最具活力的部分,根據世貿組織的報告,服務貿易佔全球貿易的比重從1970年的9%增加至目前的20%以上,其作用在未來還將繼續增強。

自2013年以來,中國服務進口連續7年穩居全球第二。2012~2019年,中國服務進口從2813億美元,增至5006.8億美元,年均增長8.6%,高出同期全球服務進口增速4.8個百分點,佔全球服務進口比重從6.3%提高至8.6%。

十八大以來,我國旅遊進口、個人文化和娛樂進口、電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進口、金融服務進口年均增長分別達到16.8%、33.7%、23.3%、16.1%,分別是同期全球增速的3.6倍、5倍、3.5倍、5.7倍。

不過,今年前三季度我國服務進出口4848.5億美元,同比下降17.4%。

陳春江解釋說,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各國嚴格限制人員跨境流動,對世界範圍內的旅行服務產生了嚴重的影響。

數據顯示,今年1~9月我國旅行服務進出口是1153.3億美元,下降了47.3%。如果剔除旅行服務,今年1~9月我國服務進出口與去年同期水平是持平的。

「我們堅信新冠肺炎疫情只能在一段時間內阻礙服務貿易發展,阻擋不了服務貿易蓬勃發展大勢,中國服務貿易整體增速將逐漸企穩回升,為中國經濟發展和世界貿易恢復性增長作出新的貢獻。」陳春江說。

為推動服務貿易發展,中國還將完善全球服務貿易合作網絡,推動多雙邊服務貿易規則協調,提升服務貿易自由化水平。

《報告》稱,中國願同各國商籤服務貿易合作備忘錄。

目前,中國已經與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服務貿易往來,與英國、日本、新加坡、俄羅斯、印度、巴西、烏拉圭等14個國家籤署了服務貿易合作的備忘錄。

2019年,中國自建立服務貿易合作機制的14個國家服務進口1543.1億美元,佔中國服務進口比重達到30.8%。

陳春江表示,下一步商務部將繼續深化與已建立合作機制的國家和地區的服務貿易合作,同時進一步優化國際合作布局,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為重點,廣泛拓展與歐洲、東南亞、南美洲和非洲國家的服務貿易合作。

此外,還將擴大合作領域,加強與相關夥伴國在數字服務、高技術服務、教育服務外包等領域的互利合作,共同做大服務貿易蛋糕。

進一步降低外資服務業準入限制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三屆進博會開幕式的主旨演講中指出,中國將堅定不移全面擴大開放,讓中國市場成為世界的市場、共享的市場、大家的市場。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開啟了服務業對外開放的歷史進程。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中國積極履行服務貿易領域開放承諾,當前中國服務貿易領域開放承諾已經全部履行完畢。

「世界貿易組織分類的12大類服務貿易部門、160個分部門中,中國開放了9大類、100個分部門,接近發達國家成員平均承諾開放108個分部門的水平。 」陳春江說。

服務業的擴大開放,幫助中國持續多年保持第二大外資流入國地位,服務業成為外商投資新熱點。

今年1~9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7188.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2%;折合1032.6億美元,同比增長2.5%,今年以來吸收外資首次實現美元、人民幣兩項累計指標「雙轉正」。其中,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15%,佔全國實際使用外資77.9%。

陳春江表示,下一步將繼續主動擴大服務貿易領域的對外開放,加快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的新體制。

在進一步降低外資的服務業領域市場準入限制方面,將加快信息技術服務、科學技術服務、數字服務、醫療、教育、文化和娛樂業等領域對外開放;有序放寬增值電信業務,商務服務,交通運輸等領域的外資持股比例,激發現代服務業發展活力;鼓勵外資企業參與中國文化、數字服務、中醫藥等領域特色服務出口基地建設,發展服務貿易新業態新模式。

同時,在深化服務貿易領域改革和開放方面,「我們將繼續推進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開放平臺的建設,推動取消或放寬跨境服務貿易限制措施,全面實施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管理,持續優化服務貿易營商環境。」陳春江說。

壓縮禁止和限制進口的技術項目

陳春江表示,為了順應技術貿易快速發展的新趨勢,商務部將抓緊會同有關部門推進《中國禁止進口限制進口技術目錄》的調整工作。

除了保留涉及國家安全、環境安全等必要的技術條目外,將更加突出市場調節的作用,對禁止進口和限制進口的技術項目進行壓縮,為技術要素的跨境自由流動創造良好的環境。

在第三屆進博會開幕式上,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主旨演講時指出,中國將壓縮《中國禁止進口限制進口技術目錄》,為技術要素跨境自由流動創造良好環境。

《中國禁止進口限制進口技術目錄》於2001年首次通過實施,2007年進行了修訂。目前實施的2007年版目錄,包括39條禁止進口、87條限制進口的技術項目。

進博會上找商機

作為進口的重要平臺,第三屆進博會的服務貿易展區展覽面積達到3萬平方米,分為金融、物流、諮詢、檢驗檢測、文化旅遊五大板塊,展商超過250家,其中包括世界500強及龍頭企業50多家。

由於非銀金融機構首次納入參展範圍,日本最大的非銀金融機構歐力士集團(NYSE:IX,TSE:8591)首次參展。

歐力士集團大中華區董事長劉國平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服務貿易已經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強大拉動力,當前中國的服務貿易發展已經進入快車道,發展空間非常廣闊。本屆進博會上,歐力士集團將會和中國2個城市籤署長期戰略合作協議。

「中國轉向高質量發展,對於我們這類企業來說是非常好的機遇,我們非常看好這一點,也寄予很大的希望。」劉國平說。

全球領先的商業決策信息和分析服務機構鄧白氏今年也是首次參加進博會,這被認為是鄧白氏在中國市場的一次重要亮相,並希望藉助進博會這一全球共享平臺使鄧白氏全球數據及分析能力更廣泛地服務於中國市場。

中國市場一直是鄧白氏的重要戰略市場,得益於中國高效的疫情防控舉措和有序的復工復產,今年鄧白氏在華業務呈現逆勢增長趨勢。鄧白氏中國區總裁吳廣宇表示,未來鄧白氏將立足於服務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將全球能力與本土需求相結合,為中國市場開發在不同應用場景下的數位化新產品和新服務。

圍繞加速企業出海、提升貿易互信和管控交易風險三大主題,鄧白氏在進博會上集中展示了多項產品及服務,並於6日向亞洲地區首次發布其模塊化全球數據服務。

在第三屆進博會上,畢馬威與張家港港務集團、亞馬遜雲服務(AWS)、首創經中、宜善醫療等行業龍頭籤署戰略合作。

畢馬威中國副主席龔偉禮表示,去年首次參展進博會,畢馬威收穫滿滿。「我們收到很多地方邀請,去當地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並在今年相繼落戶寧波、蘇州、濟南、合肥等地。」

在第三屆進博會參展商聯盟第一次會議上,畢馬威籤訂了三年長期參展合作備忘錄。龔偉禮表示,進博會作為一個開放型的合作平臺,已經成為國際公共產品,它充分反映出世界貿易各參與方的利益訴求,也將助推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

相關焦點

  • 信託公司新規落地:10億美元外資準入門檻取消
    11月24日,中國銀保監會網站公布了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2020年第12號令:《中國銀保監會信託公司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下稱「辦法」)已於2020年10月10日經中國銀保監會2020年第13次委務會議通過。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 「進出口博覽會」變身「進口博覽會」背後的40萬億美元大生意
    在11月5日開幕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來自五大洲172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參會,3600多家企業參展,展覽總面積達30萬平方米,超過40萬名境內外採購商到會洽談採購,這再次兌現了「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的承諾。
  • 中美貿易摩擦以來,中國為何吸引外資不降反升
    那麼,自貿易摩擦爆發至今,中國引進外資的情況究竟如何?川普實現他的目標了嗎?  中國吸引外資不降反升  數據表明,貿易摩擦以來,中國吸引外資不降反升。據中國商務部的數據,1~8月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41331家,同比增長102.7%;實際使用外資5604.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3%。(折合865億美元,同比增長6.1%)。
  • 從2018年統計公報看中國未來:2019年,開始走向全球第一大經濟體
    美國2018年GDP為20.5萬億美元,中國GDP約相當於美國的66%,中美差距正在快速縮小。2018年中國GDP實際增速6.6%,低於1978-2008年高速增長期的平均增速9.8%,但仍遠高於美國2018年增速2.9%。
  • 2019年中國進口總額超14萬億元,已連續10年成為世界第二大進口國
    數據也顯示,加拿大正在加大對華的龍蝦出口力度,2019年上半年的對華出口量接近3000萬斤,已經相當於2018年的出口總量。除了進口水產品之外,牛肉也是春節期間國人的主要消費肉類。2019年中國牛肉進口需求量同比增長21%以上,其中巴西是中國最大的牛肉供應國,臨近春節,巴西牛肉經銷商也做好了準備——把食材直送到每個中國家庭的新年餐桌上。
  • 2018年中國進出口總額超30萬億元 對美貿易順差再創歷史新高
    1月14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介紹2018年全年進出口情況。 李魁文表示,2018年,中國進出口總值高達4.62萬億美元,以人民幣計超過30萬億元,再創歷史新高。其中,進口額首次突破2萬億美元,出口額接近2.5萬億美元。中新社稱,在保護主義抬頭、經貿摩擦持續情況下,這一成績遠超市場預期。
  • 北京服務貿易突破萬億元 服務業佔GDP比重超過81%
    新設64.02萬家企業中服務業企業佔95.2%;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87.9%;服務貿易進出口額突破1萬億元,佔全國比重達到20%……這是北京市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工作4年來亮出的成績單。  作為國家全方位主動開放的重要實踐,北京的試點具有自身鮮明的特點,探索的是聚焦服務業重點領域,不受區域和對象的限制,覆蓋全市域的產業開放模式。
  • 專家預測未來5年中國經濟四大關鍵數據
    未來五年,如果中國經濟保持年均6.5%的實際增速,那麼2021年經濟總量大致可達113萬億元,按現行匯率折合約17萬億美元。  何偉文表示,這只是靜態分析,考慮到中國官方更加注重從速度型轉為質量型增長,以及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變化,2021年實際很可能與預期有差別。  即便經濟總量達到17萬億美元,中國的經濟與美國也還有一段差距。
  • 2020年10月下期國際航運市場評述
    中國國慶假期結束後,國際市場運價持續走低,尤其是海岬型船。由於近期圖巴朗-青島運價不斷走低至約18000美元/天,大量船隻轉向西澳-青島航線,導致運力過剩運費隨之下探。市場期盼未來幾周來自中國的需求增加進一步推動BCI。巴拿馬型船勢頭依舊良好,尤其在大西洋。
  • 誰是中國第一個萬億美元企業,誰是下個千億美元公司?
    2019年,GDP超過一萬億美元的國家,全球只有16個。美國目前有四家科技公司的總市值成功地跨過了一萬億美元門檻,成為萬億美元俱樂部成員。這四家企業分別是蘋果、微軟、亞馬遜、谷歌,截至7月13日收盤,它們對應的市值分別為1.66萬億美元、1.57萬億美元、1.55萬億美元、1.03萬億美元。
  • 發改委:今後3-5年大幅增加養老床位 普惠性幼兒園佔比80%
    2我們正在會同相關部門和地方簡化備案等管理程序,開展重大外資項目服務和推進工作。目前,已推出瀋陽華晨寶馬、上海特斯拉等兩批重大外資項目,當然還會有第三批。3為促進消費平穩增長,將增強居民消費能力,多措並舉強化居民增收,推動穩增長、保就業、促增收,保障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將研究推出居民增收三年行動方案。
  • 超2.5萬億元!2020年減稅降費政策很給力
    2020年,全年新增減稅降費超過2.5萬億元,同時完成稅費收入預算任務,組織稅收收入13.68萬億元——1月8日,全國稅務工作會議發布信息顯示,2020年組織稅收收入和減稅降費工作均順利推進,有力有效服務了「六穩」「六保」大局,為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衝擊,我國連續發布實施了7批28項減稅降費措施。
  • 5.24萬億!2018年我國服務貿易進出口額連續第5年世界第二
    【新民晚報·新民網】2019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到來之際,商務部副部長王炳南今天上午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中國服務貿易情況時介紹,2018年,中國服務業佔GDP比重已經達到了52.2%,高於第二產業11.5個百分點,成為名副其實的第一大行業部門和經濟增長主要的驅動力。
  • 外資持有國內債券超3萬億元 已連續3年淨買入國內股債
    近年來,隨著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深入推進,外資不斷加碼布局人民幣資產,持有國內債券和A股規模持續增長。 據《證券日報》記者梳理,外資已連續3年淨買入國內股債。據中央結算公司和上海清算所數據統計,截至2020年12月底,境外機構在銀行間債券市場持有債券3.04萬億元(剔除同業存單,下同),較2019年年底增長1.07萬億元。
  • 美國埋下一顆2萬億美元的「定時炸彈」
    ;  2,600億美元用於增加失業保險金,同時擴大失業保險覆蓋範圍,並將福利持續時間從26周延長至39周,每周保險金增加600美元,為期4個月;  1,800億美元用於擴大醫療保健支出,包括為疫情嚴重地區的醫院和醫療服務者提供1,000億美元基金,增加對社區保健中心、醫療保險金、遠程醫療和家庭服務等的資助;  此外,根據法案,聯邦政府將向受災嚴重的州提供1,750
  • 海南自貿港放寬外資準入(銳財經)
    圖為2020年12月27日,工作人員在海口美蘭國際機場二期擴建項目T2航站樓內熟悉工作流程。新華社記者 郭 程攝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於2020年12月31日發布《海南自由貿易港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20年版)》,自2021年2月1日起施行。
  • 青睞高技術領域外資流入料穩增 擴準入優環境兩手抓
    《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2019年版)》將於本月底施行。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的多位專家認為,下半年我國吸引外資有望穩步增長,尤其是高技術製造業、服務業將更受青睞。未來應當繼續擴大外資準入、改善營商環境,進一步提升我國對外資的吸引力。
  • 中國製造業擴大開放哪些行業受益? 外資股份股比限制放寬
    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貨物進出口總額達到4.1萬億美元,是1978年的783倍;製造業領域實際利用外資達335億美元,對外直接投資累計1201億美元,中外互惠合作的範圍、層次和方式不斷拓展。  製造業一直是外商投資的重點領域。據統計,2017年中國製造業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4986家,同比增長24.3%。
  • 提高進口門檻、加高關稅,印度揚言要搶下「中國製造」份額!
    uc8esmc據了解,在2014年,莫迪上任後推動的「印度製造」(Make in India)計劃中將製造業在國民經濟的比重從15%提至25%。據世界銀行數據顯示,在這一計劃推行期間(2014年至2018年),製造業佔印度GDP的比重不升反降從15.1%下滑至14.8%。uc8esmc傳印度還將提高20類產品關稅?
  • 未來5年中國嬰幼兒輔食行業的深度分析
    2.嬰幼兒輔食行業發展特點 一、生產門檻大幅提升 2017年4月,國家食藥監總局下發《關於落實嬰幼兒輔助食品生產許可審查細則嚴格生產許可工作的通知》,進一步規範嬰幼兒輔食生產許可條件,從2018年6月30日起,未重新取得嬰幼兒輔食類別生產許可證的企業不得生產嬰幼兒輔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