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摩擦以來,中國為何吸引外資不降反升

2020-12-14 和訊評論

  彭波

  [1~8月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41331家,同比增長102.7%;實際使用外資5604.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3%。(折合865億美元,同比增長6.1%)。]

  川普對中國發動貿易摩擦,具有多重目的,其重要目標之一是在打擊中國的同時促進美國製造業的發展。

  那麼,自貿易摩擦爆發至今,中國引進外資的情況究竟如何?川普實現他的目標了嗎?

  中國吸引外資不降反升

  數據表明,貿易摩擦以來,中國吸引外資不降反升。據中國商務部的數據,1~8月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41331家,同比增長102.7%;實際使用外資5604.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3%。(折合865億美元,同比增長6.1%)。1~9月,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45922家,同比增長95.1%;實際使用外資636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9%。9月份當月,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4591家,同比增長45.7%;實際使用外資762.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尤其是上半年美國對華投資同比增長29.1%,高於整體水平。總體上今年前9個月中國利用外資數據是穩步增長的。

  中國美國商會發布的《2018中國商務環境調查報告》顯示,近六成受訪企業將中國列為三大投資目的地之一,1/3的企業計劃2018年擴大在華投資10%以上。中國歐盟商會《商業信心調查2018》報告也顯示,超過一半的會員企業計劃擴大在華運營規模。《中國經濟與日本企業2018年白皮書》也提到,日企對華在機器人、零部件行業的投資有所提高,對服務業、零售業等的投資也在不斷提升。

  因此,在阻礙中國吸引外資這個方向,川普暫時沒有達到目的。

  中國開啟利用外資新局面

  貿易摩擦當前,中國吸引外資為何逆勢增長?據分析,主要原因如下:

  (一)中國改革開放步伐加快。

  貿易摩擦爆發後,中國政府體現出明顯的順勢而為,把外資壓力轉變為內部發展動力的戰略意圖,迅速推出了一系列改革開放的重大舉措。

  對於外資普遍關心的技術轉讓、行政許可、智慧財產權等問題,中國近年來已取得長足進步,並將持續完善。今年以來,中國政府又推出了一系列改革開放的重大舉措,創造更為有利的條件提振市場信心,鼓勵跨國公司對華投資。今年7月28日,中國新的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開始生效。在新的負面清單中,將過去限制類和禁止類的63類管制領域減少到了48類,總計在22個領域放開投資限制。這些開放措施,有力地支持了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

  11月5日,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正式開幕,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了開幕式,並發表主旨演講。習主席在發言中強調要「持續放寬市場準入」,「……穩步擴大金融業開放,持續推進服務業開放,深化農業、採礦業、製造業開放,加快電信、教育、醫療、文化等領域開放進程,特別是外國投資者關注、國內市場缺口較大的教育、醫療等領域也將放寬外資股比限制。」

  隨著這些舉措的落地,中國的營商環境持續改善,世界銀行10月31日晚發布最新報告,中國營商環境在全球的排名從第78位躍升至第46位,一次性提升32位,並盛讚中國相關領域改革「令人驚嘆地快速且有效」。與此同時,外資投資中國的興趣和信心也在不斷增強。

  (二)中國國內市場擴大。

  中國既是世界上最大的對外貿易國,同時也擁有一個巨大的國內市場。用購買力平價(PPP)計算,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在2014年已超過美國。為了應對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中國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穩定和擴大內需。據商務部數據,今年上半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8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9.4%。

  據預測,2030年中國的中產階層將佔到全部人口的70%,約為美國的4倍。而且,伴隨新技術革命所帶來新的生活方式,中國新興的中產群體對新產品的接受度相對較高。中國正在成長為一個世界性的消費大國,長期來看中國的消費升級空間很大,這將吸引更多的跨國企業對華開展商業活動。如不久前美國特斯拉公司決定在中國上海進行投資,主要就是看中了中國不斷增長的新能源車市場。中國國內市場的穩定發展、活力和後勁,將會不斷提升對跨國資本的吸引力,增強其投資中國的動力。

  理論上,美國對中國加高貿易壁壘,限制中國對美國出口,在一定意義上可以幫助把中國創造的價值更多地留在國內,擴大內需,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從而帶動國內的投資。在這種背景下,外資相應增長也是理所當然的。

  (三)中國全產業鏈優勢加強。

  中國吸引外資的優勢還來自於產業齊全、生產能力強、基礎設施完備、產業配套體系完善和勞動力要素不斷優化的產業體系。

  發達國家企業或個人的確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在這方面優於中國。但是,從基礎研究到應用研究再到商品化和規模化生產並不容易,而中國的全產業鏈體系能夠幫助全球企業把先進技術成果迅速實現商業化,並把成本降到最低,從而有效吸引外國直接投資。據測算,如果蘋果公司把生產線轉移回美國,其生產成本至少提升20%。這就可能導致蘋果在競爭中失敗。通俗地說,就是假如蘋果等美國公司把企業從中國遷移出去,它們就可能再也回不來了。福耀玻璃(600660,股吧)出於產業鏈優化配置的考慮,在美國建廠,卻發現找不到合適的工人。富士康到美國投資,同樣發現找不到足夠的技術人員。當前,隨著貿易摩擦的深化及中國生產成本的上升,的確有很多企業把工廠向外轉移,但這本身也往往體現為國內產業升級的必要過程。

  實踐充分說明:經濟越發展,技術水平越高,分工越複雜,產業鏈的效率和系統性就越重要,中國全產業鏈優勢就越大,在競爭中優勢越大,對外資的吸引力越強。

  (四)全球合作深化。

  當前,美國並非只對中國發動貿易摩擦,而是幾乎與全世界為敵。在美國全球性的貿易霸凌政策下,受到美國貿易保護主義傷害的其他經濟體之間不得不加強彼此之間的政策協調,加速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的進程,團結起來向美國施加壓力。

  目前,中國正在進行的自貿區談判有13個,並與10個國家開展自貿協定聯合可行性研究或升級聯合研究。與此同時,中國也在積極參與WTO機制的改革,以加強全球經貿治理效率。「一帶一路」倡議也在不斷推進當中。今年前7個月,中國對「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和地區貿易總值達到4.57萬億元,佔外貿總值27.3%,超過同期中美貿易總值2.28萬億元,是對美貿易的2倍多,且增長率達11.3%。

  中國與貿易夥伴之間的經貿互動和深化合作,有助於穩定國際經貿形勢,促進中國與周邊地區和世界經濟貿易的可持續發展,降低美國政策不確定的風險,堅定外商投資中國的信心。

  美國吸引外資遭受挫折

  川普對全球發動貿易摩擦的目標之一是吸引投資,促進位造業的回流。但是從目前的形勢來看,結果恰恰是適得其反。

  在川普向全球貿易夥伴揮動大棒、保護美國產業之際,海外投資者對美國的直接投資大幅下降。美國經濟分析局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的外國直接投資淨額降至513億美元,這一數字比2017年同期的897億美元下降了37%,比2016年一季度的1465億美元下降了65%。從最近四個季度海外直接投資流入美國境內的移動平均值看,今年美國外商直接投資(FDI)已回落到2012年的危機後水平。

  近日,聯合國貿發會議最新發布的一期《全球投資趨勢監測報告》顯示,美國發起的貿易摩擦拖累了上半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以及美國本身。2018年上半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同比下滑了41%,處於10年來的歷史低位。而中國則在這一階段超越美國,成為全球吸引外資第一大國。

  美國的外商直接投資在減少,表明貿易摩擦破壞了美國的投資環境,其吸引力正在變小。在美國發動貿易摩擦之後,美國的多家企業都宣布為了規避貿易摩擦的風險,不得不到美國之外進行投資。如著名的通用汽車與野狼摩託,就是其中突出的例子。由於中國是一個潛力很大的市場,美國企業為了不失去中國市場,為了規避貿易摩擦的風險,就需要被迫到中國來投資。

  貿易摩擦促進中國發展

  改革開放40年以來,中國利用外資的戰略方向從來沒有改變。隨著改革的深化,中國市場不斷開放,保護外資企業合法權益的力度在持續增強,外資準入限制不斷減少,為各國投資者提供更好服務的努力在不斷提升。與此同時,中國的經濟持續增長,市場潛力逐步釋放。所有的這一切都為投資者提供了共同發展的諸多機遇。

  美國對中國發動貿易摩擦,短期的確會給中國經濟造成一定的損失,但是從長遠來看則有助於打破路徑依賴,促進中國產業升級。不斷擴大的市場、持續升級的全產業配套能力和不斷完善的營商環境,將持續強化中國對外資的吸引力。

  在未來,中國將持續推動吸引外資政策措施的落實,進一步放寬外資準入限制,持續優化穩定、可預期的外商投資環境,努力使中國繼續成為外國直接投資最具吸引力的目的地。

  面對貿易摩擦,中國需要做的就是沉著應對,化壓力為動力,不斷深化改革開放。如此,則貿易摩擦不但不會阻斷中國的發展,還將帶來難得的發展機遇,與世界共同發展。

  (作者系商務部研究院副研究員)

(責任編輯:王治強 HF013)

相關焦點

  • 中國駐德大使在德媒撰文談中美貿易摩擦:我們不想打,但也不怕打
    全文如下:歷史何其出人意料,曾經主導和締造了自由貿易秩序的超級大國,本該引導世界走向開放發展,今天卻在所謂「美國優先」政策驅動下,高舉「關稅大棒」,實施極限施壓,對包括中國在內的主要貿易夥伴頻頻出手。在全球化時代,各國經濟高度融合,中美貿易摩擦攸關各方利益。
  • 聚焦中美貿易摩擦 | 中美貿易經濟帳到底該怎麼算?
    作為當今世界最靠前的兩大經濟體,中國和美國的經貿關係牽動市場神經,備受全球矚目。隨著近期中美貿易摩擦升溫,讓兩國經貿的一些熱點問題再次引發廣泛關注。美國對華貿易逆差真像美國說的那樣嗎?據美方統計,2017年美中貿易逆差的總額是3752億美元;而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美國對華貿易逆差僅為2758億美元。為何同一個數據會出現不同版本呢?美國是否真的吃了「全球化」的虧呢?
  • 中國外匯丨中美貿易摩擦下銀行跨境併購業務新轉機
    作者丨姚影  來源丨《中國外匯》2019年第13期  要點  銀行在嚴峻的市場經營環境下,既需要充分挖掘存量業務需求,同時還應聯合私募基金、律所、會計師事務所等機構,形成業務拓展的「朋友圈」。  近期,受到地緣政治不穩定、中美貿易摩擦加劇及相關監管趨嚴等因素的影響,中企跨境併購交易數量及規模顯著下滑。
  • 【專訪】餘淼傑:貿易摩擦並不代表中美經貿關係出現轉折
    餘淼傑:我認為中美經貿關係現在正面臨挑戰,但是並沒有像外界認為的那樣頻臨破裂、或者說大型貿易戰可能到來。局部的貿易摩擦在不斷擴大,但不影響到根基。不管是中方還是美方,政府也好,企業也好,都沒有打大型貿易戰的意願和決心。
  • 中美貿易摩擦的現實影響與前景探究
    之後,中方積極與美方進行談判,以期能以和平的方式化解雙方之間的貿易摩擦,但未能如願以償,中國於2018年6月宣布將同樣對美國價值500億美元的產品加徵25%的關稅,中美貿易戰就此正式打響。之後,美國對中國加徵關稅的商品規模不斷擴大,致使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
  • 中美貿易走向如何?對外投資為何下降?消費外流怎麼破解?——商務部...
    新華社北京3月11日電 題:中美貿易走向如何?對外投資為何下降?消費外流怎麼破解?——商務部負責人回應熱點問題新華社記者於佳欣、胡浩、劉慧怎樣實現建成經貿強國目標?中美之間會否爆發「貿易戰」?中國對外投資未來走勢如何?
  • ...MBA學生聽《中美貿易摩擦——原因、事實與中國立場》講座有感
    【MBA中國網訊】聽《中美貿易摩擦——原因、事實與中國立場》講座有感所謂「師夷」,就是向西方學習先進思想和技術,「師夷」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為了「制夷」。所謂「制夷」,站在目前中國的形勢來講,就是用自己的節奏擴大開放,深化改革,抵制美國無端挑起的中美貿易摩擦,保證我國的最大利益。
  • 《關於中美經貿摩擦的事實與中方立場》白皮書(1)
    然而,美國出爾反爾、不斷發難,導致中美經貿摩擦在短時間內持續升級,使兩國政府和人民多年努力培養起來的中美經貿關係受到極大損害,也使多邊貿易體制和自由貿易原則遭遇嚴重威脅。為澄清中美經貿關係事實,闡明中國對中美經貿摩擦的政策立場,推動問題合理解決,中國政府特發布此白皮書。
  • 有關中美貿易摩擦的很多常理分析,都犯了大錯
    現在進行的這場中美貿易摩擦是實打實的且親眼可見的,它不會憑空消失或結束。有一種看法認為中美貿易摩擦主要就是現任美國總統川普挑起來的,源於他的個人意志,我不這麼認為。中美貿易摩擦的力度和廣度在川普執政之前的很多年就已經存在了,我認為哪怕在川普卸任之後,中美貿易的緊張感依然會持續下去。
  • 中美貿易摩擦致美國教育損失巨大 相當於出口降低10%
    《2019美國門戶開放報告》顯示,在美國際生人數連續4年超過100萬,中國是美國第一大生源國,留美人數佔所有國際生的30%以上。不過,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開始後,這一趨勢明顯放緩。日前,在「中國城市百人論壇2020青年論壇No.5——城市、房地產與經濟增長」會議上,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餘淼傑指出,中美貿易摩擦導致美國的教育收入損失了11.5億美元,相當於降低出口10%左右。這一結論源自餘淼傑與其他4位中外學者合作完成的研究,目前已經以論文的形式發表。
  • 中美貿易摩擦的事實、原因與應對
    這就是我所認為的,目前中美貿易摩擦的事實。就對策而言,首在調整與美關係,不挑戰只跟隨,以此避開修昔底德陷阱,而全力修內政。而內政方面,單經濟領域而言,首在擴大消費。   正如標題,談的主要還是目前激戰正酣的中美貿易戰。也正如標題所透照的,就這個話題,大致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講中美貿易戰的事實,第二部分我將試圖談談我國的應有之應對。當然,這個「應有」純屬個人主觀意見。
  • 認清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的實質及應對舉措
    以下為正文具體內容闡述:一、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的實質第一,美國川普政府以美國貿易逆差和中美貿易不平衡為由,挑起了新一輪貿易摩擦。但是,全球價值鏈的國際生產碎片化挑戰了人們對中美雙邊貿易失衡問題的常識,需要從貿易增加值視角來重新評估中美雙邊貿易不平衡問題。第二,美國「301條款」調查致使美中雙邊貿易摩擦升級,已由正常的貿易逆差摩擦升級到智慧財產權保護壁壘摩擦,乃至國家安全壁壘摩擦。
  • 應對中美貿易摩擦,寧波準備好了
    從會場出來已是傍晚時分,寧波名億德進出口有限公司負責人祝女士心潮起伏,她在微信朋友圈裡發布了這樣一條感言,配圖上,「全市應對中美貿易摩擦研討會」的紅色條幅,溫暖而振奮。    昨天下午,市政府召集市發改委、市商務委、市經信委等24個相關市級部門,及各區縣(市)政府商務部門,會同如意股份、甬南針織、卓力電器、杜亞機電等200家重點外貿企業,共同探討當前中美貿易摩擦對寧波的影響及相關應對舉措。
  • 餘淼傑:中美貿易摩擦致美國教育損失巨大 相當於出口降低10%
    《2019美國門戶開放報告》顯示,在美國際生人數連續4年超過100萬,中國是美國第一大生源國,留美人數佔所有國際生的30%以上。不過,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開始後,這一趨勢明顯放緩。日前,在「中國城市百人論壇2020青年論壇No.5——城市、房地產與經濟增長」會議上,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餘淼傑教授指出,中美貿易摩擦導致美國的教育收入損失了11.5億美元,相當於降低出口10%左右。
  • 標普:人民幣走向視乎中美貿易及科技摩擦發展
    【財華社訊】標準普爾發表報告,預期人民幣見七算後的未來走向,將取決於中美貿易及科技摩擦的發展動向。報告指出,自2016年以來中國貨幣政策一直聚焦於維持一藍子貨幣匯率穩定(當中美元連同港元佔大藍子貨幣指數權重為27%),以及容許市場力量扮演更大角色。標普亞太區首席經濟師Shaun Roache表示,雖然人民幣見七算引起市場關注,但相信中國對人民幣政策沒有改變。
  • 丁安華|讓他三尺又何妨:中美貿易協議的啟示
    近年來,中美在政治、經濟、科技和外交上摩擦不斷,脫鉤論甚囂塵上。不過,與人們的直覺相反,今年疫情爆發以來中美貿易關係呈現出乎意料的「韌性」。以中國出口看,今年2月至8月美國市場所佔份額由13.6%升至19.0%(圖1);以美國出口看,二季度對華出口率先回升(圖2),出口中國市場的份額由5.2%升至8.0%,而對其他貿易夥伴的出口仍處於負增長區間。中美雙邊貿易在疫情困難時期的互相依賴,說明兩國在過去三十年構建的經貿關係具備相當韌性。
  • 我讀過的最好的關於「中美貿易摩擦」的深度剖析及其對商品期貨...
    深度剖析「貿易摩擦」  最近期貨市場關注的熱點是中美之間的「貿易大戰」。美國川普政府為了緩解對中國長期的貿易逆差施行了提升關稅的政策,中國作為應對推出了一系列的反制措施。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之間的互相傷害戲碼對於後期期貨市場的方向起到決定性的影響,下面我們從多個層次對中美的貿易戰進行分析。
  • 國王金融:中美貿易摩擦加劇,警惕崩盤黑天鵝
    據國王金融分析師觀察,近期國內外商品期貨市場行情波動較大,大賽參賽選手操作難度明顯加大,但這絲毫不影響參賽選手的參賽熱情。截至6月19日,全國賽參賽總人數達到48667人,全球賽參賽人數最高達709人,繼續呈現增長態勢。
  • 減稅降負、中美摩擦、外商投資…看總理怎麼說
    彭博新聞社記者:「過去幾個月關於中美關係的報導多數集中在貿易,以及中美兩國是否能達成有關協議上,或者是集中在關於技術的問題上。美國告誡其他國家,不要使用中國的電信設備,因為這可能被用來對其進行監視。似乎,中美建交40年以來,現在兩國關係當中的猜疑和競爭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嚴重。
  • 談及中美貿易摩擦,中國常駐WTO代表團大使張向晨連用兩個反問句
    5月16日,彭博社刊發中國常駐世貿組織代表團大使張向晨專訪文章,從中美貿易摩擦等熱點話題切入。 張向晨認為,中美在經貿領域顯然存在利益交集,但需要以誠意來尋找。中美兩國之間很多問題具有複雜性,通過溝通、談判解決彼此的貿易關注是一項長期的任務。舉起大棒,是錯誤地對待別人的問題,放下大棒,才能正確地面對自己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