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摩擦的現實影響與前景探究

2020-12-17 人民論壇網

【摘要】 通過梳理中美貿易摩擦的發展過程,分析中美雙方加徵關稅清單涉及的商品及其特徵,使用可計算的一般均衡方法對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和發展前景進行了若干情景下的模擬分析發現:第一,中美貿易摩擦會對我國出口及整體福利產生不利影響;第二,在美國對我國徵加額外關稅的情況下,我國是否對美國商品加徵關稅對我國的影響較小;第三,若美國與歐盟達成零關稅協議,將對我國經濟發展構成顯著的負面影響;第四,技術提升有利於我國抵消中美貿易摩擦的不利影響,是解決中美貿易衝突的最重要出路與方案。未來,我國應採取「以戰促和」的策略方案,在維護自身核心利益的同時,積極謀求同美國展開貿易談判,消除誤解和分歧,並堅定不移地重視研發,大力發展原創性技術,增強自身的科技實力和綜合國力。

【關鍵詞】中美貿易摩擦  關稅戰  GTAP模型  科技研發

【中圖分類號】F741.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8.16.001

 

引言

2017年1月,川普正式成為美國總統。自此,川普以重振美國製造業、維護工人利益為理由,對外實施了一系列貿易保護措施,尤其是對中國。2017年8月,川普授權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對中國貿易行為展開調查,該調查依據美國《1974年貿易法》的301條款[1],主要調查中國在技術轉移、智慧財產權和創新方面的行為、政策和實踐是否具有不合理性或歧視性,以及是否對美國商業造成負擔或形成限制。歷經約半年的調查之後,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於2018年3月發布長達215頁的調查報告,認定中國在技術轉移、智慧財產權和創新等領域存在不公平行為,並將中國訴諸WTO,隨後於2018年4月宣布將對中國價值500億美元的產品加徵25%的關稅。之後,中方積極與美方進行談判,以期能以和平的方式化解雙方之間的貿易摩擦,但未能如願以償,中國於2018年6月宣布將同樣對美國價值500億美元的產品加徵25%的關稅,中美貿易戰就此正式打響。之後,美國對中國加徵關稅的商品規模不斷擴大,致使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

無論是根據傳統貿易理論,如比較優勢理論(Ricard,1817[2])等,還是根據新新貿易理論,如異質性企業貿易理論(Melitz,2003[3]),均認為自由貿易是最優方式,而美國現在反其道而行,不僅不利於中美貿易的發展,也不利於美國的發展,美國這種單邊主義行徑不僅導致了美國國內各界各產業的擔憂與反對,而且也激起了全世界的強烈批評與嚴正回擊。美國政府無視中方一貫倡導的以對話協商解決貿易分歧的良好意願,罔顧中美雙方多輪磋商的階段性共識,出爾反爾、漫天要價、無端指責。這種無度揮霍自身實力地位來片面換取短時利益的行為,不但毫無依據、扭曲事實,更是逆全球化潮流而動,最終必然被歷史發展的正確趨勢徹底否定。

為了全面分析中美之間加徵關稅對我國的經濟效應,本文採用美國普渡大學開發的GTAP模型(Global Trade Analysis Project,全球貿易分析模型)進行模擬,對中美貿易摩擦如何影響中國的經濟發展進行了討論,並在此基礎上,尋求中國突破中美貿易摩擦所帶來困局的方法。這對中國解決中美貿易摩擦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並有利於中國的長期發展。

中美貿易摩擦發展情況

本文主要圍繞美國所謂的「301調查」展開討論,對中美雙方相關的主要貿易摩擦發展的狀況進行了梳理,詳見表1。從整個事件發展的過程來看,美國是中美貿易摩擦的始作俑者,美國無視WTO等國際貿易規則,嚴重侵犯了我國的合法權益,為了捍衛自身的合法權益,我國積極響應美方無理的貿易措施,並制定相應的針對美國的貿易措施。美國先後發布了對中國500億美元、2000億美元加徵關稅清單,作為回應,中國也先後發布了對美國500億美元、600億美元加徵關稅清單。

從2018年5月3日至2018年6月3日,中美之間進行了三輪貿易磋商,美方提出了很多霸王條件,如立刻停止「中國製造2025」的產業政策和政府補貼;任何時候美方認為中國進度沒有達到美方要求,美國可以採用提高關稅等措施懲罰中國,中國放棄任何報復措施。在磋商過程中,美方對磋商承諾出爾反爾,嚴重損害了美國的國家信用和中國利益。

中美雙方加徵關稅清單分析

2018年7月6日,美國對中國340億美元商品加徵25%關稅生效,340億美元商品清單詳細情況見表2。從表2可以看出,無論是從商品種類,還是從金額來看,美國對中國首批加徵關稅商品主要集中在核反應堆、鍋爐、機械器具及零附件,電機、電氣、音像設備及其零附件,以及光學、照相、醫療等設備及零附件,清單涉及商品主要為我國今後期待發展的高科技領域商品,可能會對我國相關行業的發展產生影響。

美國對中國500億美元加徵關稅商品中的另外160億美元已於2018年8月23日生效。160億美元加徵關稅商品清單詳情見表3,在340億美元的基礎上加入了化學製品、塑料製品和金屬製品等。2017年,500億美元加徵關稅清單涉及的商品美國從中國進口金額為464億美元,佔美國從中國進口總額的9.18%,佔中國總出口的2.04%,因此,對我國出口的影響有限。根據USTR的公開信息,500億美元加徵關稅清單主要集中在「中國製造2025」涉及的行業,可能會影響我國相關行業的發展。

2018年7月18日,美方宣稱將對中國價值2000億美元的商品加徵10%的關稅,2018年8月1日,將加徵額度改為25%,2000億美元商品清單基本涉及了各類商品,商品種類佔比約為50.66%,佔2017年美國從中國進口總額的38.97%。500億美元商品清單和2000億美元商品清單均未涉及的商品見表4,未來美國可能會進一步擴大對中國加徵關稅商品的範圍,則這些商品也會被納入加徵關稅的商品範圍。

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中方於2018年4月4日宣布對美國500億美元商品加徵25%的關稅,並公布了加徵商品清單,其中340億美元商品清單于2018年7月6日生效,涉及的商品見表5。該清單涉及的商品主要為植物產品、食品和交通設備等,這會對美國的農業造成一定的影響,美方於2018年7月24日宣布將對受影響的農業提供120億美元的補貼。中國可以借鑑美國,採取類似的政策以降低中美貿易摩擦對我國相關行業的影響。

中方160億美元清單涉及的商品見表6,主要包括化學製品、塑料製品和光學、照相、醫療等設備,已在美方160億美元清單生效後生效。中方的500億美元清單涉及的商品2017年從美國進口額度為482.58億美元,佔中國從美國總進口的31.15%。由於中國從美國進口的額度較小,2017年為1549.15億美元,中國對美國加徵關稅的操作空間較小。在美方宣布將對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25%的關稅後,中方宣布將對600億美元美國商品加徵5%~25%不等的關稅,600億美元幾乎涉及了各類商品,加上之前的500億美元清單,中國對美國加徵關稅的商品涉及了全部HS章,2017年,所有清單涉及的商品從美國的進口額為1016.24億美元,佔同年從美國進口總額的65.60%。若美國繼續擴大對中國貿易摩擦的規模,則中國剩餘的操作空間有限,我國可選擇替代品較多的行業對美國徵收較高的關稅。

基於可計算一般均衡的模擬分析

為了全面分析中美貿易摩擦對我國的經濟效應,本文採用標準靜態GTAP(Global Trade Analysis Project)模型進行模擬。GTAP是一個多地區、多部門CGE模型(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主要假設包括:完全競爭市場,規模報酬不變,勞動力在國內自由流動,土地在部門間不流動,社會、政府、私人具有不同的偏好,分別為社會柯布—道格拉斯、CES(Constant Elasticity of Substitution)、CDE(Constant Difference of Elasticity),國內生產的商品與進口商品之間存在不完全替代關係,生產函數為CES函數等[4]。數據使用GTAP(Global Trade Analysis Project)第9版數據,以2011年為基年。

關稅變化。本文根據GTAP公布的HS和GTAP行業對照表[5],2017年中美貿易數據,以及中美雙方各國的關稅數據,計算各個加徵清單生效後行業加權平均關稅的變化。表7為美方對中國進口關稅的變化,第1列為美方340億清單生效後,對中國關稅的變化,第2列160億指在340億生效的基礎上160億生效後,對中國關稅的變化,以此類推,括號內為加徵的稅率。以美方340億清單生效後為例,關稅變化集中在運輸設備、電子設備和機械設備行業,其餘行業均沒有變化。

表8為中國對美國進口關稅的變化,各列含義與表7類似。表8最後列表示中方500億美元清單和600億美元清單生效後,再對剩餘約450億美元美國商品加徵25%的關稅後,中國對美國關稅稅率的變化,由於中方600億美元關稅清單實行4種不同加徵稅率,因此,即使再對剩餘商品加徵25%關稅,某些行業加權平均稅率的變化並未達到25%,如機械設備、皮革製品等行業。

情景設定。本文根據中美貿易摩擦的發展進程分別設定三種情況,情況一為美方對中方加徵關稅,但中方不對美方加徵關稅;情況二為美方對中方加徵關稅,且中方根據美方的清單對美方加徵關稅;情況三在情況二的基礎上,加入美國與歐盟達成製造業零關稅協議的考慮。三種情況下均有六種模擬方案,如表9所示,其中,情況二下的方案均在情況一方案成立的基礎上設定,情況三的方案在情況一和情況二方案同時成立的基礎上設定。

模擬結果。情況一的模擬結果見表10。當美國340億美元清單生效後,我國社會福利減少約74.12億美元,GDP減少約0.41%,2011年我國GDP約為7萬億美元,因此,我國社會福利損失和GDP下降幅度較小;在貿易條件存在輕度惡化的情況下,中國貿易規模有所下降,但貿易平衡有小幅度增加。而美國存在正向社會福利收益,GDP有所增加,貿易條件和貿易逆差均有所改善。隨著美國對中國加徵關稅規模的不斷增加,中國社會福利下降的幅度不斷增加,GDP也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降,貿易條件不斷惡化,而美國與中國的情況基本相反。

情況二中,中國根據美國的徵稅情況採取對應措施,模擬結果見表12。在方案一中,中美雙方各自對對方340億美元的商品加徵25%的關稅,即目前中美雙方貿易面臨的局面,在此情況下,中國社會福利下降83.78億美元,略大於情況一方案一的結果,GDP下降0.34%,略小於情況一方案一的結果,中國進口下降的幅度更大,從而貿易平衡有所增加,貿易條件有所惡化,但微好於不向美國徵收額外關稅。與情況一的模擬結果類似,隨著美國加徵稅收規模的增加,中國的經濟情況有所變差,但基本上優於不向美國徵收額外關稅,且在此情況下,美國的社會福利和GDP等也存在下降的趨勢。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的下降幅度均大於美國的下降幅度,且在方案六中,由於美國對中國加徵關稅的規模遠大於中國對美國加徵關稅的規模,因此,中國處於劣勢。

表11進一步報告了情況二方案一的行業結果,可以看出不僅美國加徵關稅的商品產出有一定下降,中國加徵關稅的商品產出也有所下降,產出和出口受影響最大的行業為機械設備行業,進口行業下降最大的為小麥和牛肉製品行業等。而美國產出和出口受影響最大的行業為油籽和植物纖維行業,絕大部分行業存在進口下降,下降最大的行業也是出口下降最大的行業,機械設備行業的進口下降幅度也較大。

2018年7月25日,美國和歐盟在通過談判後,發表聯合聲明,稱將共同致力於零關稅、消除非關稅貿易壁壘、消除對非汽車工業產品的補貼等,儘管美歐之間的貿易合作談判是一個長期過程,短期內不會形成零關稅協議,但將這個因素納入模型進行模擬,有助於了解我國未來可能面臨的局面。情況三的模擬結果見表13。對比表13和表11,可以發現美國和歐盟達成零關稅協議後,對中國的影響有限,社會福利、GDP、進出口和貿易條件的下降幅度變化較小,但相反,美國存在小幅度的改善。因此,若美國和歐盟達成零關稅協議,對中國將產生不利影響,影響幅度較小,但有利於美國的發展。

解決方案。從以上3種情況的模擬結果看,中美貿易摩擦不利於中國的發展,雖然小規模的貿易摩擦對中國的影響程度有限,但隨著貿易摩擦規模的增加,對中國的負向影響程度也增加,我國除積極嘗試與美國展開貿易談判外,應該尋找解決方案擺脫美國對我國經濟的影響。為此,本文在情況三方案六的基礎上,設定中國提升產出技術1%~5%,並進行模擬,模擬結果見表14。從表14可以看出,當技術提升2%後,儘管我國出口和貿易平衡會大幅度下降,但社會福利和GDP將大幅度上升,且會對美國造成不利影響。隨著技術提升幅度的增加,對我國社會福利和GDP的促進作用也增強,因此,我國應不遺餘力地發展科技,以掌握核心技術,擺脫對其他國家的依賴。

結論與政策建議

本文簡要梳理了中美貿易摩擦的發展過程,分析了中美雙方加徵關稅清單涉及的商品,以及採用GTAP模型對中美貿易摩擦的不同情況進行了模擬。本文發現:第一,中美貿易摩擦對我國產生不利影響,當貿易摩擦規模較小時,對我國的影響有限,但隨著貿易摩擦規模的增加,對我國產生的不利影響不容忽視。第二,在美國對我國徵加額外關稅的情況下,我國是否對美國商品加徵關稅對我國影響較小,但當我國對美國商品加徵關稅時,會對美國產生不利影響。第三,若美國與歐盟達成零關稅協議,會改善美國的發展前景,這將不利於我國經濟的發展,但影響幅度較小。第四,技術提升有利於我國抵消中美貿易摩擦的不利影響,實現社會福利和GDP的增長,並對美國產生不利影響。

基於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議:第一,積極與美國展開貿易談判。我國應積極與美國展開貿易談判,避免中美貿易摩擦進一步加劇。面對美國無理的要求,我國不應妥協。我國應尋找美國經濟發展的痛點,爭取做談判的主導者。第二,堅定不移地發展科技技術。努力發展科學技術,掌握核心技術,不僅有利於我國經濟的發展,也有利於我國擺脫對其他國家的依賴,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和話語權。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逆全球化動向與國際經貿規則重構的中國方案研究」的成果,項目編號:17ZDA097;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博士研究生武睆對本文亦有貢獻)

注釋

[1]根據301條款,在對外貿易中,如果一國實施不公平政策並妨礙美國商業的發展,美國總統可以通過暫停貿易協議優惠、徵收關稅、進口限制等措施對該國進行制裁。

[2]Ricard D., On the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Taxation, London: 1817.

[3]Melitze M. J.,"The Impact of Trade on Intra-Industry Reallocations and Aggregate Industry Productivity", Econometrica, 2003, 71(16), pp.1695-1725.

[4]Martina Brockmeier, A Graphical Exposition of the GTAP Model, 2001 Revision, GTAP Technical Paper 8, Global Trade Analysis Project(GTAP), Purdue University, West Lafayette, IN, 2001.

[5]詳見https://www.gtap.agecon.purdue.edu/resources/res_display.asp?RecordID=1916。

 

The Consequence and Prospect of the China-US Trade Frictio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the 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Liu Yuanchun

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evolution of the China-US trade frictions, and analyzes the goods involved in the tariff list of both sides. A simulation analysis of the effect and prospect of the China-US trade friction under several scenarios using the 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finds that: firstly, the China-US trade friction has adverse effects on China's exports and overall welfare; secondly, given the extra tariffs levied by the US, the effect will be small on China whether or not China raises tariffs on the US goods; thirdly, if the US and EU reach a zero-tariff agreement, it will have a greatly negative effect on the Chinese economy; fourth, technological progress can help China to offset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China-US trade frictions, and is a vital solution to the trade war between China and the US. In the future, China should "gain peace through war". While safeguarding its own core interests, China should actively engage in trade negotiations with the US, eliminate misunderstandings and differences, continue to improve R&D, and promot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o as to build up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trength.

Keywords: China-US trade friction, Tariff war, GTAP Model, Technological R&D

劉元春,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經濟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開放宏觀經濟學、世界經濟學。主要著作有《交易費用分析框架的政治經濟學批判》《開放宏觀經濟分析框架與中國案例研究》等。

相關焦點

  • 應對中美貿易摩擦,寧波準備好了
    從會場出來已是傍晚時分,寧波名億德進出口有限公司負責人祝女士心潮起伏,她在微信朋友圈裡發布了這樣一條感言,配圖上,「全市應對中美貿易摩擦研討會」的紅色條幅,溫暖而振奮。    昨天下午,市政府召集市發改委、市商務委、市經信委等24個相關市級部門,及各區縣(市)政府商務部門,會同如意股份、甬南針織、卓力電器、杜亞機電等200家重點外貿企業,共同探討當前中美貿易摩擦對寧波的影響及相關應對舉措。
  • 認清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的實質及應對舉措
    只要存在國際分工和貿易,美中這兩個最大的國別貿易體出現貿易不平衡就是常態。對於不斷升級的中美貿易摩擦,需要認清其實質,已由正常的貿易逆差摩擦升級到智慧財產權保護摩擦乃至國家安全壁壘摩擦,已變異為美國國內貿易法凌駕於WTO國際規則之上的新型貿易摩擦。
  • 格上財富CEO杜傑:中美貿易摩擦中長期影響不可低估
    華夏時報網華夏時報記者吳麗華 孟俊蓮 北京報導「我們認為中美貿易摩擦短期來看,對市場的影響相對有限。從中長期看,影響是不可低估的。」他分析認為,中美貿易摩擦是兩個經濟大國之間的實力較量,是美國國家戰略的一部分,未來從貿易摩擦到地緣政治、軍事的一些問題,持續、反覆的時間會相對長一些。杜傑表示,相比目前一些觀點而言,他認為中美貿易摩擦反覆和持續的時間會長一些。
  • 【專訪】餘淼傑:貿易摩擦並不代表中美經貿關係出現轉折
    餘淼傑:我認為中美經貿關係現在正面臨挑戰,但是並沒有像外界認為的那樣頻臨破裂、或者說大型貿易戰可能到來。局部的貿易摩擦在不斷擴大,但不影響到根基。不管是中方還是美方,政府也好,企業也好,都沒有打大型貿易戰的意願和決心。
  • 聚焦中美貿易摩擦 | 中美貿易經濟帳到底該怎麼算?
    隨著近期中美貿易摩擦升溫,讓兩國經貿的一些熱點問題再次引發廣泛關注。美國對華貿易逆差真像美國說的那樣嗎?據美方統計,2017年美中貿易逆差的總額是3752億美元;而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美國對華貿易逆差僅為2758億美元。為何同一個數據會出現不同版本呢?
  • 「老外談」關於中美貿易摩擦,看外國專家怎麼說
    中美兩國之間的貿易摩擦持續升級。關於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外國專家有什麼看法呢?1、《亞洲銀行家》雜誌主席伊曼紐爾·丹尼爾(Emmanuel Daniel):值得注意的一點是,美國政府封鎖華為,同時也會阻礙美國企業對中國的晶片出口,這反過來會壓低晶片的價格。所以,從一開始這就不是一場你輸我贏的零和遊戲。
  • 有關中美貿易摩擦的很多常理分析,都犯了大錯
    今天我演講的主旨,就是結合現在的貿易摩擦,辨析一下這些看似通行無誤的傳統觀點。現在進行的這場中美貿易摩擦是實打實的且親眼可見的,它不會憑空消失或結束。有一種看法認為中美貿易摩擦主要就是現任美國總統川普挑起來的,源於他的個人意志,我不這麼認為。
  • 美聯儲研究:中美貿易摩擦使美國公司市值縮水1.7萬億美元
    財聯社(上海,編輯 周玲)訊,紐約聯儲周四(美東時間5月28日)發布的報告顯示,中美貿易摩擦使美國上市公司市值減少1.7萬億美元,並使美國2019年的投資增長率下降了0.3個百分點。報告預計到2020年底,中美貿易摩擦將使美國投資增長率下降1.9個百分點。
  • 在Twitter上,三大央媒是如何做「中美貿易摩擦」報導的?
    2018年3月23日,美國總統川普籤署對華貿易備忘錄,宣布將有可能對由中國進口的60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同時限制中國企業對美投資併購。這成為「中美貿易摩擦」議題開始引發關注的一個引爆點。到當地時間2018年5月19日,中美兩國在華盛頓就雙邊經貿磋商發表聯合聲明,在減少美對華貨物貿易逆差等六個方面達成共識,這成為標誌該事件告一段落的另一時間點。
  • 國王金融:中美貿易摩擦加劇,警惕崩盤黑天鵝
    據國王金融分析師觀察,近期國內外商品期貨市場行情波動較大,大賽參賽選手操作難度明顯加大,但這絲毫不影響參賽選手的參賽熱情。截至6月19日,全國賽參賽總人數達到48667人,全球賽參賽人數最高達709人,繼續呈現增長態勢。
  • 「東豔 馬盈盈」疫情衝擊、中美貿易摩擦與亞太價值鏈重構——基於...
    對比各國GDP損失大小,中國是全球受中美貿易摩擦影響最大的國家,其中風險敞口最大的商品部門是電氣電子製造業,服務部門是航空運輸業。同時,中國貿易摩擦對為中國提供中間產品的亞太經濟體(包括日本、韓國、中國臺灣和東協等)造成了較大衝擊。
  • 專家:為貿易摩擦買單的不止中美 長期損失遠超想像
    貿易摩擦由誰買單?一再升級關稅措施,美國真的「很容易贏」嗎?貿易摩擦造成的損失究竟幾何?近來,國內外不少機構和學者基於實證分析和模型測算等方式作出了各自的預估。從這些「帳單」中可以清楚看出,作為世界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中美貿易摩擦不僅影響兩國自身,也殃及世界經濟。而隨著摩擦的進一步升級,損失料將持續加大。
  • 標普:人民幣走向視乎中美貿易及科技摩擦發展
    【財華社訊】標準普爾發表報告,預期人民幣見七算後的未來走向,將取決於中美貿易及科技摩擦的發展動向。中國已相當一段時間,容許人民幣兌美元更為彈性,而面對更大的貿易政策風險,亦意味著人民幣將承受更大壓力。面對中美貿易談判,中國人民銀行已採取逆風政策減少人民幣受壓,以及減少波動性。Shaun Roache表示,沒有明顯證據顯示整體政策有所改變。
  • ...MBA學生聽《中美貿易摩擦——原因、事實與中國立場》講座有感
    【MBA中國網訊】聽《中美貿易摩擦——原因、事實與中國立場》講座有感所謂「師夷」,就是向西方學習先進思想和技術,「師夷」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為了「制夷」。所謂「制夷」,站在目前中國的形勢來講,就是用自己的節奏擴大開放,深化改革,抵制美國無端挑起的中美貿易摩擦,保證我國的最大利益。
  • 中美貿易摩擦致美國教育損失巨大 相當於出口降低10%
    不過,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開始後,這一趨勢明顯放緩。日前,在「中國城市百人論壇2020青年論壇No.5——城市、房地產與經濟增長」會議上,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餘淼傑指出,中美貿易摩擦導致美國的教育收入損失了11.5億美元,相當於降低出口10%左右。這一結論源自餘淼傑與其他4位中外學者合作完成的研究,目前已經以論文的形式發表。
  • 專訪:經貿摩擦不利中美兩國和世界——訪韓國成均館大學教授安玉花
    新華社首爾5月25日電專訪:經貿摩擦不利中美兩國和世界——訪韓國成均館大學教授安玉花新華社記者耿學鵬 田明針對持續升級的中美經貿摩擦,韓國成均館大學中國大學院金融學教授安玉花近日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
  • 中美貿易摩擦的事實、原因與應對
    這就是我所認為的,目前中美貿易摩擦的事實。就對策而言,首在調整與美關係,不挑戰只跟隨,以此避開修昔底德陷阱,而全力修內政。而內政方面,單經濟領域而言,首在擴大消費。   正如標題,談的主要還是目前激戰正酣的中美貿易戰。也正如標題所透照的,就這個話題,大致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講中美貿易戰的事實,第二部分我將試圖談談我國的應有之應對。當然,這個「應有」純屬個人主觀意見。
  • 中美貿易摩擦會不會影響大豆進口 看看食用油巨頭中糧怎麼說
    近段時間以來,圍繞著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問題,大豆進出口貿易受到各界關注,對此,很多網友的意見是出重拳,抵制美國大豆的進口,讓他們知道中國的厲害。當然,正如邱吉爾所說,沒有永遠的朋友、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
  • 貿易霸凌無法讓美國「再次偉大」——來自「中美經貿摩擦問題與...
    作者:本報記者 曹元龍 張斐曄 何思陽   6月5日,主題為「中美經貿摩擦問題與出路」的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高端智庫論壇在京舉行。在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謝伏瞻的主持下,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等機構的專家學者進行了深度交流。
  • 我讀過的最好的關於「中美貿易摩擦」的深度剖析及其對商品期貨...
    深度剖析「貿易摩擦」  最近期貨市場關注的熱點是中美之間的「貿易大戰」。美國川普政府為了緩解對中國長期的貿易逆差施行了提升關稅的政策,中國作為應對推出了一系列的反制措施。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之間的互相傷害戲碼對於後期期貨市場的方向起到決定性的影響,下面我們從多個層次對中美的貿易戰進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