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為貿易摩擦買單的不止中美 長期損失遠超想像

2021-01-08 網易新聞

資料圖:港口航拍。

5月10日起,美國對華2000億美元輸美商品加徵關稅稅率從10%提高到25%。至此,美國已對總計25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25%關稅。下周,美方關稅措施可能再度升級,中方的新一輪反制也箭在弦上。

貿易摩擦由誰買單?一再升級關稅措施,美國真的「很容易贏」嗎?貿易摩擦造成的損失究竟幾何?近來,國內外不少機構和學者基於實證分析和模型測算等方式作出了各自的預估。

從這些「帳單」中可以清楚看出,作為世界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中美貿易摩擦不僅影響兩國自身,也殃及世界經濟。而隨著摩擦的進一步升級,損失料將持續加大。

關稅戰是個「七傷拳」

中國商務部研究院對外貿易研究所所長梁明:

2018年全年,共有2500億美元中國商品被美國列入加稅清單,這部分商品對美國出口額同比增長9.8%,中國對美國整體出口額增長6.7%。今年一季度,加稅清單上的中國商品對美國出口額同比下降24.2%,中國對美國整體出口額下降13.9%。

2018年全年,共有1100億美元美國商品被中國列入反制清單,這部分商品對華出口額同比下降4.1%,美國對華整體出口額增長0.8%。今年一季度,反制清單上的美國商品對華出口額同比下降39.8%,美國對華整體出口額下降31.8%。

綜合來看,現行關稅措施對美國的影響更大。

2000億美元商品徵稅清單中,中國對美出口額佔該產品總出口額50%以上的商品只有124項,這意味著清單上的大部分商品中國對美國市場依賴程度都不高,可以轉向其他市場出口,對中國外貿整體影響有限。

下一步,隨著關稅措施升級,中美雙邊貿易額將進一步下滑。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高凌云:

美國對華總計2500億美元輸美商品加徵關稅,中國只承擔了9%-10%的稅負,其餘90%的稅負實際上都由美國本土零售商、企業和消費者買單。如果按照世界銀行的報告,稅負則是100%都傳遞到了美國國內。

目前徵稅清單裡很多商品都是生活必需品。美國對這些商品的需求不會因為加徵關稅而消失,因此進口商必須繼續進口,並把增加的成本向下傳導至零售商和消費者。這個時間通常是3-6個月。也就是說,過了這個時間,影響就會逐漸顯現。

對加徵關稅的影響,應當從動態、長期、全局的視角來觀察。美國認為貿易戰很容易贏的觀點是短期的、片面的。如果一意孤行,繼續單邊加徵關稅,最後打的很可能是傷人傷己的「七傷拳」。

世界銀行、加州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和伯克利分校、世界銀行、哥倫比亞大學學者的研究認為,美國政府2018年徵收的關稅給生產者和消費者帶來的損失佔美國GDP的0.4%。但如果把其他人的收益考慮在內,加徵關稅給整個經濟體帶來的淨成本為GDP的0.04%。

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高柏:

中美貿易摩擦使美國經濟損失了64億美元,相當於GDP的0.03%。

紐約聯邦儲備銀行、普林斯頓和哥倫比亞大學:

提高關稅讓美國企業承受了14億美元的損失,美國消費者增加了30億美元的負擔。

紐約聯邦儲備銀行:

目前被加徵關稅的中國商品只有五分之一左右是消費品,但關稅措施升級會把玩具、服裝等物品也納入其中。關稅措施升級對核心通脹(不包括食品和能源)的影響將從0.1個百分點上升至0.4個百分點。

摩根史坦利:

摩根史坦利報告認為,中美貿易摩擦可能是全球需要面對的「最緊迫的風險」,並將亞洲和新興市場股票價值下行風險定為8%至12%。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如果對中美之間所有貿易徵收25%關稅,將使美國GDP下降0.3%至0.6%,中國GDP下降0.5%至1.5%。

中國農業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貿易政策模擬研究室教授李春頂:

20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加徵關稅稅率提高到25%,世界總福利將下降0.021%,產出將減少0.123%,製造業就業將下降0.28%,貿易將下降0.79%。

長期損失可能遠超想像

但學者提醒說,由於數據具有偶發性和滯後性,中美經貿摩擦造成的長期損失可能遠超想像。

「關稅措施造成的實際影響是巨大的」,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採訪時說,外貿數據具有滯後性,且數據背後還有各種因素,真實影響僅靠現有圖表無法充分體現。「現在,企業還能通過自己消化一點,與合作夥伴分擔一點來應對,三個月以後負面效應全出來了。」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也表示,貿易摩擦具有溢出效應。它對多年來基於規則的全球貿易體系造成嚴峻挑戰,破壞了幾十年來和平與發展的秩序和規則,影響了人們對未來的預期,「這一點比較可怕」。

「現在中美正面臨共同抉擇:是把世界經濟帶到溝裡,還是作為負責任大國恢復理性,關係到人類社會的未來。」張燕生說。

對此,中國已經明確表示,中美關係十分重要,經貿關係是中美關係的「壓艙石」和「推進器」,不僅涉及兩國關係,也涉及世界和平與繁榮,合作是雙方唯一正確的選擇。

中國該怎麼辦?

面對美國的步步緊逼,中國該怎麼辦?

「凡是歷史上經濟曾經被打垮的,都是自身有問題。」張燕生說,只要堅定不移按照自己的節奏,做好自己的事情,「中國經濟是打不垮的」。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魏建國也認為,中國經濟已充分顯現出強大韌性,而當前的首要任務是「要把自己的事情辦好」。預計今後中國會出臺更多舉措加大改革開放,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加快改善營商環境。

梁明表示,考慮到互相加徵關稅是「七傷拳」,中國選擇反制措施時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做更有針對性的調整,沒有必要緊跟美國的節奏和幅度。此外,為減輕企業負擔,應進一步推進減稅降費,改善營商環境。

在專門從事反傾銷申訴的海華永泰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吳必軒看來,反制有兩種:一種是「以牙還牙」式的反制裁,另一種是採取措施抵消不利影響。中國最好的反制是打造更開放、透明的市場環境,加速成長為全球製造業中心和創新中心,使中國經濟更加成為不可或缺的引擎。

而中國也正是這麼做的。上個月,中國又提出了一系列改革開放重大舉措,包括繼續大幅縮減負面清單,推動現代服務業、製造業、農業全方位對外開放;進一步降低關稅水平,消除各種非關稅壁壘;杜絕強制技術轉讓,完善商業秘密保護等。隨著這些措施逐漸落地,中國對全球投資者的吸引力進一步提升可期。



本文來源:國是直通車 責任編輯: 劉雨欣_NBJS7825

相關焦點

  • 中美貿易摩擦致美國教育損失巨大 相當於出口降低10%
    不過,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開始後,這一趨勢明顯放緩。日前,在「中國城市百人論壇2020青年論壇No.5——城市、房地產與經濟增長」會議上,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餘淼傑指出,中美貿易摩擦導致美國的教育收入損失了11.5億美元,相當於降低出口10%左右。這一結論源自餘淼傑與其他4位中外學者合作完成的研究,目前已經以論文的形式發表。
  • 中美貿易摩擦的現實影響與前景探究
    【摘要】 通過梳理中美貿易摩擦的發展過程,分析中美雙方加徵關稅清單涉及的商品及其特徵,使用可計算的一般均衡方法對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和發展前景進行了若干情景下的模擬分析發現:第一,中美貿易摩擦會對我國出口及整體福利產生不利影響;第二,在美國對我國徵加額外關稅的情況下,我國是否對美國商品加徵關稅對我國的影響較小;第三,若美國與歐盟達成零關稅協議
  • 餘淼傑:中美貿易摩擦致美國教育損失巨大 相當於出口降低10%
    不過,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開始後,這一趨勢明顯放緩。日前,在「中國城市百人論壇2020青年論壇No.5——城市、房地產與經濟增長」會議上,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餘淼傑教授指出,中美貿易摩擦導致美國的教育收入損失了11.5億美元,相當於降低出口10%左右。
  • 「老外談」關於中美貿易摩擦,看外國專家怎麼說
    中美兩國之間的貿易摩擦持續升級。關於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外國專家有什麼看法呢?1、《亞洲銀行家》雜誌主席伊曼紐爾·丹尼爾(Emmanuel Daniel):值得注意的一點是,美國政府封鎖華為,同時也會阻礙美國企業對中國的晶片出口,這反過來會壓低晶片的價格。所以,從一開始這就不是一場你輸我贏的零和遊戲。
  • 貿易霸凌無法讓美國「再次偉大」——來自「中美經貿摩擦問題與...
    作者:本報記者 曹元龍 張斐曄 何思陽   6月5日,主題為「中美經貿摩擦問題與出路」的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高端智庫論壇在京舉行。在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謝伏瞻的主持下,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等機構的專家學者進行了深度交流。
  • 在「中美經貿摩擦問題與出路」智庫論壇上,與會專家指出:貿易戰沒...
    中美關係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係,其中經貿關係是兩國關係的「壓艙石」和「推進器」。在6月5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的「中美經貿摩擦問題與出路」智庫論壇上,專家學者們表示,美國無視中國多年來在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改善外資營商環境等方面的不懈努力和取得的巨大成績,對中國作出諸多不客觀的負面評價,挑起中美經貿摩擦,必將損害兩國和全球利益。
  • ...MBA學生聽《中美貿易摩擦——原因、事實與中國立場》講座有感
    【MBA中國網訊】聽《中美貿易摩擦——原因、事實與中國立場》講座有感所謂「師夷」,就是向西方學習先進思想和技術,「師夷」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為了「制夷」。所謂「制夷」,站在目前中國的形勢來講,就是用自己的節奏擴大開放,深化改革,抵制美國無端挑起的中美貿易摩擦,保證我國的最大利益。
  • 聚焦中美貿易摩擦 | 中美貿易經濟帳到底該怎麼算?
    隨著近期中美貿易摩擦升溫,讓兩國經貿的一些熱點問題再次引發廣泛關注。美國對華貿易逆差真像美國說的那樣嗎?據美方統計,2017年美中貿易逆差的總額是3752億美元;而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美國對華貿易逆差僅為2758億美元。為何同一個數據會出現不同版本呢?
  • 應對中美貿易摩擦,寧波準備好了
    從會場出來已是傍晚時分,寧波名億德進出口有限公司負責人祝女士心潮起伏,她在微信朋友圈裡發布了這樣一條感言,配圖上,「全市應對中美貿易摩擦研討會」的紅色條幅,溫暖而振奮。    昨天下午,市政府召集市發改委、市商務委、市經信委等24個相關市級部門,及各區縣(市)政府商務部門,會同如意股份、甬南針織、卓力電器、杜亞機電等200家重點外貿企業,共同探討當前中美貿易摩擦對寧波的影響及相關應對舉措。
  • 中美貿易摩擦的事實、原因與應對
    這就是我所認為的,目前中美貿易摩擦的事實。就對策而言,首在調整與美關係,不挑戰只跟隨,以此避開修昔底德陷阱,而全力修內政。而內政方面,單經濟領域而言,首在擴大消費。   正如標題,談的主要還是目前激戰正酣的中美貿易戰。也正如標題所透照的,就這個話題,大致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講中美貿易戰的事實,第二部分我將試圖談談我國的應有之應對。當然,這個「應有」純屬個人主觀意見。
  • 「東豔 馬盈盈」疫情衝擊、中美貿易摩擦與亞太價值鏈重構——基於...
    中美貿易摩擦爆發之前,亞太生產網絡密集度不斷提高,分工合作較21世紀初更加深化。其中,平均距離從1.2168下降為1.1318,網絡密度從0.7275上升至0.8181。從點度數、點強度、Laumas指標和特徵向量中心度來看,中美是亞太生產網絡的中心國家,既作為供應商為亞太其他經濟體提供中間品,又作為需求者帶動其他經濟體的產出。
  • 認清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的實質及應對舉措
    只要存在國際分工和貿易,美中這兩個最大的國別貿易體出現貿易不平衡就是常態。對於不斷升級的中美貿易摩擦,需要認清其實質,已由正常的貿易逆差摩擦升級到智慧財產權保護摩擦乃至國家安全壁壘摩擦,已變異為美國國內貿易法凌駕於WTO國際規則之上的新型貿易摩擦。
  • 中國駐德大使在德媒撰文談中美貿易摩擦:我們不想打,但也不怕打
    美國的保護主義、單邊主義行徑幹擾的是全球價值鏈、產業鏈和供應鏈,同時也嚴重破壞了多邊貿易體制和世界貿易組織規則,並給全球經濟復甦帶來嚴峻挑戰。根據德意志銀行測算,2018年以來中美貿易摩擦使美國股市損失5萬億美元。美農產品對華出口同比減少約三分之一,僅美國中西部地區就有84個農場申請破產,創金融危機以來最高紀錄。
  • 美聯儲研究:中美貿易摩擦使美國公司市值縮水1.7萬億美元
    財聯社(上海,編輯 周玲)訊,紐約聯儲周四(美東時間5月28日)發布的報告顯示,中美貿易摩擦使美國上市公司市值減少1.7萬億美元,並使美國2019年的投資增長率下降了0.3個百分點。報告預計到2020年底,中美貿易摩擦將使美國投資增長率下降1.9個百分點。
  • 標普:人民幣走向視乎中美貿易及科技摩擦發展
    【財華社訊】標準普爾發表報告,預期人民幣見七算後的未來走向,將取決於中美貿易及科技摩擦的發展動向。報告指出,自2016年以來中國貨幣政策一直聚焦於維持一藍子貨幣匯率穩定(當中美元連同港元佔大藍子貨幣指數權重為27%),以及容許市場力量扮演更大角色。標普亞太區首席經濟師Shaun Roache表示,雖然人民幣見七算引起市場關注,但相信中國對人民幣政策沒有改變。
  • 有關中美貿易摩擦的很多常理分析,都犯了大錯
    今天我演講的主旨,就是結合現在的貿易摩擦,辨析一下這些看似通行無誤的傳統觀點。現在進行的這場中美貿易摩擦是實打實的且親眼可見的,它不會憑空消失或結束。有一種看法認為中美貿易摩擦主要就是現任美國總統川普挑起來的,源於他的個人意志,我不這麼認為。
  • 【專訪】餘淼傑:貿易摩擦並不代表中美經貿關係出現轉折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餘淼傑日前在接受界面新聞專訪時指出,當前貿易摩擦並不代表中美經貿關係出現了轉折。中美經貿關係的主題是「互補」,中國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升級並不意味著中美經濟競爭性加強而互補性下降。他認為,從目前的態勢看,美國方面基於「301調查」提出的500億美元加稅清單很有可能落地,中國需認真對待。
  • 在Twitter上,三大央媒是如何做「中美貿易摩擦」報導的?
    本文以「中美貿易摩擦」報導為例,分析了人民日報、新華社和央視三家主流媒體在Twitter平臺上對該議題的報導,從報導內容、報導形式與報導框架等方面進行了總結,並討論了經濟議題在海外社交平臺上的傳播策略,以期為新媒體場域下的經濟議題國際傳播提供思考與啟示。
  • 我讀過的最好的關於「中美貿易摩擦」的深度剖析及其對商品期貨...
    深度剖析「貿易摩擦」  最近期貨市場關注的熱點是中美之間的「貿易大戰」。美國川普政府為了緩解對中國長期的貿易逆差施行了提升關稅的政策,中國作為應對推出了一系列的反制措施。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之間的互相傷害戲碼對於後期期貨市場的方向起到決定性的影響,下面我們從多個層次對中美的貿易戰進行分析。
  • 談及中美貿易摩擦,中國常駐WTO代表團大使張向晨連用兩個反問句
    5月16日,彭博社刊發中國常駐世貿組織代表團大使張向晨專訪文章,從中美貿易摩擦等熱點話題切入。 張向晨認為,中美在經貿領域顯然存在利益交集,但需要以誠意來尋找。中美兩國之間很多問題具有複雜性,通過溝通、談判解決彼此的貿易關注是一項長期的任務。舉起大棒,是錯誤地對待別人的問題,放下大棒,才能正確地面對自己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