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高修訂司法解釋將「英烈保護」納入檢察公益訴訟案件範圍

2021-01-18 環球網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新華社北京12月30日電(記者 陳菲、劉碩)為貫徹實施民法典,最高人民檢察院日前會同最高人民法院,對《關於檢察公益訴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進行了修訂,將 「英烈保護」正式納入檢察公益訴訟案件範圍。

據了解,此次修訂的主要內容,是根據民法典的規定,在檢察機關提起民事公益訴訟的案件範圍中,增加了「侵害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領域,並針對該領域案件特點,在訴前公告的基礎上,增加了徵詢英雄烈士等的近親屬意見的訴前履職方式。

民法典規定:侵害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此條文在《英雄烈士保護法》第二十五條規定的基礎上,採用增加「等的」二字的方式,適當擴大了英烈保護民事公益訴訟的對象範圍。

最高檢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雖然民法典相關規定沒有直接涉及公益訴訟檢察制度,但英烈保護領域民事公益訴訟僅有檢察機關可以提起,民法典的規定可以作為檢察機關提起民事公益訴訟的實體法依據。在民法典規定的基礎上,擴大英烈保護民事公益訴訟的案件範圍,符合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拓展公益訴訟案件範圍」部署要求。

據悉,修訂後的解釋條款於2021年1月1日正式實施。

相關焦點

  • 全文|兩高修訂《關於檢察公益訴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為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最高人民檢察院會同最高人民法院,對《關於檢察公益訴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進行了修訂。此次修訂的主要內容,是根據民法典的規定,在檢察機關提起民事公益訴訟的案件範圍中,增加了「侵害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領域,並針對該領域案件特點,在訴前公告的基礎上,增加了徵詢英雄烈士等的近親屬意見的訴前履職方式。此次修訂經2020年12月23日最高法審判委員會第1823次會議、2020年12月28日最高檢第十三屆檢察委員會第58次會議審議通過。
  • <第776期>全文|兩高修訂《關於檢察公益訴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
    為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最高人民檢察院會同最高人民法院,對《關於檢察公益訴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進行了修訂。此次修訂的主要內容,是根據民法典的規定,在檢察機關提起民事公益訴訟的案件範圍中,增加了「侵害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領域,並針對該領域案件特點,在訴前公告的基礎上,增加了徵詢英雄烈士等的近親屬意見的訴前履職方式。此次修訂經2020年12月23日最高法審判委員會第1823次會議、2020年12月28日最高檢第十三屆檢察委員會第58次會議審議通過。
  • 兩高修訂《關於檢察公益訴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央廣網北京12月31日消息(記者孫瑩)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檢察公益訴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修訂後發布,修訂後的條款於2021年1月1日正式實施。最高檢第八檢察廳廳長胡衛列介紹,此次修訂的主要內容,是根據《民法典》的規定,對檢察機關提起民事公益訴訟的案件範圍做了調整。胡衛列說:「檢察機關提起民事公益訴訟的案件範圍增加了『侵害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領域,並針對該領域案件特點,在訴前公告的基礎上,增加了徵詢英雄烈士等的近親屬意見的訴前履職方式。」
  • 公益訴訟首個司法解釋意義重大
    · 《黨政領導幹部考核工作條例》 · 公益訴訟首個司法解釋意義重大
  • 西藏昌都:公益訴訟公開聽證 凝聚英烈保護最大共識
    為充分發揮公益訴訟檢察職能在傳承、弘揚英雄烈士精神過程中的積極作用,近日,昌都市檢察院就督促昌都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做好八宿縣怒江大橋橋墩紅色遺蹟保護及修建英烈紀念碑工作召開公益訴訟公開聽證會,邀請昌都市人大、政協領導及人民監督員擔任聽證員,昌都市軍分區、昌都市武警支隊有關單位領導參加會議。  聽證會上,承辦檢察官向聽證員、與會領導詳細介紹了案件情況並發表意見。
  • 緬懷先烈,檢察公益訴訟保護抗戰紀念設施
    多地檢察機關發揮公益訴訟職能保護抗戰紀念設施,用實際行動緬懷先烈,弘揚革命精神。圖為今年6月,北京市房山區檢察院聯合北京軍事檢察院向相關行政部門發出檢察建議前,對轄區內14處英烈紀念設施維護不到位、保護範圍不明確等問題進行實地調查。
  • 全面推進檢察公益訴訟審判工作
    在起草司法解釋過程中,「兩高」經反覆協商,吸收各方面意見最後形成了《解釋》第四條規定,「人民檢察院以公益訴訟起訴人身份提起公益訴訟,依照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享有相應的訴訟權利,履行相應的訴訟義務,但法律、司法解釋另有規定的除外」。
  • 賈永健:中國檢察機關提起行政公益訴訟模式重構論
    2015年7月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最高人民檢察院在部分地區開展公益訴訟試點;2017年6月27日,又修改《行政訴訟法》,正式在法律上確立了檢察機關提起行政公益訴訟制度;2018年3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檢察公益訴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兩高解釋》)正式實施,進一步明確了檢察機關提起行政公益訴訟的諸多具體問題。
  • 保護公共利益不受侵犯——全國人大常委會就公益訴訟檢察工作開展...
    新華社北京10月25日電題:保護公共利益不受侵犯——全國人大常委會就公益訴訟檢察工作開展專題詢問新華社記者陳菲、黃玥2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舉行聯組會議,就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開展公益訴訟檢察工作情況的報告進行專題詢問。推進公益訴訟檢察工作中遇到了哪些突出問題和困難?
  • 我國環境公益訴訟實現對重點地區全覆蓋
    6年來,由檢察機關以及社會組織提起的環境公益訴訟特別是檢察機關提起的環境公益訴訟逐年增多,基本實現了環境公益訴訟對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地區的全覆蓋。在中華環保聯合會與上海財經大學近日共同召開的「環境公益訴訟理論與實踐」專題研討會上,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八廳副廳長呂洪濤透露,2015年以來,檢察機關每年辦理的環境公益訴訟案件佔到所有公益訴訟案件的60%左右。
  • 法治早餐 | 兩高發布《關於辦理虛假訴訟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今日聚焦「兩高發布《關於辦理虛假訴訟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日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布《關於辦理虛假訴訟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將於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
  • 維西法院:七人合議庭,審理公益訴訟案件
    2020年10月22日上午,維西縣人民法院依法公開開庭審理了由維西縣人民檢察院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的被告人趙某、和某涉嫌非法採伐國家重點保護植物一案。這是兩高發布關於檢察公益訴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來,維西縣人民法院審理的第二例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
  • 全國已有17個省區將文物、文化遺產保護納入公益訴訟範圍
    旨在明確將文物和文化遺產領域作為檢察公益訴訟新領域的重點予以部署推進, 依法加強文物保護提供指引。最高檢第八檢察廳廳長胡衛列表示,各地檢察機關普遍加強與文物保護部門協作聯動,推動完善了文物和文化遺產長效保護和利用機制,解決私有產權文物保護難題,提高文物保護綜合治理水平,更注重兼顧文物保護與地方經濟發展相協調。據悉,截至2020年11月,全國23個省級人大常委會作出加強檢察公益訴訟工作的專項決定,其中有17個明確將文物、文化遺產保護納入公益訴訟新領域案件範圍。
  • 公益訴訟「調查難」到底怎麼破?來看看江蘇樣本
    作為檢察公益訴訟的首批試點省份,在5年多來的實踐中,江蘇檢察機關辦理了全國首例英烈保護公益訴訟案、長江特大鰻魚苗公益訴訟案等一批有影響的案件,較好地維護了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南京、連雲港、揚州、宿遷4個設區市以及多個縣級市人大常委會出臺了支持檢察公益訴訟決定。
  • 「法學匯」民法典侵權責任規定在環境檢察公益訴訟中的適用
    但公益訴訟與私益訴訟對「恢復原狀」或「賠償損失」的具體主張顯然不同。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8條至第24條,將環境公益訴訟案件的訴訟請求和責任承擔方式作了公益化改造。
  • 臺盟中央:構建行之有效的未成年人保護公益訴訟制度刻不容緩
    提案指出,針對問題有的放矢,推動構建行之有效的未成年人保護公益訴訟制度已刻不容緩。為進一步構建和完善未成年人保護公益訴訟制度,有效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臺盟中央提出相關建議:一、立足當前形勢,加強對未成年人保護公益訴訟工作的分析研判。
  • "公益訴訟檢察理論與實踐"研討會部分代表發言摘要
    檢察機關應當以更加積極的態度探索推進「等」外領域公益訴訟:首先,應將嚴重侵犯公共安全、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納入公益訴訟案件範圍,最大限度預防和減少安全生產事故。其次,應將網絡領域中發生的侵犯眾多公民個人信息的行為,以及危害國家安全、擾亂社會秩序、損害群眾權益等謠言行為列入起訴範圍。再者,在未成年人保護、文化遺產保護等領域發生的侵犯公共利益行為,也應納入提起公益訴訟的範圍。
  • 2020版重慶檢察公益訴訟白皮書發布
    、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英烈保護及其他領域,共履職發現公益訴訟案件線索2521件,立案2310件(其中行政公益訴訟立案2045件,民事公益訴訟立案265件);開展訴前程序2095件;行政機關採納訴前檢察建議糾正違法或履行職責1864件,整改率99.57%;向人民法院提起公益訴訟93件,其中民事公益訴訟19件,行政公益訴訟6件,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68件;法院審結公益訴訟案件71件,其中已判決結案67件
  • 檢察公益訴訟全面實施三年辦理案件31萬餘件!一起來了解公益保護的中國智慧
    從頂層設計到實踐落地,從局部試點到全面推開,再到快速健康發展,公益訴訟檢察走出了一條不平凡的道路。記者今天從最高人民檢察院了解到,這項工作自2017年7月全面開展至今,全國檢察機關共立案辦理公益訴訟案件31萬餘件。在這31萬餘件案件中,行政公益訴訟29萬餘件、民事公益訴訟1.8萬餘件。
  • 山東檢察公益訴訟全面實施三年辦理案件8773件
    9月23日,山東省檢察院發布消息,公益訴訟檢察工作自2017年7月全面推開以來,全省檢察機關共立案8655件,辦理訴前程序案件其中,行政機關主動履職糾錯7304件,訴前整改率達98%;訴訟請求獲法院支持率達到100%。全省檢察機關以開展「生態環保領域公益訴訟攻堅」「攜手清四亂,保護母親河」「守護海洋」等專項監督活動為抓手,緊緊圍繞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打好「三大攻堅戰」、黃河流域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海洋強省、「美麗山東」建設等重大部署,認真履行公益訴訟檢察職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