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公共利益不受侵犯——全國人大常委會就公益訴訟檢察工作開展...

2020-12-17 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0月25日電題:保護公共利益不受侵犯——全國人大常委會就公益訴訟檢察工作開展專題詢問

新華社記者陳菲、黃玥

2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舉行聯組會議,就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開展公益訴訟檢察工作情況的報告進行專題詢問。推進公益訴訟檢察工作中遇到了哪些突出問題和困難?檢察機關如何處理好檢察監督與政府履職的關係……針對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專委會委員、全國人大代表的現場提問,最高檢和國務院有關部門負責人一一予以答覆。

(小標題)正嘗試建立跨區域司法管轄制度為主的機構

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是黨中央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重要制度安排。這項制度從試點到全面推行的時間不長,取得了初步成效,在推進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突出問題和困難。對此,張蘇軍委員提問,最高人民檢察院打算如何攻堅克難,更好地開展公益訴訟檢察工作?

最高檢檢察長張軍說,從試點到執行4年多時間,這項制度走到今天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確確實實非常不容易。目前工作開展還不平衡,既有地域上的不平衡,也有辦案的類型不平衡,民事公益訴訟案件、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佔了絕大多數,行政公益訴訟就要少一些。人民群眾的需求和檢察機關的能力、制度建設也還有差距。有不少危害社會公益的案件,帶有區域性、流域性特點,現在司法管轄體系、制度不能適應。

張軍說,最高檢正在嘗試和努力爭取,以鐵路運輸檢察機關體制改革為契機,建立跨區域司法管轄制度為主的機構。他還表示,將堅定不移抓辦案,把地域上、案件類型上的不平衡,儘快通過有力的措施得到解決。堅定不移抓規範,進一步和有關部門共同制定規範的制度,來規範辦案、司法解釋、證明標準、鑑定等工作。

(小標題)深化協作共同保護綠水青山

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是檢察公益訴訟的重要領域。公益訴訟檢察工作全面推開以來,該領域案件佔立案總數一半以上。全國人大常委會專題詢問現場,鮮鐵可委員發問,檢察機關與有關部門在流域治理、環境保護方面如何互相配合,增強合力?

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表示,生態環境部門和檢察機關加強五方面配合保護生態環境。一是完善協作機制。二是加強制度建設。三是提供案件線索和技術支撐。生態環境部今年5月首次將113個問題和線索移交給了最高檢。四是共同督辦大案要案。五是聯合開展培訓和調研。

水利部部長鄂竟平在回答詢問時介紹,檢察機關的介入有效解決了一些難題和阻力。最高檢與水利部去年聯合在黃河流域開展「攜手『清四亂』、保護母親河」專項行動以來,水利部門及時向檢察機關移交問題線索2339件,檢察機關及時立案1097件,發出檢察建議1029件,解決了黃河流域一大批老大難問題,達到了「起訴一起、警示一片」的震懾效果。

最高檢副檢察長張雪樵說,去年1月,最高檢與水利部、生態環境部等9個部委建立了協作溝通機制,向各部委借案源、借人才、藉資源,互補短板,促進共識。著力推動解決環境治理、流域治理上下遊不同行、左右岸不同步的突出問題,最高檢繼續同行政部門深化協作,啃硬骨頭,辦典型案,共同保護綠水青山。

(小標題)重點整治電商平臺非法代購保健品

近年來,保健食品市場的亂象整治力度持續加大,但是虛假廣告、誇大宣傳、消費欺詐等問題仍然屢禁不止。葉贊平委員對將採取哪些有效舉措整治保健食品市場亂象提出詢問。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局長肖亞慶表示,保健食品市場亂象涉及面廣、原因複雜,是食品安全工作的痛點、難點和焦點。市場監管部門和有關部門聯合開展了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專項整治,查處案件5.8萬餘件,貨值33.2億元,公布了34起典型案例,形成了一些震懾作用。

肖亞慶說,市場監管部門持續開展保健食品行業的專項清理整治,同時,將研究起草保健食品行業清理整治行動方案,努力建立長效機制。完善保健食品註冊備案監管制度,督促引導保健食品生產經營者落實主體責任,做好科普,加強與檢察機關的協作配合。

張雪樵表示,最高檢將繼續與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密切配合,特別是針對電視購物廣告虛假宣傳保健品、電子商務平臺非法代購具有風險隱患產品、沒有標註有效期限以及其他相關標籤等問題進行重點整治。

(小標題)檢察機關不與原告爭訴權

根據相關法律規定,涉及公共利益的民事賠償案件,當事人和社會組織可以提起訴訟,檢察院提起檢察公益訴訟。鄭功成委員說,當檢察院提起檢察公益訴訟的時候,如何充分保護當事人的權益,如何在當事人訴訟和檢察公益訴訟之間做好平衡和協調?

張雪樵表示,檢察機關首先不與原告爭訴權。檢察機關提起任何民事公益訴訟,包括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要在媒體發布訴前公告,促請法律規定的機關或者社會組織來提起訴訟,目的就是要充分保護其他法律規定主體的訴權。

張雪樵說,檢察機關支持起訴做配角。對檢察機關已經完成調查取證的,社會組織提出來要求辦案,我們把所有的證據、鑑定結論全部移送。如果法律規定的機關或者社會組織,包括英烈近親屬不提起訴訟,對於損害公益的問題,檢察機關要填補這個空白,符合法定起訴條件的,必須履行法定職責,依法起訴。(完)

相關焦點

  • 浙江檢察曬出公益訴訟三周年成績單
    件,法院已審結案件中,檢察機關的訴訟請求均得到支持;12件案件入選最高檢、最高法和生態環境部典型案例;推動省人大常委會出臺《關於加強檢察公益訴訟工作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率先出臺關於服務保障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的意見;成立全國首個公益損害與訴訟違法舉報中心;聯合省生態環境廳建立全國首家公益訴訟(環境損害)司法鑑定聯合實驗室;獲評「浙江民生獲得感示範工程」,並作為檢察公益訴訟唯一樣本入選全國首部司法制度法治藍皮書
  • ...檢察院:多措並舉貫徹落實市人大常委會對檢察公益訴訟工作的建議
    2020年12月14日,當陽市人民檢察院黨組圍繞市人大常委會對檢察公益訴訟工作的建議,研究制定了貫徹落實意見。2020年11月20日,當陽市第八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認真聽取和審議《當陽市人民檢察院關於公益訴訟工作情況的報告》。
  • 臺灣省全國人大代表視察雲南昆明公益訴訟檢察工作側記
    當天下午,11位臺灣省全國人大代表來到昆明,視察滇池流域生態保護檢察工作,聽取檢察機關開展公益訴訟工作情況的報告。疑惑:溼地與檢察機關有什麼關係?初秋的星海半島溼地景色宜人,湖畔蘆葦、菖蒲叢生。代表們視察檢察工作的第一站就安排在滇池畔的這個溼地。
  • 推進公益訴訟 維護公共利益 縣檢察院兩年辦理公益訴訟案161件...
    來源:蒼南新聞網   蒼南新聞網7月22日消息:日前,縣檢察院舉辦以「推進檢察公益訴訟維護公共利益」為主題的「公益訴訟檢察開放日」活動。記者獲悉,該院兩年來共辦理公益訴訟案件161件,制發行政公益訴訟訴前檢察建議督促行政機關依法履職151件,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10件,挽回國家直接經濟損失400餘萬元,追繳生態修復補償金50餘萬元,督促修復國家生態公益林20餘畝,督促處理固體危險廢物近20噸。縣政協主席陳國苗、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忠秀參加活動。
  • 全面推進檢察公益訴訟審判工作
    全國人大常委會修法決定通過後,為了解決法律規定過於原則,檢察公益訴訟審判過程中急需明確的問題,最高人民法院在與最高人民檢察院溝通的基礎上,決定成立檢察公益訴訟司法解釋起草小組,聯合制定檢察公益訴訟司法解釋,先後聯合召開4次工作小組會議逐條就司法解釋稿進行研究,並在達成一致後共同徵求了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和國務院法制辦意見。在認真研究、吸收各方意見的基礎上,最終形成送審稿。
  • ...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深入推進檢察公益訴訟工作的...
    一、準確把握檢察公益訴訟工作的總體要求  建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目的是充分發揮檢察機關法律監督職能作用,促進依法行政、嚴格執法,維護憲法法律權威,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
  • 檢察公益訴訟全面實施三年辦理案件31萬餘件!一起來了解公益保護的中國智慧
    從頂層設計到實踐落地,從局部試點到全面推開,再到快速健康發展,公益訴訟檢察走出了一條不平凡的道路。記者今天從最高人民檢察院了解到,這項工作自2017年7月全面開展至今,全國檢察機關共立案辦理公益訴訟案件31萬餘件。在這31萬餘件案件中,行政公益訴訟29萬餘件、民事公益訴訟1.8萬餘件。
  • "公益訴訟檢察理論與實踐"研討會部分代表發言摘要
    檢察機關應當以更加積極的態度探索推進「等」外領域公益訴訟:首先,應將嚴重侵犯公共安全、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納入公益訴訟案件範圍,最大限度預防和減少安全生產事故。其次,應將網絡領域中發生的侵犯眾多公民個人信息的行為,以及危害國家安全、擾亂社會秩序、損害群眾權益等謠言行為列入起訴範圍。再者,在未成年人保護、文化遺產保護等領域發生的侵犯公共利益行為,也應納入提起公益訴訟的範圍。
  • 提起環境行政公益訴訟還需構建配套制度
    在這種制度困境中,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探索建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無疑具有方向指引和制度突破的重大意義。在此背景下,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最高人民檢察院在部分地區開展公益訴訟試點工作,具有迫切的現實必要性和深遠的實踐意義。
  • 強化法律監督 維護公共利益 ——2020年北海市檢察機關共受理公益訴訟案件線索204件
    今年以來,北海市檢察機關共受理公益訴訟案件線索204件,受理數較去年同期提升2倍,其中立案153件,辦理訴前程序案件104件,行政機關採納檢察建議45件,磋商結案59件。辦理刑事附帶民事案件23件,起訴6件。12月4日,北海市人民檢察院召開「學習習近平法治思想 強化新時代法律監督」檢察開放日暨公益訴訟新聞發布會,通報了該院在公益訴訟工作開展情況。
  • 浙江杭州:多維度守護網絡公共利益2019年以來辦理網際網路領域公益訴訟案件435件
    承辦檢察官通過訴前檢察建議,督促相關職能部門撤銷涉案網約車司機從業資格。8月13日,下城區檢察院聯合相關職能部門約談技術公司,進一步完善網約車從業人員信用評價系統,運用大數據加強對網約車平臺的監管。  去年11月,杭州市人大常委會出臺《關於加強檢察公益訴訟工作的決定》,明確提出積極穩妥探索網際網路侵害公益、個人信息保護等領域公益訴訟案件。
  •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劉藝:江蘇省人大常委會《決定》的創新意義
    作者為劉藝(中國政法大學檢察公益訴訟基地執行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決定》明確規定檢察機關在公益訴訟中是代表國家調查損害公益的行為並依法提起訴訟的公權力機關,解決了困擾檢察公益訴訟順利開展的瓶頸問題。
  • 公益訴訟「調查難」到底怎麼破?來看看江蘇樣本
    11月27日,江蘇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表決通過《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加強檢察公益訴訟工作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決定》在拓展案件範圍、完善民事公益訴訟訴前和解程序、分類管理公益損害賠償金等諸多方面進行了諸多探索。
  • 檢察公益訴訟十大典型案例
    編者按 12月25日上午,最高人民檢察院召開主題為「檢察公益訴訟工作深入發展,實現辦案全覆蓋」的發布會。會上通報了今年以來全國檢察機關公益訴訟工作情況,並圍繞公益訴訟主題發布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十三批指導性案例以及檢察公益訴訟十大典型案例。本版刊發典型案例,敬請關注。
  • 【雲觀兩會】公益訴訟「圈粉」代表委員:「我是參與者、見證者...
    至此,全國共有16個省級人大常委會出臺決定,支持檢察公益訴訟工作。這項工作何以得到如此高的關注度?記者採訪了多位全國人大代表。5月15日,浙江省人大常委會通過的《浙江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加強檢察公益訴訟工作的決定》第十五條明確提出,檢察機關應當加強長三角檢察公益訴訟工作協同,探索建立信息共享、協作配合的一體化跨區域檢察公益訴訟協作機制,共同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檢察機關完全可以通過類似長三角區域的這種協作機制,把邊界環境糾紛問題解決好。」
  • 張雪樵:公益訴訟制度於環境資源保護意義重大
    張哲 攝正義網北京9月14日電(記者王治國 徐盈雁 徐日丹)9月14日,中國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張雪樵在第二十二屆國際檢察官聯合會年會暨會員代表大會「環境犯罪」特別專題會議上作主旨演講,介紹中國政府致力於保護環境而首創的新型法律制度,即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張雪樵說,公益訴訟制度於環境資源保護意義重大。
  • 張軍談公益訴訟檢察工作:存在四方面問題和困難
    張軍談公益訴訟檢察工作:存在四方面問題和困難 2019-10-25 11:32:21 程丁 攝   中新社北京10月25日電 (記者 梁曉輝)中國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軍25日在北京說,當前公益訴訟檢察工作存在四方面問題和困難。  當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舉行聯組會議,就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開展公益訴訟檢察工作情況的報告進行專題詢問。
  • 四川廣元:市人大常委會調研未成年人權益保護檢察工作
    19:16:03 來源: 人民監督 舉報   ▼  9月14日,四川省廣元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田中文一行
  • 全國已有17個省區將文物、文化遺產保護納入公益訴訟範圍
    法院判定,9名被告人盜掘古墓葬的犯罪行為破壞了古墓葬的完整性,改變了古墓葬內文物的原有保存環境,不利於古墓葬內文物的繼續保存,侵害社會公共利益。旨在明確將文物和文化遺產領域作為檢察公益訴訟新領域的重點予以部署推進, 依法加強文物保護提供指引。
  • 高淳區檢察院「認罪認罰認賠」辦案新模式入選市檢察院公益訴訟...
    2019年,南京市檢察機關認真貫徹落實省市委和上級檢察院決策部署,依法履行公益訴訟檢察職能,積極回應社會關切,努力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共辦理公益訴訟案件259件,其中向行政機關發出訴前檢察建議209件、啟動民事公益訴訟訴前程序50件,依法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