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生態環境研究所常務副所長、浙江省水質科學與技術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劉銳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副總工程師印萍
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蒙藥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邢界紅
2020年全國兩會召開前幾日,浙江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青海省三省區人大常委會陸續出臺《關於加強檢察公益訴訟工作的決定》。至此,全國共有16個省級人大常委會出臺決定,支持檢察公益訴訟工作。這項工作何以得到如此高的關注度?記者採訪了多位全國人大代表。
凝聚共識,形成保護公益強大合力作為從事水環境研究的專家,全國人大代表、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生態環境研究所常務副所長、浙江省水質科學與技術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劉銳告訴記者,她在工作中遇到過一些跨省市的水汙染問題,河流上遊的水質會影響下遊城市的水質安全。之前,這種跨行政區劃的汙染治理,協調起來比較困難。
5月15日,浙江省人大常委會通過的《浙江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加強檢察公益訴訟工作的決定》第十五條明確提出,檢察機關應當加強長三角檢察公益訴訟工作協同,探索建立信息共享、協作配合的一體化跨區域檢察公益訴訟協作機制,共同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
「檢察機關完全可以通過類似長三角區域的這種協作機制,把邊界環境糾紛問題解決好。」劉銳代表對此十分贊同。
這樣的跨區域協作在其他省份也有開展。比如,雲南省與四川省共同開展三級「湖長+檢察長」瀘沽湖巡湖調研,研究落實川滇兩省共同保護治理瀘沽湖的協作機制,形成保護合力。
各地出臺的支持檢察公益訴訟的地方立法,大都明確了外部協作,要求相關單位和個人應當對檢察公益訴訟予以支持。
「不能光靠群眾舉報和檢察機關自己發現線索,要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建議檢察機關把民間的社團組織、環保機構、科研院所等充分發動起來,讓他們了解檢察公益訴訟的內容,可能會有更好的效果。」劉銳代表表示,自己也非常希望能參與到檢察公益訴訟中來,為環保貢獻科技力量。
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已經出臺的公益訴訟地方立法中,有不少地方根據有關法律和中央文件精神,結合當地實際,作出了一些有地域特色和創新性的規定。
內蒙古自治區人大常委會通過的《關於加強檢察公益訴訟工作的決定》明確,檢察機關要立足內蒙古區位實際,重點辦理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藥品安全、國有財產保護和國有土地使用權、進出口商品質量安全等領域的公益訴訟案件。
還有地方對公益訴訟鑑定評估難、賠償金管理使用難等現實問題作出回應,探索建立推行先鑑定後付費機制,明確行政機關意見、專家意見的證據效力等。有的明確了政府及其行政部門在支持配合公益訴訟檢察工作中的責任義務,將其依法支持配合檢察機關公益訴訟工作情況作為法治政府建設考核的重要內容。
山東省人大常委會出臺的《關於加強新時代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工作的決議》,為破解檢察權運行機制不健全、檢察監督剛性不足等難題提供立法支撐,同樣專門提到了公益訴訟。
山東是海洋大省、生態大省,從事海洋地質研究的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副總工程師印萍認為,上述《決議》的出臺將為海洋資源和生態環境領域的檢察公益訴訟提供更強有力的支持。
2019年,最高檢部署開展了「守護海洋」檢察公益訴訟專項監督活動,圍繞「美麗山東」和「海洋強省」建設,山東省檢察機關在專項活動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印萍代表表示,我國海洋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任重道遠,山東省檢察機關深入探索海洋領域公益訴訟的司法實踐,為全國沿海省市的海洋資源和環境保護提供了可借鑑的案例。
發揮檢察建議作用,把問題解決在訴前雲南省人大常委會通過的《關於加強檢察機關公益訴訟工作的決定》要求檢察機關在公益訴訟中,對發現負有監督管理職責的行政機關違法行使職權或者不作為,致使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應當按照公益訴訟訴前程序要求,向行政機關提出檢察建議,督促行政機關依法履職。實踐中,很多公益受損問題都解決在了訴前。
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蒙藥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邢界紅這次帶來了相關的建議,提出要探索民事公益訴訟訴前解決模式,築牢北疆綠色生態屏障。
邢界紅代表舉了一個具體案例。在辦理露天煤業等11家礦山企業生態損害賠償系列案件中,內蒙古通遼市檢察機關積極探索民事公益訴訟訴前磋商解決模式,在行政機關、鑑定機構和涉案企業的積極配合和支持下,推動通遼市政府與企業達成生態損害賠償協議,以訴前磋商的形式結案。她認為,這種形式在公益損害的行政解決與司法解決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提高了辦案效率,實現了雙贏多贏共贏。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加強檢察公益訴訟工作的決定》也明確,經過訴前程序,負有監督管理職責的行政機關未採取有效措施制止違法行為、未全面運用法律法規、規章和規範性文件規定的行政監管手段,受損公益仍未得到有效保護的,檢察機關應當依法提起行政公益訴訟。「這就保障了檢察建議的剛性。」邢界紅代表說。
檢察公益訴訟作為一項年輕的制度,目前仍在探索發展過程中,還面臨不少需要從法律政策層面、用改革的方法持續推動解決的問題。採訪中,多位全國人大代表均表示,省級人大常委會出臺關於加強檢察公益訴訟工作的決定,提高了社會各界對檢察公益訴訟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有效解決了檢察公益訴訟工作面臨的實際問題和困難,社會各界應當給予更多支持協助。
公益訴訟「圈粉」代表委員:全國政協委員、內蒙古蒙草生態環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召明
全國人大代表、福建省福安市坂中畲族鄉後門坪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雷金玉
全國政協委員、鄭州大學法學院教授沈開舉
「檢察公益訴訟,守護美好生活。」自從檢察機關全面開展檢察公益訴訟工作以來,護航生態發展、捍衛英烈名譽、守護食藥安全……檢察公益訴訟動作頻頻,同時積極探索「等」外領域,頗受社會各界關注。在全國兩會上,多位代表委員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我是公益訴訟的參與者、見證者、研究者……」
參與者:「一起守護公益」這幾年,一直有件事讓全國政協委員、內蒙古蒙草生態環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蒙草集團」)董事長王召明十分揪心——草原逐漸顯現生態退化的趨勢。「一些草原深處多年前就被破壞,受損嚴重,成為歷史遺留問題。」他認為,檢察公益訴訟應該在環境保護方面發揮更積極的作用。
王召明委員曾受邀到呼倫貝爾調研數日,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個奶牛養殖場示範區的變化。先前,由於養殖場產生的糞便得不到無害化處理,6萬多平方米草地上堆積著牛糞,汙染草原,影響植被生長。在檢察機關發出訴前檢察建議後,一條牛糞循環再利用生產線建成,再也看不到隨處堆積的牛糞了。
記者從內蒙古自治區檢察機關了解到,2015年7月至2020年第一季度,內蒙古自治區檢察機關收集公益訴訟案件線索20925件,立案15824件,14369件進入訴前程序。其中,生態環境領域公益訴訟案佔立案總數的59.91%。檢察機關已督促修復林地177.26萬畝、草原20.84萬畝,等等。
2019年12月6日,王召明委員成為公益訴訟的參與者。這一天,內蒙古自治區檢察院與蒙草集團籤署《生態環境大數據共享合作協議》,王召明委員將多年來積累的生態環境修復經驗毫無保留地分享。「我們的生態環境大數據可以與公益訴訟辦案指揮中心平臺互聯,為全自治區的公益訴訟檢察工作提供大數據和技術支持。」
「我願意與檢察機關、行政機關密切合作,一起守護公益,承擔起應盡的社會責任。」王召明委員對記者說。
見證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一提到公益訴訟,全國人大代表、福建省福安市坂中畲族鄉後門坪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雷金玉便興致勃勃、如數家珍:「噢,我去過重慶那個『檢察林』,破壞環境的人得交錢去種樹哩!」
被雷金玉代表稱為「檢察林」的,是重慶市檢察機關生態修復司法保護教育基地。早在2016年,重慶市萬州區檢察院便探索「專業化法律監督+恢復性司法實踐+社會化綜合治理」的生態檢察模式,讓犯罪嫌疑人繳納生態修復費用的同時補植林木。目前,重慶市檢察機關正在靈鳳山建設近1000畝的生態修復司法保護教育基地,已種植苗木約300畝。
雷金玉代表從重慶回到福建後,又特意對比了一下當地的「檢察林」。「各有各的好,這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福建省福安市檢察院的建設思路與重慶市檢察機關大體相同,不僅將昔日的養豬場變成青青「檢察林」,還增加了70餘處名言警句石刻,以紅色旅遊的方式開展犯罪預防教育、宣傳法律知識。
在去年全國兩會上,雷金玉代表在小組討論時就提到過檢察公益訴訟。近日,她驚喜地收到來自最高檢的回信,回信細細地答覆了她關注的檢察公益訴訟工作多方面的進展。「真的好多內容喲,好幾頁紙。」雷金玉代表對記者說,「去年全國兩會時,我只是口頭提了一些建議,最高檢竟然也進行了認真回復。公益訴訟特別『圈粉』,從中能夠見證公益訴訟的發展,我覺得特別欣慰。」
研究者:「對公益訴訟寄予厚望」全國政協委員、鄭州大學法學院教授沈開舉是第二年在全國兩會上關注公益訴訟。去年,他建議設立跨區劃公益訴訟檢察院,保障檢察機關獨立行使職權;今年,他又關注起了「等」外領域的探索。
校園周邊商販向未成年人出售「一支煙」,騷擾電話嚴重影響公眾正常生活,手機App違法收集個人信息,網紅食品、外賣餐廳等頻現食品安全問題……檢察機關對公益訴訟「等」外領域不斷進行新探索。「法律規定留下的『等』字空間,有待檢察機關發揮能動性去積極探索。」沈開舉委員表示。
2018年4月,河南省檢察院聯合鄭州大學等發起建立河南檢察公益訴訟研究院,河南省高級法院、省財政廳、省環境保護廳等十家單位積極參與。沈開舉委員作為該研究院的成員,一直在研究公益訴訟的各類實證問題。「過去老百姓遇到了問題,看到國家、社會等公共利益受到損害,卻不知道該如何去解決。」沈開舉委員認為,檢察公益訴訟的「等」外探索方向非常好,維護公共利益,推動解決了許多與老百姓切身利益相關的問題。沈開舉委員希望將物業服務領域納入檢察公益訴訟「等」外探索。他表示,人民群眾對公益訴訟的現實需求很大,期待檢察機關積極、穩妥開展「等」外領域探索,進一步拓寬公益訴訟的範圍。
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代表、福建古雷港口經濟開發有限公司職員郭晶晶
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滄州市中心醫院院長、黨委書記溫秀玲
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省尚志市魚池鄉新興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黑龍江省尚志市魚池鄉魚池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金東浩
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省伊春市婦幼保健院院長豐曉敏
「去年6月,福建省檢察院向全省檢察機關發布《關於建立行政公益訴訟訴前圓桌會議機制的規定(試行)》。我了解到,這是我省檢察機關貫徹落實省委深改委《關於支持檢察機關依法開展公益訴訟的意見》要求,建立健全圓桌會議機制的具體舉措,同時也是福建檢察機關在開展公益訴訟檢察工作中的一個重要創新舉措。」5月21日,全國人大代表、福建古雷港口經濟開發有限公司職員郭晶晶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行政公益訴訟訴前圓桌會議機制,是福建省檢察機關在最高人民檢察院指導下,借鑑「楓橋經驗」,秉承雙贏多贏共贏監督理念,著力協商解決公益受損問題的一種創新方式方法。這項機制的核心要義在於,檢察院在向行政機關發出檢察建議之後,針對被監督行政機關雖有整改意願但因客觀原因整改確有困難,或案件涉及多個行政機關需協調配合共同履職的情況,通過召集相關部門、組織以及群眾代表召開訴前圓桌會議,共同研究解決方案和措施,推動被監督行政機關更好履行公益保護職責。
福建省檢察院曾指導福州市長樂區檢察院通過組織區黨政機關、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行政機關負責人、群眾代表召開訴前圓桌會議的方式,共商解決問題方案,僅僅半個月時間就將違法堆放6年之久的4500多噸垃圾山清理完畢。
在郭晶晶看來,該機制有效解決了行政監管經常遇到的「多頭監管」問題,以及單一監督某個行政機關履職難以全面有效解決公益受損問題等,這一做法值得其他地區參考借鑑。
「這是檢察機關貫徹『盡最大可能將問題解決在訴前,以不訴勝於起訴』監督理念的具體體現。我注意到,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河北省滄州市檢察機關第一時間部署開展『加強檢察公益訴訟,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專項活動,共立辦涉疫情公益訴訟案件51件,其中通過磋商解決23件,涵蓋了防疫物資藥品安全、野生動物保護、醫療廢棄物處理、復工復產、教育監管等多個領域。」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滄州市中心醫院院長、黨委書記溫秀玲說,檢察機關勇於擔當,積極作為,緊盯關鍵領域,依法及時磋商或制發檢察建議,督促相關部門依法履職,全力維護疫情期間社會穩定。
「黑龍江省檢察機關在『小煤礦關閉整治』『校園食品安全』『農村面源汙染治理』專項行動中,既督促行政機關依法履職,又向公安機關和紀檢監察機關依法移送移交涉嫌違法違規和涉嫌普通刑事犯罪或者職務犯罪問題線索,極大地提升了監督質效。然而,檢察機關在督促行政機關依法履職方面的監督剛性仍顯不足,原因主要在於檢察建議的影響評價不足以引起被監督部門的重視。」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省尚志市魚池鄉新興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黑龍江省尚志市魚池鄉魚池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金東浩建議,可以通過將各級行政機關配合公益訴訟調查情況、檢察建議落實整改情況納入法治政府考評項目,增強行政機關對公益訴訟工作的重視程度。
金東浩注意到,在現有法律規定中,僅人民檢察院組織法規定了檢察機關公益訴訟的調查核實權,但缺少配套規定,不能完全滿足實際辦案需求。「建議通過立法完善相關法律規定,進一步明確調查核實手段及保障措施。如遇有辦案危險狀況時,公安機關、司法警察參與辦案的程序和職責應當明確;在行政機關拒不配合時,應當給予相關人員何種懲戒;在證據不立即取得即將滅失情況下,如何通過保全措施予以固定;當公益損害正在進行或調查取證遇到阻撓時,賦予檢察機關司法罰款、拘留等司法強制措施決定權等。此外,還要通過立法方式進一步完善檢察機關與公安機關、紀委監委的線索移送及查辦機制,增強檢察公益訴訟監督的震懾力。」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要拓展公益訴訟案件範圍。近年來,檢察機關不斷積極探索,已在人民群眾反響強烈的安全生產、文物及文化遺蹟保護、未成年人保護等領域辦理了不少成效顯著的典型案件。
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省伊春市婦幼保健院院長豐曉敏建議,可以將上述已經取得一定成效的領域通過立法形式納入監督範圍。「此外,檢察機關還要進一步注重將個案監督與社會治理中的共性問題結合起來,對調查發現的成百上千個行政相對人的同類違法事項全部進行梳理整合,針對一個行政執法業務條線只制發一份檢察建議,把問題說透,把法理說清,變碎片式監督為集中式監督,聚沙成塔,握指成拳,切實提升檢察建議的『含金量』和威懾力。」
(來源:檢察日報 文字:閆晶晶 胡玉菡 史兆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