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3月6日新媒體專電 題:「一軸多圈」「暗圈明圈」「圈圈相護」——代表委員聚焦異化的「共腐關係圈」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
羊年春晚,反腐相聲《圈子》爆熱走紅,官場裡形形色色的圈子,異化形成社會裡林林總總的潛規則,讓每個人憤怒痛斥卻又難逃其中。近幾年一些地區、領域腐敗案件高發的背後,「一把手」與官員、商人、親屬、情人等以利益為紐帶結成各種貪婪的「共腐關係圈」,這種異化的官場「黑色文化」現象引起兩會代表委員們的關注。
「一軸多圈」:「權力任性」形成利益板結
以腐敗官員為軸心,夫妻聯手,父子上陣,兄弟串通,七大姑八大姨共同斂財。從近年爆出的腐敗案件看,「獨狼式」案件越來越少,而「拔出蘿蔔帶出泥」、一人牽出一窩人的區域性腐敗、家族式腐敗、塌方式腐敗越來越多。
一些代表委員提出,當前系統性和領域性腐敗交織,用人腐敗和用權腐敗共存,體制外和體制內掛鈎,權錢交易、權色交易、權權交易同在,利益關係錯綜複雜、盤根錯節,形成了觸目驚心的「共腐關係圈」。
全國人大代表、秦希燕聯合律師事務所主任秦希燕說,一個腐敗官員周圍,常常圍繞著親友幫、秘書幫、朋友幫、商人幫等形形色色的圈子,「一軸多圈」上下勾連、左右同謀形成利益板結,在板塊內和平共處、利益共享。
2014年審判的湖南省交通系統窩串案中,被處理的28名幹部中,有13人涉湖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原局長馮偉林案、5人涉湖南省交通廳原副廳長鄒和平案、4人涉湖南省交通廳原黨組書記陳明憲案、3人涉湖南省交通廳原副廳長李曉希案。
據記者調查,陳明憲案發後,除剛滿周歲的小兒子外,其妻周茜、其子陳釧、其妹陳明珍、其弟黃道軍都通過陳明憲的職務便利牟取了巨額非法利益,甚至身邊的朋友、同事、司機也都有涉案。
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道真縣紀委書記鄭維勇說,在近年查處的腐敗案件中,一人當官「全家腐」的事例不勝枚舉。有的主政一方,老婆孩子經商辦企業,包攬工程、批發項目,套取巨額利益;有的搞「一家兩制」,「前門當官,後門開店」,家人跟著一起大發橫財,自己成了「權錢交易所所長」。
上梁不正、下梁易歪。代表委員們提出,「一把手」如果存在嚴重經濟問題,往往會在一個地區、系統引發窩案、串案,涉案人員少則幾人多則十幾人甚至幾十人,這種「黑色圈子」的本質是腐敗結成的利益共同體。
「暗圈明圈」:多樣「人情圈」掩護核心「利益圈」
親友圈、朋友圈、同學圈、同鄉圈、同事圈、同行圈……「圈子文化」在中國根深蒂固,不少人都喜歡在「圈子」中來回穿梭、樂此不疲。可對身處官場的人來說,看著漫無目的圈子,或許醉翁之意不在酒,結交情誼是為了將來相互提攜、互通款曲。
據調查,江西萍鄉市腐敗窩案中,萍鄉市原政協主席晏德文與原常務副市長孫家群有「師徒關係」,孫的提拔曾得到晏的諸多關照;原市委秘書長張學民與晏德文有同學關係,這些盤根錯節、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為他們共同作案提供了便利條件。
湖南省華夏廉潔文化研究會會長傅學儉說,官場圈子成為一種「潛規則」,但有些是明圈子、有些是暗圈子,多樣「人情圈」掩護的不過是核心「利益圈」。對一些幹部來說,沒有「關係」,也要千方百計創造「聯繫」,為了進圈子,一些人通過「打幹親」、「打禮」等方式拉關係;一些幹部千方百計架「天線」、搞「勾兌」,圈子文化形成「近親繁殖」、「山頭主義」和「群蛀現象」。
浙江省紀委一名幹部表示,一些幹部將分管領域當成私人領地,將家人變成了下級幹部,將下級幹部當成「家臣」。原有的規章制度成為擺設,腐敗起來上下聯手、肆無忌憚,一旦被查,就是窩案、串案。
原安徽泗縣縣委書記晏金星收受47名幹部的賄賂,涉及「買官賣官」崗位不僅包括副縣長、縣委常委等要職,還覆蓋全縣20餘個科局和10多個鄉鎮。「錢帽交易」滋生「塌陷式腐敗」,一手收「票子」一手發「帽子」。
「圈圈相護」:「江湖文化」異化「官場文化」
有「圈」走遍天下,無「圈」寸步難行,部分代表委員說,這是社會的病態,決不能成為當前的常態。湖南省委黨校黨建研究部主任龔永愛等專家分析,某些幹部的「人際圈」已淪為「以腐敗為榮、以廉潔為恥」的舊式官場,在這個「生態圈」內,眾人尊奉共同的「權威」,共同維護並確保其話語權;層級之間抱團不斷輸送利益,甚至形成隱形的「利益市場」甚至「交易價格」。「圈子」與「圈子」之間,既相互獨立、互不幹擾,又因板塊交叉和利益糾葛而相互妥協,形成共案。
一些代表委員痛斥,鐵道部原部長劉志軍、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劉鐵男等「大老虎」都有以權力為核心所形成的「腐敗圈子」。以廣東茂名市原市委書記羅蔭國為首的窩案,網羅了200多個腐敗官員,其中省管幹部就有24人。
拉關係、找靠山,攀龍附鳳、跑官要官;舉大旗、拉山頭,選邊站隊、拉幫結派。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科院專家朝克提出,「圈圈相護」形成異化的官場「江湖文化」,一些涉案官員之間平時多以兄弟相稱、抱團腐敗,一旦預感將「東窗事發」,又推崇「江湖義氣」,訂立攻守同盟,企圖逃避法律懲罰。
一些地方已經開始嚴厲打擊病態的「圈子文化」。湖南郴州就曾出臺《領導幹部「為官不為」五個一律問責實施細則》,將「以任何形式成立『同鄉會』、『老鄉會』、『戰友會』等組織,拉圈子、搞小團體、拉幫結派,為晉升、辦事等提供方便」納入監管、問責範圍。
郴州市紀委有關負責人表示,一經發現有拉幫結派的官員「老鄉會」類似組織出現,將按照細則進行問責,輕則通報批評,重則免職,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完)(參與採寫記者:王麗、劉良恆、張麗娜、方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