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圈又一圈的年輪
——讀《跋涉歸來仍是少年》有感
文/清清小溪水
《跋涉歸來仍是少年》這篇文章,是羅一鳴老師在生日來臨之際,寫給自己的一篇集回憶、懷念、現實及未來於一體的感悟人生的散文。羅老師的這篇文章從上篇、下篇和結尾三個部分分別闡述了人生各個時段的經歷和感慨。
作者在上篇裡,以小時候家鄉的青山綠水、老宅木屋、一縷炊煙、鄉間小路等為元素,記憶裡無不散發著鄉情的味道。小時候的砍柴種菜、拔秧栽禾、放牛釣魚、撲蟬捉鳥等,又喚起了作者對童年的無比依戀和懷念。這一段也正是每個人的一生中最最依戀、最最無憂無慮,並且是在故鄉度過的最美好的時光。鋼筋水泥、車水馬龍,熙熙攘攘的人流,忙忙碌碌,匆忙上下班的人流,是作者成年後對城市生活的生動寫照。長大了,生活條件好了,可伴隨的不是小時候想像中的無憂無慮,而是長大之後生活所帶來無盡的煩惱和人生的各種不易。肩扛著一份對家庭、對父母、對愛人和子女的重擔、責任和義務,艱難前行。臉上的皺紋,頭上的白髮,也是人到中年後,經過歲月的打磨,經歷坎坷和風雨後的收穫。笑看滄桑,是作者經歷後的感悟,並以淡定的態度笑看人生,也是珍惜餘生的總結。
人生的經歷都會是驚人地相似。塵世間的每一個人從出生到老死都要經歷人生的幾個歷程,我又何嘗不是?我也曾無數次的一邊前行一邊感慨一邊頓悟著。
每一個春天的微風,拂過的全是綠色,而且在我生命的年輪裡綠了數十次。用心撫摸著一圈圈的年輪,用心聆聽著每一圈的故事,慢慢才發現,路上的風霜雨雪已在體內熬成詩行,流淌在靈魂的阡陌。
一圈圈的年輪,大大小小的故事。人生就是從零到零的過程。第一個零是年少,慶幸的是我的句號還沒有終了。撫摸著大大小小的年輪,心裡無數次的數著。轉眼間,風颳過了好多遍,雨也下過了好多遍,春夏秋冬也輪換了很多遍,只是我已變得不認識當初的那個少女。那個圈圈離我越來越遠。現在,小河裡捉小魚、大樹上捕蟬、田埂上捉螞蚱、場院裡捉迷藏的人已不再是我。雖然我還是當年的那個少年,只是我不再年少。
數十年裡,我都假裝像個成熟人一樣不知所措的忙碌著,像個懂事的人一樣假裝著,忙碌著,假裝著……以至於把自己忙成一個什麼都無所謂,事事都懶得去計較,擁著一顆無所謂的心去善待他人的傻子。
在這個世界上,我已經包容了幾十年的回憶。低頭細數著一圈又一圈的年輪,猛然發現,年輪越畫越大,心也越裝越寬,一顆包容的心也隨之長大。我不知道我的句號將哪個圈畫圓,我只知道,時針還在一圈一圈不停的旋轉,不停的旋轉……
作者簡介:清清小溪水,本名王秀芬,山東人,六零後。陵城區作家協會會員,《當代作家聯盟》籤約作家。作品散見於《江南文藝之友》 《飛鳥的天空》《北國新文學》 《詩意中國》《楚風作家》等。2017年開始喜歡詩歌並開始創作。性格內向,喜歡安靜,人生格言:用溪水蕩滌靈魂,用文字詮釋生活。
-END-
1.關於平臺
理念:以春蠶吐絲般的語言,書寫有靈魂的文章!
目標:匯天下文友,打造一個百家爭鳴的文學交流平臺!
宗旨:讓初學者進步成長,讓愛好者走向成功!
2.關於總編
網名我本寧靜,曾用名伊鳴,江西鉛山人。現為絲語文苑網絡平臺總編,《江南文藝之友》期刊主編、青年作家網籤約作家。景德鎮市作家協會會員、珠山區作家協會會員。任大學教師近二十年,曾供職於黨委宣傳部門從事網站編輯工作,在多家省級以上的報刊上發表通訊、小說、評論、散文、詩歌等文章逾百篇。一個憂鬱內斂、真誠感性的男人,業餘塗鴉文字,記錄心路歷程和人生感悟。
3.關於投稿
稿件內容健康,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有一定的文學價值。題材、體裁不限:散文、小說、評論、詩詞、劇本等。來稿請附個人照一張、作者簡介、真實姓名、聯繫方式。稿件如一周內未見刊登,作者可自行處理,平臺不保存文稿。平臺所錄用的稿件,保留刪改權。投稿即視為接受平臺規則,如有疑義請慎投。微信:18179827100,郵箱:179400113@qq.com。
4.關於版權
所發作品為作者原創,由作者授權本刊首發,並對文中所涉內容負責。為尊重作者,維護原創,其它媒介轉載或使用,請聯繫本刊總編。文字、圖片版權歸原作者。
5.關於讚賞
讚賞隨意,所有讚賞費用用於平臺維護。
6.關於朗誦
需要朗誦的,請與主編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