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談公益訴訟檢察工作:存在四方面問題和困難

2020-12-13 中國新聞網

張軍談公益訴訟檢察工作:存在四方面問題和困難

2019-10-25 11:32:21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姜雨薇 責任編輯:姜雨薇

    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軍。程丁 攝

  中新社北京10月25日電 (記者 梁曉輝)中國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軍25日在北京說,當前公益訴訟檢察工作存在四方面問題和困難。

  當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舉行聯組會議,就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開展公益訴訟檢察工作情況的報告進行專題詢問。

  張軍在回答詢問時,談到了當前公益訴訟檢察工作所存在的問題和困難。第一,工作開展不平衡。這個不平衡既有地域上的不平衡,一個省市區內的不同地方辦案不平衡,也有辦案的類型不平衡,民事公益訴訟案件、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佔了絕大多數,行政公益訴訟就要少一些。

  第二,「4+1」「等」外的公益訴訟,社會人民群眾呼聲很高。「但是我們的經驗不足,我們審慎、積極地去做,人民群眾的需求和我們的能力、制度建設也還有差距。」張軍說。

  第三,有關法律法規、配套制度、司法解釋完善具體的程序、在工作進行當中發現的一些程序性、實體性、處理性的問題暴露出來,我們的制度還跟不上。「我覺得這也是正常的,先有實踐,再有規範,實踐中發現的這些問題還是比較突出的。」

  第四,我們自己的業務能力有待進一步加強。有不少危害社會公益的案件,帶有區域性、流域性,我們現在司法管轄體系、制度不能適應。我們考慮,能不能以鐵路運輸檢察機關體制改革為契機,建立跨區域司法管轄制度為主的機構。「我們在嘗試,也在努力爭取。」

  張軍表示,總體這些問題,最根本的還是我們檢察機關自己,我們的隊伍建設,整體對這項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公益訴訟檢察制度的政治上認識、業務能力素質上的提升、職業道德的建設,還有很大的差距。

  他同時介紹了下一步的三方面工作重點。一是堅定不移抓辦案,把地域上、案件類型上的不平衡,儘快通過有力的措施得到解決。

  二是堅定不移抓規範。辦案要規範,不能因為有壓力就去弄虛作假。司法解釋、證明標準、鑑定工作要規範,靠我們制度建設跟上去。與有關職能部門的協調配合要規範。

  「現在和政府部門開展的這些工作得到了有力的支持,都是實踐中一些創新做法,但是怎麼樣有規範、持續,特別是到基層能落實,需要我們進一步和中央有關部委去建設這樣一個規範的制度。」張軍說。

  三是堅定不移強素質。這次匯報以後,全國人大常委會進一步了解了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和情況,相關制度建設肯定會進一步得到重視,促進解決。(完)

相關焦點

  • 全面推進檢察公益訴訟審判工作
    最高人民法院黨組高度重視檢察公益訴訟審判工作,周強院長多次作出批示,要求堅決貫徹中央部署和立法精神,把檢察公益訴訟審判工作作為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的重大政治任務,建立專門工作機制,加大監督指導力度,切實抓緊抓好。試點期間,周強院長親自主持審委會研究制定《人民法院審理人民檢察院提起公益訴訟案件試點工作實施辦法》,親自審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環境公益訴訟案件的工作規範(試行)》等指導文件。
  • 最高人民檢察院公益訴訟檢察工作大理調研座談會在巍山召開
    大理州人民檢察院楊永華檢察長從探索拓展工作基本情況、主要做法和體會、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打算等四個方面,詳細匯報了大理州兩級檢察機關積極探索拓展公益訴訟案件辦理的情況。與會的大理州人民檢察院韓小紅副檢察長和第八檢察部主任、副主任,大理市人民檢察院、巍山縣人民檢察院、彌渡縣人民檢察院、南澗縣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分別就開展公益訴訟檢察工作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以及取得的收穫和體會作了匯報交流。
  • 馬勇:環境公益訴訟中檢察機關與社會組織的協調和聯動 | 「檢察...
    一、現狀和問題1. 環境公益訴訟個案辦理或有支持和協作從環境公益訴訟個案的辦理來看,檢察機關和社會組織彼此或有支持與協作,例如社會組織提起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檢察機關作為支持起訴單位。檢察機關在工作中發現的一些民事公益訴訟線索可以及時傳上去,社會組織提起的民事公益訴訟相關信息也可以及時傳上去,這樣一來公眾都能知道檢察機關在做哪些工作、社會組織在做哪些工作,檢察機關和社會組織雙方對彼此的信息也將會有更加充分的了解,信息方面就會產生一些焦點。當然,除提起案件這樣的信息之外,對環境損害鑑定評估方面的問題、對新類型案件有不同認識的專家觀點等均可以放在此平臺上進行交流。
  • ...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深入推進檢察公益訴訟工作的...
    注重以個案辦理推動部門、行業和區域相關問題的集中整治,做到辦理一案、警示一片、教育引導社會面,實現標本兼治。做好檢察建議後續溝通交流和跟進監督工作,抓實抓細檢察建議「回頭看」,重點解決履職整改不到位、糾正違法虛假不實、整改成效未能有效鞏固、案件辦結後反彈回潮等問題。  (三)加強自身建設。檢察機關建立健全檢察一體化辦案機制,加強縱向和橫向的協同聯動,提升檢察公益訴訟合力。
  • 檢察公益訴訟十大典型案例
    編者按 12月25日上午,最高人民檢察院召開主題為「檢察公益訴訟工作深入發展,實現辦案全覆蓋」的發布會。會上通報了今年以來全國檢察機關公益訴訟工作情況,並圍繞公益訴訟主題發布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十三批指導性案例以及檢察公益訴訟十大典型案例。本版刊發典型案例,敬請關注。
  • 廈門市檢察機關創新公益訴訟工作機制 做強新時代檢察監督
    2017年7月以來,我市檢察機關積極創新公益訴訟工作機制,制定《廈門市檢察機關專家輔助人參與公益訴訟活動管理辦法(試行)》,完善與法院、環保、財政、市場監督管理、行政執法等單位在信息共享、線索移送、聯席會議、聯合執法等方面的協作配合機制,切實履行法律監督職能,有效推進公益訴訟工作。
  • 賈永健:中國檢察機關提起行政公益訴訟模式重構論
    (一)檢察機關監督「違法行政行為」力不從心  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和最高人民法院的相關規定,檢察機關發現「行政機關違法行使職權或者不作為,致使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受到侵害」後,首要的工作就是調查核實違法行政行為是否存在;如果存在,還需進一步收集調取相關證據,然後在此基礎上進行訴前程序以及提起訴訟。
  • 檢察機關應建立公益訴訟線索初查評估機制
    二、目前檢察機關公益訴訟案件線索評估機制存在的問題(一)法律地位界定不清,缺乏明確的法律依據無論是試點期間《人民檢察院提起公益訴訟試點工作實施辦法》,還是2018年3月2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檢察公益訴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均沒有涉及線索評估及初查,只有最高檢制定的《辦案指南(試行)》中有比較原則的規定
  • 保護公共利益不受侵犯——全國人大常委會就公益訴訟檢察工作開展...
    新華社北京10月25日電題:保護公共利益不受侵犯——全國人大常委會就公益訴訟檢察工作開展專題詢問新華社記者陳菲、黃玥2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舉行聯組會議,就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開展公益訴訟檢察工作情況的報告進行專題詢問。推進公益訴訟檢察工作中遇到了哪些突出問題和困難?
  • 漢陰檢察:無人機「小黑俠」助力公益訴訟工作
    為充分發揮檢察機關公益訴訟職能,切實解決公益訴訟案件取證難問題,漢陰縣檢察院專門購置了無人機設備進行案件線索摸排和調查取證工作,藉助新科技助力公益訴訟辦案。「畫面好清晰,整個現場全都能拍進去了」。近日幹警們利用無人機對幾起非法佔用土地的案件進行了現場勘查,無人機全方位、多角度的高空拍攝,準確全面地收集固定了相關證據,化解了以前普通拍攝證據呈現平面化、局部化的缺點,既提升了取證效率又提高了辦案質量,為全方位履行檢察公益訴訟監督職能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是漢陰縣檢察院推進「智慧檢務」建設的有力呈現。
  • 檢察公益訴訟典型案例
    編者按 3月2日,最高人民檢察院以「公益訴訟,為了您的美好生活」為主題召開新聞發布會,分別通報了法院審理檢察公益訴訟案件以及檢察院開展公益訴訟工作有關情況。本版刊發十起檢察公益訴訟典型案例,以期為檢察公益訴訟案件辦理提供指引、參考。
  •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加強檢察公益訴訟工作的...
    為進一步加強檢察公益訴訟工作,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監督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等有關法律規定,結合我區實際,作出如下決定:一、全區各級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和其他組織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認識檢察公益訴訟工作對完善公益保護體系、促進依法行政和依法治國,助力祖國北疆「生態安全屏障」和「
  • 最高檢發布檢察公益訴訟十大典型案例
    本案中,檢察機關通過公益訴訟工作,不僅消除了磁湖生態環境問題的沉痾頑疾,而且讓行政機關深刻地體會到,檢察公益訴訟與行政執法行為在目標上是一致的,公益訴訟既是監督,也是助力,是實現行政機關、司法機關、社會公益多贏、共贏的有效途徑,對市政府全面開展長江大保護「碧水、綠岸、潔產、暢流」四大行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贏得了人民群眾的讚賞。
  • 臺灣省全國人大代表視察雲南昆明公益訴訟檢察工作側記
    公益訴訟檢察制度是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項重要制度安排,提供了公益司法保護的「中國方案」。昆明是全國首批試點公益訴訟制度的地區,在保護生態環境和資源、保障食藥品安全、保護國有資產安全、捍衛英烈榮譽與尊嚴等領域,全面推進,精準發力。
  • 市檢四分院應邀參加「檢察公益訴訟管轄問題」研討會
    、西北政法大學檢察公益訴訟研究中心、鄭州大學檢察公益訴訟研究院協辦的「檢察公益訴訟管轄問題」研討會在京舉行,來自全國10餘個高校及14個檢法機關的專家學者和司法實務人員共40餘人參加了研討。謝鵬程、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副庭長郭修江出席會議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第四分院作為北京檢察機關公益訴訟集中管轄的專門檢察院應邀參加此次會議,常國鋒副檢察長出席會議並在開幕式上致辭。
  • 民事公益訴訟懲罰性賠償問題研究
    編者按檢察機關提起民事公益訴訟時能否提出懲罰性賠償,如何認識民事公益訴訟懲罰性賠償金的性質,如何確定賠償金數額以及如何管理使用賠償金等問題,在理論上和司法實踐中均存在不同認識,需要進一步探討研究。經過三年多的實踐,檢察機關在食品安全領域公益訴訟案件中提出懲罰性賠償的正當性、必要性及理論基礎在學界和實務界已基本形成共識。在司法實踐中,有五個方面問題仍存在爭議,需要進一步探析。一、食品安全領域民事公益訴訟懲罰性賠償的請求權基礎在食品安全領域,檢察機關通常以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條或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為依據提出懲罰性賠償金。
  • "公益訴訟檢察理論與實踐"研討會部分代表發言摘要
    及時將在溼地公園發現的問題向縣委縣政府匯報,爭取縣領導支持。多次走訪縣生態環境局、自然資源局、水利局等相關單位,介紹檢察機關的公益訴訟職能,積極了解行政機關行政執法現狀。通過專題座談,加深相互了解。  多措並舉,促進整改落實。針對西津國家溼地公園存在的規模養殖汙染、非法捕撈等問題,在發出訴前檢察建議時採取宣告送達方式,增強訴前檢察建議的嚴肅性,引起行政機關對訴前檢察建議的重視。
  • 「守護海洋」檢察公益訴訟專項監督活動典型案例
    >檢察機關通過行政公益訴訟訴前程序,督促行政執法機關依法及時履行職責,採取相關措施治理入海河流汙染問題,保護渤海生態環境,公益訴訟工作取得雙贏多贏共贏的效果。長樂區人民檢察院針對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漳港海岸線一帶餐飲酒樓汙水直排入海問題,認真履行公益訴訟檢察職能,牢固樹立雙贏多贏共贏和「訴前實現保護公益目的是最佳司法狀態」的理念,發揮其首創的訴前圓桌會議機制,召集多個相關的行政機關,通過督促、協調、配合,形成公益保護的強大合力,破解遺留已久的沿海餐館排汙難題,同時將該項工作全面鋪開,實現沿海鄉鎮全覆蓋,徹底解決汙水排海問題,有效保護了海洋生態環境,助力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 強化食藥領域檢察公益訴訟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但司法實踐中,消費者個人往往存在勢單力薄、舉證困難等諸多自我保護障礙,與此同時,相關社會組織還存在訴訟動力不足、訴訟能力有限等問題,在藥品消費侵權事件時有發生的當下,社會公共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檢察機關在無相關社會組織提起訴訟的情況下,可依法提起公益訴訟,讓生產、銷售假藥的違法行為人不僅要承擔刑事責任,還要承擔消除危險、賠禮道歉、懲罰性賠償等民事責任。
  • 滬蘇兩地檢察機關跨省協作!保護「舌尖上的安全」|公益訴訟典型案例
    「感謝上海、江蘇兩地檢察機關、農業主管部門對我們企業復工復產工作的支持,你們提出的一系列整改要求和建議對推動我們企業安全有序的恢復生產很有幫助,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我們目前的困境」。兩院達成共識,聯合成立公益訴訟辦案組,協作辦案,開展訴前調查核實工作。 辦案組通過查閱刑事卷宗材料,到案發現場進行勘驗,詢問當事人和證人,赴相關單位調取書證,最終查明,涉案肉製品公司的官方獸醫數量少於規定的人數,而且官方獸醫長期存在在生豬屠宰過程中未做到全程在場監督,對檢疫不合格的豬肉違法違規開具檢疫合格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