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省全國人大代表視察雲南昆明公益訴訟檢察工作側記

2020-12-22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檢察院

「這個網紅打卡地,與檢察院有什麼關係」

——臺灣省全國人大代表視察雲南昆明公益訴訟檢察工作側記

「昔日尾礦庫,今日花田海。在檢察機關與區委區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如今這裡是新晉的網紅打卡地。」——展板前,跟隨著雲南省檢察院公益訴訟檢察官盧義穎的講解,臺灣省全國人大代表看到昆明東川小江流域的舊貌與新顏後,紛紛感慨變化之大。「這裡現在很漂亮,我老家就是這兒的。」指著展板上的一片七色花海,陪同視察的一位全國人大工作人員熱情地向身邊人推薦家鄉的網紅景點。

結束了幾天的陰雨綿綿,8月20日,昆明的天氣格外給力,天高雲淡,涼風習習。當天下午,11位臺灣省全國人大代表來到昆明,視察滇池流域生態保護檢察工作,聽取檢察機關開展公益訴訟工作情況的報告。

疑惑:溼地與檢察機關有什麼關係?

初秋的星海半島溼地景色宜人,湖畔蘆葦、菖蒲叢生。代表們視察檢察工作的第一站就安排在滇池畔的這個溼地。

代表來到位於滇池畔的星海半島溼地,就檢察機關發揮公益訴訟職能保護滇池流域生態環境相關工作進行視察。圖為檢察人員介紹昆明檢察機關公益訴訟情況和典型案例。

「這裡是溼地,它與檢察機關有什麼關係啊?」一下車,青島市臺聯會長林青代表就向身邊陪同視察的最高檢辦公廳負責人提問。

「公益訴訟檢察工作在環境保護方面就是要配合打好藍天碧水空氣保衛戰。檢察機關對汙染環境的違法行為進行監督、立案,通過發出訴前檢察建議,督促相關職能部門認真履職。如果達不到效果,檢察機關就提起訴訟推動整改,與職能部門一道保護生態環境。」該負責人向代表解釋道,昆明幾條河的水質每天都公布在網上,檢察官重點對五類、劣五類水質的河流進行跟蹤,然後發出整頓建議。通過各方努力,現在水清了,水質有了明顯的改善。

代表來到位於滇池畔的星海半島溼地,就檢察機關發揮公益訴訟職能保護滇池流域生態環境相關工作進行視察。圖為代表實地察看溼地生態,邊聽邊看邊與檢察人員交流。

穿過大片水杉林,代表們與檢察官邊走邊聊。

「樹怎麼泡在水中?」

「水杉比較適宜生長在這種淺水的環境中。」

「這片溼地原本就有嗎?」

「曾經被破壞過,原來有居民搭建房屋,生活在此。隨著滇池流域的重新規劃和生態保護的加強,這兒又恢復了溼地地貌,成為滇池之腎。」

長長木棧道的盡頭是一個小廣場。今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雲南考察滇池保護治理情況時曾到這裡實地察看。

「要樹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馳而不息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守護好七彩雲南的藍天白雲、綠水青山、良田沃土。」盧義穎站在展板前,與代表們一起重溫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

藍天白雲、綠水青山、良田沃土——這些公共利益與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打贏三大保衛戰離不開公共利益的守護人,檢察官作為公共利益的代表,責無旁貸。

公益訴訟檢察制度是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項重要制度安排,提供了公益司法保護的「中國方案」。昆明是全國首批試點公益訴訟制度的地區,在保護生態環境和資源、保障食藥品安全、保護國有資產安全、捍衛英烈榮譽與尊嚴等領域,全面推進,精準發力。

「昆明市檢察院及涉滇池流域7個基層院兩級檢察長實地巡滇,掌握了解滇池流域總體狀況,現場調查取證、現場列出問題清單、現場督促整改。『檢察長+河長制』工作模式被最高檢作為經驗在全國推廣……」

代表們聽著檢察官的介紹,不時插話提問。視察團副團長、北京市政協副主席陳軍代表問:「轉隸後,檢察機關的工作重心是不是就變成公益訴訟工作了?」

「對檢察機關來說,轉隸就是轉機。公益訴訟檢察是一項新職能,是新時代檢察工作創新發展的重要抓手,與刑事、民事、行政檢察統籌推進。」

「民事公益訴訟與行政公益訴訟,哪種效果好呢?」

「一般來說,行政公益訴訟是在社會公益受到損害的時候,通過檢察建議的形式督促行政機關依法履職,而民事公益訴訟則針對具體的侵權行為。目前,行政公益訴訟的數量佔大多數。」

「滇池保護的難點在哪兒?」「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尾礦庫?」對檢察機關保護滇池生態環境的工作,代表們非常關心。昆明市檢察院檢察長李曉紅說,昆明公益訴訟檢察工作起步較早,但作為一項相對較新的檢察業務,社會知曉度不高。「今後我們會主動多邀請代表視察工作、參與聽證,在接受監督的同時,使更多人了解公益訴訟、支持檢察工作。」

視察組在滇池邊合影。

欣慰:「天下第一湯」重獲新生

在雲南省安寧市溫泉地下水資源保護公益訴訟系列案的展板前,代表們與檢察官互動最為頻繁,這個典型案例激起了代表們極大的興趣。

代表來到位於滇池畔的星海半島溼地,就檢察機關發揮公益訴訟職能保護滇池流域生態環境相關工作進行視察。圖為雲南省檢察院檢察長王光輝向代表介紹公益訴訟典型案例。

安寧溫泉素有「天下第一湯」的美譽。由於多年來無序開採,地下水資源破壞嚴重,地熱泉眼枯竭。2017年底,檢察機關經過五個月的細緻調查,全面掌握了解溫泉地下水資源使用情況數據後,及時向安寧市委、市政府做了專題報告,向相關行政機關發出檢察建議。

「現在有溫泉了嗎?」有代表急切地問。

陪同視察的雲南省檢察院檢察長王光輝主動當起了講解員,「接到檢察建議後,安寧市實施了『史上最嚴格地下水保護措施』。現在,乾涸20年的摩崖石刻自湧井已經湧出70多釐米深的地熱水。」

「還有人敢濫開採嗎?」

「目前,溫泉鎮核心區和外圍輻射區53眼井全程24小時監控,現有的取水單位用量都被智能監控起來。溫泉街道地下水的取水量較以前下降了56%,徹底杜絕了濫開濫採。」

「安寧溫泉跟別的地方溫泉有什麼不同?」

「這兒的溫泉水很特別,不含硫磺,很溫和,所以水的顏色碧綠如玉。」

同濟大學教授張雄代表、江蘇省臺聯會長鄒振球代表、重慶市臺聯會長許沛代表、貴州省臺聯會長曾力群代表等多位代表在典型案例的展板前駐足多時,仔細閱覽上面的照片和文字,不時與身邊工作人員互動交流。

「2019年,最高檢張軍檢察長也到這兒調研過?」

「張檢實地查看後,對這個案件的辦理給予充分肯定。」

「這個案子也是全國檢察機關公益訴訟全面實施兩周年的17個典型案例之一。」王光輝補充道。

「這個案子辦得好,效果好。」代表評價說。

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主任醫師廖海鷹代表說:「前些年,經濟的高速發展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使發展和環保二者之間失衡了,但是現在,檢察機關通過法治手段推動環境治理,促進了生態文明建設,可以說是一項『智慧』的工作。」他建議,檢察機關在公益訴訟工作中要拓展案源,真正使「公益」惠及百姓民生。

鞭策:要有久久為功的工作韌勁兒

離開溼地,代表們登船視察了有著「高原明珠」美稱的滇池。代表們走上船舷,欣賞著水天一色、煙波浩渺的滇池風光,情不自禁拿出手機拍攝。

「現在滇池的水質怎麼樣?」陳軍詢問身邊的檢察官。「幾年前是劣五類,現在穩定在四類。請您現場感受、『檢測』!」「我很多年前來過昆明,現在能明顯感到滇池的水質有了很大的改善。」陳軍說。

代表登船到滇池中心水域實地查看水質情況。

昆明依滇池而建,因滇池而興,將滇池視為母親湖。昆明檢察機關聚焦滇池流域,開展了保護山、林、水、湖、河和生物多樣性專項行動。5年來,該市檢察機關共發出滇池流域訴前檢察建議147件,提起訴訟5件,法院均判定檢察機關勝訴,滇池流域13家汙染企業被整治,2160多畝被破壞的土地重新披上綠裝,檢察官們用心用情守護一池碧水兩岸青山。

在船上,代表們觀看了檢察藍守護昆明綠的視頻錄像,聽取了全國檢察機關公益訴訟檢察工作情況報告。

視察組登船觀看匯報片並進行座談交流。

「截至今年7月1日,全國檢察機關共辦理公益訴訟案件31萬件,在保護公共利益、助力法治政府建設、促進國家治理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最高檢組織開展『守護海洋』、黃河『清四亂』、汾渭平原大氣汙染治理等專項監督活動,對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水汙染防治法執法檢查報告反映的51起水汙染案件線索集中掛牌督辦,服務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

代表們翻看手中的資料,不時拿起筆來記錄。在聽到51件水汙染案件線索時,幾位代表不約而同把頭扭向報告席,仔細聆聽。

最高檢辦公廳負責人進一步解釋說,目前,已對27起督辦案件線索立案49件,發出檢察建議41份,涉及14個省。在沒有立案的線索中,已有11起完成整改,其餘線索檢察機關正在持續跟進、調查核實。

視察結束後,陳軍深有感觸地說:「檢察機關尤其是最高檢黨組抓工作的持久力,讓我印象深刻。做事就要有『不破樓蘭誓不還』的韌性和『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

期待:生物多樣性中的檢察作為

臺灣省全國人大代表大多是在祖國大陸出生的臺灣省籍同胞,他們中有黨政領導幹部,也有科技、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等領域的專家學者,都致力於國家的現代化建設和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雲臺交流和臺灣經驗借鑑成為代表們關注的獨特角度。

「在推進雲南發展中,用好臺灣元素。持續推進雲臺重點產業合作。臺灣在現代旅遊、生物醫藥、健康康養、文化創意方面起步較早,建議兩地開展合作,促進互惠互利。」在8月21日上午舉行的視察反饋會上,陳軍副團長代表視察團做情況反饋。她特別提到,「最高檢在公益訴訟檢察方面進行了深入、積極的探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績,受到代表們和百姓的認可。」

會上,代表們聚焦雲南經濟社會發展建言獻策,有5位代表在發言中提到公益訴訟檢察工作,並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見。

「全國檢察機關共辦理公益訴訟案件31萬件,其中訴前程序案件27萬餘件。」——這組辦案數據給武漢當代科技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最高檢特約監督員張曉東代表留下深刻印象,他表示,主要通過訴前檢察建議維護公益,堅持雙贏多贏共贏的辦案理念,這種做法很好。檢察機關發揮職能作用,服務國家戰略,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持續、穩定的法律保障。

富麗(香港)國際集團投資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蔡培輝代表對檢察機關履行職責,保護生態文明建設的做法讚賞有加。廖海鷹代表在發言中表示,檢察機關用公益訴訟解決了環保問題,希望能夠以點帶面,帶動解決社會治理層面的其他問題。

「公益訴訟檢察工作很主動,解決了一些部門不想管、不願管、沒有能力管的事情。」福建省臺聯副會長梁志強代表說,檢察機關在辦案過程中,不是簡單地關停汙染違法企業,而是善於平衡各方利益,爭取雙贏多贏共贏的效果,很難得。建議要重視追責的落實,督促有關部門對不作為亂作為的單位加大追責力度。

全國臺聯副會長陳雲英代表對生物多樣性的議題很感興趣。雲南的生物多樣性居全國之首,是中國重要的生物多樣性寶庫和西南生態安全屏障。雲南正在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爭當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我聽檢察機關介紹說,生物多樣性的國際會議明年將在昆明召開,專門有一個分論壇是檢察官在行動,將介紹檢察機關通過公益訴訟的法治手段,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中國方案。我覺得這個議題非常有意義。我們要用年輕人喜歡的方式,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通過短視頻等手段講好用法治維護生物多樣性發展的中國故事。」陳雲英在發言中笑意盈盈、興致高昂,「中華民族是一個能夠容納多樣性的民族,中國一定能建設成為公平正義和民主繁榮的社會,我對此充滿期待。」

相關焦點

  • 雲南檢察:今年前11月共提起公益訴訟295件,居全國第一
    雲南省人民檢察院 供圖12月22日,雲南省人民檢察院舉行新聞發布會,對外發布全省檢察機關2020年1月至11月的檢察工作情況。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新聞發布會了解到,1至11月,雲南全省檢察機關共受理各類公益訴訟案件線索5571件,立案5107件,提起公益訴訟295件,其中,行政100件,民事23件,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172件,行政和民事公益訴訟案件起訴數量居全國第1位,有5件案件被最高檢作為全國典型案例發布。
  • 保護公共利益不受侵犯——全國人大常委會就公益訴訟檢察工作開展...
    新華社北京10月25日電題:保護公共利益不受侵犯——全國人大常委會就公益訴訟檢察工作開展專題詢問新華社記者陳菲、黃玥2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舉行聯組會議,就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開展公益訴訟檢察工作情況的報告進行專題詢問。推進公益訴訟檢察工作中遇到了哪些突出問題和困難?
  • 三個關鍵詞看懂公益訴訟的責任擔當
    10月22日至27日,最高檢邀請部分全國人大代表及全國人大監察和司法委員會有關人員,赴江蘇徐州、揚州、南京等地,就辦理相關代表建議及推進公益訴訟立法研究實踐工作開展專題調研。結合司法實踐,全國人大代表、青海省西寧市城西區檢察院檢察長沙渢表示,公益訴訟作為檢察機關的一項新職能,近幾年工作開展穩中向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因相關法律法規體系不完善,法檢兩院在辦理公益訴訟案件時仍存有困惑,推動公益訴訟立法是現實的迫切需求。
  • 傾聽意見建議 共謀發展進步 ——人大代表、委員視察雲南法院工作...
    傾聽意見建議 共謀發展進步 ——人大代表、委員視察雲南法院工作意見建議反饋座談會在普洱召開 2020-11-12 22: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全面推進檢察公益訴訟審判工作
    最高人民法院黨組高度重視檢察公益訴訟審判工作,周強院長多次作出批示,要求堅決貫徹中央部署和立法精神,把檢察公益訴訟審判工作作為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的重大政治任務,建立專門工作機制,加大監督指導力度,切實抓緊抓好。試點期間,周強院長親自主持審委會研究制定《人民法院審理人民檢察院提起公益訴訟案件試點工作實施辦法》,親自審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環境公益訴訟案件的工作規範(試行)》等指導文件。
  • 劉華檢察長已與79名全國和省人大代表面對面!代表的認可和好評源於這樣的聯絡工作...
    全省檢察機關共聯絡新一屆駐蘇全國人大代表85人、省人大代表365人,分別佔兩級代表數的62%、46.79%。省檢察院劉華檢察長今年已與79位全國、省人大代表面對面溝通交流。諸如唐慧娟代表對檢察機關聯絡工作予以肯定的場景,在其他地方也經常上演。代表的認可和好評,源於江蘇檢察全覆蓋、精細化、多方式的聯絡工作。
  • 【公益訴訟】一張卡關係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最高檢邀請全國人大代表專題調研
    這些現象引起了全國人大代表鮑文波、劉蕾、韓振東的注意。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三位代表提出了關於探索預付卡消費領域檢察公益訴訟,推動相關法律完善的建議。近日,具體辦理此建議的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八檢察廳經認真研究,邀請三位代表赴上海和黑龍江兩地實地調研。
  • 請進來,走出去……看檢察機關與人大代表又擦出了哪些「火花」
    歲末年初,檢察機關主動加強與人大代表的聯繫與溝通,通過召開座談會、邀請視察、上門拜訪、聯合調研等多種形式,充分聽取意見和建議,更加深入廣泛地了解人民群眾的新要求新期待,不斷開創檢察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甘肅省檢察院檢察長朱玉(左三)與楊維俊(左一)、楊海蓉(左二)兩位代表調研溫室大棚。
  • 湘陰縣檢察院辦理的公益訴訟案件榮獲全國2019年度檢察公益訴訟...
    (通訊員 蕭蕭)近日,由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公益訴訟研究基地主辦,河南九君律師事務所協辦的「2019年度檢察公益訴訟十大精品案件」評選結果揭曉,湘陰縣人民檢察院辦理的督促「湘陰縣食品藥品工商質量監督管理局、湘陰縣發展和改革局依法履職案」和參與辦理的「洞庭湖下塞湖非法矮圍破壞生態環境資源行政公益訴訟與民事公益訴訟系列案」雙雙榮獲2019年度全國檢察公益訴訟優秀案件。
  • 廈門市檢察機關創新公益訴訟工作機制 做強新時代檢察監督
    2017年7月以來,我市檢察機關積極創新公益訴訟工作機制,制定《廈門市檢察機關專家輔助人參與公益訴訟活動管理辦法(試行)》,完善與法院、環保、財政、市場監督管理、行政執法等單位在信息共享、線索移送、聯席會議、聯合執法等方面的協作配合機制,切實履行法律監督職能,有效推進公益訴訟工作。
  • 檢察公益訴訟十大典型案例
    編者按 12月25日上午,最高人民檢察院召開主題為「檢察公益訴訟工作深入發展,實現辦案全覆蓋」的發布會。會上通報了今年以來全國檢察機關公益訴訟工作情況,並圍繞公益訴訟主題發布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十三批指導性案例以及檢察公益訴訟十大典型案例。本版刊發典型案例,敬請關注。
  • 廣東:人大代表和專家學者點評公益訴訟典型案例
    近日,廣東省檢察院發布5件涉及固體廢物汙染整治的公益訴訟典型案例。三位全國人大代表和一位專家學者對典型案例作了點評。檢察機關主動做好公益訴訟檢察與生態環境損害的銜接工作,發揮專業優勢支持政府對多名責任主體跨市非法傾倒固體廢棄物的侵權行為追責,成功把公益訴訟檢察制度、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優勢有效轉化為社會治理效能。
  • ...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深入推進檢察公益訴訟工作的...
    二、切實把握檢察公益訴訟工作的重點任務  在法律有明確規定的領域充分發揮檢察公益訴訟職能作用。  四、審判機關依法審理檢察公益訴訟案件  審判機關準確把握檢察公益訴訟的特點,深入研究檢察公益訴訟案件對審判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完善工作制度,保障檢察公益訴訟案件依法公正審理。在遵循訴訟制度,遵循審判權、檢察權運行規律的基礎上,處理好訴訟一般規律與檢察公益訴訟特殊規律的關係,不斷創新、完善具體的裁判方式方法。
  • 檢察日報|全國人大代表胡春蓮:讓奉獻者不再心寒
    12月底,「兩高」對《關於檢察公益訴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進行修訂,在檢察機關提起民事公益訴訟的案件範圍中增加了「侵害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領域。 讓奉獻者不再心寒
  • 第十三屆全國人大臺灣省代表團視察廣東
    第十三屆全國人大臺灣省代表團視察廣東 2019-06-11 20:6月11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臺灣省代表團開始在廣東省的視察行程。圖為代表團視察廣州網際網路法院。中新社記者 楊程晨 攝  座談會上,中共中央候補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臺聯黨組書記、會長黃志賢表示,廣東是外向型經濟特徵最為突出的省份,擁有先行先試的政策優勢。
  • 檢察公益訴訟全面實施三年辦理案件31萬餘件!一起來了解公益保護的中國智慧
    從頂層設計到實踐落地,從局部試點到全面推開,再到快速健康發展,公益訴訟檢察走出了一條不平凡的道路。記者今天從最高人民檢察院了解到,這項工作自2017年7月全面開展至今,全國檢察機關共立案辦理公益訴訟案件31萬餘件。在這31萬餘件案件中,行政公益訴訟29萬餘件、民事公益訴訟1.8萬餘件。
  • 張軍談公益訴訟檢察工作:存在四方面問題和困難
    張軍談公益訴訟檢察工作:存在四方面問題和困難 2019-10-25 11:32:21 程丁 攝   中新社北京10月25日電 (記者 梁曉輝)中國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軍25日在北京說,當前公益訴訟檢察工作存在四方面問題和困難。  當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舉行聯組會議,就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開展公益訴訟檢察工作情況的報告進行專題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