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文學之都的天空下,南京如何更好地建設創新名城?

2020-12-23 南京房掌柜

南京,古稱金陵、建康,中國四大古都之一,中華文明重要發祥地,素有「六朝古都,天下文樞」等美譽,這是歷史給予南京這座城市的高度認可與評價。

無獨有偶,昨天(10月3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喜訊:南京入選世界文學之都!值得慶祝的是,南京是國內第一個獲得該稱號的城市,彌補了國內和東亞地區的空白。

01

為什麼是南京成為

國內首個獲此殊榮城市?

其實,早在2016年,南京提出了申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文學之都」的目標。在2017年舉行的「文學多樣性與城市可持續發展」國際高峰論壇上,南京正式提出將申辦世界「文學之都」。

在當時的會議上,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副主任杜越對南京評價道:南京申報'文學之都'基礎,無論是從文脈的延續還是城市的發展水平、教育普及程度、大學數量、對文學的愛好以及出版業等等綜合類條件,完全可以與已有的'文學之都'城市相媲美。

據了解,「世界文化之都」的評選內容包括城市的文學資源、文學對城市發展起到的作用,以及對城市未來的影響等幾個方面,是一個綜合考量。

南京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學之都,得益於豐厚的資源條件和獨到的優勢。就南京這座城市來看,文化資源豐厚、文學成就卓越、文化名人薈萃,在全國文學界具有無可替代的地位,在亞洲和世界文壇也獨具特色。

在中國(南京)「文學之都」促進中心執行主任袁爽看來:南京的文化沉澱深厚,有1800年的文脈基礎,高校集聚,有一個很有實力的作家群,每年都有很好的作品,同時也是出版重地,擁有世界第六、中國第一的鳳凰出版集團,這幾項在全國都是領先的。眾多「第一」,共同成就了此次成功入選。

02

申辦世界文學之都

南京為此做了哪些努力?

眾所周知,南京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崇尚讀書的城市,市民文化素養總體較高,普遍喜好文學閱讀。閱讀,已成為解讀南京、把脈南京、感受南京城市文化精神氣質的鮮明符號和獨到元素。南京全市至今已成功舉辦23屆「南京讀書節」、33屆「秦淮燈會」、8屆「江蘇書展」,還開展了「朗讀者」等維護弱勢群體文化和閱讀權利的活動。

近年來,南京市政府出臺了加快推進書香南京建設的實施意見,將全民閱讀工作經費納入年度財政預算,納入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項目指導目錄,每年全市全民閱讀經費已逾千萬元,各區財政也投入相應經費,打造一批城市書店。

目前,南京活躍著數以千計的文學社團和協會組織,僅讀書會就有450多家。南京在城牆、公園、景區、文博場館、商場、酒店、地鐵、社區、鄉村等場所打造了新型閱讀空間150多處;在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銀行、酒店、郵政網點等場所設立292家「圖書漂流文化驛站」,投放4萬餘冊圖書,供市民免費取閱。

正是因為南京做了這些的努力,才能讓全民更加熱愛讀書,市民文化素養水平也在不斷提升,一起推動南京成功申辦世界文學之都。

03

社區閱讀成為潮流

南京房企直接把書店搬進售樓處

當然,南京成功當選世界文學之都之後,如何讓更多的南京人更熱愛閱讀?就南京資深地產評論員尹霄飛看來,文學之都不能只是空架子,閱讀的人群其實是紮根在社區之間。

除了我們通常所認為的閱讀場所,可能包括圖書館、書店、24小時書屋等傳統的形式。但早在2016年已經有房企開拓新的閱讀方式,將南京部分書店引入樓盤售樓處或小區內,以方便業主更方便的隨時閱讀。

2016年4月,南京先鋒書店與河西金隅紫京府一起打造社區圖書館。金隅紫京府在小區內成立圖書館---府上書院,而先鋒書店將成為其顧問,幫助金隅豐富書店的知識體系,提供更多優質文化活動資源,共建人文社區;

2017年4月,萬科地產與可一書店聯合在南站大都會項目打造了「最文藝社區書店」---心旅書吧。整個書吧內品類以藝術、文學為主,收藏近15000冊圖書。店內有可容納近百人的閱讀休閒區,供讀者讀書,舉辦交流會、講座等;

2018年8月,銀城地產與南京老牌書店可一書店聯合打造---雲臺可一書房。該書房內的書籍都是可一書店的專業選書組親手甄選,涉及人文、社科、藝術、哲學等多個領域,讓很多業主在家裡就能享受圖書館的待遇;

2019年9月,弘陽地產與南京象甲書店合作,在溧水時光悅府項目售樓處打造了新書店,這也是弘陽地產售樓從一部分。新書店首批新上12000本書,以文史哲社科類圖書為主,未來將為業主和溧水大學城的多所高校服務。

除了以上提及到的4個房企之外,南京還有部分房企也在以不同的形式方便業主和周邊居民的閱讀。而在南京成為世界文學之都後,將會有更多的年輕人進入到閱讀和文學創作中來,或將有更多的房企開始關注到社區閱讀。

04

文化發展與創新名城建設

共同促進南京城市發展

在南京當選世界文學之都後,不少市民更關心的是如何讓文學之都名副其實?如何讓南京人更熱愛閱讀?這是一個現實而有需要面臨的問題。

就掌柜君而言,這一點,與南京一水相連的揚州做的更好。早在2015年揚州就提出打造24小時城市書房,即全天候、不打烊的自助圖書館。

這樣的城市書店可以為讀者提供24小時不間斷的圖書館服務,彌補了因時間造成的讀者閱讀的困擾;又是自助式服務,可以讓每一位讀者都能成為書店的主人,充分享受自由的閱讀體驗。

對於南京來說,擁有更多的城市人口與高校師生,可以充分借鑑揚州的城市書房的做法,為閱讀者提供24小時的隨時閱讀服務,讓他們能充分享受閱讀所帶來的樂趣。

最重要的是,全民文化素養的提升會促進南京這個城市的文學創作,進而會帶動南京文化產業集群發展,構建從印刷到出版、從創作到創意、從現實文學到虛擬文學的完整文化產業鏈,這也是對南京建設創新名城的內在支持。

另一方面,南京創新名城的建設,會提高南京在世界的影響力與知名度,會帶動文化等相關產業以及南京優秀文學作品,傳播到世界這個大舞臺,這兩者是一個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作用。

「六朝古都,天下文樞」這是歷史賦予南京的最美稱號,未來南京也會帶著「世界文學之都」的美譽,向世界展示南京這座創新名城的獨特魅力。

相關焦點

  • 南京大學校友深度參與南京創新名城建設
    投身創業大潮,建創投基金、運營產業園區——南大校友深度參與南京創新名城建設南報網訊 今天(1月23日),南大校友創業南京計劃在寧啟動,落戶溧水區的南大校友經濟集聚區正式掛牌,將整合各時期、各專業、各層次校友力量,聯合推進校友經濟集聚發展,為南京校友參與南京創新名城建設提供新平臺
  • 中國的世界 「文學之都」,為何是南京
    200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主辦「全球創意城市網絡」項目,在世界範圍內評選「文學之都」「電影之都」「工藝與民間藝術之都」「音樂之都」「設計之都」「傳媒藝術之都」「美食之都」,
  • 南京市委「一號文」發布 連續四年聚焦創新名城建設
    1月4日上午,2021南京市創新名城建設推進大會在南京國際博覽中心會議中心召開。值得一提的是,這已是南京連續四年元旦後第一個工作日召開創新名城建設大會,連續四年制定出臺打造一流創新生態的市委一號文件。
  • 南京新名片:世界文學之都!
    據悉,2016年,南京就提出了申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文學之都」的目標,在2017年舉行的「文學多樣性與城市可持續發展」國際高峰論壇上,南京正式提出要申辦世界「文學之都」,力求填補中國和東亞地區「文學之都」的空白。為更好推進各項具體工作,南京特意成立了中國(南京)「文學之都」促進中心。
  • 作品展走進城市公共空間 校園創意在創新名城落地開花
    校地融合的「創意生態圈」,正在為創新名城建設激發巨大的創意潛能。走出象牙塔,「校園創意」融入城市生活「我們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但是否形同陌路,各有各的生活軌跡?」在1912文化街區,來自不同高校的5名學生拍攝下各自眼中的城市天空,製作成裝置放在地面。
  • 世界文學之都!南京,再一次驚豔世界!
    就在今天,南京又多了一個新頭銜——世界文學之都!    一大早,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就發布了這個喜訊世界文學之都,南京申報成功!早在2016年南京就開始申報「世界文學之都」三年後的今天,終於如願以償此次申報成功,更是填補了中國的空白!南京,再一次驚豔了世界!
  • 廣聚四海人才 畢馬威助力南京建設創新名城
    11月21日,畢馬威南京辦公室在南京德基廣場舉行喬遷儀式。畢馬威南京首席合伙人黃文輝表示,南京是畢馬威重要的戰略布局城市之一。作為晶片發展的重要城市,畢馬威半導體小組具有針對性的配套陪伴式服務,讓產品和網絡安全成為企業基因的一部分,助力企業提高研發效率,積極應對人才和技能差距,在物聯網、AI系統等科技風口到來之時,助力企業屢創佳績,搶佔行業先機。
  • 成都體育「大格局」:建設世界賽事名城
    新華社成都11月26日電 題:成都體育「大格局」:建設世界賽事名城新華社記者公兵 陳地2020世界賽事名城發展大會暨成都市體育產業大會26日在成都召開。大會以「蓉聚體育力量 共建賽事名城」為主題,是成都貫徹落實《體育強國建設綱要》精神,進一步推進世界大運會籌備,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高標準建設世界賽事名城的具體行動。
  • 南京細分產業鏈組建產業專項基金 助推創新名城建設
    ,支持龍頭企業創新發展和重大項目建設。新華網 陳延特攝  11月12日,在2020南京市創新投資集團合作推介會上,南京市創投集團圍繞「八大產業鏈」設立專項基金,發布軟體和信息服務、新能源汽車、新醫藥與生命健康、集成電路、人工智慧、智能裝備製造等6專項基金成立信息,公開招募智能電網、軌道交通2支專項基金管理機構。  近三年來,南京圍繞打造創新名城的目標,不斷放大南京市創新發展的集聚效應。
  • 南京城市發展願景:創新名城,美麗古都
    即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立足南京科教資源優勢,進一步塑造城市競爭力,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名城;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立足南京生態人文優勢,豐富拓展美麗中國建設的南京實踐,加快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風範的美麗古都。
  • 南京:「世界文學之都」打造時代戲劇名片
    2019年10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方宣布南京入選「世界文學之都」。2020南京文化藝術節期間,13部新編創排本地劇目登上舞臺,涵蓋京劇、越劇、話劇、錫劇等多個劇種,讓觀眾在「世界文學之都」過足戲癮,盡顯南京城市文藝氣質。7月27日,由南京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和旅遊局、市文聯主辦的南京文化藝術節「世界文學之都與戲劇創作」高層論壇活動舉行。
  • 杭州 加快建設世界名城
    牢牢把握城市國際化的工作主抓手,把謀長遠和抓當前牢牢結合起來,加快杭州世界名城建設步伐。代表們在審議時提出,謀長遠,杭州要深入研究新方位、新目標、新空間、新結構、新機制、新治理;抓當前,今年要全力打好環境整治、交通治堵、「五廢共治」、招商引資、全國學生運動會保障、平安創建六場硬仗,以點帶面推動各方面工作取得新進展,開創新局面。
  • 南京市委市政府出臺《關於建設亞洲體育中心城市和世界體育名城的...
    南京市委市政府出臺《關於建設亞洲體育中心城市和世界體育名城的意見》 發布時間:2012-09-04 來源:國家體育總局網站 > 信息報送-各單位 > 江蘇省體育局 作者:錢凱
  • 南京大學和南京,名校與名城如何「共生共榮共發展」
    地方政府與高校合作,可以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加快提升基礎教育的現代化水平,「相信(南京)示範區一定能打造成為地校合作提升區域教育質量的樣板」。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表示,雙方合作將對南京建設現代化教育強市產生深遠影響,特別是南京市與南京大學共建金陵系列學校,標誌著南京與南大的教育領域合作取得突破性進展。
  • 南京推動千年文脈與世界聯通
    近年來,通過「創新名城、美麗古都」建設,今天的南京千年文脈可感知,天下文樞可品讀,古都魅力得以彰顯,一座生態、生活、生產與文脈、文化、文明融合發展的現代化城市呼之欲出。  「不僅留下原汁原味的老城南民居和老街巷肌理,還有與原住民共生的煙火氣,在改造和更新中找到了延續城市之魂的平衡點。」東南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院長韓冬青說。  把一個什麼樣的城市留給後人?南京的答案是建設「創新名城、美麗古都」。「美麗的關鍵在於新老協調發展,既賡續傳統,又守成出新。」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說。
  • 南京牽手34座文學之都,將「城市映象」獻給世界
    12 月 4 日晚," 文學中的城市映象 " 一城一景世界文學之都明信片展覽在南京金鷹美術館盛大開幕。這是一場特殊的展覽,展出了來自 34 座世界文學之都的 34 幅作品,連接著 34 座世界文學之都的城市文化風貌。在河西金鷹 52 樓,當明信片與城市夜景融為一體,也映照出南京這座 " 世界文學之都 " 的博愛與溫暖。
  • 南京創新名城建設微電影大賽結果揭曉 百部微電影講述「雙創」大故事
    本報訊(記者孔偉)在南京這片熱土上,創新和創業的故事正在不斷上演。昨日,2018南京創新名城建設微電影大賽評選結果揭曉,江寧高新區、江北新區產業技術研創園等單位報送的13部作品獲獎。此次大賽由南京市「兩落地一融合」推進辦公室主辦,歷時4個多月,共收到近百部優秀參賽作品,數十萬網友熱情參與投票互動。
  • ...天加榮獲2020南京市創新名城建設突出貢獻獎•先進集體表彰
    1月4日,2021南京市創新名城建設推進大會在南京國際博覽中心會議中心隆重召開。大會中,公布並表彰了2020年度創新名城建設突出貢獻獎獲獎先進集體、先進個人,南京天加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與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四研究所、南瑞集團有限公司等50
  • 用創新講好南京故事
    時間回到2017年底,南京開始實施121戰略,即建設一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名城,打造綜合性科學中心和科技產業創新中心,構建一流創新生態體系。這一戰略直接拉開了南京建設創新名城的序幕。連續三年,元旦後第一個工作日召開創新名城建設大會,制定出臺打造一流創新生態的市委一號文件,南京始終把創新放在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首要位置。
  • 人才助力 園區給力 南京呈上創新名城建設優秀成績單
    近年來,我市牢牢把握創新驅動主引擎,啟動實施「121」戰略,舉全市之力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名城,打造綜合性科學中心和科技產業創新中心,營造一流創新生態。關鍵詞:創新 開放 高標準創新、開放,是南京推進新一輪高水平開放最顯著的標誌。南京樹立全球視野深化創新合作,全市每個板塊都與相關創新大國、科技強國建有多元的對接渠道、良好的交流機制,在歐美等地設有一批海外創新中心和人才驛站,南京的創新可以直通全球創新最活躍的國家和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