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老幹部大學舉辦線上讀書會,歷時一個月,線上線下參與人數超5000人次
獲取知識的快樂最為持久
□本報記者 潘爽
劉俊中老人(右)感受到共享讀書的魅力,他向大慶老幹部大學贈送了兩千元的書籍。
8月31日,大慶老幹部大學。
我問校長楊欣閩,是什麼原因催生了這場線上讀書會?
楊欣閩說,作家毛姆有個很有名的觀點——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我們希望通過書籍陪伴老年人,讓他們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能保持一種身心健康的狀態。而讀書是最佳的能量源,因為閱讀能夠在有效的時間和空間內給予人這樣的精神力量。
因疫情防控需要,老幹部大學仍處於線下停課狀態。往常一學期四五千名學員、百餘節專業課程的熱鬧已有日子未見,取而代之的是雲課堂,參與網課互動的學員近千人次……
【壹】58篇讀後感的啟示
大慶老幹部大學「讀書聚力,共克時艱」線上讀書會已於日前結束。活動持續一個月,歷經發布方案、薦書、品讀、表彰四個階段。
其中,薦書環節是以微信公眾號為平臺,通過投票選出10本最受歡迎的書目;品讀環節,參與者可將自己喜歡的片段、讀書感悟以及閱讀中的心得或讀書方法提交;表彰環節,則是學校組織評選,對優秀文章以及作者進行表彰獎勵,並陸續在學校的《抗疫專刊》和微信公眾號上刊發。
採訪那天,記者看到了58篇讀後感作品,是這次線上讀書活動的成果之一——書籍帶來的啟示。
老幹部大學文學班的張榮岐在她的《讀路遙<平凡的世界>》裡寫道:這本書並不平凡,它用盡作家路遙畢生的精力,為世人留下代代相傳的精神食糧,告訴我們「人的生命力正是這樣在熬煎中強大起來的。人活著,就得隨時準備經受磨難……」
「《平凡的世界》是這次線上讀書會推薦度最高的書。」學校副校長吳芸看見記者翻看到這篇文章,在一旁解釋。聲樂班的韓淑蘭也很喜歡這本書,她說,不能線下上課的日子無聊、空虛,這場活動讓她的精神一下子飽滿了起來。「《平凡的世界》很平實,對我的內心觸動很大,覺得人老了心不能老,要充滿陽光地走下去!」
「學校有100多個專業班,開設有書法、聲樂、文學等多門學科,可我們選擇了讀書活動,是因為這種方式更靈活,內容更寬泛,且自由度更大,符合老年群體喜歡互動的特點。」楊欣閩說,今年「書香大慶」全民閱讀月暨「一起讀書吧」線上朗讀活動掀起了線上閱讀高潮,有很多老年人參與了活動。我們希望,這次活動讓愛讀書的老年人在精神層面增加更多的支撐點,舒緩疫情帶來的情緒壓力。
【貳】一切困惑、疲倦都會被書香驅走
讓工作人員沒有想到的是,活動在線上發布後,不僅得到了全校師生的熱烈響應,還有許多社會人士紛紛參與。據不完全統計,參加這項活動的線上線下人數超過了5000人次。
是什麼讓此次活動獲得了意想不到的「點擊量」?
書友「楓葉紅」說:投票留言促進閱讀,增強活動時效性,好!
書友「煮雪」說:疫情帶給我們太多反思。這種長時間的獨處時間段,在以前是沒有過的。強制性的「自閉」未嘗不是一種奢侈,想一想以前忙碌得仿佛沒有閒暇時間來讀書,老幹部大學為我們點燃了一座燈塔。
書友李玖說:當我吮吸著知識的甘霖時,醉人的書香縈繞在身邊,一切困惑、一切疲倦都被這神聖的香味驅走。
在楊欣閩看來,這是因為老年群體內心深處對閱讀的喜愛,反映出他們對閱讀的情感認知。
這個啟示來得不易,策劃此次活動,大慶老幹部大學工作人員費了不少心思。「用了一個月時間。主要是策劃怎麼舉辦,以什麼形式開展。大家集思廣益,研究了很久。」活動聯繫人蔣純玉說,薦書、品讀環節的書目更是幾經挑選、溝通。「要適合老年人的書目。」
最初,是100本書。工作人員在一起商量,從教育技能、老年養生、文學藝術等三個方面選取。
經過對老年學員的考察和調研,工作人員又根據他們的閱讀需求進一步細化,精挑細選出參考書目。於是,100本中選出60本,再選出30本。有當代作家蔡崇達創作的長篇散文集《皮囊》,季羨林漫談人生感悟的作品《一生自在》,室內植物教科書《植物風格》,中國先秦重要古籍《山海經》,汪曾祺逝世20周年精裝紀念散文集《慢煮生活》,胡竹峰十年創作散文精選集《中國文章》,義大利當代著名作家卡爾維諾讀書筆記《為什麼讀經典》,以及《唐詩三百首》《鼠疫》《小王子》《禪與飲茶的藝術》等。
經過投票,《平凡的世界》《一生自在》《健康人生,快樂百年》《慢煮生活》《論語》《唐詩三百首》《生活需要淡定感》《皮囊》《傾城之戀》《年輕不老,老得年輕》獲評最受歡迎的10本書。
「從投票結果不難看出——貼近生活和中國傳統文化書籍更受老年群體喜愛。」蔣純玉說。
【叄】改變,可以是一點點,也可以是一大步
改變是潛移默化的。
在線上讀書活動結束後,大慶老幹部大學的工作人員們心裡有了底氣——「老年群體是喜歡這種方式的。」這也為學校未來開展老年人讀書活動品牌建設提供了參考依據。
更重要的,這次活動對老年人精神生活方向的引導起到了重要作用。因為大家看到了,對參與者來說,變化不僅僅是一點點。
書友黃玉姝喜歡上了在線閱讀的方式,她說,自己感受到了數位化生活帶來的便捷。多年後在線閱讀《唐詩三百首》,給她帶來了很多新的感悟。
「我發現詩詞不僅僅是詩詞,它可以包含許多別的東西。詩,可以是一種回憶……可以是千千萬萬人的寄託……」黃玉姝告訴記者。
78歲的劉俊中老人感受到了共享讀書的魅力。受此次讀書活動啟發,他向學校贈送了兩千元的書籍。長年訂閱《讀者》雜誌的他,得到了40大冊81卷的書籍獎品。他說,他要把這些書捐出來,讓所有老師和學員共同學習、交流心得,讓書的作用發揮到極致。
活動讓參與者體驗並讀懂了「讀書聚力,共克時艱」這個主題。而對此,楊欣閩做了更為深刻的講解:「獲取知識的快樂是最讓人滿意的,也是最為持久的。所以保持閱讀習慣是非常好的。在度過了生命的黃金年華之後,你會發現你能欣然參與的活動已為數不多,而讀書就是一種人生體驗。一本好書,可以抵抗不完美的外部世界,可以讓我逃脫生活中瑣碎的煩惱……」(照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