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5 15: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交匯點訊 12月15日,一年一度的「百名海外博士江蘇行」在南京啟動。102名懷抱夢想的海外博士克服疫情影響來到江蘇,尋求創新創業的合作機會;150多名身在海外的博士攜帶項目,通過視頻方式與江蘇用人單位溝通交流,參與人數創下歷年新高。
江蘇省人社廳廳長戴元湖介紹,省委、省政府始終把人才作為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剛需、最強引擎,積極創新政策舉措,優化發展載體環境,傾情服務人才創新創業。百名海外博士江蘇行活動自2006年舉辦以來,先後邀請來自25個國家和地區的1531位海外博士來蘇考察交流,帶來總投資超過20億元。在當前全球人才流動格局發生重大變化、海外人才「回流」趨勢逐步顯現的形勢下,舉辦百名海外博士江蘇行活動具有特殊意義。
「我的專業是腫瘤內科學。近年來,江蘇新經濟、新模式、新業態展現出蓬勃活力、勢頭強勁。江蘇是教育、科技、文化大省,其在中國的地位就如麻薩諸塞州對於美國。我希望有一天,自己能把科研、學術做到世界最前沿。我覺得江蘇能夠提供這樣的科研環境和平臺。」說這話的,是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博士蔡小敏。老家在泰州的蔡小敏說,未來新藥研發對於臨床資源的需求會特別大,期待在江蘇搭建一個平臺,可以把臨床資源、臨床問題直接推進到江蘇的藥物研發企業的研發部門,並形成可持續發展。
澳大利亞雪梨大學計算機專業博士陳玉倩的研究領域是基於計算機視覺技術的醫學圖像分析。她說,全球合作抗疫讓人們看到了計算機技術在醫療領域應用的巨大潛力和廣闊前景,希望自己在這個領域能有所建樹。選擇江蘇是因為江蘇是經濟發達,對人才高度重視,尤其是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政策很有吸引力。
今年9月,江蘇集中發布2020-2021年度江蘇緊缺急需海外高層次人才和項目需求信息,面向全球發出3467份「招賢令」。截至上月底,累計進行意向性對接470多次。當天的開幕式上,主辦方從199個意向性籤約中遴選出6對代表現場籤約,並為部分受疫情影響不能到達現場的海外博士舉行了線上簽約儀式。12月16日~18日,海歸博士們將奔赴13個設區市,進行實地考察和對接。
江蘇省人社廳副廳長朱從明介紹,此次現場參會的102名優秀海外博士大部分畢業於全球知名高校,其中不乏美國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英國劍橋大學、牛津大學等一批世界名校,70%具有海外著名高校、知名企業、研究機構任職經歷,領域有的瞄準人工智慧、集成電路、生命健康、空天科技等科技前沿,有的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也有的涉及金融、經濟、法律、音樂、藝術等不同領域。其中46名博士攜帶項目與江蘇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進位造業集群發展緊密相關,特別是生物醫藥、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領域項目佔項目總數50%以上。江蘇會千方百計保護好在蘇海外人才的利益,讓他們潛心發展、減少後顧之憂。
資金不足是初創企業面臨的普遍問題。江蘇通過開發「人才號」金融產品,與建設銀行、風投機構等合作,為高層次海外人才提供免抵押、免擔保純信用貸款以及投融資等服務。建設銀行江蘇省分行黨委委員、副行長陳寶權在當天的開幕式上表示,建行針對高端留學人才特設了創業者港灣,為初創企業提供最高3000萬的小微貸款;專設住房租賃和房貸綠色通道,對納入江蘇省人社廳名單內的高端留學人才,優先提供高端租賃住房,並可提供低於市場均價的優惠按揭貸款利率。
江蘇還通過成立人才創投聯盟,匯聚全國118家知名創投機構,建設深交所人才企業上市培育基地,設立人才創新創業路演中心,幫助解決人才融資難題。
當天的開幕式上,江蘇為南京江寧區梧桐林創聚廣場、無錫市高層人才服務窗口等首批18家「江蘇省留學人員之家」進行授牌。這些留學人員創業園將為海歸人才提供便捷周到的公共服務,組織開展產才對接和聯誼交流等各項活動。各設區市人社部門為這些機構的運轉提供政策和資源支持。
關鍵詞 >> 博士,人才,江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