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浙江電商網訊今年以來,已在上海生根發芽、穩步發展11年的大眾點評開始突飛猛進。繼2月獲騰訊20%股權戰略投資,打開微信入口後,5月先以8000萬美元投資餐飲外賣平臺「餓了麼」,緊接著以5000萬元人民幣投資訂餐應用「大嘴巴」。無論是與「大佬」們達成共識,還是大舉出手注資「新人」,都顯其更開放的姿態:打通產業鏈上下遊,打造從線上到線下的生態圈。
最早靠「吃貨」點評信息起步的大眾點評,已經發展成為擁有活躍用戶超1億、商戶數過1000萬的中國最大本地生活服務平臺,覆蓋超過2300個城市及美、日、法、澳等多個國家和地區,業務延伸到團購、預訂、外賣、婚慶、旅遊等多個領域。大眾點評創始人、執行長張濤表示,未來大眾點評會聚焦在平臺定位,目標為用戶提供最豐富和最可靠的商家選擇,「一站式的內容、優惠和服務,將是不變發展方向。」
給消費者口碑和優惠
2003年,在美國就業的上海人張濤,看到了全球旅行美食指南《米其林指南》的紅火。而彼時國內大多數食客的「吃喝玩樂」信息來源較單一,主要依靠廣告或口口相傳。「如果有一個匯集食客口碑的網站,讓後來者在選擇餐廳和點菜時看到真實的第三方意見,如何?」張濤將這個想法付諸行動,就此改變了大多數人的餐飲等本地消費方式。
現在,想要找餐廳,只要上大眾點評一搜很快就能搞定:根據自己的喜好、地理位置、時間等篩選目標餐廳,在線瀏覽各家商戶信息、查看用戶評價,查詢是否有優惠,例如團購和電子優惠券,還能在線申請餐廳電子會員卡獲取折扣;選出心儀者後,電話或在線預約人數、時間和座位,到店消費用餐;最後,用戶在消費後評價曬單分享到網站或微信等社交圈,為他人提供信息。因為大眾點評的出現,人們越來越習慣和依賴通過網絡來尋找美食,讓「上館子」這件事變得更高效和享受。
吃,還只是「從線上到線下」的一部分,繼切入酒店旅遊和結婚兩個垂直領域之後,大眾點評發力餐飲外賣領域。前不久,大眾點評與其他投資方以8000萬美元戰略入股「餓了麼」。這家由三名「85後」創立的年輕公司,被大眾點評相中了其在餐飲外賣領域中的商戶數據、外賣服務及平臺流量。未來,大眾點評外賣覆蓋將迅速擴展至北京、上海、廣州、杭州等近30個城市,覆蓋商戶數增至近5萬家。幾天後,大眾點評又戰略投資訂餐系統「大嘴巴」,雙方將現有的餐廳訂座、外賣、團購等產品實現對接,完善「餐廳內的事」。
曾經很「獨立」的大眾點評,正迅猛整合上下遊產業鏈,這些大手筆被外界視為是其加碼從線上到線下產業鏈終端的表現。「大眾點評會留意生態鏈每個環節做得好的公司,包括商家端和用戶端,看看有沒有投資機會。」大眾點評副總裁龍偉表示。
幫商戶找到對的用戶
依靠網友口碑傳播的消費點評模式,大眾點評改變了餐飲業不觸網的現狀。現在,幾乎大部分的餐飲企業都將入駐點評、維護點評作為一項必修課。
然而,相關統計數據顯示,目前生活服務行業競爭激烈,以上海餐飲業為例,去年門店關閉率大約在20%,但同時有更多的餐飲從業者進入市場,新開門店增長率達到了42%。在這種競爭態勢下,本地商戶如何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建立高效創新的網際網路營銷體系,顯得尤其重要。
「餐飲業本身發生了巨大變化,商戶營銷需求從以前的『如何拉新』逐漸轉變為『如何運營效率更高、用戶服務更好』,而用戶也更加分散孤立,用戶和商戶的關係變得鬆散、多點觸達。」張濤說,但就餐飲業而言,菜品、環境和服務是萬變不離其宗的三個維度,也是餐飲業商戶的核心競爭力。
日前,大眾點評成立了推廣事業部,致力於為商戶找對用戶,欲將其打造成中國最大的本地商戶營銷推廣平臺。這有著大眾點評的邏輯:消費者有吃喝玩樂的明確消費意願,商戶針對這部分消費群體的曝光更有效;大眾點評可以提供團購、預訂、外賣、餐廳地址電話信息查詢、發布促銷信息等多種服務,促成消費者到店。此外,大眾點評獨有的點評分享、商戶收藏功能,讓消費者對商戶的評價能夠影響更多的瀏覽用戶,幫助優質商戶持續在消費者中傳播口碑,吸引更多顧客到店。
在大眾點評所服務的商家中,已經有了嘗到甜頭的。如傳統KTV業發展至今,消費者已產生消費疲勞,很多中小型KTV面臨轉型或倒閉。而上海銀樂迪虹口龍之夢店通過一個周期的推廣運營,其在大眾點評已積累了2684條點評,單店平均每周瀏覽超過3000人次,顧客回頭率超80%。如今,在銀樂迪任何一家門店,沒有預約的消費者在黃金時段的排隊時間均超過1小時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