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視角下的線上教育

2020-09-07 中國教育網

眾所周知,社會上不缺教師,但缺優質教師。從經濟學角度來看,優質教師就是稀缺資源。如何讓優質教師資源發揮最大效果,促進教育公平,這是個多年未解的老問題,而線上教育,就提供了一個比較合理的答案。

  一、破除觀念誤區:教育不是公共產品

  如果現在進行一項街頭採訪,問題是教育服務是不是公共產品,估計多數人會給出肯定答案。這是因為自從公立教育佔優勢地位以來,人們習慣了國家提供教育服務,並且教育中的優質教師資源,大多數還是在公立教育體系之內。但從經濟學角度而言,根據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薩繆爾森所言:公共產品屬於「每個人消費這種物品或勞務不會導致別人對該種產品或勞務消費的減少」。公共產品屬於非排他性、非競爭性的,雖然我們每個人乘坐公共運輸工具的機會大抵相同,但是就讀名校的機會卻不是均等的,個人自身同競爭者之間是零和博弈。一個雲南農村出來的小孩,上清華附小的機會,跟清華老師子女上清華附小的機會是不均等的,毫無疑問這是難以否認的事實。導致教育沒能成為機會均等的公共產品的根源在於優質教師資源的稀缺性。因為稀缺性,在線上課普及之前,不管如何調整學區、政策,教育資源都不會變得更加普惠。在可以預見的時間內,教育還不會成為公共產品,但是線上教育卻可以增加教育的普惠性,讓更多偏遠地區的學生享受優質的教育機會。

  二、線上教育的長處與短板

  線上教育有利於降低機會成本與時間成本。舉個例子,對老師而言,節省了重複勞動的時間,間接延長了教師的生命(這個意義堪比對數的發明節省了科學家的生命)。西瓜視頻創作者、現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物理教師李永樂老師曾說過,其錄視頻課的初衷,是因為有很多同學重複問題,如果每次都解釋一遍,太浪費時間;如果不解答,對學生又不太好。錄成教育視頻,對教師而言,省了很多時間。對學生、家長而言,線上教育提供了多元化的產品供給,降低了機會成本。在沒有線上教育的時代,公立學校教學資源分化嚴重,學生、家長缺少選擇的權力,大部分學生無法享受人大附中、清華附小、北京市十一學校這樣的優質資源。民辦教育機構,提供了市場化的教育資源,但是價格貴,學生、家長還需要花費時間來選擇、試錯,這部分時間成本對學生而言,也是巨大的。線上教育可以讓學生「魚找魚,蝦找蝦」,選擇自己喜歡的、適合自己學習水平的教育產品,進一步降低時間成本。

線上教育進一步改變了學生與老師之間的關係。傳統教育模式下,老師作為園丁,具有威權色彩。師生之間,老師與家長之間的關係,很難說是融洽的。至少對家長(另一層面的消費者)而言,缺少主動權。這對學生、家長而言是不公平的。線上教育是以客戶為中心的,網際網路增加了產品供給,並且依賴學生端的點讚、分享、好評等行為,進一步增強了學生、家長的選擇權。網際網路時代,天然是平等的時代,教師從園丁、塑造者,變成了引導者、啟發者,從威權的命令——服從關係,變成運動員與教練之間的關係。這種角色的轉變,有助於學生認識到自己學習的內在動力,學會掌握教育的精髓,即人要為自己負責。這種角色的轉變,讓師道尊嚴變成了商業契約關係,雖然會讓很多人不舒服,但卻是時代的趨勢。

  但線上教育不是萬能的,正如優質教師資源不是萬能的,因為學習的主角是學生。雖然很多人提倡快樂教育,但教育本身是反人性的,不管對學習感不感興趣,教育都是件苦差事。過於自由散漫的教育往往會帶來一定的負面效果,如果一個學校的課程是由學生投票決定的,那麼這個學校的成績恐怕會是最差的;而線下課則提供了一個約束規範的空間、氛圍,讓學生能夠在短時間內吸收大量知識點。今年疫情導致學生只能上線上課,結果很大一部分學生成績會下降,這是因為沒有線下課的「約束」,學生的學習效果通常會下降。人類的生理條件,決定了我們離不開線下教育,長時間的線上學習,身體也扛不住。人性是喜歡享受,貪圖安逸的;不管線上課程質量再好,沒有線下的紀律約束,沒有教室空間的激勵,學生便很難有自覺性。

  三、線上教育的供給:優質教師

  雖然社會上給了老師很多期望,但這些附加的期望,某種程度上是一種道德綁架。教師是一種職業,把一種職業道德化,並不能解決教育的問題。考核一個教師是否優秀,不能從動機、道德的角度考量,而要看成績。教師的最大成績是讓學生在競爭中成為「稀缺資源」。「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的教師,實際上就是庸師。我們不得不承認,有大量的庸師存在,他們的視野、視角、知識水平,都不足以讓學生獲得在未來社會如魚得水的能力。網際網路的開放性讓庸師很快被淘汰,使優質教師成為線上教育的核心,在市場條件下,消費者的評價就是最有力的證明。網際網路讓名師的影響力空前擴大,一下子就打破了地域的隔閡,讓服務於少數人的稀缺資源,能夠為大眾服務,是推進教育公平的有力手段。

  那麼什麼樣的老師算是優質名師?有一些現成的優秀案例:北京人大附中知名教師李永樂,憑藉其伶俐的口才與淺顯易學的科學語言,製作短視頻,在西瓜視頻發布,迅速火遍了全網,引得央視新聞、人民日報紛紛轉發點讚;高中化學教師向波推出了一系列化學趣味科普,一經發布便火遍全網,先後被人民日報、新華網等多家媒體採訪報導;華中師範大學教授戴建業三年多寫了約400多篇文化隨筆和社會評論,被網易評為「2012年度十大博客(文化歷史類)」,被「愛思想」網列入「熱門專欄」作家;網絡紅人考研教師張雪峰憑藉其風趣幽默的語言吸引了眾多考研學子的熱烈支持。

戴建業教授在短視頻平臺講古詩詞

線上課教師要讓學生在無約束的條件下投入學習這個「苦差事」,就需要讓課堂變得有趣。但絕不能向學生「獻媚」,而要保證專業性。線上老師需要知識性、趣味性的結合,缺一不可。李永樂老師的清北學歷、人大附中背景自帶光環,但更重要的是其滿足了「十萬個為什麼」的探究欲望。其實一節有趣的線上課,付出的時間成本要比線下課大得多。為了準備那些有趣的話題,李永樂老師和他的團隊要花時間來搜集資料。講化學的向波老師,實際上是融合學科的代表,把割裂知識的傳統教學融合起來,讓課堂「很有趣」。戴建業老師講古詩詞,讓很多對詩詞不感興趣的人愛上詩詞。張雪峰老師的考研講座,讓大家在聽段子的樂趣中了解志願填報、考研、人生規劃。首先因為他們本身有趣、專業,然後才能外延為有趣的線上名師,不僅激發學生的興趣,也激發大眾的興趣,這就是值得稱讚的成就。

  在傳統模式下,學習興趣似乎並沒有那麼重要,但在人工智慧時代,鑽研一門鐵飯碗手藝的教育模式,顯得與時代格格不入。由學習興趣激發出來的「元學習」能力,似乎更能幫助學生適應未來的挑戰。像教練輔助運動員一樣,讓學生基於對知識的興趣而內生學習動力,是一個名師的應有之義,而老師自己也在這一過程中不斷進化,而不是「吃老本」。這樣教育在畫了一個圈之後,又回到軸心時代的哲人所思考的問題。蘇格拉底說「無知就是罪惡」,柏拉圖提倡遊戲化學習,孔夫子說「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都是對教育內生動力的討論。線上教育正是激發學生內生動力的一個好方式。

  四、線上課程的營銷:自媒體矩陣運營

  營銷不是筆者所擅長的,這部分只能是淺見,見笑於方家。一般來說線上課程的價格是相對低廉的,這是推進教育公平的應有之義,藉助中國用戶的龐大體量,線上教育實現的是利潤總額。馬克思所說的「它的商品的低廉的價格,是摧毀一切萬裡長城和徵服野蠻人最頑固仇外心理的重炮。」相對低廉的價格,是線上教育對線下的重大優勢,線上教育的蓬勃發展是由其特點決定的,疫情最多助推這一點,但不能誇大疫情的作用。對線上教育的推廣而言,傳統的推廣方式還是有很重要的作用,對於老牌教育巨頭而言,這些傳統的營銷隊伍正好是他們先天的優勢。但對於新晉的線上教育而言,資本加持的「燒錢」營銷,也有效果。燒錢模式下,用戶轉化成本的高低,就決定了燒錢能走多遠。如果是沒有拿到大資本扶持,剛開始創業的團隊,怎麼做呢?筆者推薦新媒體的矩陣運營。

當前自媒體的現狀,最重要的是基於推薦算法的頭條系,如西瓜視頻(跟李永樂老師合作)、抖音等,受眾廣泛,偏重娛樂。另一個是微信公眾號,熟人社交,私密性,營銷難度大,但客戶黏性強。B站、知乎提供了很多優質教學資源,也是不容小覷的力量。知乎與阿里合作的夸克瀏覽器,提供的高考志願提報服務,就是一個好產品。在這些自媒體矩陣方面,草根團隊可以抱著「有奶就是娘」的心態,走出一條相對適合自己的路。除了自媒體,還有美團、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這也是一個強大的平臺,特別是美團,其實教育業務也非常有潛力。教育的賽道是寬廣的,普、幼、職、高,有廣闊的空間讓創業者選擇。筆者相信,教育的好壞,最重要靠內容決定。所謂營銷、地推,各種銷售手段的前提,是要有好課程。

  五、線上教育的未來

  線上教育的未來,當然是美好的。線上教育和線下教育不是相對替代的關係,而是相互扶持的關係。目前公立教育體系仍然是主流,所以課外教育(不管線上、線下)都是對學生空餘時間的爭奪。可以說,隨著父母學歷水平的提高,小的線下教培機構很難再生存,這都是民辦培訓機構空出的市場,會想奧斯曼帝國的遺產一樣,迎來巨頭的爭奪,而各種海量補貼,會培養擁護線下的習慣。只要政策不幹預,線下教育的價格會一路走低,直到平衡點。我們不要忘記,線上教育也是依託老師,而且更依託名師。教師成本和前期的營銷成本會成為教培機構的大頭,但從長時間跨度來看,不管對教培機構還是消費者,教育成本都是會下降的。名師的強大帶貨能力,使得民辦教培機構很可能會減少用工規模,而中國財政體系也無力大規模供養老師,對於師範類學校的學生而言,未來招生恐怕會遇到問題。這也意味著教育本身,教師的培養體系,都會面臨新的變數。在此,筆者有幾個小的猜測,與諸君分享:

  1.面向國外用戶的向上教育產品會有機會,但門檻也很高。

  網際網路是面向全球的,所以其市場自然也是全球。教育貴不僅僅是中國的問題,也是全世界的問題。但目前還沒聽說過中國有哪個在線教育機構,能夠面向外國人授課的。就像程式設計師業務的外包一樣,隨著雙語人才的增多,這部分在線機構可以避免國內慘烈的存量市場搏殺,在國際上創出一片天地。畢竟,在線教育也是拼人力成本,而中國的人力成本是相對低廉的。這意味著外語人才大有可為,特別是英語、西班牙語、法語這種語種。但這部分市場,適合巨頭,不適合普通創業者,所以門檻是不小的。

2.課程領域,平臺電商的規模仍然會超過垂直電商。

  垂直電商,如老牌的教培巨頭,總是要「養人」的,而平臺不會有這個限制。如拼多多、天貓、美團等電商平臺,可以吸納近乎無限的教育力量,依託資本的力量燒錢補貼客戶,這樣總規模會超過自有老師的垂直電商。但教育作為一個商品,畢竟尤其特殊性,就是對老師對依賴,教育產品的巨大試錯成本(選錯老師,可能導致成績大幅下降),使得自有老師的垂直電商仍然可以發揮自己的優勢。平臺電商和垂直電商不是你死我活的競爭關係,而是魚和池塘,鳥跟森林的關係,就像電商平臺會促進大品牌的銷售一樣,平臺電商也會幫助自有教師的老牌機構,更上一層樓。平臺電商的優勢,就是開門做生意,構建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這就是為什麼平臺電商的規模會超過垂直電商。

  3.線上教育不一定總是開放的。

  美國的HBO公司,其會員制的模式,仍然支撐其有足夠財力,去製作精良的作品。同樣,一個優秀教師也可以用會員制,製造稀缺性,獲得更高的利潤率。對於優秀教師而言,這未嘗不是一種思路。站在教育公平的角度,筆者傾向於降低教育成本,但也有家長想築起堡壘,想讓孩子獲得比別人更好的資源,這除了學區房,在拼多多上拼一個名師也是可行的。

作者:馬均儉

相關焦點

  • 認識經濟學視角下的世界
    《魔鬼經濟學》是一本非主流的經濟學通俗讀物,作者是美國經濟學家史蒂芬.列維特與史蒂芬.都伯納。書中以經濟學的方式來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種種現象,從新視角來看待那些複雜社會問題,向大家展現了經濟學對於社會運行過程中的一些問題的解讀。
  • 論文簡報 | 重大經濟事件視角下的經濟學研究創新
    點 擊 藍 字 關 注 我 們 ISSN 1005-3425CN42-1348/F雙月刊本次為大家帶來的是《經濟評論》2020年第4期的第8篇論文《重大經濟事件視角下的經濟學研究創新本文考察了歷史上三次重大經濟危機對主流宏觀經濟理論發展的推動作用,說明主流宏觀經濟理論如何在解釋經濟危機、更新對現實世界的認識過程中發展演變。藉助於這個歷史背景,本文考察了我國本土的經濟學研究,討論了其與國際學術界的差距,指出了縮小差距的路徑,即加強科學研究規範和洞察我國特有的國情。最後特別指出了在新冠疫情衝擊和去全球化挑戰背景下,我國本土經濟學研究需要關注的核心問題。
  • 全國教育經濟學學者齊聚南科大,探討新時代教育經濟學
    2020年11月7-8日,圍繞「新時代中國教育經濟學研究:回顧與展望」主題,由中國教育學會教育經濟學分會主辦、南方科技大學高等教育研究中心承辦的2020中國教育學會教育經濟學分會學術年會在南方科技大學召開,會期一天半。根據疫情防控要求,採取「線上+線下」的會議模式。
  • 環境經濟學視角下的《美人魚》
    頗為遺憾的是,從春節首播到至今差不多三周時間裡,對於這麼一部有著將近30億元票房,以及幾千萬觀眾(加上間接受影響的人數,廣義上的觀眾人數可能還不止這個規模)的影片,無論是影片製作方,還是廣大環保機構及工作者,卻都沒能真正抓住這難得的良機,對影片進行專業意義上的解讀,進而形成「二次觀影」意義上的全民環保動員及普及效果。
  • 線上線下教育融合出路在哪裡?噠噠英語告訴你
    舉例而言,K12在線英語中的頭部企業噠噠英語,相較於傳統機構依託於老師個人對學生學習情況總結並反饋到自己的教學路徑中,噠噠英語依託於「線上教師平臺」以第三方視角收集老師和學生雙方的上課反饋,更客觀地改善個人教學路徑。對於「個性化」的下一步,噠噠英語也做好了準備。9月13日,噠噠英語在香港宣布成立在線語言教育教學研究中心——「觸想工作坊(Brain Spark Lab)」。
  • 未來教育模式是線上線下相結合?
    在線上教育期間,通過數據分析,我們發現線上教育的效果會因人而異:有些學生確實很好地適應了線上教育,並且可以通過這種方式提高學習效率;但線上教育缺乏線下教育的氛圍,而且有些學生自覺性不夠,學習效果就大打折扣。
  • 從語言學的視角反思經濟學
    這顯然都不能從現代經濟學的理性經濟人最大化假設來自我設定自己的研究任務。韋 森「每個時代都給人類一個教訓但卻總是被人們所遺忘,那就是:思辨哲學從表面上來看離人們的日常生活是那麼遙遠,且與人們的利益無關,但實際上卻是對人們影響最巨的東西。」
  • 雲上服貿會教育專題:線上線下融合方式更具傳播力
    值得注意的是,依託5G、在線翻譯、視頻會議等技術,京東智聯云為各國各類高校和教育機構搭建了交流與合作的大數據平臺,線上線下融合辦展的方式讓無法線下參展的學校及各類教育機構也可以參與到此次服貿會教育專題展中,展現國內外最前沿的教育理念、技術和成果,促進全球優質教育創新服務共同發展。
  • 【直播預告】諾獎得主+林毅夫|經濟學視角下的美國傷痛與中國醫改
    為美國社會敲響這一警鐘的是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和公共事務名譽教授、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安妮·凱斯(Anne Case),及201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和國際事務名譽教授安格斯·迪頓(Angus Deaton)。
  • 《小島經濟學》裡的七個教育啟示
    上一篇推薦文章裡,我說這本書既是寓言,也是預言。既是經濟學著作,也是教育學著作。這篇文章就專門從教育的視角,分享我從這本書裡得到的啟發。希夫是個知行合一的人,也是個言行合一的人,他不僅自己開始拒繳個人所得稅,還寫書,上電視,宣傳自己的觀點。很快,他的經濟學著作《聯邦黑手黨》成了禁書。據說截至目前,這是美國唯一一本非虛構類的禁書。2005年,77歲高齡的希夫因為逃稅罪被判刑12年7個月,還因為藐視法庭被加刑一年。他後來在獄中雙目失明,還患上了癌症,最後在警衛看守下的重症監護室裡死去。
  • 全球化視角下的教育與科技融合丨GES 2019未來教育大會前瞻
    全球化視角下對教育的新要求,離不開教育與科技融合進程的加深。教育資源在國際間進行重新配置,教育要素在國際間加速流動,對教育的預期已經超越單純技術層面的效率提升,還涉及到更基礎的社會結構、更深層的文化理念以及更全球性的影響因素。教育正在逐漸超越地域和文化的邊界,進到全球化的階段。
  • 線上教育的未來出路——線上與線下教育的有機結合
    二、對當前線上教育的評價網課是疫情之下不得已而為之的應急手段,但不是未來的主流路線。各個學校在線上教學的實施過程中也暴露出很多問題。1、授課教師大多未經線上教學培訓,倉促上崗,又不是專業主播,在課程的精彩程度、直播的流暢程度上大打折扣,各個學校、不同班級的網課教學水平也參差不齊。
  • 專家訪談:未來教育模式是線上線下相結合?
    3月2日起,廣東開展線上教育,1606.2萬名中小學生參與。如此大規模地在家參加線上教育,對於廣東師生而言均屬首次。專家指出,這也是對過去教育信息化發展成果的檢驗,對下一階段教育信息化發展有諸多啟發。  「這段時間一直在家參加線上學習,回到學校上課反而有些不習慣。」5月底,廣州小學生劉同學返校,回歸線下學習,適應線上教育向線下教育的轉變。
  • 從遊戲評分到公共決策:經濟學視角下的公共選擇機制
    總之實現這個條件同時表明了兩種情況,在成本既定的前提下,收益是最大的,或者收益既定的前提下,成本是最小的,很明顯是最優的。現代經濟學的研究在方法上,高度依賴於數學,因為數學確實可以給一切實證研究披上一層科學的外衣,而當這層外衣披上的時候,研究也就成了真的科學。
  • 中德專家學者線上線下共同研討「中德法治發展與法律教育」
    中德專家學者線上線下共同研討「中德法治發展與法律教育」 來源:法學院   時間:2020-12-03  瀏覽:
  • 專訪丨黃斌:新結構經濟學視角下的 「十四五」發展
    作為新時期比較有影響力的新結構經濟學,對一些熱點問題如何看待?為此,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了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國內智庫部主任、高級研究員黃斌。 構建新發展格局的三點認識   中國經濟時報「:十四五」期間,我們要構建新發展格局,在您看來,在落實過程當中,新結構經濟學在其中能夠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 比起線下教育,線上教育有什麼弊端?
    因為這次疫情的原因,一種新型教育方式出現在了我們的視野中--線上教育。其實在很久之前,線上教育就已經出現了,甚至在1996年的時候,線上教育就已經成為了我們的戰略目標之一了。只不過這次因為疫情的推波助瀾,線上教育才更快地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那麼比起線下教育,線上教育有什麼弊端?怎麼看待線上教育和線下教育?
  • 線上教育能徹底取代線下教育麼
    線上教育能徹底取代線下教育麼近幾天看到了許多提問,無一例外都是線上教育未來的發展方向,以及線上教育會取代線下教育成為課外教育的唯一方式麼?其實並不是這樣的。所謂的校外教育機構的作用就是為了提高學習成績,拓寬學習資源,掌握學習方法。那麼對於許多新興的教育機構教授的並不僅僅是學科知識,更多地是興趣愛好、藝術特長等等。那麼這些教育機構很難在線上開展課程。而且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不斷發展,網際網路+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逐漸興起,在線教育平臺成為了許多人的考慮方式。
  • 行為經濟學與公共政策:一個實用的視角
    有關行為經濟學的討論通常被視為對新古典經濟學基礎假設的質疑。行為人是理性的嗎?在市場環境中他們是否會優化其行為?這些爭論頗為激烈,每種觀點在不同情景下都有令人信服的論據。本文將從一個更為實用的、以政策為導向的視角討論行為經濟學。
  • 關於線上&線下教育的深度思考
    不論線下教育,還是線上教育,教育能獲得生存和發展空間的重要依靠,只有教育品質。線上教育 vs 線下教育我一直認為線下教育是主餐,線上教育是副食&營養餐。你現在走在大街上見過幾個人拿著翻蓋手機。人們使用手機的本質是通信便捷,翻蓋是上翻還是下翻沒有任何意義,這都是商家有意製造賣點,造勢罷了。   我們的教育也會和這個手機的形態發展類似,不管是線上教育還是線下教育,目的是提升人的認知水平,能夠讓人知識水平、綜合能力提高就是好教育。未來5G技術、VR,AR包括人工智慧技術等都有可能來增強線上教育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