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線上&線下教育的深度思考

2020-12-20 芥末堆

關於線上&線下教育的深度思考

作者:張盼 發布時間:

關於線上&線下教育的深度思考

作者:張盼 發布時間:

*來源:桃李邦(ID:ZPEDU100),作者張盼

什麼是教育?

我特別喜歡這個總結

教育的本質就是:思維訓練、價值培養、情感交流                               

在線教育起因

2015年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開幕會,李總理提出制定「網際網路+」行動計劃。一石激起千層浪,瞬間我們的生活中各種場景充滿了網際網路, 網際網路+計程車、 網際網路+金融、網際網路+生鮮物流......相繼出現,因此網際網路+教育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也應運而生。

網際網路+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普及徹底 " 飛入尋常百姓家 ",給大眾的感覺是只要和網際網路不沾點關係,你就相當 low !

在線教育現狀

在線教育這陣狂風就這樣吹來了,教育市場風口來啦! 

在線教育打破了名師教育資源的壟斷 以及教育資源傳播的局限性,各種在線教育平臺瘋狂融資跑馬圈地砸品牌。跟誰學、瘋狂老師、輕輕家教、cctalk......在線教育o2o平臺都融到大筆錢了。

據說網上老師上一堂課可以賺上千元,更有在線教育平臺爆料,個別名師課程直播可以年收入千萬。

在線教師真這麼賺錢?如此賺錢,線下的體制內教師,怎麼能留得住?優秀教師不都跑去上網課了嗎?如此下去,在線教育不是「顛覆」傳統教育,教育行業將全面「洗牌」嗎?

在線教育真的如此完美麼,放之四海而皆準呢?

我們來看一組調查數據:

我們再來看看在線教育在教育培訓行業各細分領域所佔比例

我查看過相關機構發布的《在線教育趨勢報告》指出,多數在線教育企業在虧損,僅5%的企業實現盈利,70%的企業將在未來1~2年內死去。這才是我國在線教育血淋淋的現實。

K12教育市場呈現了爆發性的發展態勢,預計五年內將達到5000億規模,其中在線教育在1000億-1500億元左右。

在線教育這條賽道上目前仍是百舸爭流的局面,盈利變現模式仍在探索之中。根據目前在線教育的運行情況看,在線教育根本不可能取代線下傳統教育培訓機構,在線教育只是傳統教育的補充,會給受教育者提供一個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教育選擇。

儘管K12在線教育未來有著巨大的市場,但目前還是面對著如下幾個問題:

一、學習效果無法得到有效的體現

二、教學內容的參差不齊

三、用戶獲取成本高

K12在線教育領域商業模式主要分類:

一、(C2C模式)

前期主要通過拓展用戶,後期以廣告變現、服務變現的方式來獲取收益。

平臺不直接提高內容,其內容的產生主要依賴於引進的優質資源、或教師端自主製作內容。

二、平臺+內容模式(B2C模式)

平臺提供優質的內容,或提供直播教學,主要分視頻課程、題庫、在線直播、培訓、在線輔導、答疑等,其盈利模式主要依賴於內容收費、輔導收費、增值的服務收費等。

K12領域產品分類:

一、在線教育類(學而思網校、VIPkid、51talk、猿輔導、掌門一對一、作業幫等)

二、提高教學效率類型產品(易題庫、猿題庫教師等等)

三、家長交流類社區產品(比如家長幫)

四、題庫內容類(阿凡題、學霸君、猿題庫、魔方格等等)

五、找家教平臺類(365好老師、請他教、突破網、跟誰學、輕輕家教等等)

六、作業答疑類(愛輔導、作業100、學習寶等應用)

七、針對單個知識點的課程(以微課為代表類型)   

在線教育不完全適合幼少兒

幼兒園和小學階段的孩子學習不具備主觀能動性,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主要不僅僅是在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習慣、性格、價值觀......  這些都是在線教育給不了孩子的。

如果你的孩子正在讀幼兒園你願意把他按在電腦上學英語還是願意把他帶到線下教育機構學英語。孩子上培訓班除了學英語,更重要的是他有了同學,和小夥伴可以一起玩耍,擁有了個人社交,更有利於孩子身心健康成長,孩子還可以和老師面對面交流聊天。幼少兒階段的孩子心理健康成長、性格塑造非常重要, 即使 AR技術再發達,人與人之間那份情感互動,它是無法替代的。  

記得馬雲在鄉村教師計劃現場說過一句話"知識可以靠灌輸,智慧必須靠啟迪",我們許多年以後回憶起自己曾經的某個老師,絕不是因為那個老師教了我們某個知識,而是那個老師曾經某句話或某些事讓我們感動,深受啟發。

請問這些東西在線教育可以做到嗎?在線教育側重知識傳遞,對於幼少兒不斷灌輸知識,將毀人不倦!這完全有悖於教育規律。

隨著人類對世界的認知,知識是你永遠也學不完的,但是智慧是亙古不變的。就像今天我們看孔子、老子、鬼谷子...... 這些上千年人留下來的文化,覺得自嘆不如! 知識會隨著時代的發展新舊交替,智慧永遠不會!  

在線教育只是一個工具!重要的是如何提升老師的學術水平、內涵、教學技能,一味追逐熱捧在線教育是捨本逐末。

線上教育對於中高考學生升學、成人職業技能教育作用力更大,因為這一類人群學習的目的性和自覺性更強。從事這一類教育的線下教育學校可能會失去很大市場份額。


不論線下教育,還是線上教育,教育能獲得生存和發展空間的重要依靠,只有教育品質。

線上教育 vs 線下教育

我一直認為線下教育是主餐,線上教育是副食&營養餐。

線下教育是米飯&麵條  ,線上教育是水果、保健品。

讓你一年不吃米飯&麵條,天天吃水果、保健品、火鍋,你一定會受不了。

再舉個簡單例子:2000年初我們用的直板手機,然來流行下翻蓋手機,後來又流行上翻蓋手機,最後又回到最初流行直板手機。你現在走在大街上見過幾個人拿著翻蓋手機。人們使用手機的本質是通信便捷,翻蓋是上翻還是下翻沒有任何意義,這都是商家有意製造賣點,造勢罷了。   

我們的教育也會和這個手機的形態發展類似,不管是線上教育還是線下教育,目的是提升人的認知水平,能夠讓人知識水平、綜合能力提高就是好教育。

未來5G技術、VR,AR包括人工智慧技術等都有可能來增強線上教育的體驗。另外整合上下遊資源來擴大傳播力、影響力。無論怎樣,K12在線教育產品最終都是圍繞學生(用戶)、家長(決策者)、教師(內容提供者、評估者)這三個角色來打造,期望帶來真正的價值。

現在已經過了獲取流量的風口,再者網際網路教育,應該是要回歸到教育的本質上,能提高優質的內容,就可以更好的獲得盈利。如果一上來就免費模式,遭遇資金鍊斷裂時,很容易陷入困境。 

線上教育和線下教育是互相促進和彌補的關係,絕對不是互相淘汰的關係!即線下教育,可以藉助「網際網路+」把學習過程變得更有趣味性、生動形象、輕鬆,同時,在線下教育中,也要利用網課資源豐富課堂內容。而在線教育,則需要在在線授課與面授中找到平衡點。

之前有位著名在線教育公司的HR邀請我加入他們公司,給我打電話不停說在線教育如何牛X,未來像我這類從事線下教育的人群就失業了,線上教育以後會全面取代線下教育,聽得我頓時怒火衝天,毫不留情懟了他。

用網際網路思維去發展教育,資本炒作教育更多是利益的驅使,教育是關乎國計民生的大事,教育是一項良心事業。我們發展在線教育,改革傳統教育,給受教育者多元教育、個性教育,這才是我國教育的未來。

線上教育積極的一面是讓優秀老師的價值和效益最大化,輻射範圍更廣!特別對於三四五線城市的家庭,可以聽到一線城市名師講課相較於過去真的是莫大的幸福!在線教育將濃縮而集中的教育資源進行稀釋和攤薄,通過網際網路分享出去!非常符合當下我們當下的教育國情!

如果是高淨值收入人群的家庭,有的買了上千萬的學區房,父母一年花四五十萬讓孩子讀著國際學校,優質的教育資源觸手可得,他們一般不會去選擇在線教育的,因為名師就在眼前,何必去線上。線上教育給了中國大眾發展教育平等的機會,但是教育資源無法絕對的平等,只能相對的平等。

食鹽的主要成分是NaCl(氯化鈉 ),自古以來基本都是國營,這是關乎民生的必需品,食鹽是百味之首。Cl 和 Na 均不是生活必需品,但是他們是組成食鹽的物質元素。

所以我認為"線上+線下」OMO教育模式是大勢所趨,大部分在線教育公司都沒正現金流,都靠資本投資續命,很多所謂估值都是鏡花水月。而線下教育機構有師資,很多有核心研發力量,有服務,有利潤。疫情加速了線下教育機構的在線化。在線平臺技術較成熟,最終教育比拼的還是教育產品和服務。線下教育相對線上教育有服務領先優勢,加上快速學習能力,很容易平移為線上的領先者。

線上教育和線下教育就像一對孿生兄弟! 

線上教育逐漸回歸理性,踏踏實實做教育。

線下教育逐漸重視教學服務,全力以赴做有溫度的教育。

教育終將返璞歸真!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桃李邦」。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網

轉載文章,原文:

桃李邦;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布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並希望被芥末堆報導,請您

填寫信息

告訴我們。

來源: 桃李邦

推廣: 芥末堆商務合作:010-5726 9867

相關焦點

  • 【線上總結-韓鐸】關於線下與線上教學的銜接的幾點思考
    關於線下與線上教學的銜接的幾點思考  ——以鎮安縣城關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為例2020年初,肆虐的新肺炎阻擋了師生們重返校園的腳步,也改變了我們教學的模式。在教育主管部門「停課不停學」的號召下及學校的安排指導下,我們一線教師摸著石頭過河,想法設法積極開展了線上教學。日前,商洛市教育局已經通知各級各類學校開學日期,其中小學四、五、六年級和一、二、三年級分別於4月23日和26日返校學習,由此推算,本學期在校學習時間大約三個月時間,12個周左右。
  • 後疫情時代體育線上與線下教學方式「共生」的思考-中國教育新聞網
    關鍵詞:體育教學;線上與線下教學;融合共生體育教學方式發生改變帶來的思考遠程教學和線上教學模式起源於美國。2001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開啟「開放課件」計劃,為全世界的學習者提供免費、優質的學習資源,開啟了開放教育資源的先河。
  • ...立新:促進線上線下教育深度融合,打造智能時代的師範教育標杆高校
    我們應抓住疫情帶來的教育創新發展機遇,貫徹落實《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要求,促進線上線下教育深度融合,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為我國高校信息化條件下的教育教學改革提供華師智慧和華師方案。,教學空間從以課堂為主向線上線下結合轉變,教學評價從以結果評價為主向以數據驅動的過程評價為主轉變。
  • 首屆線上線下教育融合(OMO)創新大會召開
    12月3日,由中國網際網路教育產業聯盟、院校橋、上海市信息服務業行業協會等聯合主辦的「2020線上線下教育融合創新大會」在上海科學會堂舉辦。備受疫情影響,卻也引發教育劇烈變革的2020年,讓教育前瞻者們,描摹出未來教育的無限可能。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部主任、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上海市政府參事袁振國在大會上帶來了關於人類第三次教育大變革的深度思考。
  • 「2020線上線下教育融合創新大會」在上海舉辦
    央廣網上海12月4日消息(記者傅聞捷)12月3日,在上海市智慧城市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共同指導下,由中國網際網路教育產業聯盟、院校橋、上海市信息服務行業協會等聯合主辦的「2020線上線下教育融合創新大會」在上海科學會堂成功舉辦。
  • 關於線上線下課堂教學銜接的幾點思考?
    隨著復學班級的增加,線下教學將回歸正常,各年級各學科組有必要對線上教學進行總結,結合線上教學的實際,制定好線上線下教學銜接方案。同時,每個教師和學生都要認真的總結,調整好自己,儘快回歸到線下教學的環境中,更好地適應線下課堂教學。 第一,教師要認真總結線上教學的收穫和不足,根據學校和學科組的要求,有目標的制定好線下課堂的教學計劃,有的放矢的開展課堂教學。 第二,要有目的地通過多種方式摸底和評估學生線上學習的效果。
  • 教育大咖討論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新模式
    線上線下融合成為未來教育新常態「學習的過程中要多動腦筋,要思考,培養學生的思維是最主要的。」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祝智庭在《技術賦能教育變革: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新樣態》主旨報告中談到,大規模疫情暴露教育系統的脆弱,線上線下融合(OMO)是未來教育常態,他闡釋了OMO模式的教育內涵及新認知,並分享目前國內OMO的應用形態,他強調在OMO教學創新設計與實踐模式中,一定以學習者為中心。
  • 深度探索教育線上線下融合(OMO)讓每顆星都能閃耀
    今年疫情期間,眾多學校和機構採取了「停學不停課」的措施,線上教育引起了人們廣泛關注,對於原本就需要跨越地理空間的支教行動而言,線上教育無疑提供了新的思路。12月6日,第五屆網際網路支教研討會暨第三屆網際網路支教教師獎頒獎儀式在上海舉行。
  • 全國範圍搭建教務體系 花香盛世國際體育線上線下深度融合
    2020年春節期間疫情的爆發,促使各行業開啟線上運營模式,就教育而言,直播授課、線上互動、線上打卡等一列的教學動作被迫在線上完成。關注教育行業的人會反覆聽到一個詞—「OMO」(教育行業一種線上線下融合的商業模式)。在2019年教育OMO模式便被多個教育巨頭頻繁提及,並在疫情時代一夜之間在教育行業爆發。
  • 相芯科技助力新東方教育,推動線上線下教學融合發展
    今年,我國經歷了一場罕見規模的在線教育實戰演練,這場突如其來的演練,觸發了人們對資訊時代教育理論和教育模式的深刻思考,同時也加速了教育行業的改革進程。今年年初,疫情導致地面教學全部暫停,新東方迅速升級自主研發的「雲教室」系統,將學員順利轉移到線上學習。
  • 華爾街英語推出「攜手前行」計劃 線上+線下深度融合順勢破局
    OMO模式,即線上和線下深度融合,作為公司發展的主要戰略。  而此次上線的「攜手前行」計劃,則是華爾街英語對疫情常態化下的教培趨勢、消費方式和需求深入思考的產物。全新的華爾街英語產品線將同時覆蓋純在線課程與線上線下融合式課程,同時以客戶價值最大化為出發點,推出了貼心的學時機制。
  • 堅持線上線下深度融合,智課推出智課教育雲英語翻轉課堂教學系統
    堅持線上線下深度融合,智課推出智課教育雲英語翻轉課堂教學系統 作者:盧楠 發布時間:
  • 「凱叔講故事」與新東方達成戰略合作 線上線下教育場景深度融合
    雙方將充分發揮各自優勢,開啟線上與線下教育場景的深度融合。新東方擬將旗下滿天星幼兒園、新東方在線、家庭教育研究與指導中心等子機構、教育平臺與「凱叔講故事」多條業務線展開而新東方在教育行業深耕多年,擁有著豐富的線下教育資源,教育的理念和服務的深度都極為紮實,雙方的聯手無疑將打開教育行業新
  • 被「線上教育」:我們對此應該作出哪些思考?
    導言:身處數字信息化時代的我們,隨著網際網路、手機、電腦的愈加普及,已經在不知不覺中被「線上教育」。它無時無刻不在我們身上發生,小到上知乎、百度搜索「手機掉馬桶裡了怎麼辦?」;大到從在線教育平臺上購買課程、系統地聽課。「線上教育」,從網際網路誕生伊始就有了最好的安排。
  • 線下教育如何轉型線上
    新型冠狀肺炎面對疫情給學校造成的影響,我不得不思考如何把線下的課程轉到線上進行消課。在做整體的規劃時,我想有五個維度的問題是不得不去考慮的。我們的文化教育我們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錯誤,同時我們在做教學的時候也希望學生不需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強調重點。可實際上,孩子們在接受新知識的過程中是需要重複性的強化,才能更好地理解且掌握我們所教授的內容。線下授課我們可以在課堂中發現孩子們有哪些知識點沒能掌握,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
  • 開言英語線下WeMeet引發深度思考
    線下WeMeet英語角是國內領先的在線英語教育品牌開言英語舉辦的旨在提倡學員大膽開口說英語、快速提升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的活動。每次舉辦,都會吸引來自全國十幾座城市學員的參加。在最新一起的線下WeMeet英語角活動中,廣州站的學員以科技使人變聰明OR愚蠢為主題,引發了大家的深度思考。
  • 疫情下,線上教育的反思!
    當疫情影響下所有教育教學工作都依託線上開展時,絕大多數師生毫無準備地捲入到了在線教育教學工作中,原有的教育教學秩序被迫做出改變,無論是教育技術硬軟體,還是師生對於線上學習的適應性都迎來了極大衝擊,保障線上教育教學工作有序開展,確保原有教育目標如期實現成為了所有人的共同責任。
  • 專訪KESION科汛林文仲—面向未來教育生態,打造教培機構線上線下...
    逐漸剛性的需求,加上國家政策上的不斷扶持,使得線上與線下相融合的教育發展模式逐漸走上了「快車道」,而這種快速發展的腳步,在未來停止的機率將不會很大。林文仲先生還提起自己投入做教育服務的初衷:「時代需要什麼,我們就研發什麼。我對教育行業非常感興趣,因為教育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且教育行業永遠不會冷門。現在的企業和機構都有著不同的教學場景和教學需求,但是在『教育+網際網路』時代背景下,線上線下結合必然是趨勢。」
  • 線上線下深度融合成武漢教培行業大趨勢
    2020年,疫情防控下的教培行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如何順應變化開新局?在12月4日至5日召開的第十屆全國培訓教育發展大會上,幾乎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了一個新詞——「OMO教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成為教培行業未來發展的大趨勢,也成為武漢教育培訓機構一個繞不過去的話題。
  • 線上教育和線下教育哪個好,對比下有什麼優勢
    線上教育和線下教育哪個好,有什麼優勢呢。在為孩子選擇英語或者是其他科目等培訓機構的時候,難免要在線上平臺和線下平臺之間做出一個選擇,這兩種學習模式是各有各的優勢了,但是如今這個時代還是線上學英語優勢更大。  線上教育相對於線下教育,其主要的優勢如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