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訪談:未來教育模式是線上線下相結合?

2020-12-19 南方新聞網

月2日起,廣東開展線上教育,1606.2萬名中小學生參與。如此大規模地在家參加線上教育,對於廣東師生而言均屬首次。專家指出,這也是對過去教育信息化發展成果的檢驗,對下一階段教育信息化發展有諸多啟發。

  南方網訊 停課不停學,線上教育成為疫情防控期間延遲開學的剛需。3月2日起,廣東開展線上教育,1606.2萬名中小學生參與。如此大規模地在家參加線上教育,對於廣東師生而言均屬首次。專家指出,這也是對過去教育信息化發展成果的檢驗,對下一階段教育信息化發展有諸多啟發。

  「這段時間一直在家參加線上學習,回到學校上課反而有些不習慣。」5月底,廣州小學生劉同學返校,回歸線下學習,適應線上教育向線下教育的轉變。

  隨著各地返校複課,師生回歸線下教育主陣地,線上教育將何去何從?線上線下融合是否將成教育發展方向?這些問題備受關注。南方日報記者採訪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廣州中學校長吳穎民,華東師範大學國家教育宏觀政策研究院副院長錢冬明,卓越教育高級副總裁周貴,學而思培優廣州分校校長孫凱進行探討。

  經驗:上網課的效果因人而異發揮線上線下各自優勢

  南方日報:停課不停學期間,學校、培訓機構在線上教育方面做了哪些嘗試?有哪些經驗?

  孫凱:疫情期間,我們將所有線下課程轉為線上,有些學生無法一下子適應。為了保障線上學習的效果,我們開發出語音問答、語音彈幕、拍照上牆、小組PK答題、作業互相批改等項目,增強課堂參與感,調動孩子學習積極性。此外,我們將AI等技術應用其中,在課堂體驗和教學效果方面結合語音識別、智能批改、隨堂測驗等功能營造良好教學氛圍。

  周貴:目前,卓越教育已線下複課,但春季班課程還是繼續在線上開展。在線上教育期間,通過數據分析,我們發現線上教育的效果會因人而異:有些學生確實很好地適應了線上教育,並且可以通過這種方式提高學習效率;但線上教育缺乏線下教育的氛圍,而且有些學生自覺性不夠,學習效果就大打折扣。

  線上、線下教育各有其優缺點,線上教育可以實現數據化,能夠精準分析學生的個人情況,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提升計劃,但互動性較差;線下教育更有溫度,能夠實現面對面的師生以及生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但針對性不如線上教育強,有些學生在已經熟悉掌握某個知識點的情況下仍需要聽老師講課。

  吳穎民:總體來說,學校經過這段時間的線上教育,也提升了教師的信息化素養,這是一次有益的嘗試。廣大教育工作者認識到線上教育的可行性,以及線上線下結合的重要性,但不可否認的是,不少教師開展線上教育的能力還不夠,體現在對教學平臺功能不了解、軟體運用不熟練等方面。

  孫凱:網際網路和科技的發展,正在重新解構教育,未來的教育模式應當是線上線下相結合。線上線下融合能夠幫助老師從傳統的、低效率的教學工作中解脫出來,更注重學生的個性化成長。同時,還能通過線上、線下合作共享優質師資資源,有效改善師資匱乏的問題,儘可能消弭地域、貧富等差異,讓孩子們有機會接受同等同質的教育,讓更多的人享受公平有質量的教育。

  周貴:如果能夠很好地將線上線下有機融合,發揮各自優勢,揚長避短,就能實現「1+1>2」的效果,這也是未來教育發展的趨勢。現在我們的教學也以線上線下融合的形式在開展,課前的預習、課中的練習、課後的作業和報告都以線上的形式開展,課堂授課和小組討論等則主要以線下的形式開展,兩者結合,提升了學習效率和效果。

  挑戰:防線上線下融而不合從內容設計方面解決

  南方日報:目前,在線上線下融合教育方面,是否有一些難點需要解決?

  錢冬明:線上線下融合,在教學模式上如何適應新教育技術也是一個挑戰。對於教師來說,要防止出現線上線下「融而不合」、技術和教學分離的兩張皮現象。何謂兩張皮?有些教師直接將線下課程做成PPT或視頻「搬」到線上,沒有發揮線上教育個性化輔導、數據統計分析等優勢,技術不能很好地服務於教學;有些教師沒有將線上教育融入線下教育,這些都是線上線下兩張皮的問題,需要直面和解決。

  吳穎民:線上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的一種體現,而教育信息化未來將成為常用的手段。但線上教育新形式並不能代替目前的學校形態,因為常規的學校教育可以給孩子們更為系統、完整的教育,這其中包含許多親身經歷的實踐體驗,是線上教育不可替代的。所以,線上線下融合,是未來教育發展趨勢。

  線上線下融合,其實是一種混合式的教育,這是一個很豐富的概念。如何融合涉及很多方面,包括融合的時機、融合的方式、融合的內容等,但是融合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最重要的是要解決教育資源配置和整合效能的問題,比如前置性學習可以用線上渠道,需要學生即時互動和反饋的環節可以用線下渠道。

  必須注意的是,線上線下教育要解決好銜接和互融的關係,兩者是一個整體,不能割裂開來。要從內容設計、進度銜接、形式互融、條件保障等方面將兩者有機結合。

  孫凱:如何讓學生在線上學習也能享有線下一樣的學習體驗是需要解決的問題。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不斷創新,傳統的在線教育模式已無法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越來越多的在線教育企業通過應用人工智慧、AR、VR等科技手段,使得線上教育在輔導個性化、數據可視化、效果可視化等方面優勢更加突出,從而顯著提升孩子互動感、專注力及學習主動性,提升學習效果。

  以學而思培優為例,疫情期間,我們將所有線下課程全部轉為線上,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遇到了兩個普遍性難題。一個是面授班的學生需要調整、習慣在線學習方式。另一個是,線下業務要快速轉型成線上業務,包括教研、教務、管理等各個環節。針對前一個難題,我們通過技術手段和授課方式,加強線上教育的互動性、趣味性。針對後一個難題,在確定將線下課轉為線上課後,我們組織了多場針對不同內容的在線視頻培訓,幫助面授老師短時間內適應線上系統,熟悉授課平臺,改變課堂互動方式,並且組織老師重新進行適合線上交互的磨課、練課、備課,保障線上教育的效果。

  未來:教學以學習者為中心對課程研發要求更高

  南方日報:要實現線上線下融合教育,未來需要做好哪些工作?

  吳穎民:我覺得需要特別提醒的是,公辦學校要增強危機感,自覺運用線上教育手段改進教育教學工作。

  可以看到,在疫情防控期間,培訓機構等企業單位更有市場敏感性,對線上教學的嘗試更深入。公辦學校可能缺乏危機感,線上教學的步子邁得相對小些。但無論怎樣,公辦學校的教師和學生也在此期間嘗試了線上教學,跨過了線上教學的門檻,接下來可以繼續深入探索這方面的試驗。

  周貴:做好線上線下融合,首先要提高數據化的能力,包括研發數據化、教學過程數據化、服務過程數據化、市場招生數據化和管理數據化,這是很重要的基礎。只有利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手段,才能為學習者提供更為個性化、更有針對性的教育,而不是把線下課程通過一個軟體就「搬」到線上。

  其次,要提高教師線上教育的能力。線上教育和線下教育的表現形式大不相同,有些線下教學水平很高的教師,在線上的表現力就一般,在如何和學生互動、如何吸引學生注意力方面不如線下,這些老師需要強化線上教學能力的訓練。

  同時,教研能力也需要提高。線上線下融合後,教學會越來越以學習者為中心,會越來越碎片化,不一定像現在一樣有「完整的一學期」這樣的概念了,而是在學習者想要學習某個知識點時,就要提供相應課程。

  錢冬明:做好線上線下融合工作,需要教育管理部門從全局視角來開展共建共享教育資源建設,包括教育部和省市教育局,要及時開展多層次的、通用類的教學資源建設,比如基於知識圖譜的課程或者課件內容建設,並重視資源建設後的應用。要杜絕政府建的資源教師不用,教師用的資源政府沒建。

  同時,要重新構建學校教育信息化裝備,樹立從只是在學校內部使用或者教室內部使用,擴大到校內外一體化的觀念。比如能否給教室配置帶攝像頭的顯示大屏,能否給教師配置數字終端而不是臺機,比如能否真正建立學生數字終端的BYOD模式(指攜帶自己的設備辦公,用在課堂上指帶自己的智慧型手機、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等設備去上課),同時學校要提供公共服務的數字終端給弱勢學生,有條件的話應該提供給全體學生。

  此外,要重視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有可能進一步拉大城鄉鴻溝的趨勢,關注薄弱學校、弱勢群體等的信息化裝備投入、應用和培訓等。

  南方日報記者 馬立敏

  統籌 邵一弘

相關焦點

  • 未來教育模式是線上線下相結合?
    專家指出,這也是對過去教育信息化發展成果的檢驗,對下一階段教育信息化發展有諸多啟發。(詳見南方日報3月23日A15版《信息化教學正在經歷一場「考試」》)「這段時間一直在家參加線上學習,回到學校上課反而有些不習慣。」5月底,廣州小學生劉同學返校,回歸線下學習,適應線上教育向線下教育的轉變。
  • 教育行業線上+線下相結合發展模式
    2020年受疫情影響,線下授課教育模式深受打擊,逐漸興起線上教育。當疫情逐漸得到控制,線下教育復甦,則開始流行起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育發展模式。但是線上教育與線下教育該如何融合呢?教育培訓機構該如何轉型?又該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小編來帶大家一探究竟。
  • 「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經營模式
    網店看得見摸不著,實體店可以真實地感受然而價格又偏高,如今一種新的經營模式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那就是click-and-mortar(線上線下相結合),讓你告別糾結,獲得更完美的購物體驗。「線上線下相結合」指的是將網店和實體零售店相結合的一種經營模式。
  • 王良誠:職業教育面對機遇與挑戰 線上線下相結合迸發更大效能
    來源:人民網人民網北京8月4日電 為了探討當前在線教育的發展態勢、發展瓶頸以及解決之道,助推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融合應用,人民網近期線上舉辦「教育思享匯·在線教育發展對策研討會」,以「疫情下在線教育行業如何『進化』與『突圍』」為主題,邀請行業學會會長、重量級專家、在線教育企業代表「雲」端相聚,為在線教育未來發展建言獻策。
  • 線上教育的未來出路——線上與線下教育的有機結合
    二、對當前線上教育的評價網課是疫情之下不得已而為之的應急手段,但不是未來的主流路線。各個學校在線上教學的實施過程中也暴露出很多問題。1、授課教師大多未經線上教學培訓,倉促上崗,又不是專業主播,在課程的精彩程度、直播的流暢程度上大打折扣,各個學校、不同班級的網課教學水平也參差不齊。
  • 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為農村教育扶貧帶來新力量
    此時,作為新東方旗下專業在線教育公司的新東方在線,很自然地成為了中國青年網和支教團隊的一致目標。在深入了解和溝通後,三方決定採用新東方在線名師在線授課+支教老師線下輔導的雙師教學模式,將新東方積累多年的優秀師資和教學免費輸送到支教課堂,引導學生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系統學習國際音標等基礎內容。
  • 線上線下相結合 家居賣場開啟「全渠道」模式
    瘋狂的「雙十一」已經落下大幕,一組瘋狂的數字背後,讓O2O(即OnlineToOffline,線下商務與網際網路結合)這個名詞火遍家居界。 目前,已經有多家傳統家居賣場試水電商平臺。 線上線下相結合 家居賣場開啟「全渠道」模式 現在以及未來,網際網路都是行業發展的一大趨勢,對於傳統家居賣場來說,「**好的防守就是進攻。」歐凱龍副總經理朱明濤說。隨著線下與線上衝突的加劇,未來家居業不會成為完全電商化的行業,它的電商化會有一個更符合行業特點的模式。於是,在業內,全渠道概念逐漸浮出水面。
  • 線上+線下相融合,OMO教學模式促進教育行業大發展!
    線下教育是教育+陪伴+監管,但在線教育只有教育,而且學習效果充滿不確定性。家長自然不願意掏同樣多的錢,去購買線上課程。因此K12教育未來必定是線下教育為主。難道線上教育終究會曇花一現?疫情過後還是線下教育一統天下嗎?肯定不是。
  • 線上線下相結合,全資源共享商業運營模式
    在消費升級和新興技術推動下,新零售產業蓬勃發展,萬億市場規模加速形成。隨著消費場景的多元化,消費者對於場景的選擇也更加不確定,作為主力消費人群的80、90後既鍾情於線上消費的商品豐富、價格實惠、送貨上門,也享受線下消費的即到即買、現場體驗、質量可靠以及完善的服務。
  • 高林:構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數位化教學資源和學習環境
    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也是通往成功成才大門的重要途徑。在近日舉辦的第十一屆新華網教育論壇活動中,職業教育領域相關專家學者、職業教育院校負責人齊聚一堂,共同探討職業教育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在人才培養、辦學模式、未來發展等方面面臨的新契機和新考驗。「職業教育現代化是學校和企業的共同責任。」
  • 線下教培機構轉戰線上 線上線下結合是未來風向嗎?
    而這次轉型線上,也使得他對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過程中的磨合與掙紮根據中國民辦教育協會培訓教育專業委員會發布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培訓教育行業狀況的調研報告》,不同模式的機構營收影響狀況不同,受衝擊最大的仍然是線下機構,其次為線上線下融合機構。
  • P2P傳統線上線下結合模式必將被淘汰
    在這些年的發展中,P2P模式發生了一定的變化。現階段的P2P平臺更多的採用的是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即在線下布置大量門店用以尋找借款人,再由線上尋找投資人完成交易的模式。這也是國內主流網貸平臺與美國所堅持純線上模式主流網貸平臺的不同之處。相比於純線上模式的P2P而言,這種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我國P2P行業的發展。
  • 於飛:線上線下優勢結合才是藝術教育的未來
    「線上藝術教育」實際上是三個詞的組合,各自有特定的含義,各自也都是非常成熟的體系,而拼合在一起便成了值得探討的話題。特殊性在於藝術的屬性是否能通過線上來呈現;而其受眾的特定群體同樣是討論的重點;教育目的是否能夠通過線上的方式達成,更是核心問題所在。
  • 大鵬教育注重線上教育與線下實踐相結合 引領學員進步
    作為線上教育新平臺,大鵬教育所採用的「網際網路+教育」的教學模式受到廣大學員的青睞與喜愛。在精進線上教育的同時,大鵬教育同時注重學員的線下體驗。近期,大鵬教育成功舉辦「帶你去看展」活動,傳承文化藝術,豐富學員生活,引領學員進步。
  • 騰訊教育攜手教育專家共議未來學校:擁抱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新模式
    來自教育領域專家學者及全國200多位中小學校長代表出席了此次沙龍,圍繞未來學校治理、科技賦能課堂創新等話題,共同探討未來學校的變革發展,為推動未來課堂的創新提供前沿的理論指導。疫情造成了人類教育史上最大規模的學校關閉,也帶來了非常難得的教育創新契機。華南師範大學教育信息技術學院教授焦建利指出,「技術不能淘汰學校,但是善用技術的學校,註定會淘汰不用技術的學校。」對於後疫情時代的學校治理,焦建利認為需要突出五個方面:以學生為中心、做好教育與科技的結合、開放教育資源、讓學習真正發生、加強線上與線下混合學習。
  • 線上線下相結合 國家安全在身邊
    原標題:線上線下相結合 國家安全在身邊什麼是國家安全?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有哪些?什麼是總體國家安全觀?……昨天,我市「4·15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暨「國家安全宣傳教育月」活動啟動,在寬窄巷子、天府廣場、春熙路、環球中心、東郊記憶等地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國家安全宣傳教育活動。記者了解到,活動將一直持續到5月上旬,通過陣地、網絡、進街道進社區等多種方式,讓更多人掌握了解國家安全方面的知識,牢記國家利益高於一切,國家安全人人有責。
  • [路演]御家匯:未來將完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營銷策略
    公司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吳小瑾介紹,公司目前公司銷售渠道以線上銷售為主,未來公司將繼續鞏固在線上網絡渠道的既有優勢,逐步拓展線下渠道,完善公司「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營銷策略,計劃主要包括:繼續拓展線上渠道,加大對於優勢電商平臺的合作力度;順應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趨勢,升級改造御泥坊APP;逐步加強線下渠道建設,推動產品進入大型超市、化妝品專營店等渠道,試驗體驗式營銷,深耕重點省份。
  • 騰訊教育年度盛典米樂教育米樂英語鄭玲玲:線上線下教育的融合
    12月2日,2020「迴響中國」騰訊教育年度盛典在北京中國大飯店舉行,本屆活動以「共迎挑戰 共贏未來」為主題,邀請知名教育政策專家、傑出教育機構領導者、教育研究與教育投資機構
  • 騰訊教育年度盛典科汛林文仲:教育線上線下融合OMO模式是必然趨勢...
    12月2日,2020「迴響中國」騰訊教育年度盛典在北京中國大飯店舉行,本屆活動以「共迎挑戰 共贏未來」為主題,邀請知名教育政策專家、傑出教育機構領導者、教育研究與教育投資機構、教育媒體人等共聚一堂,共同探討新形勢下教育行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為教育創新和變革出謀劃策。
  • 線上線下加速融合,新型消費蓬勃發展!美術教育市場未來或超千億……
    受到今年疫情的影響,這種線上和線下結合的教育方式正在被越來越多學生和家長接受。學生家長:也有一部分是線上的可能佔百分之二三十左右。學生家長:線上五分之二,線下五分之三。為了適應需求的變化,線下教育機構向線上轉型的趨勢也在提速。某少兒編程教育機構區域負責人郭德瑞:以單校區為例,我們去年是360個在讀生,今年已經到了580個在讀生。面向未來我們希望能夠下沉到三四線城市,利用線上和線下結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