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以後,每周五,環翠園小學的學生哥們不用再規定穿校服上學了。
天氣潮溼校服不幹,小學生提案促成「便服日」學生「秀靚衫」,有家長擔心形成「攀比風」
各位同學、各位家長,你怎麼看?
■陽光社區記者 謝源源 實習生 陳婉雲 文/圖
如今,除了外資公司的白領有「便服日」之外,連「學生哥」都有自己的「便服日」啦。新快報陽光社區記者獲悉,近日,荔灣區環翠園小學開始實行「便服日」,逢周五,學生可以不穿校服,換上自己喜歡的服裝上學。校方稱,此舉源於學生「提案」,除了彰顯個性,還為應對早前連日的「回南天」,以解決兩套校服換洗不幹的問題。
學生說
「想把漂亮的衣服穿給同學看」
3月9日是星期五,新快報陽光社區記者來到荔灣區環翠園小學。下午放學時間,記者見到,學生著裝五顏六色,有的穿上粉紅色的羽絨服,活潑可愛;有的穿著燈心絨外套,精神抖擻;也有小部分學生穿著校服,再披一件外套。
「今天一早就起床挑好衣服,愛漂亮是女孩子的天性,有好看的衣服也想穿給同學看。」五年級的小宜告訴記者,以前學校是清一色的校服,現在五彩繽紛起來,同學們都很開心。「雖然穿校服顯得比較精神,但穿上校服每個人都差不多,我還是想穿自己喜歡的衣服。」二年級的小琳說。
五年級男生小蔡則告訴記者,他不喜歡穿校服,因為校服穿著「不舒服」。冬天的校服比較單薄,「沒有夾棉,天氣冷時,校服裡要穿很多件,顯得很臃腫。」
學校說
「有利於張揚個性,提高審美觀」
環翠園小學的少先隊輔導員鍾老師表示,「便服日」學生可以穿自己喜歡的衣服,這樣有利於張揚個性,提高學生的審美觀和價值觀。學校也會對學生作出適當的引導,避免形成攀比之風。
「周五穿的便服,也應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應該穿美觀、舒服、樸素大方的休閒服、運動服,那些過於華麗和暴露的衣服會告誡學生不能穿。」
據介紹,實行了兩周的「便服日」,仍有些學生因為穿校服已成習慣,而沒有在周五換上「便服」。學校給予學生選擇的自由,也會對這些不穿便服的學生做出相應的了解,以避免形成歧視等不良之風。
家長看法
支持方
孩子自由選擇性格更加開朗
從今年3月開始實行的「便服日」,兩周以來得到了許多家長的支持。前來接送小孩放學的家長何女士表示贊同這個做法。
「孩子們都不喜歡穿,冬天的不夠保暖,夏天的不夠透氣。我認為,只要周一升旗統一穿校服,其他時間讓孩子們自己選擇更好。」何女士說。
任姨告訴記者,她的孫女讀小學一年級,也不喜歡穿校服。特別是最近「溼漉漉」的天氣,兩套冬裝校服很難幹,因此周五的「便服日」可以緩和一下晾衣的時間。
兒子讀二年級的黃女士對此舉則極度贊同。黃女士說:「以前,兒子對於學校規定每天都穿校服一事很不理解。於是,做媽媽的我就要經常跟他做思想工作,開導他並告知他學校這樣做是有它的理由的。不過,自從有了『便服日』之後,兒子就再也沒有跟我抱怨過了,人也開朗了很多,因為他覺得自己更有自主權。」
反對方
孩子愛秀靚衫怕形成攀比風
採訪過程,除了表示贊成,不少家長也有憂慮。「孩子們愛秀靚衫,也怕他們互相攀比。平時書包、波鞋也講究牌子,如果『便服日』還有學生穿校服,或者穿的衣服不靚,會不會被其他同學『另眼相待』呢?」孫子讀六年級的關姨說。
有段古
多虧了這個「回南天」……
鍾老師告訴記者,「便服日」的設立,是源於學生的「提案」。去年年末,在大隊委改選時,學生們提交的「紅領巾提案」中,幾名學生不謀而合,都希望設立「便服日」。五年級二班的莊靜宜是提議者之一。「穿著校服整齊,有集體觀念。不過校服沒有性別之分,我就希望,一周五天,可以留一天給我們彰顯個性美。」
此外,鑑於近期天氣潮溼,學生也多次反映校服沒有晾乾,因此學校欣然採納學生的建議。從今年3月起,每逢周五,學生們可以自由選擇穿校服或便服,如有特殊情況需穿校服,學校將提前通知。
知多D
每周三,廣雅小學便服日
2004年,在廣雅小學第十一次少先隊員代表大會召開期間,有少先隊員代表向學校提出了實行「便服日」的提案,學校經研究決定試行「便服日」,在每周的星期三,學生們不必穿校服,可穿上自己喜愛的衣服上學。廣雅小學在2005年2月24日根據學生建議正式試行「便服日」。
在英國,
便服日也是公益日
英國的很多慈善公益活動做得很意思,也很容易操作,「便服日」就是其中一個。
英國中小學生平時都統一穿校服上學,不過在星期五,學生可以通過捐零錢,就可以選擇穿便服而不穿校服。一鎊或者幾十便士,就可以買到自由,穿自己喜歡的衣服,這不是很超值嗎?喜歡張揚個性的孩子,都會很樂意這麼做。而服務社會和幫助弱勢群體這些理念同時也潛移默化地被孩子接受,並逐漸成為一種行為習慣。
(報料人:吳先生獎金:1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