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中小學校服新規公布 你的校服「合規」嗎?

2020-12-27 溫州日報甌網

溫州中小學校服新規公布 你的校服「合規」嗎?

2018/08/03 07:51 來源:溫州商報 編輯:王一川 瀏覽:8684

商報訊(記者 陳燕平)上周,市教育局聯合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質量技術監督局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校服管理提升校服質量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在確定款式和用料等方面需徵求家長代表、學生代表、教師代表等多方面的意見,最後由校委會與家委會聯合確定。校服在選用上不僅要遵循統一的標準,還要做到公開民主,而且還要符合學生需要,即展現學生健康向上形象的同時,更要符合青少年身心發展特點和審美需求,便於校內運動和群體活動。

在《意見》發布之前,溫州各小學校服現狀如何?一年學生購買校服需要多少花費?幾年換一次?款式是否符合學生日常運動?記者就此採訪了多個學校的家長,聽聽他們怎麼說!

公立小學全年校服 花費千元上下 款式多少有差異

校服是校園文化的標誌,是學生團體精神風貌的一種體現。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特有的校服,學生一入學,除了買指定的書目,第一件事就是添置校服。

不同學校的校服款式、製作廠家不同,自然產生了價格差異。就單價而言,公立小學校服價格相近,夏季短T定價為60-70元,秋季一套150元左右,冬季一套200-300元,價格與市面上的大眾兒童品牌價格接近。

溫州廣場路小學白鹿洲校區的然然一年購置2套夏裝、2套秋裝、1套冬裝,一年總花費在1000元以內。「學校裡穿校服時間不多,穿插著穿自己的衣服,這樣的花費很划算。」然然媽媽告訴記者。睿睿在城南小學讀五年級,學校僅要求周一穿校服。「班主任建議我們儘量每天穿校服,一般一個號碼能穿兩年。」睿睿媽表示,校服價格不貴,冬裝220元包含棉衣棉褲,沒有毛衣,穿校服能省下不少置裝費,因為學校款式沒有換,自己五年間購置校服總花費不超過3000元。

去年剛考入市少藝校的萌萌說,一年級校服都是學校贈送的,僅每周一要求穿運動服,運動服一套190元、夏裝一套三件200元、秋裝正裝360元一套。「一年穿的機會不多,700元預算基本夠了,而且低年級是新款,每年固定時間統一選購,買一次就行。」萌萌媽媽表示,除了校服,參加演出時的服裝費會是額外支出。

相比之下,不少學校會增加一些校服款式,如長袖毛衣、襯衫、演出開衫外套、西褲、運動長袖外套等。「根據自己需要自行搭配購買。」卡卡媽媽告訴記者,兒子在百裡路小學,學校有表演,購置類型就多了一些,演出開衫外套、西褲必不可少,另外還有夏季班服,總花費得在1000元以上。

私立學校校服預算翻倍 要求全天候著裝

如今溫州私立學校遍地開花,私立學校的校服套餐也引起了家長們熱議。在眾多私立學校中,校服價格也分三六九等,有的全年需花費2000元左右,有的預算增至3000至4000元。款式分類相比更加豐富,一般有夏季T恤套裝、長袖T套裝、襯衫西褲、運動套裝、呢大衣、羽絨服等,個別學校還有帽子、書包等可供選購;校服穿著時間,大部分學校都要求周一至周五全天候,這也為家長們減少了不少置裝費。

在單款定價上,不同學校定價差異較大。如籀園小學的校服,定價與公立學校接近,但因在校期間全天候穿著,損耗會增加。默默的全年購置清單為:2套夏裝、2套秋裝、1套冬裝、1套正裝,一年總花費在1000元至2000元之間。

道爾頓小學、森馬協和學校定價略微高一些,冬季羽絨服均在400餘元,價格翻倍。兒子在森馬協和國際學校就讀二年級的小天媽媽介紹說,自己會購買旗艦版男生校服套裝,價格為3110元至3410元,包含25件單品。「基本涵蓋了孩子的穿著,可能還需額外買一件冬季棉服、一條領帶,各式褲子再多備一條。」小天媽媽表示,既然校服是跟上海協和統一,款式也很「國際範」,價格略高一些也能接受。

更換款式更民主 提前告知提前預訂

對於更換校服款式,各個學校均比較慎重,據籀園小學校長金子翔介紹,該校校服更換周期不定,但最近一次是因為校服曾被大量模仿,出現溫州小學生「一身裝」現象,才考慮更換款式。另外,在款式設計上,主要考慮舒適(運動時、上課時、作業時等)、實用(耐穿)、美觀(時代氣質)、價位等因素。「我們在更換校服時,學生、老師、家長的參與還是比較充分的。」金校長表示,學校會先跟設計方談想法;然後讓設計方出樣款;再經過工會、教師、家委會代表參與討論,結合以上因素再出樣款;最後,讓廠家設計負責人與校方商定拿出最終意見。金校長強調,校服款式類別多樣,是為了方便學生穿著,學校提倡學生家長自行「按需」選購。

「我們學校去年冬天通知了即將換新款,所以上學期冬裝我們就沒買,而是直接預訂了2018年款冬裝。」女兒在蒲鞋市小學就讀的小懷媽媽坦言,學校夏裝一套130元、秋裝一套180元、冬裝一套242元,基本也是千元搞定一年,去年得到通知後,班裡統一另購置班級羽絨服189元,有活動就穿班服,過渡期間學校也會寬鬆對待。

校服如何改進 家長來發聲

學生一年四季穿校服,需要有哪些改進,學生家長最有發言權!

籀園小學的一名家長建議,校方可增加一款單層面料的薄運動褲。她坦言,目前學校有兩款運動褲,一款冬季加絨,一款春秋運動褲,但春秋款並不是單層的薄款,20℃左右穿也會偏厚,如果能出單層薄款就太好了。另外,校服特別經不起校徽的「針孔」蹂躪,校方在改進設計時,是否將此因素考慮在內。

新田園小學的一位家長吐槽,學校給孩子們定的夏季T恤質量一般,棉質不是非常好,經不起長期洗滌,長期摩擦皮膚也會不舒服,希望能與廠家協商、改善衣服品質。

此外,公立學校的家長們紛紛表示,學校冬季羽絨服價格還是稍稍偏貴,因為校服款式多年不換,而240餘元的價格接近於日常兒童品牌的新款價格,並且校服是大批量定製,應該讓學生享受團購價。另外,兒童品牌每年雙11時,上一年羽絨服最低都能享受3-5折,而校服價格一直居高不下,這也會讓不少家長覺得負擔不起。

相關焦點

  • 開學在即,端州區中小學校服你準備好了嗎?
    從2020年1月1日起,端州區全區中小學校服(含禮服)採取「市場購買模式」,也就是說,9月新入學的學生需要自行購買校服。新學期,你的校服準備好了嗎?近日,西江君到端州城區各個校服供應點進行走訪,發現……端州城區多個校服供應點門前出現排隊購買校服的現象。
  • 尋找最美校服!我省首屆中小學校服設計大賽等你挑戰~
    校服,承載了著學生時代的美好。上學時,總覺得別人家的校服怎麼那麼好看!是這樣的(圖片來源於網絡)這樣的(圖片來源於網絡)而自己的校服……(圖片來源於網絡)現在機會來了!你理想的校服什麼樣?這次由你做主!
  • 中小學校服改成漢服樣式,你覺得可行嗎
    大家都是從中小學一步一步走過來的,相信對伴隨我們每天的校服會有一種獨特的「情感」。還記得每次拿新校服都是抱著很大的期望,可是一穿到自己身上就變了味,大多數人都會埋怨校服的做工和樣式,相信真正能喜歡上校服的人應該是很少吧。
  • 中小學校服將有「北京色」
    《北京市中小學校服色彩體系》昨天(3日)發布。宮牆紅(赤)、靛青(青)、漢白(白)和瓦灰(灰)具有北京特色的四大色系入選,經逐步推廣覆蓋後,未來有望成為本市中小學校服的主色調。
  • 佛山6所學校入圍省中小學特色校服大賽決賽!有你母校嗎?
    最近廣東省中小學特色校服大賽決賽入圍名單公布佛山6所學校上榜!根據廣東省教育廳《關於舉辦2018年中小學特色校服大賽的通知》(粵教後勤函〔2018〕26號)精神,經各地各校申報、專家評審,現將決賽入圍名單予以公示,公示時間從2018
  • 嫌校服太醜?這所大學發布128套時尚校服 有你中意的嗎
    永遠的運動款,色調單一,沒有個性,寬鬆肥大,還總是「大一號」,你是不是也曾這樣吐槽過校服?But!!!如果你的校服「長」成下面這樣?你還會「嫌棄」它嗎?下一季,海派時尚校服4月27日,一場別開生面的2018海派時尚校服發布會在滬舉行,由東華大學海派時尚設計與價值創造協調創新中心承擔設計的128套創新海派時尚校服首次面向社會公開亮相,不僅刷新了人們對校服的傳統刻板印象,帶來一股清新時尚的校園風,還讓你在細節中感受鮮明的海派文化氣息。
  • 校服改革:孩子的校服應該與時俱進,智能校服重新定義中國校服
    這不僅僅是因為2013年上海「毒校服」事件中嚴重的質量問題,更是因為學生長期穿著運動樣式的校服扼殺了其審美和個性。目前調查顯示,國內校服公眾滿意度低於30%,中小學校片面強調規範統一,不重視校服舒適度與美感,往往訂製結構松垮、樣式醜陋的校服,不僅影響校服美學教育、引導認知等功能的發揮,還導致學生討厭穿校服。
  • 日本的校服都是阿瑪尼的了,你的校服變樣了嗎?
    隨著生活與消費品質的提升,人們對校服的質量和款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於是許多如伊頓紀德這樣的校服企業開始參考英國、日本的校服模式,推出包括春秋裝、冬裝、夏裝,以及領帶、帽子等配飾的全套制服校服,推動著校服市場的轉型升級。在國內的校服企業中,伊頓紀德首個選擇「品牌化」的經營模式,這似乎與我們傳統認知中的校服生產商並不相符。
  • 校服不好看?來英彤校服的展廳看看
    又到了一年一度給孩子們訂校服(班服)的季節,又到了讓家長們頭疼的時候,你們對現在的校服還滿意嗎?或許你還在為孩子們尋找喜歡的校服,你是否發現要麼款式老舊,要麼價格偏貴,要麼補貨麻煩,要麼質量不堪入目。這些是不是你們最頭疼的事?
  • 日本的校服新規火了
    在中國,學生大部分穿的校服都是外套,短袖,配長褲。都是寬鬆的運動裝,穿起來看著很青澀,但是不少學生表示校服很醜,都不願意穿。但是,國外的校服就不同了,女生會有小短裙,男生的也會修身一點,看起來很不錯。但是日本的做法真的是火了。近日,日本埼玉縣一所公立學校宣布,該校在校服選擇上不再拘泥於「男生褲裝,女生裙裝」,而是男女都可以自由選擇是穿褲裝還是裙裝。
  • 甌網丨甌海4.9萬件校服發放
    晚報訊 近日,由甌海區教育局、甌海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指導,森馬主辦的2020年甌海區中小學校服發放儀式在森馬溫州總部園舉行。為滿足校服個性發展和多樣化選擇需要,甌海區教育局落實「以學生為中心」具體舉措之「我的校服我做主」系列活動,Hey Junior校服經過公開校服設計大賽、公開學生自主選擇校服和統一公開招標的層層把關後脫穎而出,成為甌海區兩大中小學校服供應商之一。現場,學生代表上演了一場精彩的校服走秀。
  • 北京中小學校服上新了
    北京中小學校服添新款——滑雪服和純中式的節日禮服。2日,一年一度的北京市中小學校服研發成果展示活動在北京服裝學院舉行,80餘套中小學新款校服逐一亮相,其中包括校禮服、制服、常服和功能性運動服等。這些校服採用的面料,均從歷時一年完成的北京市中小學校服面料體系中選取。目前,這套體系有48款面料,以青色、藍色、宮牆紅和漢白等為主色調,每一款的耐汗漬、耐水牢度等數據同時發布。48種面料應對四季變化穿著不舒服,這種中小學生對校服的普遍評價將逐步改觀。
  • 青島中小學校服決策權下放 「一校一款」時代到來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訊 4月12日上午,青島市教育局在青島9中老校區舉行2017年青島市中小學校服企業款式展示暨校企洽談會,給學校搭建了一個選擇校服的平臺,因為從今年起局屬學校校服管理權限全部下放,決策權全部交給學校、家長和學生。由此,島城中小學生校服進入「一校一款」時代。
  • 校服華麗變身旗袍,這樣的校服你喜歡嗎?
    今年四月,真光中學成立女子書院,女生們的校服就來了一個大轉變。真光是1872年創辦的,這是嶺南地區第一所女子學校。真光在初辦的時候,它的校服就是旗袍。我覺得人生能走多遠,取決於你和哪些人同行。所以我覺得孩子們跟名家面對面,在這種交流的過程當中,他們不光是學到了技藝,而且是學到了大師們的為人處世,所以孩子在這個過程裡,視野得到開闊,而且也幫助她們定下了一種志向。」
  • 校服採購,未來將有大變化
    校服永遠也都是家長、學校、社會都非常關注的事件。特別近日,隨著開學季的到來,關於校服價格的問題也獲得了廣泛的關注,在社交媒體上,溫州、江西等地關於校服價格的抱怨屢屢出現。以溫州事件為例,從該批校服的價目表來看,該小學女生的校服共計有14件,定價為2480元;男生的校服共計有12件,定價為2380元。
  • 兩會提校服改革,你曾經對校服做過什麼
    兩會期間,民革中央向全國政協提交了一份關於校服的集體提案。提案指出,目前各省份對校服管理的方式不同、效果迥異,有地區仍出現「劣質校服」「醜校服」,建議改進校服美感,幫助中小學生增強文化自信。對於學生黨來說,這可能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吧?
  • 「ISUE校服資訊合集」學生校服質量突擊檢查……
    本周新聞要點:校服新標準宣貫會成功舉辦、四川校服質量安全守護行動、學生校服質量突擊檢查、校服商城平臺助推深圳數字經濟發展、日韓中小學校服設計大賽成功舉辦、湘鄉愛心人士回報母校溫暖寒冬......會上,廣州纖檢院技術專家對《中小學、幼兒園校(園)服質量技術規範》標準要點進行解讀,並做了中小學、幼兒園校(園)服質量問題原因分析及對策的專題報告,幫助各區教育基建和裝備中心明確如何開展校服和園服的監管工作、幫助學校全面了解校服採購時應注意的環節和相關知識、幫助各企業更加清楚地了解中小學校服產品容易出現的質量問題,合力提升廣州市校服和園服產品質量水平。
  • 中國校服真的很醜嗎?我們從小穿過的那些校服
    學姐按:還記得之前發過的英國廣播公司(BBC)關於中式教育的紀錄片嗎?
  • 中國人的青春是被校服毀掉的?!兩會熱議的校服改革,你怎麼看?
    一些中小學校片面強調規範統一,不重視校服舒適度與美感,往往訂製結構松垮、樣式醜陋的校服,不僅影響校服美學教育、引導認知等功能的發揮,還導致學生討厭穿校服。《提案》建議,教育部門、中小學校、學生家長、校服企業應通過提升對校服功能的認識,了解校服在角色認同、引導認知、美學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從而選擇訂製和生產美觀、合體、舒適的校服,讓校服成為銘刻校史和辦學理念的流動名片,成為提升學生審美意識的重要教學載體。
  • 最美校服你說了算!東莞虎門梅沙小學發出「校服徵集令」
    校服不僅代表孩子的身份,也是榮譽與認同的載體文/謝穎圖/王俊偉你心目中的校服是什麼樣的?如果讓你說了算你會不會高興到飛起?而此次校服設計大賽,正是希望為孩子們徵集到有益於身心健康的校服,提升校服的時代氣息和文化品位,展現梅沙小學的青春飛揚和朝氣蓬勃,展示其「美好教育」的辦學理念。「最美」校服將承載「美育」功能當十九大將「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提升到了國家層面的高度時,也反映了當代生活中,人們對待美好生活方式、美好教育理念的迫切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