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切實貫徹落實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要求,豐富青少年暑假精神文化生活,8月26日下午,由華漕鎮文明辦主辦、華漕鎮團委協辦的「華彩講堂」在華漕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開講。
7000年的傳統工藝,總計877個零件,每扇門、每扇窗都能自由開合,每個組件也能快速拆裝......眼前栩栩如生的北京祈福殿微縮模型吸引了在座同學們的目光。
此次講座特別邀請了有著「閔行匠人」之稱的榫卯結構大師——王震華,講授榫卯的歷史故事,同時帶領現場的18位同學動手拆裝,感受非遺之美。
主講人:王震華
他是中國研究古建榫卯的知名工匠,同時也是一位頂級的古建木構模型製作大師。他的木構製作巧奪天工。歷經五年,往返60000公裡,10萬多道工序,20000+工時,他親手造出的一座天壇祈年殿微縮模型,一舉摘得「2016世界手工藝產業博覽會金獎」,在海內外引起了轟動。
傳統建築文化的榫卯是古代中國建築、家具及其它器械的主要結構方式,是在兩個構件上採用凹凸部位相結合的一種連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凹進部分叫卯。一榫一卯之間,一轉一折之際,都凝結著古代中國工匠千年來的智慧結晶。
王震華老師給現場的同學們詳細地介紹了傳統榫卯構件,並且讓同學們親身體驗了燕尾榫、抄手榫等榫卯構件的拆裝過程,使他們了解了榫卯作為中國傳統建築文化中一道獨特的風景,有著道不盡的歷史意義與人文魅力。
「古往今來,榫卯勾連的這方世界,就是我們平和樸素又暗含智慧的世界。」
王震華老師結合自身執著、艱苦的創作經歷,鼓勵同學們在讀書之餘能夠多品味中國傳統技藝所蘊藏的哲學道理與智慧火花,在拆裝榫卯模型的過程中體會其所包含的歷史記憶與匠人精神。
在現場,王震華老師給每位同學贈送了「魯班鎖」,它起源於中國古代建築中首創的榫卯結構,完全靠自身結構上的錯位、限位和避讓鎖定,十分巧妙,相傳由春秋末期到戰國初期的魯班,用6根可拼可拆的木條製作而成,體現出古人的高超技藝和驚人智慧,很考驗現代人的創新思維和加工技能。
它們簡單到極致,卻又變化萬千,當看到同學們興奮地拿起手中的魯班鎖研究把玩時,王老師感慨萬分的說:「現在的小朋友都喜歡樂高這種「洋積木」玩具,而中國可是擁有傳承千年之久的更為精妙的組裝技藝,我們也可以造出孩子們都喜歡的益智拼裝。」
一代又一代的能工巧匠,用千百年時間生生不息地把智慧注進了榫卯之中。現場的同學們在王震華老師手把手的指導下,感受著古人們的巧思與智慧,大大激發了同學們對未知事物的探索欲望。王震華老師表示,希望通過這次實踐活動把「專注專研、巧思妙構」的榫卯精神,滲透到每一個孩子的心中,培養和挖掘同學們的創造力和動手能力。
福利時間
想不想親手感受榫卯的魅力?現在只要在本條微信評論區留言,留言點讚數最高的3位讀者,將分別獲得王震華老師手工製作的價值300元的微雕榫卯結構新型魯班鎖一份!
上期中獎名單公布
在上周《抓住夏天的尾巴,來這裡一站式體驗吃喝玩樂,更有廣式點心自助贈送!》的推文中,「聚力華漕」發起了點讚搶廣式點心自助的福利。在大家的踴躍參與下,微信名為「琴琴」和「莫語莫失」兩位幸運粉絲收穫點讚數最多,獲得了廣式點心自助一份。請回復您的手機號至微信後臺,我們將儘快與您聯繫,送上福利。
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持續開展中
美鄰苑居委
「健康普及進鄰裡中心」健康講座
九韻城居委
「科普生活,共創美好社區」科普宣傳活動
銀杏新村居委
「學四史,做新時代小主人」活動
下周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
菜單來襲!
8月31日-9月6日
來源:聚力華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