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漕鎮生活日記——榫接卯和傳智慧 文化傳承促成長 | 華彩講堂(內含福利及下周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菜單)

2020-09-02 阿基米德FM

為了切實貫徹落實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要求,豐富青少年暑假精神文化生活,8月26日下午,由華漕鎮文明辦主辦、華漕鎮團委協辦的「華彩講堂」在華漕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開講。

7000年的傳統工藝,總計877個零件,每扇門、每扇窗都能自由開合,每個組件也能快速拆裝......眼前栩栩如生的北京祈福殿微縮模型吸引了在座同學們的目光。

此次講座特別邀請了有著「閔行匠人」之稱的榫卯結構大師——王震華,講授榫卯的歷史故事,同時帶領現場的18位同學動手拆裝,感受非遺之美。

主講人:王震華

他是中國研究古建榫卯的知名工匠,同時也是一位頂級的古建木構模型製作大師。他的木構製作巧奪天工。歷經五年,往返60000公裡,10萬多道工序,20000+工時,他親手造出的一座天壇祈年殿微縮模型,一舉摘得「2016世界手工藝產業博覽會金獎」,在海內外引起了轟動。

傳統建築文化的榫卯是古代中國建築、家具及其它器械的主要結構方式,是在兩個構件上採用凹凸部位相結合的一種連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凹進部分叫卯。一榫一卯之間,一轉一折之際,都凝結著古代中國工匠千年來的智慧結晶。

王震華老師給現場的同學們詳細地介紹了傳統榫卯構件,並且讓同學們親身體驗了燕尾榫、抄手榫等榫卯構件的拆裝過程,使他們了解了榫卯作為中國傳統建築文化中一道獨特的風景,有著道不盡的歷史意義與人文魅力。

「古往今來,榫卯勾連的這方世界,就是我們平和樸素又暗含智慧的世界。」

王震華老師結合自身執著、艱苦的創作經歷,鼓勵同學們在讀書之餘能夠多品味中國傳統技藝所蘊藏的哲學道理與智慧火花,在拆裝榫卯模型的過程中體會其所包含的歷史記憶與匠人精神。

在現場,王震華老師給每位同學贈送了「魯班鎖」,它起源於中國古代建築中首創的榫卯結構,完全靠自身結構上的錯位、限位和避讓鎖定,十分巧妙,相傳由春秋末期到戰國初期的魯班,用6根可拼可拆的木條製作而成,體現出古人的高超技藝和驚人智慧,很考驗現代人的創新思維和加工技能。

它們簡單到極致,卻又變化萬千,當看到同學們興奮地拿起手中的魯班鎖研究把玩時,王老師感慨萬分的說:「現在的小朋友都喜歡樂高這種「洋積木」玩具,而中國可是擁有傳承千年之久的更為精妙的組裝技藝,我們也可以造出孩子們都喜歡的益智拼裝。」

一代又一代的能工巧匠,用千百年時間生生不息地把智慧注進了榫卯之中。現場的同學們在王震華老師手把手的指導下,感受著古人們的巧思與智慧,大大激發了同學們對未知事物的探索欲望。王震華老師表示,希望通過這次實踐活動把「專注專研、巧思妙構」的榫卯精神,滲透到每一個孩子的心中,培養和挖掘同學們的創造力和動手能力。

福利時間

想不想親手感受榫卯的魅力?現在只要在本條微信評論區留言,留言點讚數最高的3位讀者,將分別獲得王震華老師手工製作的價值300元的微雕榫卯結構新型魯班鎖一份!

上期中獎名單公布

在上周《抓住夏天的尾巴,來這裡一站式體驗吃喝玩樂,更有廣式點心自助贈送!》的推文中,「聚力華漕」發起了點讚搶廣式點心自助的福利。在大家的踴躍參與下,微信名為「琴琴」和「莫語莫失」兩位幸運粉絲收穫點讚數最多,獲得了廣式點心自助一份。請回復您的手機號至微信後臺,我們將儘快與您聯繫,送上福利。

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持續開展中

美鄰苑居委

「健康普及進鄰裡中心」健康講座

九韻城居委

「科普生活,共創美好社區」科普宣傳活動

銀杏新村居委

「學四史,做新時代小主人」活動

下周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

菜單來襲!

8月31日-9月6日

來源:聚力華漕

相關焦點

  • 品牌活動擦亮文明生活底色——麒麟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工作紀實
    麒麟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依託「學習思想」「愛在麒麟」「美麗麒麟」「文明新風」「文潤萬家」品牌活動,擦亮群眾文明生活底色。「學習思想·群心向黨」走進田間地頭該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成立理論宣講志願服務隊,從講堂到院落、從田間到街巷,用身邊人講身邊事,把新思想傳遞到群眾中去。
  • ...推動新時代「大文明」——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壽光範本」
    活動由中共山東省委黨校(山東行政學院)、山東廣播電視臺聯合主辦,中共山東省委黨校(山東行政學院)黨的建設教研部、研究室,以及山東廣播電視臺融媒體資訊中心、山東廣播電視臺《共產黨員》編輯部承辦,閃電新聞黨建頻道、齊魯網黨建頻道開通徵稿網絡專題,即日起至11月30日接受投稿,並對符合要求的徵稿進行刊發展示。農村新時代文明實踐,從哪裡切入?
  • 河間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這傳承發揚
    8月8日下午,河間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內不時響起陣陣掌聲,河間市詩經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傳統文化傳承志願者董傑正在為廣大詩經愛好者講讀詩經。據悉,《詩經》歷經秦始皇「焚書坑儒」後,由漢代毛萇、毛亨叔侄來到河間的尊福鄉崇德裡(今詩經村鎮三十里舖村)居住下來,著傳詁詩,《毛詩詁訓傳》流傳於世。「河間歌詩」即為《詩經》的一種吟誦方式,被稱為「毛詩活化石」,2006年獲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新時代文明實踐的「慶城樣板」——慶城縣以品牌引領打造新時代...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是傳播好聲音、弘揚主旋律、傳遞正能量、凝聚幹群心的主陣地。慶城縣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資源陣地優勢和融媒體中心人才技術優勢,將基層黨建、鄉村振興、文明創建、移風易俗、群團組織活動等融為一體,互促互補,融合發展,打造了縣、鄉、村、組全覆蓋的新時代文明實踐體系。
  • 「新時代文明實踐」虹口區舉行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成果展示活動
    ,由虹口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虹口區文化和旅遊局主辦的虹口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成果展示——2020年虹口區公共文化內容供給、「一街一品」「一館一特色」總結表彰活動在虹口區文化館嘉興路街道分館舉行。01精彩演出回顧對標綱領積極進取為貫徹中央和市委關於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工作的要求,對標「一個目標、六項任務、四個定位、三個到位、提升六個能力」的綱領,虹口區以「保基本、促均衡、兜底線」為宗旨,積極參與上海市「一江一河」新時代文明實踐帶的打造。
  • 湖北五峰:探索新時代文明實踐的「三字經」
    2018年11月,湖北省五峯縣正式啟動新時代文明實踐試點建設工作,以「服務基層,溫暖實踐」為特色,首批確立20個新時代文明實踐試點站,將新時代文明實踐建設與省級文明縣城創新、主題教育、志願服務、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疫情防控等工作統籌推進,廣泛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促進農村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改革創新,打通教育群眾、服務群眾
  • 文明新風浸潤千家萬戶 濰坊昌邑柳疃鎮新時代文明實踐風起潮湧
    中國山東網12月16日訊 (通訊員 李鳳蕾) 隨著新時代文明實踐的不斷推進,柳疃鎮處處奏響「新時代文明實踐曲」,文明新風浸潤千家萬戶,深入群眾心間。群眾的需求在哪裡,新時代文明實踐的腳步就延伸到哪裡。 聚焦實踐,全力創新新時代文明實踐「柳疃模式」。
  • 華漕鎮生活日記——華漕學校建校112周年!超珍貴的校史視頻重磅發布
    華彩綻放 共「繪」百年校2020年10月15日,華漕學校迎來了一百十二歲生日,早上8點,全校老師和學生代表匯聚學校多功能教室舉行主題為「華彩綻放 共『繪』百年校」的升旗儀式,各班同學則在教室裡收看活動直播。
  • 文明實踐 志願同行——江蘇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掠影
    進村入戶,志願服務向農村基層廣泛延伸文明實踐志願服務以農村群眾為主要服務對象,各級各類志願服務組織和志願者採取開設講堂、懇談交流、心理疏導、公益幫扶、上門拜訪等靈活多樣的形式,開展全覆蓋、分眾化、菜單式的文明實踐活動,贏得廣大群眾的支持和認可。
  • 石柱:三星鄉下塘村開展實踐活動文明花開促和諧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2月18日6時30分訊(特約通訊員 隆太良)抓宣講、議家風,鄉風文明建設常抓不懈;建花臺、安柵欄,宜居人居環境打造如火如荼;排民憂、扶真貧,好事實事層出不窮……重慶石柱縣三星鄉下塘村在深入開展新時代文明中,到處都能看到流動著的最美「志願紅」,成為該村的一道道風景。
  • 江蘇蘇州太平:激活基層細胞,做強新時代文明實踐「生態鏈」
    近年來,太平街道積極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創新載體,重點圍繞志願服務、道德引領、文明城市建設、黨建引領等項目,把新時代文明實踐「連結」到群眾心裡,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常態化開展,將太平書鎮文化融入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讓新時代文明實踐更接太平地氣,不斷打造「書香荻溪 德善太平」新時代文明實踐品牌。
  • 文明實踐|橋頭鎮信河北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風採
    今天,請大家一睹橋頭鎮信河北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風採!信河北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於2018年底,位於橋頭鎮信河北村,是市級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示範點,2020年投資15萬元進行改造,改造後280平方米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設有完備的功能活動室和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等基礎設施。
  • 服務群眾 新時代文明實踐落地開花
    二江寺社區深入挖掘二江寺古橋文化華陽街道二江寺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深入挖掘本土二江寺古橋歷史文化,以「立誠致善天良二江」為主題切入點,凝聚共建共治活力,深入各項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中,帶動社區、居民、商家、志願者骨幹等共建和美二江。
  • 莒縣以新時代文明實踐引領鄉村文明新風
    作為小嶺村的一名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者,村裡的大事小情只要電話一響,她就立馬到場,幹活不偷懶、不惜力,莊戶人的厚道讓卞德菲在村裡有了好口碑。一件件紅馬甲,猶如一朵朵盛開的文明花。「有困難找志願者,有時間做志願者」正成為小嶺村村民的一種默契與追求。小嶺村黨支部書記於佃國覺得,通過新時代文明實踐的開展,村風村貌和以前大不相同了。「穿上紅馬甲不是顯擺,是光榮和時尚。」
  • 城步威溪鄉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榮獲「邵陽市最美新時代文明實踐所...
    紅網時刻12月8日訊(通訊員 鄧聯望)近日,邵陽市「12·5」國際志願者日暨「四季同行·雷鋒家鄉學雷鋒」志願服務主題活動對全市最美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基地)進行了表彰,威溪鄉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榜上有名。
  • 打造專屬舞臺,車墩鎮非遺傳承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啟用
    作為車墩鎮凝聚優秀傳統民間文化(絲網版畫)的資源平臺,車墩鎮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已啟用,通過普及、弘揚、傳播、創作、體驗、實踐等,讓非遺文化不斷發展壯大。來自華陽村、米市渡村、華源村的15位學生通過提前網上報名,來到車墩鎮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參加暑期少兒絲網版畫體驗活動。參觀車墩鎮絲網版畫創作基地,學習絲網版畫製作過程……學生們躍躍欲試地參與到體驗之中,更有不少同學在通過自己印刷後,不但了解了絲網版畫形成的原理,更因這次活動對絲網版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 新時代文明實踐理課堂,帶領大家感受好家風魅力
    12月16日,在市新時代文明實踐「理」課堂上,公主嶺中華母親講堂主任、中華兒促會好家風志願者服務團講師楊月雁,以「幸福人生從家出發」為題,為基層幹部群眾帶來一場傳統文化講座。整場講座,氣氛活躍。楊月雁從歷史典故講到身邊人和事,語言生動有趣,不時地引來掌聲和喝彩聲。現場聽眾聽得認真,感受很深。此次家風家訓宣講活動受到了居民的支持與好評。鐵北街道科研社區工作人員宋有銘說:「『家風』又稱『門風』,是一個家庭中的風氣。
  • 廣東佛山:線上線下「同頻共振」 助力新時代文明實踐
    獅山鎮通過線上+線下的模式,構築新時代文明實踐網絡,全鎮231文明實踐所(站、點),全方位發揮6萬名志願者的實踐力量,奏響文明之歌,讓新時代文明實踐花開遍地。獅山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負責人介紹,作為產業大鎮,獅山格外注重文明實踐隊伍的鍛造,目前全鎮有菠蘿義工服務中心救援隊、青年志願者服務總隊等37支專業志願服務隊,還有165支村(居)企業、學校志願服務隊,以及5個志願V站,截至2019年10月共有6萬名在冊志願者。
  • 石泉路街道生活日記——新時代文明實踐|文明禮讚新時代 惠民流韻...
    近年來,街道在新時期精神文明創建的指引下,通過文明創建和文明實踐,讓各種力量動起來、潮起來、活起來,從社區「顏值」到生活「品質」提升外在、厚植內在,讓居民真切感受到抬頭可見、觸手可及的文明成果。主要有三個方面做法:一匯聚力量、傳播文明讓新時代文明實踐「動起來」根據普陀區委、區政府的統一部署,街道相繼啟動「三舊」換「三新」、小小區合併、成套改造等惠民工程。
  • 優秀傳統文化——山東:涵養城市文明 煥發時代光彩
    本報推出「新階段新理念新徵程·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系列專欄,採擷文化建設實踐的智慧成果,探尋文化積澱歷程的深厚底蘊,講述文化自信培植涵養路上的動人故事,展示中華民族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推動文化繁榮、再創文化興盛的昂揚精神。